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饰企业的内外销“跷跷板”
传统家饰企业多以外销为主。随着欧债危机爆发、全球经济普遍低迷,加上出口退税下调、贸易壁垒加大、人民币升值、地产调控降低了建材市场的终端需求及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外销型家饰企业压力倍增。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朱庆骅表示,目前,国内家饰企业普遍处于微利状态。
蓦然回首,一些眼光敏锐的外销家饰企业发现本国的家居饰品行业无论是规模、品牌,都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发展极不成熟。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对家居生活有着精细化、品质化、时尚化的追求的80后、9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体,市场需求逐步抬头。于是这些企业迅速调整策略,涉足内需。
朱庆骅称,资料显示,2011年我国家居装饰品的市场容量在2000-3000亿元左右,预计每年将以20%-30%的幅度增长。目前国内形成了广东、福建、江浙、零散产地三方竞争格局。其中广东地区的家饰企业主要以来料加工为主,主要集中在东莞、佛山;而福建、江浙地区主要以产品出口为主,零散生产厂家的产品较具地域、民族特色。不过,国内家饰业转战内需仍处于“探路阶段”,整体竞争力偏低。
对掉头争抢内销蛋糕的外销型家饰企业而言,不论是产品设计、企业管理还是在规模上,都具有相当大的优势。虽然他们同样也要面临适应内销模式、重新打造品牌与建设渠道等问题,定价权之争也若隐若现,但新兴的国内市场尚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让他们面临的竞争压力并不大。朱庆骅称,家饰业很可能成为国内投资的另一片热土。
对外销型家饰企业而言,内销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国内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以及消费理念与国际市场的差距,都让外销型家饰企业不愿意、甚至不可能放弃人均收入更高、需求更为集中的外销市场。毕竟,内销面对的只是中国一个国家,而外销面对的是全世界范围的众多国家。
近日,记者走访了广州(锦汉)家居用品及礼品展览会多家参展企业。该展会现已成功举办25届,是中国家居家饰行业最专业的出口展会之一。广东、福建、浙江等地的龙头出口企业纷纷参展,是中国家饰行业出口发展的晴雨表。
“在现在的形势下,内销是打一针西林,见效很快;而外销是长期战略,像中药。”展会现场,卡莎汇CEO容倩球向记者表示。
外销像中药,内销像西林
“这几年,欧美市场的压力挺大,美国市场曾经一款样品一张单可以有五万个,但是现在没有这种趋向了。美欧市场不景气,他们可能连住房按揭继续攻下来都困难,让他们现阶段增添家饰不现实。”卡莎汇CEO容倩球告诉记者,自己做外销的毛利并不高,只有10%,近两年来只是持平。“此次参加第25届广州(锦汉)家居用品及礼品展,我们差不多投入了40万。按照10%的毛利计算,起码要接到400万的单才能收支平衡。但是,是不是有400万的单呢?没有的。我们这样做更多的是在打品牌。客户喜欢你的,就继续喜欢。他有钱就继续买。他没钱,我们就要很努力,开发多几个客户。”
为了应对市场变化,容倩球及时作出了调整。“数量达到五万个的时候,产品普及了市民(阶层),却没啥利润,做惯了快速简单粗糙的活,反而做不出精品。所以后来我们干脆慢慢把这一块砍掉。现在我们挑客户做,做一些中高档的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卡莎汇2006年6月起步于外销,2008年才开始做内销生意。但现在,卡莎汇在内销市场的毛利已经达到了20%,甚至30%,并且还在快速增长,甚至“每次做内销展产品都不够卖”。
