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地球都冒着甜腻粉红色泡泡的情人节当天,两名经历了256天漫长“飞行”的志愿者重见天日,踏上“火星”表面——当然,所谓的“火星”其实是俄罗斯某处穷山恶水的山旮旯。这种耗费巨资的“过家家”比你想象中意义重大——如果进展顺利,200多年后的这一天,地球(如果它还在)上将林立着诸如“火星豪宅配套重力场宜居无障碍”或“经济情人节怎么过月球两日双飞”之类的广告牌——这一切都源自勇敢的开拓者以及……烧钱的开发商。
美国知名科普杂志《大众科学》3月号无情地指出,人类终将要离开自己的母星——地球,这是无法逃脱的宿命。约20亿年后,走到末路的太阳会顺带把地球烤干成炮灰;差不多同一时间,我们所在的银河系也会和距离最近的仙女座星系发生碰撞。不过这没什么好担心的,因为在此之前,地球大概已经终结在30万年后闯入轨道范围的小行星手里了。1989年的一天,一颗很小很小的行星穿过地球的运行轨道,如果地球那天晚6个小时经过就能天雷勾地火地邂逅了,效果等同于地球上同时炸起1000颗核弹……
以拯救人类为己任的非政府组织“救生艇基金会”(Lifeboat Foundation)对此评论,地球错过这场致命邂逅纯属运气,这种灾难的发生率就像玩30万分之一中招几率的俄罗斯轮盘赌。“救生艇基金会”在全球范围内有数百名科学家正在追踪和评估人类种族可能遭遇的各种风险。不过相比较飘忽的外因,地球因内因走向衰亡更有可能:国际人道主义组织“灾难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指出,在刚刚过去的10年里,地球上发生的旱涝与地震等自然灾害数量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三倍,是有记录以来的20世纪头十年的54倍。也有乐观预测:在科技允许的情况下,为保存地球的持续发展生命力而撤离,就像现在人类撤出许多国家公园一样。
●优点:近,开盘早,通勤方便。
●缺点:与地球共存亡,不宜作祖业。
●总结:短期商用前景看好。
2000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简称NASA)在完成一项耗资2亿美元的研究后宣布,在月球上挖个地底基地或干脆找个现成的大陨石坑然后覆盖上保护罩的方案是可行的。研究指出,在月球上建立一个核能发电站,部署太阳能板阵,再从月球表面提取碳、硅、铝等有用物质,人类的首个太空殖民地就成形了。
不过随后的一些研究似乎对这个太容易的“第一站”并不感冒,因为太阳或银河系有个三长两短的话月球也是唇亡齿寒。拥有1.2万名成员的美国太空协会在其2008年一项名为《太空移民路标》报告中将月球定位为“中转站、旅馆以及大型娱乐场所”。
●优点:近,通勤方便
●缺点:配套设施或不完善
●总结:更适合作大型工业住宅区
在科技发展允许人类进军太空开发殖民地之前,近地轨道居民区能够提供更多的“土地”来安置一部分人口,不失为一个可行的过渡方案。
不过凭空打造出一个居住地,即便是取材自距离较近的地球,或许并非长久之计。有科学家认为,近地轨道居民区更适合打造成可移动居民区,它们犹如一辆辆大型房车,可被当成汽车旅馆,或紧急状态下开动就跑的太空方舟。
●优点:全新环境,适合个人发展。
●缺点:生活水准完全依赖社区成熟程度。
●总结:时机允许情况下值得投资。
“第二地球”目前呼声最高的当然是火星。和月球不同,火星拥有自己的大气(阻挡宇宙辐射)以及40%的地球重力,温度相对宜人,土壤含有足够的碳元素可种植作物,最近还发现了水冰!实在是天造地设的“第二家园”。有科学家经过严格论证后认为,2264年前人类建立外星居住地的可能性为95%。
目前,在开拓太空居住地一事上,私人领域烧钱的勇气与热情远远高于公共领域。像去年年底,美国太空技术公司SpaceX 就成功对一种可载七人并能反复使用的太空穿梭胶囊进行了成功试飞,该公司目前正在联系NASA,要求开发价格更低廉的“国际空间站自由行”。其他逐渐打开了知名度的类似太空商业开发公司还有维珍银河和太空旅游公司“太空冒险”等。毕格罗航空宇宙公司的野心更大,想自己在2015年建成一个充气式太空旅馆。相比之下NASA要束手束脚得多,其名下的兰利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丹尼斯·布什内尔强调,人们对宇宙射线以及零重力环境对人体的影响知之甚少,现在甚至还没有能够保证抵挡宇宙辐射的宇航服,“买得起的不安全,够安全的买不起。”
