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多元化资本转移是家电业在低端产品市场挣到钱后,出现的第一次投资冲动。而且是在熟悉的“相关多元化”产业的投资,其目的主要是壮大自己,追求规模的扩大与销售量的增长。这种看起来不错的战略转移没有收到多大的成效。
目前中国家电业正在剑拔弩张的资本外逃,是家电业的“变身”,是在行业利润的整体下滑和产业市场饱和的情势下,家电企业逼迫从关联性向非关联性产业的投资过渡。
虽然对于家电企业而言,这可能是个全新的机遇,但是在第一次多元化陷阱里的阵痛还没有消除,这一次家电资本外逃战略会不会演变成企业再次跌向深渊的又一个危险旅程?
游离主业纷纷变身
“中国家电业正在资本大逃亡!”帕勒咨询公司董事罗清启说,“家电的利润贡献已从流连变成怀念,撤出成为新的潮流。”
今年以来,国内家电大鳄纷纷寻找新的“奶酪”,集中呈现“不务正业”之势:格林柯尔刚拿下美菱后又对亚星客车虎视眈眈;春兰进军重型卡车已成定局;新飞冷藏车已经下线并交付使用;小鸭被“中国重汽”重组;曾经主打冰箱的上菱已经正式更名为上海电气,转型成机电一体化公司;彩管生产企业福地科技已决定向高速公路建设方面发展……
罗清启认为,家电业纷纷“变身”主要在于既有名又有钱:经过多年“摸爬滚打”,国内家电企业已经具备了品牌、渠道等相对的资源优势;早年的盈利使这些企业手中握有大量的资金,希望在周转中得到较高回报,这就与低利润的主营业务形成了矛盾。
“市场份额、知名度趋于稳定,而利润又日益趋薄,除非有大量的研发投入,否则在规模和利润上很难有质的突破。白热化的竞争状态加大了产业风险,因此国内家电业再次谋求多元化道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陆刃波认为。
国内家电企业在第一次多元化发展中掉入陷阶的相当多。例如,美菱在多元化产业热水器、VCD、离子水、小家电等市场上难觅踪影;TCL的洗衣机、冰箱、空调在市场上的表现亦乏善可陈;小天鹅在其洗衣机夺得第一之后陆续上马的冰箱、洗碗机、热水器、中央空调,依然没有可圈可点之处。
而现在新涌起的多元化,则是大家借第一次多元化风潮在很多家电产品项目上转圈之后,发现没有太大或者根本就没有收益时而进行的“资本大逃亡”。
在汽车之前,家电企业投资的热门当属手机。TCL、厦新、海尔、康佳、海信、熊猫、澳柯玛、奥克斯和创维纷纷进军手机产业。
此外,金融领域也成了家电企业转移投资的热点。海尔先后涉足了银行、信托、证券、保险等几乎所有金融领域,一年要投入13个亿。美的则与广州证券公司等共同组建金鹰基金管理公司。格力集团出资1个多亿控股了珠光财务公司。
涉足房地产领域的家电企业更是为数众多。海尔、美的、海信等均有相应的业务。就连创维也表示,准备投入2个亿打造南京的珠江路电子一条街项目。
当然,家电企业的资本流向远不止这些行业,PC、医药甚至传媒都有家电企业涉足的身影。
但家电企业现在新进入的产业与家电之间关联性很少或几乎没有。而且,“看上去很美”的汽车业、手机业、金融业、房产业硝烟正浓,外来者插足未必能尝到美餐。
国产品牌能剩几个?
“现在的家电资本外逃前途还不是很明朗。”有业内专家担忧地说。尽管如此,仍有人认为,“资本逃亡是一个好事,可以改变中国家电业混战局面,让中国家电业彻底洗牌”。目前,进行“逃亡”的基本上都是有实力的家电企业,手中还有不少钱。而没钱的企业逃也逃不掉,只能被牢牢地拴在原来的陷阱里,苦苦支撑。
罗清启说:“大批大批的‘家电鹿群’撤走家电地带,去寻找新生长空间告诉我们,家电业新的地质年代已经来临,在这样的年代里气温会越夹越低,所以,对留守动物的考验不是它们穿没穿棉衣,而是它们本身怎样调整身体适应更冷的温度。”
和上菱电器、福地科技、ST小鸭淡出家电主业相比,高路华和乐华无法适应气温变化,命运显得悲惨。
高路华自董事长黄仕灵与总裁陆强华演绎“黄陆之争”后,上半年又爆出数额高达6.4亿元的假账风波,使得高路华陷入停产;乐华最大的股东香港长城数码广播有限公司因负债超10亿港元,严重资不抵债而被清盘。
“家电行业的品牌淘汰赛开始了。”在有关专家看来,国内目前的家电市场正在经历一个与50年前美国家电市场相类似阶段。
半个世纪前,美国也是家电品牌林立,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市场竞争之后,现在只剩下了GE、惠尔浦、美泰克等少数几个品牌。而欧洲与日本的家电品牌也经历了类似的由多到少的
相关知识
国内家电业大量资本外逃新出路在前方
齐屋整装供应链共享平台:家装行业新出路在哪?
国内智能家居乱象丛生 出路在何方?
定制家居行业增速放缓,新出路在哪里?
进口瓷砖开始快速扩张 国内瓷砖品牌发展出路在哪?
广东家具产业出路在国际市场
家电业以旧换新将结束 或继续推类似政策
家电业增长显疲态 新政策能否带来春天?
无度扩张致家居卖场过剩 厂商借电商寻新出路
消费者需求趋理性 品牌集中化乃国内建材家居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