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是治疗慢性乙肝的关键手段,但是,其安全性却让一部分患者放心不下。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主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乙肝患者中间,13.14%的人最关注药物不良反应。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科教授、研究生导师谢奇峰指出,抗病毒药总体上是安全的,大家不必过于担心。然而任何药物都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抗病毒药也不例外。为此,患者服药期间必须加强监测、加强随访,才是用药安全的最好保证。从长远来看,早日实现“双达标”或许是最终的解决之道。
谢奇峰教授强调,在抗病毒药物中,核苷类似物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虽然要少得多,但不是“绝对安全”,耐药仍然是许多患者的“心病”。我们大可不必“谈耐药色变”。首先,近年来新药不断问世,即使病毒对某一药物耐受,医生手里还有其他新式“武器”可供选择。其次,通过加强随访、定期监测,可以明显提高药物的长期安全性,甚至疗效。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及早发现安全隐患。监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早判断耐药和其他药物不良反应,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具体说来,处在病情波动期的患者每月应复查一次,复查内容包括乙肝病毒DNA、肝功能等。进入稳定期后,患者也要每三个月监测一次。此外,医生在治疗期间还会根据用药情况及病人的具体病情增加相应的检查。
第二,预测耐药。乙肝病毒DNA的变化可以提示今后耐药发生的风险。例如,e抗原阳性患者服用抗病毒药替比夫定(素比伏)24周后,如果检测不到病毒DNA,到治疗第3年时,替比夫定(素比伏)耐药发生率会很低,也就是说,医生借助检测可以预测耐药的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患者,还可以“未雨绸缪”提前加以管理。
第三,预测疗效。谢奇峰教授指出,我国目前的慢性乙肝患者中大部分属于e抗原为阳性,对他们而言,最合理的治疗目标就是“双达标”,即HBV DNA抑制到检测不到水平和e抗原血清学转换。一旦实现了双达标,再巩固治疗一段时间,就有望最终实现科学停药,此后肝硬化、肝癌的风险会很低,病情反复的几率也会小得多。所以能否实现双达标已成为临床上非常关心的问题。具体说来,服用24周素比伏的e抗原阳性患者,如果病毒DNA呈阴性,两年后DNA仍然检测不出的几率接近90%,日后实现双达标的可能性接近50%。
谢奇峰教授指出,由于现有的药物都不能彻底清除病毒,只是抑制其复制,因此从理论上讲,病毒确有可能变异并形成耐药,而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耐药风险还会逐渐增加。所以,解决耐药问题及潜在药物不良反应的最好办法,或许就在于实现科学停药。对于e抗原阳性患者,就是要先实现双达标。为此,理想的抗病毒药必须能够“两线作战”,即一方面抑制病毒复制,一方面促进e抗原消失或转换为e抗体。在现有的核苷类似物中,替比夫定(素比伏)在这方面的表现更突出一些。
相关知识
为何替比夫定(素比伏)更适合治疗中国慢乙肝患者
替比夫定(素比伏)为慢性乙肝患者带来停药可能
新材质成新宠:比传统红木更适合高端家具
单单软装这一项,维京瓷砖的北欧风就比现代风更适合当代人!
替比夫定使慢乙肝患者”实现双达标,远离肝硬化”
慢乙肝患者服用”素比伏”等核苷(酸)类似物,应注意规律随访
“魅力聚焦·再创辉煌”布鲁斯特扬帆再起航
布鲁斯特David:推出第三品牌抢占中高档品牌壁纸市场
文艺青年书房搜集 4种文艺风格你来挑
2013年“中国地板十佳品牌”(实木类)名单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