但布什内尔说的也是大实话,想象一下,听信无良开发商倾尽家财千里迢迢扶老携幼地去了火星,却发现由于设施配套不完善,面临遭到过度宇宙射线辐射患癌、长期无重力环境下骨质疏松等风险。这里要注意的是,合格的太空物业必须具备以下六要素,缺一不可——
1.宜居环境:要有能提供足够食物与氧气的植被。
2.硬件可靠:要有能够制造新物质的分子离子束。
3.穿梭巴士:要配备能让时速高达20万公里的等离子体发动机。
4.配套设施:要有许多能够进行太空运动娱乐的场地,以防止幽闭症。
5.卫生医疗:必须配备人工重力室,以维持骨骼密度,保持身体健康。
6.安保设施:只有保安把守住宅区是没用的……在宇宙怪物来袭前,居民就先给宇宙射线KO掉了,所以足够坚固、厚实、耐用的辐射防护罩是必须的![1]
2月18日莫斯科时间12点55分,正在莫斯科参加“火星-500”项目的中国志愿者王跃和俄宇航员斯莫列耶夫斯基走出登陆舱,开始在“火星”表面行走。由此,中国人第一次在“火星”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2月12日,“火星”宇宙飞船完成“登陆”。按照事先计划,“火星-500”项目志愿者分组模拟登陆火星,2月14日,作为第一乘组的俄宇航员斯莫列耶夫斯基和意大利宇航员乌尔维纳穿着重量为32千克的太空服,踏上用沙子和石块模拟制作的“火星”表面,插下俄罗斯国旗、中国国旗和欧洲航天局旗帜。第二乘组的中国志愿者王跃和斯莫列耶夫斯基于18日成功模拟登陆火星。他们身穿改装的俄“海鹰”航天服,打开登陆舱气闸,在火星表面开展作业。在登陆过程中,王跃驾驶装有机械臂和摄像头的火星探测车,在火星表面采集岩石。这是自去年6月3日正式启动的“火星-500”试验中的一个内容。尽管这只是一次地面“飞行”,但作为人类首次全面模拟的载人火星探测试验,“火星-500”仍引起全球广泛关注。近年来,人类对火星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因为相对于太阳系其他行星,火星的“先天优势”更明显。比如说金星,其表面温度高达400℃,大气压更达到90个,被称为“炼狱”,机器设备上去都会被压扁,人类很难登临。
今年28岁的中国志愿者王跃是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教官,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双硕士学位,先后参与“神七”任务航天员出舱活动训练、第二批航天员选拔技术研究工作等。经过身体和心理条件的层层选拔,并接受国内和俄罗斯的专项培训考核后,他被确定为“火星-500”模拟载人航天飞行实验乘组成员。俄罗斯医学生物研究所负责人日前曾对俄媒体说,俄中两位志愿者18日模拟登陆火星表面,主要是为了了解中国志愿者王跃的工作情况,是对其知识与能力的一次检验。登陆火星过程中,王跃和斯莫列耶夫斯基用小铲收集“火星”表面的土壤颗粒,并放入一个特制的“胶囊”,随后再转移到一个特别容器中。稍事休息,中俄两名志愿者还借助地磁仪对“火星”表面进行研究,采集岩石和岩石所在位置的土壤样品。此次“火星行走”持续了约1小时左右。
据介绍,“火星-500”试验从飞船发射、飞向火星、火星着陆到返回地球的一系列过程需要近500天时间,这项试验将持续520天。来自中国、俄罗斯、法国和意大利的6名志愿者用约250天“飞往火星”,30天“驻留火星”,240天“返回”地球。根据安排,2月22日,斯莫列耶夫斯基和乌尔维纳还将再次模拟登陆火星。模拟登陆试验结束之后,登陆舱将搭载3名志愿者,从“火星”表面起飞,进入“环火星”轨道航行,预计于2月24日与主舱对接。3名飞离火星的志愿者在接受3天的隔离体检后,将于2月27日打开对接舱门,与主舱的3名伙伴重逢。6名志愿者会合后,将开始240天的“返回”地球的漫长旅程。
