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半个世纪对美国乃至世界城市规划发展影响巨大的著名规划大师简·雅各布斯说过,伟大的街道造就伟大的城市。街道作为我们最看得见、摸得着、体验得到的公共空间,从某种角度来看,也是文化的承载体之一。今天,我们试着带着探寻的眼光走进成都市锦江区,以这里发生巨变的一些城市街道和道路为“管”,去窥视该区是如何坚持城市建设有机更新,加强城市特色文化设计,打造一批风貌特色鲜明的公共文化空间,着力提升锦江区的城市文化品质的。
镜头一
蜀都大道东段和镋钯街的“变脸”
看城市如何通过立面整治实现有机更新
蜀都大道东延线改造从东风大桥到三环路成渝立交桥。如今,这里的立面整治已让这里的沿线建筑新貌换旧颜,无论是行车还是徒步经过蜀都大道东段,临街焕然一新的建筑外墙都让人耳目一新。蜀都大道东段的一些临街建筑,原来破旧的外表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用耐久性好的陶板、铜板和瓷砖等构成的新外墙。通过重新铺装板材后,建筑呈现出新的与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定位相匹配的风貌。通过此次立面整治,已经被岁月掩埋的建筑文态也得到了重新体现。
宽阔的街道,漂亮的建筑,欧式仿古街灯,仿木质景观花台……镋钯街也是锦江区打造“精品城区”的一个缩影,焕然一新的镋钯街一亮相就引起了市民的好感。通过拓宽道路和立面整治,镋钯街的街道整体呈现出一种中西合璧的风格:不仅街道比原来拓宽不少,临街的建筑也用陶板、瓷砖翻新了外墙,沿街的商铺招牌告别杂乱无章,整齐统一。如今的镋钯街不仅有休闲人行步道,街边小花园,还有具有欧式风格的特色书屋。夜幕降临,欧式的仿古街灯将这条街道装扮得别有风味,让人恍惚觉得来到了欧洲小镇。而周围居住的不少市民也将这里当成了饭后散步的首选街道,对他们而言,变得更现代化、国际化的镋钯街已经是生活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座城市,实质就是一个有机体,是一个由人口、产业、生态、文化多个系统耦合成的有机体。在这个有机体中,文化是城市活的灵魂,是市民的精神家园,沉淀着人们深层次的情感记忆和共同的思想特质。城市的发展过程,应当是“有机更新”的过程,而不应当是“无机更换”的过程。区分城市发展是“有机更新”还是“无机更换”的标志,就在于城市发展过程中,那些最有特色的文化元素、那些最核心的文化精髓,是否得到了有序传承和有效开发。欧洲城市发展的历程告诉我们,城市建设的任何资源都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枯竭或贬值,但唯独城市的特色文化、风俗风貌、历史街区等资源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增值。当前,成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我们绝不能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断了成都文化传承的根脉,而要利用这个机会继承好、利用好成都厚重的文化底蕴。要满怀人文关照来抓城市建设,注意保护好城市的“遗传密码”和文化基因,注意承接好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元素。
镜头二
滨江路夜景的“亮相”
看城市如何将文化呈现在时间横轴上
作为成都市进行综合整治道路之一的滨江路,已经完成了“立体式全方位换装工程”。通过对滨江路西段沿线建筑进行“量体裁衣”式的夜景打造,成都市中心城区这条唯一的滨水带呈现出典雅端庄但又璀璨靓丽的美丽,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滨江西路涉及夜景工程的建筑既包括民用建筑,也有公共建筑和商业楼宇。在整治前,滨江路西段沿线建筑的夜间照明缺乏整体规划考虑,大部分建筑照明效果被室内灯光及广告招牌所影响。在实施夜景工程时,在设计理念上考虑到了照明整体连续性,将西段与东段统一,锦江两岸建筑将在夜晚更好地表现出城市的天际线;在节能环保性上,结合了新型节能的照明产品,更好地做到节能环保和可持续性,并且分成了平时、节日等不同的呈现模式。
行走在滨江路,会看到这里的建筑既有古典中式风格的,也有现代欧式风格的;结合建筑特点,在夜景打造中也采用了“中西结合、古今兼具”的“混搭”手法,采用不同的照明层次,把滨江路打造成“美丽夜景线”,尽显滨江路的格调与锦江的瑰丽。在具体的夜景造景手法上,设计师或采用片光源,染亮建筑顶部的坡屋顶或飞檐,突出建筑顶部廓形,勾勒出城市天际线;或采用线光源,突出建筑本身的线条美,强化建筑的轮廓感和体量;还有的结合建筑外立面所作的装饰,用灯光为建筑外墙穿上带串点装饰的“光影霓裳”。入夜,走在这里,眼前的望江飞檐在灯光的勾勒下,显得轮廓分明,让人不禁体验到了“锦水东流绕锦城,星桥北挂象天星”的意境;而前面的高层建筑,头顶璀璨如皇冠般,与河岸的灯光一高一矮,一静一动,一横一竖,相辅相成,交相辉映……这里有光的韵律,更有夜的美丽,还有令人回味的韵味!
