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美国家具业萧条 大批企业倒闭部分向海外谋发展

美国家具业萧条 大批企业倒闭部分向海外谋发展

https://m.biud.com.cn 2012年09月12日16:19 家居装修知识网  

  据悉,由于美国房地产产业萧条,美国人家具购买欲望降低,目前美国家具消费需求处于十分疲软的状态。2012年第一季度的美国人均家具消费为94美元,比上年同期的115美元下降18.2%。这是美国人均家具消费跌幅自1982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同时,美国家具进口也大幅下降,自2011年第三季度以来,美国家具进口已经下降25%。

  住宅家具制造厂的出货情况也不甚理想,比去年同期下降10%。2012年1月至7月的订单比2011年同期减少了10%,发货量减少了8%。83%的工厂表示订单有所下降,其中大部分呈现两位数下降态势。美国第一大家具进口商阿斯里公司总裁说:“这是美国家具行业2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通涨。”他认为,目前通货膨胀局势非人为可以控制,企业只能尽量控制成本。

  大批企业倒闭

  次贷危机给美国家具行业带来的将是行业的清洗,一大批家具企业宣告破产倒闭。目前美国家具业约有30%左右的企业申请破产保护或倒闭,不少公司关闭门(装修效果图)店和处于亏损状态。美国兰极星家具公司是经营家具和床(装修效果图)上用品的大企业,曾有500家连锁店遍及美国47个州,已于2008年5月申请破产保护。国际品牌公司2007年底宣布,关闭其在美国的400家连锁店。

  美国家具行业走向萧条

  纽约最大的家具连锁“西曼斯”公司拥有100家连锁店,也已在2007年全部关闭。美国仓储式零售店有5家公司倒闭。着名的沙发(装修效果图)公司克劳斯勒公司关掉23家无利可图的连锁店,这相当于他们总店数的三分之一。除了次贷危机外,亚洲家具的冲击也是美国家具衰落的更重要因素。事实上,美国家具企业在亚洲特别是中国家具强劲的冲击下,早已不乏破产和倒闭的例子。

  美国前十大进口商中,名列第九的孟买家具公司和第十的拉维特兹家具公司已经在去年申请破产保护。着名的零售连锁孟买公司,一直经营很好,在2003年他们最辉煌的时候,营业额高达6亿美元,赢利900多万美元。2004年就不行了,虽然营业额没有下降,但却亏损了1200万美元,到2006年亏损已高达 5000万美元。两年前生产在缩减,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下台。孟买公司不堪3年来销售滑落及亏损渐增,终于在2007年9月申请破产保护。其在加拿大的50 家连锁店,由当地的一家公司接管,在美国本土的384家店,由美国3家公司接管。

  美国行业中曾经有巨无霸称号的拉维特兹家具公司,在过去10年中曾申请3次破产,最近这次是2007年11月8日。两年前,该公司申请破产,但当时却吸引到了投资,前后注资两亿美元,但仍回天乏术。 2007年5月该公司的年度财政报告显示,公司销售总额为5.113亿美元,负债1.525亿美元。

  向海外转移

  大型家具制造方已经放弃美国,开始将大量原木运到海外进行加工。当美国家具制造商开始离开卡莱纳州转到劳动力与运营成本更加低廉的海外地区时,该行业问题已经出现达10多年之久。维吉尼亚立功大学一位教授表示,“现在,制造业正向中国、越南等地转移,你将会看到一个萧条的行业。”

  由于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约占家具总成本的40%),10多年来,美国家具制造业开始向中国、越南、印度及墨西哥等国家转移。其中极大多数转移到中国。而且都是美国大型企业。例如,年销售21亿美元的美国第二大家具生产企业拉兹男孩联合公司关闭了其在国内的13家工厂,而将生产转移到中国。美国五大家具企业之一的健威集团,1998年将生产基地迁到广东江门市,如今拥有5.5万平方米的厂房,员工2500人,年销售1.3亿美元。美国艾芙迪公司在中国建有六大生产基地,2006年销售2.6亿美元。美国第一大企业阿斯里公司年销售30亿美元,在中国昆山拥有11万平方米的基地和5000名员工。

  美国转移到中国的企业到底有多少,没有准确的资料,但有产能的数据,美国进口额中60%是美在华企业的产品。至目前,美国家具企业在中国的生产能力已达到80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100亿美元。

相关知识

美国家具业萧条 大批企业倒闭部分向海外谋发展
爱情公寓回归 曾小贤式毒舌点评家居热点
美国家具业萧条 众企业倒闭部分向海外转移
美国家具业萧条 众企业倒闭部分转移海外
美国家具业渐萧条 大批企业倒闭部分转移海外
家具行业市场低迷遭清洗 大企业倒闭纷纷向海外转移
美国家具业日渐萧条 大批企业出现倒闭
木门企业如何在困境中谋发展
地板行业受到互联网冲击 企业如何谋发展?
美国家具业到底到底哪里出了错?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美国家具业萧条 大批企业倒闭部分向海外谋发展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159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