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内房地产界的一哥万科陷入“毒地板门”,这一新闻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我们需要从两个层面为品质社会的建立树起标杆。
当下,“毒地板门”事件还未水落石出。不过,如果确实存在部分楼盘的地板“涉毒”,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种:一是个别员工舞弊以次充好,二是检测系统存在漏洞,三是出于控制成本的考虑,企业有意而为。在正式的调查报告出台前,笔者无意进行任何臆测。不过,我们更关心的是第三种。因为前两种互相关联,且具有个别性的特点,而第三种则具有一定的社会参考价值。
根据本报记者深度调查沪上建材市场,有经销商称部分厂商检验时送质优的地板,而销售时则改成甲醛含量较高的地板,质检报告沦为“门面报告”。地产业界存在这种潜规则,也就是一些地板供应商对于需求量比较大的开发商(就是以开发大众商品住宅为主,而非走高端住宅路线),往往供应同样品牌但质量比较差的产品,其价格当然也要低不少。开发商方面也乐意通过这种形式来压价,这样可以提升利润空间。其实,一些开发商就是以压低原料价格,然后高价出售装修房来获得利润。特别是在当下,开发商日子不好过。从逻辑上讲,压低上游之成本已是开发商在困境中求生的一大渠道。而压低成本的结果,很可能就是伤及质量。
实际上,类似这种层层压价的现象在我们这个社会并不鲜见,它已经成为侵蚀我国正常商业环境的毒瘤。比如超市对于进场商品雁过拔毛,收取各种费用,将一些生产商的利润空间压到几乎无利可图,这正是导致很多商品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再比如在工程承包领域,每转包一次也是压一次价,最后的结果是一些工程在用材上出现以次充好的问题,整个工程质量堪忧。为此,我们时常能看到这样的消息,某地大桥的混凝土里出现了塑料(10385,30.00,0.29%),某地的房子用的不是钢筋是竹竿。在一些地方,价格低于市场价的保障房已经出现质量滑坡的现象,其背后虽有各种原因,但经济因素显然不能排除。
从这个角度讲,“毒地板门”事件从更广的意义上讲攸关的是如何在成本控制和保持质量之间取得平衡。不管万科部分楼盘的地板是否真的“涉毒”,作为商品住房领域的龙头企业,它理应接受更严格的检验和监督,理应有更高的标准。控制成本更多地应该在提高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上下功夫,而不是在质量上做减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遏制层层压价的做法。
另外,当下各种质量问题的报道不断,但很多企业在出现问题之后往往采取拖延、否认的做法,逃避责任。万科在“毒地板门”事件中,到目前为止还算诚恳,但姿态只是外在的,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行动。在万科最近公布的安信地板(微博)复检报告中显示:甲醛释放量远低于国标。这是不是又一份“门面报告”?由万科提供的这份检验所的报告能否打消用户顾虑?“安信地板”仍有很多问题需要去澄清,很多事情需要认真去做。行胜于言,我们希望相关企业能用实际行动来呼应其良好的态度。同时,这一问题的解决也不应该止于问题本身,而应该成为所有企业应对“质量门”的样本。
相关知识
新闻晚报:毒地板不能靠门面报告敷衍
家居议事厅第二十九期:“毒地板”的启示
地板行业“促销战”蔚然成风 卖地板不能“浮夸”
石振宇:设计是纯粹的事 个人品牌不能靠“营销”来塑造
大自然解析:好地板不能只做表面功夫
卧室床头不能靠这面墙,破财还影响运势,现在知道还不算晚
复合地板不能用精油来保养
男医生查房遭产妇家属暴打:老婆肚子不能给人看
许惊鸿:跨界不能跨得太多太远
何弘毅:家具行业不能吃老本 创新才能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