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数百年来海南花梨木的魅力
2007年7月,海南岛土生土长的张志扬先生历经八年的艰苦努力,通过长时间考察、研究、克服了许多人们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撰写完成专著《国宝花梨》,并由海南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通过大量的史料,实地的考察,科学、系统、详细、真实地向人们揭示并讲述海南花梨木的魅力和花梨木身上所承载的文化,解开了数百年来人们对它眷恋的原因,分析了明式花梨木家具的价值基础等,意在唤起人们
龙艺盛 红酸枝李氏圈椅
· 晋京坊 一腿三牙条桌
· 晋京坊 联二闷户橱
· 晋京坊 云纹夹头榫画案
· 晋京坊 圈椅
对花梨木这一国家一级保护木材的珍惜和保护。张志扬新著《国宝花梨》,在继承、弘扬和挖掘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基调上,为中国古典家具文化研究增添了有价值的史料。尤其为花梨木研究领域增添了海南文化元素,意义非同一般。
10多年前,张志扬是海南一家装修公司的老总。199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到中南海去做一个装修工程,这看似无关的经历,却让张志扬走上了研究花梨之路。在宫殿里的很多家具都是海南花梨木做的。它的来历,它的珍贵程度到底怎样?围绕着它到底有怎样的故事,他决心去探寻。
翻开海南花梨木的历史,就像翻开一部跌宕起伏的小说。小说高潮叠起,并以饱满、曲折的情节吸引他的目光。在皇帝大臣视为尊贵的宝物里,不知浸透多少百姓的心血,通往京城的路不知有多少血迹斑斑。在皇室推崇的贵族文化背后,往往流淌着百姓淋漓的鲜血。
凭借其天成地就的香、色、质、纹,如玉般圆润剔透的质感,海南花梨从天下良材中脱颖而出。据史书记载,海南花梨在唐朝就已作为贡品进入中原皇宫,从明朝初年到清朝嘉庆年500多年的时间,它更是从未间断。尤其到了明朝永乐初年,朝廷迁都大建宫殿,皇族建府,大臣修院,富贾修园,海内外热带地区生产的各种名贵木材纷进京城,走中原,数量之大,品种之多,亘古未有。在众多木材中,海南花梨从天下良材中脱颖而出,成为建筑用材中的神木,也造就了明清家具的辉煌。明朝天启皇帝甚至为此放弃管理国家的天职,躲在后宫里当起木匠,史称 “木匠皇帝”。
国际旅游岛一张靓丽的名片
几百年来,海南花梨经历了无数次浩劫。目前海南岛成材的野生花梨树已几乎绝迹。清道光《琼州府志》记载,清朝因雍正年间在海南岛进行大规模的花梨砍伐,乾隆皇帝曾下旨禁止再次砍伐海南花梨木。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动荡的时期,海南岛因远离社会动荡的中心,花梨木也因此得到了一定的修养生息。
近20多年来,国内外收藏界又引发了一股花梨木家具的文化风暴。然而,在人们对它日益加温的狂热中,海南野生花梨正陷入濒临灭绝的境地。
“今天我们重新触摸海南花梨,要感谢社会的进步、开明和自由,感谢中华文化的博大与精深,使得启缘于明朝的花梨文化,重新焕发出它的魅力。”张志扬认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前的一百年里,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花梨木失去它应有的文化价值,触摸它的也与普通木材一般或是中医药房。海南花梨文化的重新崛起,有它的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必然性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力的不断增强、百姓生活的日益富足,必然带动传统文化的复兴。而偶然性,则是在机缘巧合中激发出热情并带来了经济效益,从而促进海南黄花梨文化的发展。
相关知识
红木人物之:海南人张志扬和他的《物华天宝》
海南人张志扬和《国宝花黎》
蔡志森和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野心
蔡志森和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魔幻厨房TOP10专访 | 张志超:优秀的,一定是"合适"的
张信哲vs联邦的走心故事引90后共鸣
雅居乐云南原乡携手杨丽萍 《孔雀》云南之美盛放北京
元和泰红木总经理杨永志—北京电视报人物周刊红木人物追踪
探访济南黑伯龙、张志故居 老楼未见保护
苏州展专访柚尊张志翔:打造中国一流柚木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