据中国专家介绍,火星虽比新疆地区更干旱和寒冷,但最高温度可达到零度以上,还有少量的水,这对于人类梦想将其改造为“第二个地球”,作为外空生活的“驿站”,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长期以来,科学界普遍认为,无论火星是否能成为孕育生命的摇篮,对它的探索都将对保护地球起到积极作用。如果火星上曾经有过生命,不论是灭绝还是仍以其他形式存在,都对地球有借鉴作用。如果火星上从未有过生命,那将证明火星一定缺少了某些适合生命的独特元素,促使人们更加珍惜地球的环境和资源。因此,人类频频向火星发射探测器,主要目的是采集火星表面上的土壤、大气和岩石样本,以证明科学家关于火星有生命的设想。同时,了解火星生命可以深化人类对于太阳系和宇宙中其他星系的认识——了解星系的诞生。火星的巨大变迁也对人类保护地球有现实的借鉴意义。人们感兴趣的是:火星是怎样从一个潮湿温暖的星球演化成今天这样一个干旱的星球?其间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科学家们认为,研究其成因对地球防止沙漠化等很有帮助。“火星-500”试验是由俄罗斯组织、多国参与的一个国际合作项目,重点是探索火星探测过程中“人与环境”的关系,了解未来前往火星的宇航员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为未来火星探测积累经验。在为期520天的全过程中,由于真实模拟密闭飞行状态,对人的生理、心理健康以及工作能力都会造成极大影响,可以得到许多有关人类耐受能力的准确数据。同时,试验有助于探索人类在长时间太空飞行过程中,能够用什么样的医疗手段有效监控、诊断人的健康,以及医疗救助和防护措施。[2]
时间进入21世纪,《星球大战》中的火星人没有来,人类对火星的探索一步步前进—2011年2月14日,在有中方参与的“火星—500”项目中,人类首次成功模拟登陆火星,这次试验是人类登陆火星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幅火星生活图景:我们住在一座上窄下宽的圆形房子里,出门行动靠火星车,旁边的暖房里种着蔬菜水果,自给自足。也有科幻作家这样描述:在火星,我们将生活在一个巨大的容器里,整个造型仿佛好莱坞电影中的未来城市。容器底部是一个人造磁场,以达到和地球重力同等水平;上面覆盖着玻璃样的透明材料。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简称NASA)正计划实施一次雄心勃勃的探险:2030年,将宇航员送上火星,并让他们在那里安家落户。NASA埃姆斯研究中心主任皮特·沃登说,这个特殊任务被命名为“百年星舰”计划。为了实现这个计划,科学家们正加紧研制新一代火箭发动机。据报道,美国艾德阿斯特火箭公司正在加速研制等离子体火箭,未来4年中,这种火箭时速将达到19.8万公里。那时,人类到火星只需要39天。早在2007年前后,就有科学家为改造火星拟定了计划。第一步,通过制造温室气体给火星“加热”,让火星像地球一样温暖,科学家们建议在火星上建造一些特殊的化工厂,源源不断产出温室气体。第二步,释放火星土壤中的大气,让冰融化成水,并产生雨雪天气。第三步,种植植物,让火星成为花园。第四步,等着植物的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为氧气,科学家们建议用遗传工程学的方法,培育出释放大量氧气的超级植物变种。最后一步,等待,大概1000年。
