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江南名师汇NO.6]杭国际设计周综合业态设计及经营

[江南名师汇NO.6]杭国际设计周综合业态设计及经营

https://m.biud.com.cn 2012年11月05日23:08 家居装修知识网  
[江南名师汇NO.6]杭国际设计周综合业态设计及经营
[江南名师汇NO.6

  前言:

   "搜狐设计师网"-搜狐公司旗下室内设计师的垂直门户网站。搜狐设计师网拥有:中国人气最旺的设计论坛;汇集业界知名的室内设计名人。另外,中国最大的室内设计师博客使用群体,来自全国各地的近10万名室内设计师选择在搜狐网开通博客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和风采。借助优秀的平台资源,搜狐设计网特别开设了"江南名师汇"栏目,汇聚江南优秀的设计师群体,展现江南设计师风采,助推江南设计师品牌;

  并且借助栏目的开播特成立"江南名师汇"设计师俱乐部,定期举行国际国内优秀设计师、新产品、家居材料企业交流聚会,及参观学习,借助搜狐网、搜狐设计师网的优秀平台资源,力争打造"江南名师汇"为设计师精英俱乐部。"江南名师汇"第六期:走进杭州国际设计师周,由江南名师汇承办第三场专场演讲:著名女建筑师叶敏小姐关于多业态混合整体经营的设计。

  【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欢迎光临2012杭州国际设计周,今天是我们工作日,但是非常感谢各位来参加今天的讲座。

  今天的2012年杭州国际设计周也是得到了杭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今天非常荣幸邀请到了设计周其中唯一的一个女性嘉宾叶敏女士带来今天的讲座。

  我们在2011年11月25号在广州的太古汇有一个会所正式营业,不仅结合了我们的书店、品牌服饰、新生活的方向还有咖啡,让太古汇会所成为一个文化地标。我们今天就有请我们的叶敏女士为我们介绍多业态经营设计的空间。这次的设计周也是为酒店服务的,在这里有非常多的酒店和房产的负责人,是多业态的设计,结合了SPA、酒店等业态,叶敏女士同时也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师,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我们今天就掌声有请叶敏女士为我们带来今天的讲座,大家掌声欢迎,谢谢!

著名女建筑师叶敏小姐
 著名女建筑师叶敏小姐

  【叶敏】首先要在这里感谢一下杭州的设计周、感谢两位策展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让我有幸在这里跟杭州的朋友见面。这个地方很有意思,有600年的历史,但是我们现在讲的都是整个设计界最前沿的一些思维,所以希望今天下午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先从一个小的项目开始讲起。

  先介绍一下我们自己,我们这个设计公司可能有一点点不一样,我们有一个画廊叫扉艺廊,同时也有一个小小的设计体方面的研发,叫“非卖品”,听起来是不卖的,其实里面有很多的艺术品,国内著名的设计师的产品有代言,像张小川、石川这些人的作品,三个扉的体系有三块,一个是建筑设计,在做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开始涉足做室内,因为做完了建筑的空间以后,有时候业主就觉得我们最好能把整个事情做完,包括里面的园林、景观这块。当然园林景观只是做到比较早期阶段,就是方案控制的效果,这是一个大概的组织结构。

  我们的成长,其实我们起点是在办公楼这块,我们最早大概在八年前建了一栋总部,为一个企业做一个总部,这个总部一万多平米,从这个点开始我们被很多的业内人士认识,讲了这个我会给大家看看一个很短的短片,看看这个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后来开始做酒店、样板房,现在开始做博物馆,现在开始做零售,零售挺难做的,要解决一个进店率的问题,你进来不一定买,但是你进都不进的话,你肯定产生不了营业额,我们觉得这个挺难做。住宅是我最终希望我们有能力去做的,很多人觉得很奇怪,大家起点都在样板房,但是样板房跟住宅我自己是当做两回事,那个是安腾做的,安腾的起点是在住宅,他说将来到80岁他唯一做的还是住宅,一个人的成长跟他的居住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这个也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我们希望回过头来将来有一个机会去做这样一个事情,提供一个精神的空间,也不仅仅是能够赚钱、愉悦。

