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下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关于近期多例食用小龙虾相关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调查进展情况。
根据医疗机构的报告,截至9月7日上午12:00,南京市共收治与食用小龙虾相关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病例23人例。经治疗,已有22人治愈出院,还有1人住院治疗,目前病情稳定。经对采自南京市场的小龙虾及患者的血液和尿液样品进行900多种有关化学物质筛查及相关检测,未发现存在已知可致横纹肌溶解的化学物质。依据初步的风行病学调查、临床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和临床会诊意见,专家综合分析认为,本次事件是与食用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北方俗称蝲蛄)相关的极少数个体出现的一过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与国际上时有报道的haff病基本一致。详细的致病因素,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探索。目前,已初步提出了病例定义和病例监测方案,将在大量食用和消费小龙虾的地区开展主动监测,进一步探求确切病因。
迄今报道的haff病多为患者食用水产品24小时内出现的不明原因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肌肉酸痛并伴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和肌红蛋白降低,部分患者出现酱油色尿,大部分预后良好,个别严重者会出现急性肾衰竭。对于该病是否会爆发,风行病学有关专家表示,该病发生与大量食用及个体有关,发气愤率较低,根据把握的情况和相关资料,临床表现一般较为轻微,只要及时发现并救治,是可以治愈的。
目前,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牵头组织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小龙虾专项整顿,同时开展了严肃打击在水产品中违法添加运用如“洗虾粉”等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食品保鲜剂等行为的专项检查行动。市农业部门对地产龙虾进行样本检测,全部合格;市质监部门对南京唯一的小龙虾取证消费企业进行全面检查,抽检结果全部合格;市卫生部门对餐饮单位进行检查,没有发现运用违禁添加剂、调味品以及用化学物质清洗处理小龙虾和加工腐败变质小龙虾的现象。下一步,南京市将认真做好住院患者的诊疗工作,使其尽早康复;连续开展病例主动监测、文献检索,查找可能的致病原因;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小龙虾消费流通各环节的监管,通过各种渠道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引导小龙虾消费经营者遵纪守法,诚信经营,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
相关阅读:
haff病在波罗的海地区、地中海地区、美国、巴西和中国北京(2000年)均有过报道,多有食用水牛鱼、银鲳鱼或小龙虾等水产品史,怀疑含有某种生物毒素。
相关知识
南京多例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属haff病 与食用小龙虾有关
中疾控专家确定肌溶解与吃小龙虾有关
小龙虾导致肌溶解事件是怎么回事?
南京小龙虾致病事件具体问题环节仍未查清
官员称美国有食用小龙虾致肌溶解病例
南京发生19例疑似食用小龙虾致病病例
疾控专家称在南京调查期间每天吃50只小龙虾
19名疑食用小龙虾致病患者大多痊愈
专家称不能排除有人用工业酸清洗小龙虾
小龙虾疑致肌肉溶解 养殖者担忧伤害龙虾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