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硅藻泥用“光触媒”治理空气污染太不靠谱

硅藻泥用“光触媒”治理空气污染太不靠谱

https://m.biud.com.cn 2012年03月08日16:11 家居装修知识网  

  近日,记者走访了全国各地的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等国内知名建材商场,采访了入驻商场的各个硅藻泥店铺店员,据有些店员反应,他们代理的品牌硅藻泥是用“光触媒”技术来消除空气污染的,还有一些地方媒体刊登了某硅藻泥的广告“光触媒、组合型硅藻泥帮你消除甲醛”,这一说辞不禁让记者想起了早些年涂料和墙纸的宣传话术:涂料中添加了“光触媒”材料,可以消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但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光触媒”的了解,已经清醒的认识到“光触媒”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还会对人体造成二次污染。难道这些“硅藻泥”就是坊间流传的“固体涂料、液体壁纸、砂岩、外墙砂浆、艺术质感漆等等一夜间冠上了‘硅藻泥’的美名”,通俗点讲,这不就是固体涂料吗?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国内唯一“无胶上墙”硅藻泥发明者――青岛泉佳美硅藻泥科技有限公司的科技鉴定专家缪教授。

  记者问:什么是真正的硅藻泥?

  缪教授:真正的硅藻泥是以优质的硅藻土为原材料,凭借其天然的多孔性“分子筛”结构及极强的物理吸附性和离子交换性来消除空气污染的。要想保持硅藻泥的多孔性及极强的物理吸附性和离子交换性,必须凭借“无胶上墙”技术这一国家发明专利,而这一技术在世界上只有泉佳美拥有和掌握。泉佳美硅藻泥完全达到纯天然、无任何化学添加剂,在着色上采用高科技“分子灼热”技术,选用纯天然的进口植物颜料,从而达到真正无醛、无苯、无重金属的纯天然材料。经国家权威部门检测,空气中甲醛、苯等有害物质消除率达到95%以上,24小时轻松入住新居,在使用上,达到20年无花色、无脱离、无掉渣等现象,真正做到墙面永久清新。

  记者问:针对一些“硅藻泥”使用“光触媒”技术,您是如何看待的?

  缪教授:真正的“无胶”硅藻泥是无任何化学添加剂的,而“有胶”硅藻泥由于添加大量胶黏剂,将硅藻土的天然属性完全破坏,因而不具有“呼吸性”,就成了通常所说的“死泥”。所以“有胶”硅藻泥只有借助“光触媒”这个在涂料中已经过时的名号取悦消费者,说直白点,这些“有胶”硅藻泥与普通的涂料、乳胶漆等没有什么差别,甚至不如一些品质好的乳胶漆。

  记者问:添加“光触媒”的有胶硅藻泥真的能消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吗?

  缪教授: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光触媒”。光触媒是光+触媒(催化剂)的合成词,光触媒是一种以纳米级二氧化钛为代表的具有催化功能的光半导体材料的总称,必须在有光照射的条件下,才能产生类似光合作用的光催化反应。光触媒具有极强的光氧化还原功能,因而具有杀菌、除臭、防霉、防污等功能,但是光触媒必须使用得当,有权威资料显示,光触媒在进行光合作用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中会产生二次污染,。硅藻泥与光触媒的技术根本无法结合使用,因为无法达到粘合效果。光触媒技术的关键点之一就是长期有效性,如果粘合技术不过关,二氧化钛就容易脱落,不可能具有长期有效性。譬如汽车仪表盘表面处理部分脱落后,形成一块一块的斑状。另外,粘合技术不过关,二氧化钛会将粘合剂分解掉而造成脱落,将光触媒喷涂在硅藻泥墙壁表面更无法粘合,会很快脱落。另外,国家对光触媒技术的检测也有严格的要求,要求采用光触媒技术产品的厂商必须出具权威机构的三分检测报告:即灭菌效果检测报告、有害物质降解效果报告和产品无毒实验报告,且三份报告必须印有CMA标志。

  记者问:为什么有硅藻泥厂家还在炒作“光触媒”这种老掉牙的话题呢?

  缪教授:随着硅藻泥知识的普及,以及泉佳美硅藻泥在各大媒体不断宣传真假硅藻泥的鉴别方法在专卖店教给用户,如何区分“无胶”硅藻泥和“有胶”硅藻泥的方法等,使得含有化学粘合剂的“有胶硅藻泥”没有了生存市场,只能拿出“光触媒”这种过时的话题来炒作一下。但这种小作坊生产厂商根本不具备光触媒生产加工技术,几种粉末材料的简单混合,根本无法使光触媒与硅藻泥材料粘合的。因此提醒消费者在选用硅藻泥时一定要擦亮眼睛。那些所谓的运用“光触媒”技术的组合型硅藻泥产品治理空气污染的说法,简直是太不靠谱!

相关知识

硅藻泥用“光触媒”治理空气污染太不靠谱
享它进口光触媒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快速治理甲醛污染引发行业震动
硅藻泥——一款解决家装污染的绿色产品
硅藻泥加入光触媒技术解决降解难题
大秦硅藻泥再续神奇,“分解甲醛”将成为硅藻泥行业永恒主题
一周除甲醛不靠谱 专家:使用光触媒喷洒技术是关键
张家界幼儿园装修用硅藻泥 为健康保驾护航
单纯的硅藻泥只能吸附 无法降解污染物
“乐途士”纳米空气触媒 严惩室内空气污染的“元凶”
乐芒硅藻泥 用科技守护绿色家居生活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硅藻泥用“光触媒”治理空气污染太不靠谱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104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