  “方所”它的业主就是一个做女装特别出名的品牌,叫例外,尤其是文艺青年有点了解,这个品牌在去年开业的时候实际上是他们15周年,这个品牌到出现第一个店铺到今天是15周年,这15周年走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几乎是国内唯一连续这么长历史一个女装的品牌,也走上了巴黎时装周,邀请他们去走头一场的秀。为什么要做“方所”?其实主要的一个想法就是怎么样让这个品牌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因为做女装要客户去了解,男生要不是太太买,基本上不会知道有“例外”这个品牌,这是一个原点。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参照系,像Agnes b。

  “方所”整个经营的背景也跟诚品有非常大的关系,整个事件的策划一方面由香港一位艺术家去做整个品牌的策划。另外一方面在运营上面邀请了诚品的最早的创始人之一去做整个店铺的运营。我们看到诚品店早期的店就是有书,但是现在诚品已经变成一个文化的品牌,一个书店是在讲一个整个的生活方式,店里面有很多的设计品,现在的诚品也是像一个百货公司。所以我们说从例外到“方所”他想做的事情是从时尚到楷模。另外他一直想告诉他们的客户我不是在卖一件衣服给你,他也一直反对那种时尚,可能今年穿着这个挺时尚的,因为一年有两季,过了这一季你以后不太好意思拿出来穿,他一直都反对这种观念,他认为真正的时尚是没有时间性的。

  所以这个品牌为什么我一直都非常尊重他们,觉得他们是在这个行业里面一个最时尚的行业里面,能够想得非常长远的事情。因为我们做建筑设计有很多比如说一个房子可以放一百年,很多人可以做到三五年就可以过时了,很多衣服有很多的忠实的粉丝,很多衣服包括物料、款式你放几年再拿出来穿你还觉得拿得出手,尤其是现在的快节奏的社会潮流下。这个是北京的生态店,这个是品牌总顾问亲历亲为打造出来的,这个一是雏形,像一个小的书店,也有一些少量的设计品。

  “方所”这个名字为什么他们在太古汇会开这个店呢,他们当时也是想在广州、北京、上海其他更一线的城市或者是更有文化底蕴的一些城市,当然也有种种的原因,比如说场地是否适合,他们也一直希望在15周年推出这样一个旗舰店,时间的配合以及业主方面的原因。“方所”这个名字他们是希望说跟“例外”,因为“例外”已经是一个非常固化的名字去做一个女装,去做一个时尚的品牌,他们是想用“方所”告诉大家我们今天想做的不是一个店,也是一个共修的品牌,所谓“共修”大家都有某种程度上的理想,或者是价值观后面的一个共通点,所以他们用了佛教里面一个词去起了这样一个名字,当然这个也是跟他自己是修佛的是有关联的,所以在没有谈这个店到底落意在那里的时候其实已经有这个名字了。跟太古汇谈的时候已经有这个名字了。

  我们先看一下,这个不是我们的设计图,我们介入的时候是2010年9月份,他们告诉我们他们有很多的想法,在这个店里面首先有这么多的业态,每个业态处于什么位置,他们也想过很多,对零售有比较强的控制的能力。每个区域用什么他们有很多的参考图片。

  可以看一下,入口的地方原来的想法是做一组装饰,跟卖东西没有任何的关系,就是纯艺术的,为什么这样做?就是想把大家带到天上,可以说有点乌托邦,这个城市不是这么好,这是一个很抽象的想法,包括空地,都是他们跟我们的参考图片,书廊,包括地板想怎么做,也找了一点图片,凹凸的感觉,前台的收银怎么做,包括咖啡厅,都是他们自己搜集的素材,还有做了一个书屋。他们还想加很多木的柱子,做出来像森林一样的。这个是绿色植物,花这个东西是挺绚丽的,可是不长久,而且在一个地下空间也不太容易去保养这个鲜花,所以后来就叫绿色植物。

  在2010年9月第一个阶段,原来的预想是六个月做完设计,施工完,春节以后就开业了,原来也是这样一个预期,时间挺赶。一开始这个设计因为他们整个品牌总监、品牌总部这边的想法是非常非常的强烈的。刚才你看到所有的这些意向图片,他们心里面已经想好这个东西是怎么样的,所以他希望我们先把他们想要的东西画出来的,所以第一个阶段就是把他们想要的东西画出来,所以那个阶段还是非常用一个词,就是有点乱乱的状况。因为业主喜欢能够呈现一些很人文、很社会现状的一种状态,这个是最初帮做出来书廊的效果,他们有比较明确的要求,看到跟现在一点关系都没有。

