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警惕精装修住宅中的“品牌”建材走样儿

警惕精装修住宅中的“品牌”建材走样儿

https://m.biud.com.cn 2011年04月26日16:24 家居装修知识网  

号称是最著名的建材品牌,但同品牌的系列产品中差价巨大,而购房人不得不为此类产品“高价买单”,这显然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切身利益。

  年根儿将至,又有一大批新建房屋要开始交用了,这其中不乏大量的精装修房。装修实在是件累人的事儿,能在买房的同时完成装修真是一举两得———这就是精装修房的最大优势。然而,当业主真正拿到新房钥匙后却发现:这远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精装修也有各种问题,如所用主材与样板间不符、装修设计陈旧落后、质量不过关等。于是,在交房时业主与开发商之间的纠纷与日俱增。其中,最常见的问题便是建材走样儿:“豪华”变“低档”。


  经过多次比较,黄先生去年选中了城北某楼盘。他认为,该楼盘号称每平方米1500元的装修标准,而且开发商在样板间展示的洁具、橱柜、地板等都是高档名牌产品,质量应该有保证。但在收房时却令黄先生感到意外与气愤,自家的装修与在样板间里看到的完全是两回事。如当初样板间的坐便器是非常豪华的科勒产品,但交房时,坐便器虽然还是科勒的产品,但体积明显缩小了一圈,不但型号不同,档次也有所下降。另外像橱柜、地砖、灯具等,即使是外行人也能一眼看出是些低档货。感到上当的黄先生提出要到样板间里对质时,却发现开发商早已将样板间拆除,没有任何证据,又没签相关合同,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业内人士透露,像这种建材“变脸、走样儿”的策略被开发商采用甚多,不少精装修楼盘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种现象。一般情况下,开发商在样板间展示的均为名牌顶级产品,它们设计新颖、美观大方、自然价值不菲;而实际交付给业主的,虽然是同一个品牌,但却是这个品牌的中低端产品,两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价格差异,这恰恰也留出了开发商的获利空间。这种策略的核心就在于首先通过样板间为消费者营造一个美丽的假象,同时在看房的过程中向他们强调这些“顶级名品建材”的价值不菲,最终使消费者误以为看到的就是自己日后得到的。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就拿科勒坐便器来说,在国内市场上就有将近30种正在销售,较低档产品的市场零售价在2000元上下,而最高档产品的市场零售价已经超过2万元。如此悬殊的差异,让不少开发商趁机钻了空子。另外,像灯具、厨房设备、家具五金、洁具五金、低压电器,以及具备防盗、防火、隔音、保温功能的多功能户门等的知名品牌建材设备,都是容易被开发商“调包”的。


  记者了解到,与黄先生类似的情况在精装房市场并不罕见。大多数的精装修合同附件当中,通常只明确建材品牌,对具体的型号或价值并不明示,正是这一情况,为开发商在日后交房时的装修建材走样儿留下了足够的余地。北京建筑装饰协会的专家为此提醒买房人,由于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仅简单地约定了外墙、内墙、卫生间等项目,而关于建材的品牌、颜色、施工工艺等诸多细节内容没有明确的约定,因此在消费者买房时,最好要请有经验的设计师或专家一起看样板间,就所购房屋(室内及室外)的所有装修项目名称、涂料、板材等建材的品牌、价格标准或相应的档次、颜色、规格、位置、施工工艺等给予详细而明确的记录,作为合同的补充条款,在交房时一一对照。如果有可能出现项目变更,在合同中要进行约定。可以参照《家庭装修合同》,在购房合同中说明装修改动,签署工程变更单,明确改动的项目和时间。把房子交付时的装修标准在合同中明确,从装修的设计、布局到所用建材及施工工艺等都要详细地在补充条款中体现出来。

相关知识

警惕精装修住宅中的“品牌”建材走样儿
沙龙精编:七点看懂精装修格局下的智能厨房
认定标准缺失 消费者需警惕精装修陷阱
消费者警惕精装修陷阱
光鲜背后的付出 精装房让我们走进企业的品牌
行业认定标准缺失 消费者警惕精装修陷阱
“精装”认定标准缺失 消费者需警惕精装修陷阱
监理支招:把握精装修验房的15条注意八点细节
精装房装修中潜藏的糊涂账
警惕精装修背后的“陷阱”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警惕精装修住宅中的“品牌”建材走样儿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10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