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木家具的收藏之风始于洋人。1944年,德国人古斯塔夫·艾克著书《花梨家具图考》,1971年美国人安思远又著书《中国古代家具》,再度将中国古代家具以图录昭示,反映了洋人的艺术价值观。
在这两个时期,中国或者处于内忧外患之际,或者置身文化大革命的烽火连天,很少有人拿出充裕的资本做那等“玩物丧志”之事。
有人将中国红木家具的收藏历史分为了三段:第一时期为民国至1985年;第二时期为1985年至1995年;第三时期为1995年至今。
第一时期,除中国的少数收藏家外,如肖山朱家,北京费家等,西方藏家蜂拥而至。当时的收藏标准是家中的精绝之作,漆家具价值远高于其它家具,今天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美国费城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中都可以看到鸿篇巨制的漆家具,这都是这一时期流散出去的。至于硬木中的紫檀、黄花梨家具,也有不少漂流在外,无法统计。
第二时期,是中国古家具流动的最快时期。仅十年时间,成千上万的优秀中国古家具以奔涌之势流向境外。由于国内刚刚改革开放,百姓们都奔向新的幸福,对古老的家具弃之毫不心痛,致使古家具收藏的最好时机丧失。洋人却在这场变革中大大受益,境外的中国古家具的收藏家基本上都在这一时期完成了收藏,包括美国加州的那座知名的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1996年在纽约将其全部藏品拍卖,大获成功)。
第三时期,中国开始有自己的拍卖行。古家具在拍品中虽数量寥寥,但影响非凡。残存在大街小巷的家具身价立刻倍增,国人自己开始注重家具带来的乐趣,注重古家具中蕴含的巨大财富。几百万元一件的家具让国人目瞠口呆。价格的飞速上扬,从客观上保存了一大批家具留在本乡本土。
由于信息业的发展,今天世界各地的拍卖均在同一起跑线。国人可以通过电话将远在万里之外的对手击翻,将心爱之物收入囊中,但前提是得预备足够的子弹。在这场争夺财富的战斗中,国人与洋人侧重不同,往往打不起来,使许多学者认为的重器依然滞留海外。国人的收藏热,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相关知识
红木家具收藏的历史传承
材料稀缺投资升温 红木家具收藏有门道
材料稀缺投资升温,红木家具收藏有门道
红酸枝是未来红木家具收藏热点的三个理由
红酸枝成为未来红木家具收藏热点的三个理由
木材价值不是衡量红木家具价格的唯一标准
木材价值不是衡量红木家具价格的唯一标准
红木人物:缔造红木家具王国的传奇——张洪林
红木家具收藏也有讲究 方法策略要得当
红木家具收藏有讲究 方法策略要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