  这个是咖啡区,大家看到好像挺黑的,但是这个图片我们也画得挺昏暗的,是什么原因呢,关于整个店铺的灯光,从开始设计第一天一直争到开业以后,两派的意见有一派认为这个太昏暗了,你到太古汇找最黑的地方就是例外了。但是我们觉得其实是因为这种比较暗一点的灯光,有点像去西餐厅,你说话声音小一点。早期我们效果图基本上画得比较暗,我们要是灯打得特别亮,这个东西的冲突就很大,必须要做的比较暗,能够和谐在一起。
这个是早期关于绿色植物区,还有整个书屋这块、咖啡区是这样一个状态,看起来有点像很多的地方很多的东西能够独立的存在,这个是男装的部分,算是稍微光鲜一些。
春节前我们已经知道这个不可能在春节后开出来,整个时间段一直在修改设计,3月份的设计其实没有太多突破性的改变,只是在入口做了一些改变,一进门就是梯子,别人会以为你到底是卖东西一个店,还是只做想法呢,一直有一个疑虑。

  所以我们能不能做一个像小房子比较立体去呈现整个店铺里面所有生活用品,设计理念上有很大一块生活美学这块,都是跟生活有关的设计图,说白了有点像橱窗,入口做一些改变,这块更像是一个中式的木房子,因为他们想在这个店里面非常想呈现东方美学,他们的衣服、男装有点像日本的一些名牌的调调的,看起来是非常东方的。但是到我们最后也改得很厉害,一会儿会讲原因。这个是书廊所设计的一些图纸。这个是咖啡厅,想做一个小房子,那个是操作间,操作间外面有点像做成庭院的效果。这个绿色的植物区,这个也是争执了很久,大家知道在一个地下室没有阳光,没有采风,我们一直想办法怎么样把这块保留下来。这一片就是生活美学内区原来的设计的构思,整个柜子其实有一半是旧的家居采集过来更新的想法。

  在这个阶段整个的设计团队、业主、品牌,包括运营,其实蛮多内部的争论,这个争论我自己的一个看法就是我有点担心它弄出来东西特别有点多。他们自己觉得说不是很确定关于整个空间的结构、体量各方面,看起来这个空间有6米,但是实际上有很多很空调管子、消防管子,不太好控制。一个好的项目业主的作用非常大,他们也是考虑到这个有风险,所以他们花了很多钱租了一个很大的厂房,然后在厂房里面1:1用夹板把这个东西钉出来了,所以我们在5月份去做了这样一个事情,就是把整个模板钉出一个1:1的感觉,一个运营团队还有品牌,他们都觉得说没有做过两千平米这么大一个店铺,对于两百平米脑子里面非常熟悉,两千平米出来什么样子,在这个店铺里面走一圈,自己的感觉对不对,所有的这些区间的分割是不是合理的,每一个不同的品类,像书、杂志、咖啡、男装、女装、绿色植物、设计品等等这些是不是合理的,所以他们做出来一个文化1:1,包括比较中式的书架,书架也是做了1:1,然后把书上架看看出来的效果是不是大家想要的。

  这个就是灯光的测试,其实也是通过这次的灯光测试我们整个书廊推翻了,原来的也是一个很好的设计团队,我们一直在网络上面沟通,后来做了现场1:1的打样以后大家就飞过来调光。原来没有环境光,但是一打出来有个问题,这个书上面比较亮,但是到下面衰减比较厉害,整个灯光的设计也是推倒重做。你到现场最后一步觉得不行已经没法调了,所以我觉得对于一个好的项目,业主方认真重视的程度,最后也会决定这个事情最后呈现的效果。
这就是花房的打样,这个是原来的咖啡厅内区,你看到的石墨都是老东西,都是各种地方淘回来的,原来的想法会比现在更旧一点,现在的并不是真的老东西,原来有想法说真的是老东西,这个也是考虑到一个更大众的接受层面,现场投入很多的问题,作为艺术家,他会觉得这个太好,他很追求这种感觉,但是放大到一个两千平米的店铺,可能他面对这个层面就一下子拉出这么大一个三角形,其他人的接受程度到不到这个点上呢,所以这个事情一开始做得好,就是定位很高,从这个名字“方所”整个精神的境界定得很高,但是最后到落地的时候能够拉得回来,蔽日说飘上去你不回来,你在商业上面,大众的接受程度有时候会有问题。

