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收藏界谈论最多的是“真”、“假”问题,好多人认为古代的旧物才是真,而新仿者一律被视为假。这种认识是极端错误的。举个例子,我们用真材实料依明代样式仿制一件家具,工艺水平也接近或达到原件标准,有的甚至超过原件水平,这种现象只能说它是明代式样的仿制品,俗称“明式”,而非明代作品。它与明代是两个概念。我们无理由说它是假品或伪品,即使是有意做了旧,如果有人别有用心硬说它是明代古物时,它才临时具备假的含义。冒名顶替属于假,比如一张画,明明是仿的,上面有画家的名,如果公开表明此画是仿的,就不存在“假”问题,只能说是仿品,仿得好的可称为复制品,或赝品(赝品的意思也多指仿制品或复制品)。如果你把它当作真迹去骗人,它才临时成为假品。
我曾遇到一个场面,在一家古玩店,一个顾客看到店家柜架上摆一件瓷器,旁边有一说明牌,写着“乾隆款青花瓷瓶”,顾客于是大呼“你那是假的!”店主拿起瓷瓶,和颜悦色反问:“你看有没有乾隆款?”“有。”“是不是青花?”“是。”“是不是瓷?”“是。”“是不是瓶子?”“是。”“那凭什么说我这是假的?”“你这是新仿的。”“要说这是新仿的,千真万确!但它可不是假的。你要说我这是假的,不信到哪儿说理你也得输。”顾客哑然。
还有人把古代文物、艺术品的修复,一律视为假,凡“动过手”、修复过的古代艺术品,都被打成了“假”。“假”成了黑五类的代名词。一件古物历经数百年沧桑,难免要有磕磕碰碰,损伤在所难免。即使是重伤,比如,腿断了,枨断了,配一条腿,配一条枨,都是正常的,价钱上肯定要打折扣,但不能称其为假。故宫博物院收藏着一件宣德款黑漆香几,经过几次改制,其面上花纹是明代万历时加嵌的,其四腿的螺钿龙纹是清代康熙时改制的,现在它仍然是故宫的一级文物。故宫家具库的家具有很多都经过修复,有的还添了新料,也仍然是珍贵文物。而且故宫科技部还在大量修复文物,没有人说这些修复过的文物是假的。故宫博物院近年大规模修膳古建,如弘义阁、体仁阁、慈宁宫、钦安殿、太和殿,都经过了大修,换了不少建筑构件,换了多少砖,多少瓦,油漆彩画都是新的,也没人说这些建筑是假的。故宫博物院在中正殿火场疲墟上重建了中正殿、西花园,也只能说是重建的,或新建的,而不能说其是假的。如果把修复过的动过手的都说成是假的,照这个说法推论,一个人因工伤断了腿,医院为其配了假肢,这个人难道就不是人了吗?
还有人说老料新作也是假的。再举一个例子,故宫收藏着大批明清时期的织绣袍料,每件一个文物号,1985年,故宫因陈列需要,提出用明代袍料缝制一件龙袍,只是销了袍料的文物号,而换成龙袍的文物号而已,它仍然是珍贵文物,没人说它是假的。一件家具,一件龙袍,或一座建筑,只要主体构件大体完整,只能说是有修配。在家具门类中,存在这种情况,有人从民间收购大批旧家具构件,从中检选各类构件东拼西揍地攒出各式家具,攒的好的几乎可以乱真。这类器物有时明显看出是拼的,也只能说其不是原配,是动过手的,比如一张桌子,断了一枨,八个牙头,丢了四个,我们为其配了枨子,补了牙头,使其恢复了原貌,保护了这件古董。即使修配得不是很合理,也没有理由说其是假的。一般来讲,只要初始构件在70%以上,有30%的修配,哪怕有些不合理的修配,只要没破坏主体构件,仍然属于真品范筹。如果初始主体构件不足70%,则另当别论了。
也有人说现在除正规博物馆收藏的东西是真的,外边的东西都是假的。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认识,难道民间就没有好东西?难道八国联军抢走的东西都被毁得一件不剩了?现今 海外文物大批回流,证明当初被八国联军抡去的古代艺术品也并非都被毁了,这批回流文物中的确有丢失配件的,经过补配而为成器,实际上是对这件文物施加了保护。总之,很多类
文物没有真假概念,只有新旧概念。只有在冒名顶替的情况下才临时具备假的因素。(载于《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2012年第四期,作者:胡德生)
相关知识
胡德生论家具收藏界“真” 、“假”问题
胡德生光临红木文化学院讲述明清家具
胡德生、张德祥等专家走访青县郑双龙博物馆
胡德生、张德祥等专家走访青县郑双龙博物馆
胡德生先生论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收藏简史
专家胡德生解密明清两代紫檀家具
胡德生说京作家具形成的独特风格
著名专家胡德生谈古典家具结构部件的装饰
故宫研究员胡德生谈明清家具之线脚装饰
胡德生说京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