从已得到的探测结果看,火星上似乎并没有生命迹象。然而,由于样本数量太少,这并非定论。很多科学家相信,火星上纵横的河道暗示着这里曾经沧海横流。而有水就该有生命。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学家史提夫·斯奎尔斯曾说,火星上可能已经存在生命,如果找到正确的地点,那里可能保留着生命的证据。火星环球监测者探测器最近也发现,在火星上分布着大面积的磁性物质,这表明火星曾经有像地球一样的磁场。由于磁场能够保护行星不受各种宇宙射线的伤害,为火星生命的进化和生存提供庇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者克里斯托弗·卡尔在2010年对火星生命做出了大胆猜想:如果火星生命的确存在,他们看起来可能与人类很相似。在NASA的资助下,卡尔和他的同事正在研发一种能够解码外星人DNA的标准装置,称为“搜寻外星基因组”(SETG)。通过研究火星地下冰、盐水或土壤样本,SETG将尝试隔离、放大、检测和识别火星上的核酸。“如果这些核酸是我们已知的DNA或RNA,那么我们就能用这种仪器检测出来。”不过,近期对微生物的研究发现,不依靠水、厌氧、靠砷等有毒物质代谢的微生物不在少数。这让更多人相信,火星上的生命以另一种形态存在着,或许他们就该是《星球大战》上的那样。
天体在不停运动中,地球终有一天不再适合人类生存。虽然这一天可能十几亿年后才到来,可人类已开始寻找避难所。科学家把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称为宇宙宜居带。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的天体生物学家詹姆士·卡斯廷和他的同事将适合人类生存的“持续宜居带”定义为:在恒星周围的一个类地行星,拥有一个含有氮气、水和二氧化碳的大气,并且形成的气候可以维持以水为基础的生命。这个定义看似简单,却含着最难达到的四个字“恰到好处”。就以行星的位置为例,这个“移民点”不能离恒星太近,否则温度太高,超过人类所能承受的上限50℃;但也不能离恒星太远,否则会变成无法生存的冰天雪地。没有液态水,没有植物生存,人类也无法为继。
然而2010年的新发现,给人们增添了信心。NASA宣布,“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经过一年多探寻,发现1200多颗太阳系外潜在行星,其中54颗可能适宜生命生存。这54颗“宜居”天体中,5颗的大小接近地球,其他的与海王星或木星相当。更让人们充满信心的是,这仅是“开普勒”望远镜观测夜空繁星的四百分之一后的结果,可能意味着太阳系外适宜人类生存的行星数不胜数。然而说到技术,就不免让人沮丧。向火星发射探测器的成功率都不高,何况载人飞船。而且,按照现有技术推算,我们到火星需要1年左右;如果到太阳系外行星,甚至需要上百万年。交通工具都还没解决,更遑论重力问题、动植物生长、宇宙辐射……直至把行星改造成和地球一样的蓝色星球。技术的曙光还未照进现实,难怪科学家们在兴冲冲地宣布新发现后又给公众泼了一盆冷水星际旅行?还是个幻想!
地球上的生命依赖太阳而生,但太阳也在不断变化。科学研究表明,太阳在逐渐变亮,太阳系的宜居带也就随之向外移动。简单地说,地球会越来越热,逐渐变成我们的邻居金星。不过科学家们推测这样的情形会发生在20-30亿年以后,地球处于宜居带的时间还有60-80亿年。天体物理学家迈克尔·哈特曾计算,如果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再远1%,在地球演化史上将会出现一个不可逆转的冰期,而如果距离再近5%,它也可能处于一个不可逆转的温室状态。假若地球的轨道更扁一些,上述的距离限制会更加严格。这一结果受到很多质疑,不断有科学家提出,迈克尔没有考虑到二氧化碳-硅酸盐循环在保证地球温度中的重要作用。不过对于宜居带在变化、地球早晚有一天不适合人类生存这一点,大家却没有太多异议。[3]
相关知识
太空房产
为何北京一套房能买美国六套房 房产税惹的祸
京津冀三地养老保险将衔接 五年内推进房产税立法
大宝4.5万装80平田园猪乐园
看30年家具业发展变迁 现代流行定制“外太空”
家具融合太空元素外星物“入侵”生活(图)
京城家居流通业拟推“套餐”模式房产、家装、建材、家具“打包”出售
“首届北京房产主力户型设计大赛”作品展开展
国税局通知:商品房售前免征房产税
全球房产滑向非理性繁荣泡沫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