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9月16日消息(记者王浩)楼市低迷带来的连锁效应已经在下游产业链开始显现,家居和建厂卖场的日子越发艰难,不少家居卖场已经缩小规模甚至关门停业。业内人士分析,虽然近来楼市有所回暖,但家居和建材行业由于之前的非理性扩张,此轮调整期还将延续数年。
位于北京朝阳区的一家大型家居建材城,当记者来到这里时,几个月前还正常营业的卖场已经被彻底荒废,无人清理的杂草已经长到了半人多高。一位前来购物的消费者告诉记者。消费者:“半年前家里装修还在这里购买过家具,今天过来一看,好多店都关门了,不知道为什么。”
围绕北京四环和五环路,曾经是家居建材市场的重点分布区。在前几年楼市红火时,这里成为各家大卖场跑马圈地的必争之地,动辄就是数万平米的营业面积。如今,包括金凯立德、百安居、居然之家等品牌的数家连锁店面都相继关门。统计显示,从2011年8月以来,北京各类家居建材卖场已经有12家正式关门,而最近半年关门的达到了8家,另外,还有5家卖场正在准备撤离。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介绍,受到房地产交易量和开发量持续下滑影响,产业链下游的建材家居行业销售低迷已经成为普遍情况。尤其是在北上广深等这些一线城市,建材家居卖场严重饱和,受冲击更大。
杨红旭:这几年家具行业的扩张速度远超房地产,房地产从2009年之后就开始降温,但家具行业这两年却迅速扩张,有一个行业的滞后性。所以当房地产降速之后,家具行业之前增速过猛,所以受到冲击比较大,甚至大过房地产行业本身。
中国家具协会的统计显示,按照行业标准,1万平米的卖场面积将对应年销售额1亿元,2011年家具建材行业年销售额大约2000亿,也就是说只需要2000万平米的卖场面积就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然而目前国内家居卖场的总面积已经超过了4000万平米,这意味着有50%的卖场面积属于过剩。
更为严峻的情况是,在供应过剩、销售下滑的同时,入住卖场的品牌商,他们开店的成本却在逐年增加,利润被严重压缩。北京某地板建材生产商姜老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姜老板:“我们在北京开设了30多家专卖店,现在感觉到卖场费用在增加,大个比方,3年前我们这样一个店,加上装修和卖场的费用也就是15万块钱。现在,同样的面积至少需要20万,这样压力明显增加了。”
随着楼市“金九银十”销售旺季的到来,尽管楼市成交有所回暖,但杨红旭认为,这并不会给正在经历寒冬期的下游产业链带来多少温暖,建材家居行业还将面临一个较长的调整期,为之前的非理性扩张买单,而行业内的洗牌、整合也将加速。
杨红旭:“房地产行业很多开发企业的资金实力还是比较雄厚的,虽然房子不好卖了,但毕竟项目土地还是值钱的,所以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融资;但家居行业一般行业利润比较薄,企业和老板的资金实力不是很强,融资能力比较差,所以一旦市场销售下滑,他们很快就会撑不住。”
相关知识
建材家居行业准备长期过冬 行业洗牌将加速
建材家居行业要准备长期过冬 行业洗牌将加速
地板建材行业准备长期过冬 行业洗牌将加速
太阳能行业洗牌将加速
行业洗牌将导致资源重组 橱柜企业注重经营融合
行业洗牌将导致资源重组 橱柜企业注重经营融合
法恩莎方春:行业洗牌将加剧 优胜劣汰
厨电品牌格局重塑 行业洗牌将加速
板材甲醛释放量或将更严格 行业洗牌将至
木门板材要求将更严格 促使行业洗牌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