  所以过了5月现场1:1的打板,我们任务反而更艰巨了,原来的想法几乎都要全部推翻,除了整个平面的布局,分类能够保留的话,原来很多东西都不能够真的这么走,包括刚才一开始给的图片,每个区域天花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开始的时候他们也没有觉得这个不行,但是有了1:1以后你在现场一感受,你就觉得到底是在看装饰材料还是感觉到客户想要交给观众整体的精神的力量,这个就会有问题了。所以我们在第三阶段就开始非常大手笔去改动设计。但是时间其实已经很紧张,说要赶在国庆之前,实际上到9月底就开了,所以6月全部改设计的时候压力非常大,我们去改得时候我们想第一个要做到就是做减法,就是现在不能够再往上加,不但不能加,而且要减,要统一到能够唯一我们对整个空间的力量感的东西要保留。另外东方精神怎么去表达,因为之前所有的这些元素是想去表达东方精神的。

  为什么要做“方所”,就是想去代表前卫,所以我们讨论出来的就是我们要用他们整个例外坚持了很久的这种回归自然这种态度去做这个店,他们认为未来是在这里,而不是说太空这边,技术是隐藏在核心里面,不是表面上看到的这种技术。所以我们决定用“自然阻力”这个词去表达对未来的看法。

  另外就是空间层次上面一个利用。就是怎么去解决,其实这个空间有60-70米这么长,就像一个口袋一样,就像一个大的商场一样,本来这么大一个场地,你只能做很大的餐厅,要么就是做超市,但是作为零售是不太受欢迎的,因为从比例来说是特别小,所以我们当时就想说怎么样去进门空间层次要做出来,不但是在平面上面,而且是在高度上面要做出来。

  我们找一张图片去表达我们想把这个地方作出我们叫“天地间”,“方所”是给大家一个共生的平台,但是这里不是一个店铺,它应该让人来到这里以后,他的感受就是你在天地间都可以修,只不过这是其中一个地方,所谓的修行不是你要到庙里,你才可以修为自己,其实是随时随地的事情,所以我们就想有没有可能把整个地下店铺打造成一个自然界,这是我们一个出发点。对于这个柱子我们希望它不要有任何的装饰,包括后面原来想做这些梯子,当然不是装饰,其实是有精神层面的东西在里面,但是我们想这个柱子太有力量感,应该一进去就有一种森林的感觉,所以从这个点出发我们就想我们有没有可能天花尽可能不做,你做也没有意义,但是当它敞开了以后更像一个天空的感觉。地板我们也建议就尽可能用同一种或者说不要超过三种,最后只有木跟砖两种出现。

  后来整个的空间规划是没有变的,其实这个是非常科学的,是一个大环路里面有不断的小的环路,人就像潮水,水流其实一旦有环路的地方就会形成一个涡流,所以人为什么会在这里停留,无论大的店铺还是小的店铺都考虑回流的路线,你是像过道一样走过来,这种很难把人留在里面,是这样一个结构。

  对于入口呢,我们刚才说我们想用自然去做未来主义,刚才我说这个像个口袋一样的空间,其实是有点像一个洞穴,你跨过这个门马上就会豁然开朗,里面是别有洞天的。看到这个柱子是因为消防的原因,必须把它分开,还是会中间有一个柱子。这是最早的一个提案,但是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右边这个书廊,天花板已经开始改了,改得更简洁,一个也是消防的因素,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这个书廊一开始的定位就是讲堂,就是请各界的精英来分享他们的感悟,所以我觉得人类应该从有建筑开始有了文明,这个讲堂让我们去分享这个文明的成果,我们把它理解为整个自然界里面的建筑,但这个建筑我们觉得说其实东西方在远古的时候并没有建筑有什么实质上的分别,最早的建筑就是搭个棚子,所以我们要找未来就是用最早的出发点就是最简单的东西,大家能够意会是个建筑就可以了,所以我们把它改到一个非常简洁的东西。

