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消费者可能要为废弃家电买单

消费者可能要为废弃家电买单

https://m.biud.com.cn 2012年06月08日11:03 家居装修知识网  

  一根绳上的两只蚂蚱,有喜也有忧。日前,财政部、发改委等六部委又发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对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房间空调器、微型计算机5类家电征收回收处理基金,同时对拆解处理企业给予定额补贴。

  按照2011年上述五类家电国内生产量估算,国家一年征收的基金规模约在20亿-30亿元,将会进一步挤压家电制造商原本就微薄的利润空间。成本如果难以消化,就有可能转嫁给终端的消费者。

  拆解处理废弃家电

  给予定额补贴

  按照《办法》,根据5类产品回收处理补贴资金需要,并考虑相关行业利润水平和企业负担能力,分类确定了基金征收标准,其中:电视机13元/台、电冰箱12元/台、洗衣机7元/台、房间空调器7元/台、微型计算机10元/台。

  征收的基金主要用于对拆解企业进行补贴。《办法》规定,对处理企业按照实际完成拆解处理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数量给予定额补贴,其中:电视机85元/台、电冰箱80元/台、洗衣机35元/台、房间空调器35元/台、微型计算机85元/台。

  家电成本增加或转嫁给消费者

  由于此次基金征收主要以企业的“生产量”和“进口量”为标准(出口家电除外),这也将直接增加生产企业的成本。

  在《办法》公布的基金征收标准中,电视机为13元/台,而在之前的《办法》征求意见稿中,这一数字为15元/台。有业内人士说,《办法》一再推迟发布,正是由于家电生产企业认为在以旧换新政策结束后,预期销量将会下降,尤其是彩电的利润已经很薄。经过多轮博弈后,电视机的基金征收标准才有所降低。

  业内人士估算,近年来人工等成本已对生产企业形成了非常大的压力,目前中国彩电企业平均净利润率约为2%-3%,而13元/台意味着将对每台彩电的销售产生0.5%左右的成本影响,如果企业无法消化成本压力,这一压力有可能会转嫁给终端的消费者。

  断炊的拆解处理企业期待新政

  通过各方多年来的不断努力,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行业已经开始了由作坊式向产业化的转型。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则是推动这场转型的最重要力量之一。

  2011年底至2012年初,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针对105家指定的拆解处理企业进行调研时发现,在五种家电产品的回收渠道中,来自“以旧换新”的占比高达95.66%。因此,在以旧换新政策结束后,处理企业回收的产品量骤然下滑,部分企业甚至陷入了“无米之炊”的境地。

  杭州一家废旧家电定点拆解处理企业的负责人说:“到去年12月31日,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正式结束后,废旧家电回收就进入了断炊期。因为有前期回收的家电,拆解工作还有一个延续阶段。我们公司大约到今年2月下旬完成,省内5家废旧家电定点拆解处理企业在3月中旬拆解完后,就没有一家能够正常拆解了。”

  “以一台21英寸的彩色电视机为例,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期内,回收参考价为20元/台,但目前在废旧家电回收市场上最高价已经达到70元/台。”这位负责人说,“实际上一般拆解企业能从这台彩电中拆出的零件和材料,价值大约40多元。人工和各种成本还要再加上30-40元/台。”

  也正因此,这家年处理能力超过100万台的拆解企业,目前生产线基本停开,回收家电的数量也控制在最低水平,以期在新的政策落地之后能够恢复生产。

  “不过,新政策的出台,对企业只能说是暂时利好。”上述负责人表示,“首先,定额补贴的标准确定后,在废旧家电回收市场上,回收价格可能也会跟着水涨船高。其次目前国内有100多家正规拆解处理企业,也未必都能获得基金补贴,资质申请的竞争非常激烈。”国内电器电子拆解处理行业已经出现了规模扩张的势头,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也表示,为引导合理布局处理企业,促进处理企业规模化经营和良性发展,将合理控制给予基金补贴的处理企业数量,既保证足够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处理能力,又避免一哄而上、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

  据透露,给予基金补贴的处理企业名单或将在本月15日向社会公布。“而那些无法获得基金补贴的企业,将很难生存下去。”

相关知识

消费者可能要为废弃家电买单
消费升级 四成消费者愿为高端家电买单
双11在即家居购物防忽悠 勿为过剩功能买单
地板设计突破新动力 消费者何时愿为设计买单?
橱柜设计得到认可 消费者才会愿意为之买单
独家策划▏空净企业齐聚新浪家居 为健康呼吸买单
选购乳胶漆 别为品牌附加值买单
中国楼房频现坍塌事故 谁该为倒塌房屋买单?
济南6大卖场联合抵制,谁来为商户利益买单!
铺装损耗 联丰买单——3•15倡导透明消费,联丰在行动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消费者可能要为废弃家电买单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135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