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前有虎后有狼 竹地板在行业里的尴尬处境

前有虎后有狼 竹地板在行业里的尴尬处境

https://m.biud.com.cn 2012年09月29日11:49 家居装修知识网  

  东坡先生: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国作为竹地板的生产大国,但是国内消费者对竹地板依然很陌生。

  近几年地板不断蚕食瓷砖领域,地板业的发展如火如荼,竹地板作为地板行业的一类产品却一直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上有实木地板打压,下有强化地板逼迫,游走在两者间的竹地板市场占有率一直较低。

  竹地板缺乏宣传市场认知度低

  竹子类产品在我们生活中也比较常见,比如竹凉席、竹菜板等。回顾竹地板近十几年的发展,尽管竹地板在中国生产旺盛,但其在国内但在消费者眼中,竹地板也仍然很陌生。

  在今年3月上海地板展上,不少人很惊讶:竹子也能做地板,甚至还有仿木纹纹理的竹地板!大庄竹地板西安经销商告诉记者,很多消费者对竹地板很陌生,担心竹子容易开裂变形,所以对于竹地板仅出于好奇,真正购买的时候愿意尝试竹地板的消费者不多,仍需要商家和品牌不断引导。

  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竹材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勤丽表示,竹地板工艺有国家标准,也有很多大品牌企业。对于目前竹地板处于的尴尬,她认为主要是因为早期竹地板多销往国外,生产厂家忽略了国内市场造成的。

  虽然近两年开始向国内拓展,但宣传力度不大。对于产品质量,她表示,很多竹地板都出口国外,质量有保证。

  行业不规范竹地板面临行业内外尴尬

  据一竹地板品牌经销商介绍,竹地板市场价格大概200元/平方米,一些个性化的墙板价格更高。“竹子冬暖夏凉,它的耐磨性比较好,手感好,配合我们的售后,我觉得买一款竹地板要比买实木地板的性价比要高得多,比强化地板要耐用、环保、低碳。”

  该经销商也道出竹地板市场的尴尬境地,竹地板由于工艺的原因定价比强化地板高,比实木地板低“现在做竹地板的经销商没做强化地板、实木复合地板的经销商多,消费者到家居卖场,看到的多半是强化或者实木地板,竹地板特别少。

  比如说一个卖场有10家地板商户,8家是做实木或者实木复合地板的,他们可能会跟消费者讲,竹地板不好,对消费造成误导。”

  一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竹地板行业不够规范,目前竹地板行业已经形成一些品牌,主要集中在江西、浙江等地,这个细分市场的竞争也相当激烈,品牌之间的价格战使得企业不得不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忽略了产品质量和品牌宣传。

  竹地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符合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竹地板企业和商家应该加大媒体宣传和普及力度,让更多的消费者接受这个环保消费的理念。

  企业多且杂缺乏领袖品牌

  目前,我国较具规模的竹地板企业有百余家,主要分布在浙江、湖南、福建、江苏、江西、安徽等省。但企业规模小,大部分没有形成成熟的品牌体系。竹地板在国内没有领袖企业,没有领袖企业引领,行业缺乏发展势头,市场消费氛围差,导致国内发展状态持续低迷。

  国内起步晚行业话语权缺失

  竹地板全面进入国内市场的时间并不长,过去几年,竹地板大型企业以出口为主,出口量逐年递增,出口至欧洲、美国、加拿大及东南亚国家,占地板行业80%以上。产品加工精度高、质量稳定,受国际消费者欢迎。

  由于一直以出口为主,过分依赖国际市场,缺少对国内市场的关注,造成竹地板行业市场定价权被欧美发达国家掌握的局面。

  另外,这些大型企业都配备了从德国引进的开榫机,从意大利、台湾引进的油漆线,采用欧洲进口的涂料及胶粘剂等,生产机械及核心辅料都是国外进口。中国只是作为国际市场的一个组装车间和原料生产基地,导致国内木地板行业缺乏国际话语权。

  企业依靠“贴牌生产”,无法给企业带来高利润率。如安吉作为中国竹乡,基本依靠做贴牌,没有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低毛利操作品牌

  据资料显示,国内竹地板的毛利率低,而普通行业的毛利率一般是40%以上。单从毛利率看,竹地板与普通行业相差甚远。企业一旦进入市场,物流费、市场推广费、销售费和经销商年终返利叠加,利润低,制约了竹地板的发展。

  目前我国木地板行业的平均毛利率在18%~30%左右。其中强势品牌的毛利率约为30%。受制于外贸,竹地板行业毛利率不到25%。

相关知识

前有虎后有狼 竹地板在行业里的尴尬处境
前有虎后有狼 竹地板在行业里的尴尬
行业不规范 竹地板面临行业内外的尴尬
环保低碳竹地板 演绎脚底下的艺术
被“踩在脚底下” 竹地板处境很尴尬
为何竹地板在国内市场难以打开局面?
我国竹地板或将迎来新的市场拐点
地板业新动态 试看竹地板的四大拐点
夏季装修冷门竹地板日渐受到欢迎
市场观察:冷门竹地板日渐受到欢迎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前有虎后有狼 竹地板在行业里的尴尬处境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169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