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地板甲醛超标屡现 瓷砖“仿”时代或将来临

地板甲醛超标屡现 瓷砖“仿”时代或将来临

https://m.biud.com.cn 2012年04月13日10:45 家居装修知识网  

  今年3月,安信“毒地板”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一时间,木地板甲醛含量超标也让不少市民不敢选购木地板。“仿木瓷砖”于是趁虚而入,各类木纹砖、瓷木地板等开始抢食市场份额。

搜狐合肥家居首页,合肥家居产品流行趋势专题链接

  记者走访多家卖场发现,瓷木地板看起来和木地板的纹理、触感都非常相似,很受消费者青睐。业内人士认为,相对木地板而言,瓷木地板更环保、也更易打理,面市后将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地板甲醛超标屡遭诟病

  今年3月份,安信地板甲醛含量超标被曝光,一时间,“毒地板”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很多市民开始怀疑木地板的安全性。在佛山万科一精装房检测出安信地板甲醛含量超标后,一市民表示,“这么大的品牌,而且已经安装地板如此久后还能测出甲醛超标,木地板是否安全真的让我很怀疑。”

  据了解,由于实木价格昂贵,每平方米高达400元左右,且易变形,不少市民会选择复合地板。但是,由于使用粘合剂等,而甲醛是增加胶水黏稠度、附着力的极佳材料,复合地板的甲醛含量不可能为零。此外,由于要增加表面光泽度,地板表面涂装中也含有苯以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这也是室内污染的元凶。

  在“毒地板”事件后,市民对于木地板的信任度也开始降低。而根据一些报道称,市面上八成以上木地板都甲醛超标,正准备装修新房的李先生就告诉记者,自己的新房绝对不会装木地板,“虽然瓷砖可能还是有一些放射性物质,但是肯定比木地板好很多。”

  陶瓷企业纷纷开发“仿木砖”

  在木地板屡屡曝出甲醛含量超标的情况下,陶瓷企业开始不断开发新品。今年的陶瓷市场上,仿木瓷砖成为了新的宠儿。东鹏推出瓷木地板、金意陶推出木纹砖、陶艺轩推出“原生木”……而这些新品都仿效木的纹理,甚至在触感上都与木地板极其相似。记者走访东鹏展厅时,发现很多市民都表示瓷木地板和木地板很像,甚至都分不清。

  业界也认为,仿木瓷砖作为新的东西,会有较大的市场需求。据了解,该产品不仅还原了木质真实的肌理,同时具有不吸水、不变形、不易燃、坚硬耐磨等实木地板所不具有的特性,打破了传统实木地板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质的困局,使得家居空间更加健康环保,成为替代木地板的最佳选择,实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东鹏陶瓷营销总监王涛表示,东鹏从2月份推出瓷木地板来,在终端上反应比较好,瓷木地板也特别适合北方的地暖,因“它导热效率高,不会因为温度的变化而变形,也不怕水。”

  玛拉兹市场部总监王其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相比木地板十年八年的寿命,木纹砖使用寿命更长,铺贴后能使用十几二十年。王其认为,现在大部分企业都看好木纹砖的发展潜力,未来木纹砖一定能抢到木地板的市场份额,“木纹砖份额增大肯定是直接抢占木地板的市场,消费者在卧室里若不选木地板,木纹砖就是好的选择,木纹砖和木地板同样让人感觉非常舒适自在。”

  业界预测

  瓷砖“仿”时代或将来临

  事实上,瓷砖仿造木地板、石料等已经不是新鲜事。业内人士也认为,随着环保理念的推进,实木、石料等天然材料会越来越少,而基于市场的需求,瓷砖市场仿天然材料也会成为主流的趋势,仿木、仿石、仿竹等产品将成为今后的潮流。

  王涛告诉记者,现在一提到环保就想到污染,但环保还涉及到对资源的保护,“木材生长也非常缓慢,矿产基本上不可再生产的。作为企业,我们要身体力行,做到节能环保,我认为最主要的除了减少废气排放、改进生产技术之外,最主要的还是产品本身要是环保型的。”王涛透露,现在东鹏整个的研发方向基本上就是仿木、仿瓷,“因为仿木可以减少对森林的砍伐,仿瓷可以减少对大自然矿山破坏,减少资源的占用。”

  王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随着目前环保意识的增强,未来真正实木的东西会越来越限制,其成本会越来越高,也就是说木地板成本只会升不会降;这也导致了木地板与木纹砖未来的竞争会拉开,木地板价格会越来越昂贵,仿木瓷砖则会有越来越大的市场。

相关知识

地板甲醛超标屡现 瓷砖“仿”时代或将来临
地板甲醛超标屡现 瓷砖“仿”时代来临
涂料的假货时代或将来临?
家具行业产值喜人 橱柜企业电商时代或将来临
家具行业产值喜人 橱柜企业电商时代或将来临
《光远看经济》解读地产发展新机遇 全屋互联家电时代或将来临
《光远看经济》解读地产发展新机遇,全屋互联家电时代或将来临
“毒地板”致人心惶惶 仿木瓷砖“趁虚而入”
"毒地板"致人心惶惶 陶瓷企业纷纷开发"仿木砖"
地板企业的顽疾将改良 低甲醛时代或将被开启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地板甲醛超标屡现 瓷砖“仿”时代或将来临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116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