即便如此,容倩球并不打算放弃外销而完全转攻内销。在她看来,在现在的形势下,“内销是打一针西林,见效很快;而外销像中药,是长期战略。况且我们设计团队不能闭门造车。要跟外商谈、碰撞、产生某些引领潮流的概念后,我们就可能比别人要跑快两三年”。除了潜力无限的市场商机,外销不单单只是销售,渠道是容倩球坚持外销战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外销企业“两条腿走路”
“中国外贸在走下坡路,但我们公司还在增长。我们第一季度跟去年同期比增长外销63%。第二季度按目前的市场订单和发展势头, 增长50%还是会有的。所以上半年,销售量增加50%是没问题的。”福州弘博工艺有限公司(下称“弘博”)董事长林礼渠告诉记者。
近年来,林礼渠也开始着手抢占内销市场,蓄势待发。“是不是非常有发展前景,我不知道。但目前的需求量是一年一年在增长。年轻人、酒店会所等都有需求,现在设计公司也越来越多了。一些长期在美国进口商已经转移部分到中国来了,此举肯定是有道理的,他们应该是站在更高端的角度看问题。我在内销市场这一两年的经营可能亏本,但只要两三年后保本就行了,至少养起了一批团队,如果有朝一日这个市场可以的话,他们就能够迅速做起来。”
不过,与外销模式并没太大参照性的内销模式,给不少转型中的家饰企业带来了困境,其中一个典型的难题就是库存。
林礼渠说:“我们参加内销展,很多客户会在现场下单,五个的,十个的,希望短时间内就要有现货。数量少,工厂不能像做外销一样,按订单生产。所以需要提前制造产品,造成库存。库存多风险就大,资金积压也带来一定的麻烦,这是做内销的风险。”
卡莎汇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容倩球坦言:“我们2008年开始做内销,做到2010年都没有起色,因为我们做惯了外销的模式,基本上不库存,结果国内客户有需求而我们出不了货。外销是先下订单再出货,内销是看了产品马上要出货。很大不同。”
容倩球告诉记者,内销模式带来的库存很大:“好几百万货压在那里。但如果没有库存,又会适应不了内销市场的节奏”。
内销家饰的定价权之争
林礼渠坦言,在内销市场上,产品价格弹性更大。“家饰业在国外竞争很激烈,卖了几十年下来,价格变动不会太大。但外销只能卖60元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甚至可以卖到100元。”
“国内市场还在无序竞争,谁来定价得看公司实力。即便国内工资涨一点,材料贵一点,目前带来的影响并不大。”
容倩球说:“2008年中国奥运会,张艺谋掀开中华文化的画卷,老外才知道东方有多美,他们想知道东方的文化底蕴。外销订单没有增长,只是因为他们现在没有钱。现在很多国外品牌都进到中国来,和我们竞争的不是国内的家饰企业,而是国外的品牌。”
对于国际品牌本土化带来的竞争压力,容倩球表示并不怕。“有竞争才有进步。肯德基在中国都会有油条和豆浆。外国品牌带了很多纯美式、纯欧式的产品,但未必能与中国的房子相协调。”容倩球称,自己喜欢家饰这个行业,也喜欢挑战,而更喜欢的是另辟蹊径,“用智慧走在市场的前面。”
“我们跟国外的客户学到很多。分享了他们很多成功案例之后,在国内开了很多新模式。”卡莎汇跟某国内杂志合作,为杂志会员俱乐部的会员提供礼品。与地产商合作,介入房地产装修末端的软装环节。“我们利用了很多不同渠道推广。彩信,我们也是全行业第一个做的。”容倩球现在致力于打造“身边的卡莎汇”。“现在全国都要铺起来。开店后,生意并不会自然就来。我们用心去做,为客户量身定做档案,收录客户的每一个信息,改善每一个细节。客户买了东西,我们会发短信告诉他积分已经到哪里。”
林礼渠称,目前,国内家饰业的竞争还不太明确,处在无序竞争的阶段,还没有出现太大的竞争对手。但国内消费者的消费理念还需要培育,需要大公司花很多精力进行引导。因此,家饰企业需要竞争。“我们不怕竞争。很多市场要人去炒。没人炒的话,市场也做不大。炒大之后再进行洗牌,优胜劣汰。是否能生存下来,关键看企业怎么去经营。”
相关知识
家饰企业的内外销“跷跷板”
家饰企业的掘金法则
家具企业与家饰企业的融合生长
家具与家饰企业的融合生长
分析:家具企业与家饰企业的融合生长
外销型家饰企业探路内需市场
“外转内”时代 家纺企业的出路与对策
深圳家饰业再舞“龙头” 朝阳行业有发展空间
邓华强:大力推进家纺品牌基地 内外销结合
平价家纺消费前景看好 跨界家饰成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