有专家提出,一个城市充满生机、富有活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城市夜景建设所达到的水准。自1986年上海率先对著名的外滩进行了夜景建设并取得成功后,我国进入了一个全面开展城市夜景建设的时代。在上海,除了外滩,浦江西岸的灯光夜景带也已形成规模,当地政府甚至专门在江边预留出足够的空地,规划相对应的配套服务业。在天津,夜游秦淮河成为游客必选项目,每年有数以几十万计的中外游客在波光粼粼的秦淮河上赏灯观景。现在,人们提到香港就会想到维多利亚港,提到重庆就会想到南山一棵树,都是因为其夜景塑造的成功。夜景,成为一个城市体现现代化、国际化以及文化的新标杆。
在国外,也有不少城市把夜景作为重要的城市名片,并依托夜景延伸出很多附属产业。比如,10多年前,法国里昂就通过打造特色城市夜景旅游,使并不富裕的城市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又如美国拉斯维加斯,它地处戈壁滩,从地质条件上并不占欣赏优势,但它却恰到好处地用大量灯光来布景戈壁,从而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这些城市案例都证明,有选择性地利用灯光突出城市特点,能给人内心烙下深刻的城市“LOGO”。
夜景工程的打造,将本来只能在白天“做文章”的街道,在夜间也同样以魅力十足的样子出现,在时间横轴上丰富了人们对街道的体验,同时提升了街道在夜间的文化认知度、视觉美誉度以及整体辨识度。
镜头三
小游园和绿道的“现身”
看城市如何将生态融入城市建设
锦江区滨江东路的街头小游园如今成为不少市民晚上散步的首选。沿锦江而建的滨江绿道,从九眼桥桥头沿着顺江路一直延伸下来。绿道中间有红木板铺设的小道,两边树木成荫,不同形状的草坪绵延数百米。每走数十米便有一块大理石铺成的圆形空地,空地上建有三个圆形花坛,花坛中央栽种有香樟树和绿草,花坛用木板围成圆形长椅。现场的一位园林护理工人介绍,围绕香樟树而建的花坛,专业术语叫“树池”。绿地的风格为亲自然性,因此充分利用了树池的空间,在上面铺设了宽条木板,市民在上面坐,真正实现“大树底下好乘凉”。
今年,成都锦江区计划通过政府投资、引进社会资金等方式实施生态建设,力争植树40万株,新增和提升改造绿地面积3800亩,还将完成30多公里城市绿道建设。
其实早在去年年初,锦江区就出台了《建设“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生态型精品城区”发展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关于锦江区新世纪第二个10年发展的顶层战略规划。《规划》明确了未来10年锦江区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等重大战略问题,集中体现了锦江区委、区政府的施政方针和决策意见,体现了战略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的紧密结合,成为未来10年指导锦江区科学发展,推进“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生态型精品城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锦江区各类规划、年度计划和制定各项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
生态环境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其中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锦江区提出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强化生态建设,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开展“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建设,启动实施全国唯一物业服务标准化国家级试点项目;大力实施绿化提升工程,多渠道拓展区域绿化空间,完成三环路、成龙路、锦江大道等生态带以及一批街头绿地及小游园建设,鼓励立体绿化,推广屋顶和垂直面绿化,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3平方米。城区功能和品质不断提升,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生态优美、管理高效的城市建设管理新格局。
相关知识
锦江建筑夜景 看文化呈现于时间横轴
张永和建筑作品:大隐隐于涵璧湾
万科大都会:建筑与城市文化的融合
《局外设计观:“让建筑自己说话”》
建筑陶瓷产业发展呈现四大新特征
中国建筑装饰设计高峰论坛于苏州圆满落幕
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于深圳福田顺利召开
携手姚明 中国(佛山)共计家居博览城开城盛典举行
热烈祝贺西藏天珠文化协会于2014年1月8日成立
地域性建筑创作与文化研讨会在通辽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