“截至2014年8月底,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已开工650万套,基本建成400万套,分别达到年度目标任务的92%和83%。”这是9月1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称“住建部”)官网对外公布的关于保障房建设的最新数字。
此前,2011年到2013年底,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计开工2490万套,基本建成1577万套。截至今年8月底,已开工3140万套,基本建成1977万套,这意味着相对于“十二五”计划3600万套任务,已分别完成了计划的87%和55%。以此数字来看,3600万套的任务量不难完成。
然而,数量的背后,保障房建设的质量问题,同样需引起重视。
日前,住建部部长陈政高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巡查汇报会上指出,今年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展良好,但也要看到问题。有的省份到现在资金还没有完全落实,一些项目还没有开工;一些地方已建成的保障性住房出现部分闲置;一些地方保障性住房的规划设计、使用功能、质量存在问题;公租房运行体制、机制尚不完善。对这些问题要认真加以解决。
资金来源是最大难题
“保障性住房最大的问题是资金瓶颈。中央方面有一些财政补贴,但同时还需要省级财政配套以及一些城市财政资金的注入。”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赵路兴分析指出,“一些城市财政有困难,我们要求注入的财政资金就落实不到位。因此保障房任务完成就有困难,导致一些应开工的项目没有开工。”
而对于已建成的保障性住房,近年来闲置问题也相继出现。一位地方审计局相关人士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采访时坦言:“棚户区改造被安置对象暂未签署拆迁协议,未及时分配使用是导致保障性住房闲置的主要原因。”对于公租房空置问题,“主要是多次未被选中,或者是房屋朝向、户型、楼层不理想。除此之外,认为房屋租金较高也是承租人不愿选择的重要原因之一。”
“保障房建成后出现闲置,可能还源于规划布局的不合理。比如位置比较偏远,公共交通不便,服务设施不足等。入学、就业、就医都不方便,因此出现一些弃购的现象。”赵路兴同时认为。
对于陈政高在会上提到的一些地方保障性住房的规划设计、使用功能、质量存在问题,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王涌彬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保障性住房的规划设计问题在于首先从重视程度讲,主观上认识有偏差,一些保障房都是在商品房周边配建,在设计上和建设上标准比较低。”他直言,“从配建标准上来说,一些保障房的户型面积太小,容积率也比较高,配套设施也不够完善,这些问题让人感觉保障房质量比较差。”
而在公租房运行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方面,上述审计人士更是有深刻的认识。据他介绍,在审计中时常会出现个别保障对象未按规定退出的问题。“如保障对象已死亡但未按规定退出。或者隐瞒婚姻信息获得了保障性住房申请资格。其中包括在申请保障性住房时就隐瞒婚姻信息,以及在申请时虽未婚,但申请后结婚未及时进行申报调整。”这些都是由于保障房运行机制尚不完善,很多数据无法动态监测所导致。
货币补贴或将增多
对于保障房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陈政高要求集中研究并解决存在的问题,保开工、保建成,未开工的9月份必须全部开工。在棚户区改造中既要注重实物安置也要注重货币安置,在公租房保障上既要注重实物配租也要注重租金补助。此外,要进一步研究完善已建成的保障性住房的使用和管理体制机制。
“从住房总量来说,市场上住房供大于求,这时候提供货币补偿的方式是可行的。”王涌彬比较赞成货币补贴方式,“如果居民接受,可以避免把棚户区居民的资产都固化在房子上,而总体上住房过剩。货币补贴的方式可避免中低收入人群集中居住,形成新的贫民区。”
赵路兴也认为,从中长期来看,货币补贴方式更灵活。“‘十二五’规划中保障房3600万套任务,基本都是实物供应。保障房集中建设实行三年多,棚户区改造也重点推进一两年,实物供应量已经比较充分,可以考虑增加货币补贴量。”货币补贴的好处还在于,“财政负担也比较小,也容易形成退出机制。比如保障房的货币补贴,一旦被保障对象收入超出了准入条件,停发货币补贴就退出了。而对于已经分得保障性住房的家庭,经济条件改善后,住房腾出是比较难的。”
在这方面,无锡的保障房建设就走在了全国前列。“建议住房保障货币化改革从实物配售和货币补贴购房相结合入手,逐步过渡到货币化为主。”该市房管局负责人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住房保障的货币化改革将是无锡市保障性住房的发展方向。
而对于完善已建成的保障性住房的使用和管理体制机制,王涌彬表示,“保障房的管理分配体制需要灵活配置,才能解决一方面保障房建成后闲置,而另一方面一些申请家庭等候数年也没有分配到住房的情况”。他建议,“保障房的退出机制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统一设计,最好能实行闭合管理,让保障房在单独系统里运行。对于不符合保障房要求的家庭及时使其退出,采用政府回购的方式。对于房产增值部分应该由政府统一管理,否则保障房一旦上市变成商品房,就造成了保障房的流失。政府还要再继续新建保障房,这是保障房制度的弯路。”
上述审计人士亦向记者表示,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部门应该加快房源分配节奏,做好各方面协调工作,杜绝保障性住房长期闲置情况的发生。同时,加强对住房保障对象家庭人口、住房和经济状况变化情况的动态监测,对不再符合规定条件的,应当停止发放租赁住房补贴,取消其申请购买或租赁保障性住房的资格。
“保障性住房的准入条件、覆盖范围应该是动态的,可调整的。低收入和住房困难的概念是相对的,政府应根据财力、整个地区居民住房状况的摸底进行调整,定期公布。”赵路兴建议,“今后再做保障房规划时,可通过入户调查和情况普查相结合方式,了解居民的真正需求。”这样才能做到应保尽保,真正惠民。
相关知识
保障房开工量完成计划87% 未来货币补贴或增多
保障房装修"看上去很美" 低收入掣肘"大蛋糕"
保障房装修看上去很美 低收入掣肘大蛋糕
德尔汝继勇:保障房将是地板业未来五年增长爆点
保障房建设 成橱柜行业未来发展新契机
保障房建设成橱柜行业未来发展新契机
北京保障房开工量望达15万套 27单位联手破解停车难
北京保障房开工量望达15万套
北京保障房开工量有望达15万套
全国保障房开工量已完成“十二五”计划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