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整体出口形势会比去年更严峻。有些骇人听闻,但也不无道理,仍有解困之策。除了各级政府应该或是准备给予的扶持措施,陶瓷卫浴企业本身也应该防微杜渐,未雨绸缪。
众所周知,我国陶瓷卫浴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是以量的扩张为基础,企业数量之多,造成产量之巨,大多数为中小陶瓷卫浴企业,为争夺市场,出现了不少违背市场游戏规则的价格竞争,搅乱了正常的出口秩序,更令陶瓷卫浴产品背负低档、甚至倾销的坏名声。而且出口产品以贴牌为主,大量产品通过销往国际市场来消化,长期以往逐步形成了对国际市场的高度依赖,从而形成了国内陶瓷卫浴业出口模式的鲜明特征:低价竞争、贴牌为主、高度依赖,危机四伏。究其根源,则祸起行业本身。
这种简易的陶瓷卫浴产品出口模式,已经受到来自国内外不同程度的压力和挑战。转型升级已非愿意与否,而是必须,否则就没有出路,这基本已成为共识,特别是面对国际市场风云突变,陶瓷卫浴企业要全力应对,更应从长远角度、战略站位,思考出口模式的转型,贸易模式的升级。有人称,产品创新是应对出口危机的先决条件,也是化解出口危机的有效手段。坚持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不断创新产品和设计,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档次,适应国际市场的多元化、高档化需求,将会促使企业依旧保持飘红的出口势头。同时要加紧品牌升级。一方面是努力扩大自主品牌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一方面是努力提升国产陶瓷卫浴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美誉度。据资料显示,2011年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总产值3861亿美元。但市场占有率超过10%的巨型陶瓷卫浴企业身在何处,仍是一个极大的悬念。那些注重品牌建设,注重产品原创与特化色的企业,注重提升生产技术、工艺装备、管理技术的企业,注重结构调整、降低成本的陶瓷卫浴企业,或许会成为行业的领军者,更会成为出口转型的领头羊。陶瓷卫浴业的出口模式转型,不仅是适应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更是应对国际市场危机的举措,它关系到产品生产从“模仿”到“原创”的转变,生产方式从“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的转变,经营模式从“粗放型”到“现代化”的转变。
新兴市场的开拓,有效实施“走出去”战略,也是应对危机的有效手段,包括开拓新兴市场,实施海外建厂、并购等。
其实,应对出口危机,对陶瓷卫浴企业而言,仍是一个由内而外、由个体到群体的过程。让自身足够强健强大,让每家企业都遵守市场竞争秩序和法则,相信出口不会存在危机。
有报道称,今年外贸形势,业内普遍认为未来形势依然严峻,外贸增长跌近“谷底”,进出口短期内仍难改增速回落态势。这样形势下,多举措稳出口已经成为当前外贸领域的首要目标,近期国家和各级政府会有维稳出口的政策措施出台。(《陶瓷资讯》2012年2月24日)
对于出口形势的严峻,有这样一组数据:今年1月份,国内出口总量出现了自2009年12月以来的首次负增长。我国最大的陶瓷产区——广东佛山出口同比下降了10.9%。虽说单月的下降不能以偏盖全判定今年的出口会降低,况且1月份时遇元旦、春节假期,以及外部需求减少的客观因素,但从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来看,出口形势的严峻性已一管窥豹。
当前,帮助出口企业摆脱眼前的困境,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工作重心。比如提供融资支持、保持汇率基本稳定、保持出口退税率稳定,适当的税收减免等,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不至于因资产链断裂而导致企业关门、老板“跑路”。作为外贸出口的主体——陶瓷卫浴企业,要在战术重视出口形势的严峻性,但在战略上要以推进企业转型、出口升级为目标,努力提高产品档次、附加值、价格,提升出口质量。既要规避出口贸易壁垒的阻挠,又要多措并举拓展国际市场,实现西方不亮东方亮。
眼下,国内陶瓷卫浴业面临的压力和挑战非常巨大,资金、成本、市场、汇率、人力资源等,已让陶瓷卫浴企业应接不暇。国内市场因楼市调控而呈参淡之景,陶瓷卫浴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国际市场又起波澜,陶瓷卫浴企业可谓身处风口浪尖,感受水深火热。但从客观上讲,国内陶瓷卫浴行业的产能,特别是中低档产品,业已呈现过剩之态。作为全球最大的陶瓷卫浴生产国、出口国,国际市场早已成为国内一些陶瓷卫浴企业的专事对象,虽属贴牌加工,勉强可以存活。但面对目前一波高过一波的市场惊涛骇浪,陶瓷卫浴企业早已风雨飘摇。早在几年前,有业内人士表示,陶瓷卫浴业的出口要转型,鉴于国内人力成本、环保、原材料等多项经营成本的上涨,靠出卖资源,赚取廉价加工费的出口模式,显然已经日薄西山。
相关知识
出口形势严峻 陶瓷企业须全力以赴
出口形势严峻 家具企业需开拓国内市场
家具出口形势严峻 企业需“转内”
陶卫产品出口形势严峻 行业亟待转型升级
出口日益严峻 家具企业需开拓国内市场
纺织家具两行业出口形势严峻
出口形势严峻影响家电行业全面复苏
对外贸易形势严峻 橱柜企业不能“拖后腿”
陶瓷出口形势严峻 众陶企须全力以赴走出去
卫浴出口形势严峻 企业须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