  这张图是想把这个现代后书廊抬高,你可以回望里面的展览区,坡面上面的层次就拉开了,包括前面的庭院,就是我们从广场回望这个就是庭院,设计品的柜台高度就有点像我现在这个台子还要一点的位置。另外对书架了进行很大程度的改造,就做成乱乱的,我们既然去讨论自然,自然里面多少是没有规律的,但是我们只是人造自己,所以希望通过两个不同的尺寸,能够营造出看起来不断在变化,但是实际上是很简洁的一个书柜。这个做出来以后也讨论了很久,打样出来他们还是接受了,这个也可以用,因为他们非常多的书是设计类、艺术类,本来这些书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每一个都不一样,没有考虑印刷的成本,都在设计上面标新立异,整个尺寸就非常非常多,很丰富,反而我们改了这个书架用起来还更好,因为随便调,想长就长,想短就短,后来他们也觉得其实改掉好,因为他们也不希望这个东西做出来太像诚品,因为诚品已经做的非常成功,所以甲方对一个项目太重要了,有时候他们的想法、他们的高度决定了你设计出品的高度。

  这两个庭院,本来有一些是在天然的大石头上面,后来因为后面的长度没有升到那个高度,因为他们怕后面的书柜不够高,这个层次没有拉开,这是我们自己觉得有些可惜的地方。这个是后面的背景墙,我们想把这个地方留着,至于用什么东西做,在考虑过程中,但是后来在现场这个想法已经改掉了,他们看到现场管子太多,很乱,我们也做了一点效果图,最后在现场还是觉得放弃做这个天花,我觉得也是挺好的,因为我们其实也希望他们不做,我们的画廊就是喷很浅的颜色,他们担心很压抑,这个6米,管子一造完就3米多一点,最好的状况就是3.6米,对两千房子不太够,所以他们觉得还是可以放弃的。

  绿色植物这一区到这个阶段还是这个样子,就是保留,但实际上最后还是让位给设计体,就是要卖的东西太多了,不够地方,最后就包裹在一根柱子上面。所以确定方案关于入口是一个很大的争议点,某些同事他觉得挺好的,洞穴,整个的概念是完整的,当时茅总就提出来关键我要这个颜色很重,这个颜色太轻了,我们当时应该说开业以后觉得这个直觉很对,因为周围的东西很亮,我们挺暗的,你很容易就跳出来。他觉得颜色要非常重,我们很多的材料没有用塑料、玻璃,大门外有一点玻璃,就是木、铁、铜,就是大自然里面有的一些元素。我们觉得浅色不好,但是还是想营造一种像洞穴、岩石这样的感觉,就是把弧形改掉,比较切面的一个感觉,大家觉得挺认可,所以最后决定以这个来实施。

  这个是定稿,把它理解为整个庭院里面的建筑,通过这一阶段的讨论他们也认可了像竹节一样的书柜,高高低低的,看到这些节板其实是给他们预留着去贴一些诗、字画都可以,扩一下整个书柜的立面。前书廊已经开幕一年还可以持续引起关注,我们觉得后面的运营很重要,他们邀请很多的嘉宾跟他们分享这些感悟。

  这些咖啡厅从原来打板的时候是一根弧形,后来有好几根弧形,摆放很整齐,边界线很整齐,另外一个你的边界线也没有那么多,包括栏杆也不是统一的尺寸,尺寸也是有好几个这样叠出来的,这个很快就PASS了。刚才我说的后场是整个升起来的台地,现在回望这个后场的话,那排位子就不太高了,有点像矮柜了。

  11月整个店就开业了,刚才看到的效果图,这个是现场,其实是完全一致的。我觉得他们确实是非常细致,因为做衣服,对细节的手感他们是非常执着的,当时我们画效果图的时候,知道木板拼出来会有缝,不一定对得上纹路,他们就说有没有办法对得上纹路,我说买棵树,后来他们就真的买一棵树,很多东西执着的程度最后决定了最后的呈现。还是有分别,但是可能很多人觉得扎眼一看差不多,但是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这个是整个的背景墙,我们决定做这个大门和铁艺这块要求非常高,基本上就没有平面,都是有的斜面、切面,我们都找了一些本地的工程队,他们担心他们认真细致的程度,所以最后就从台湾找了木工的团队,专门做金属这块的一个大师傅过来,包括连钢板都从台湾那边运过来,整个的处理,由于有这样一个工队,原来就决定在现场其实是可以用一个稍微重一点的东西更能够呼应,这个背景墙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点。所以用铜来做一个,看起来像一个山,能够把前区压得住。

  这个是书廊摆出来的东西这个是展览区,一直是在变的,这个是开业时候的展览区,这个CD架,也是完全用设计的方法去解决,他们一直用的就是那种上面有个槽板,我们觉得工业味太重了,道理都是一样的,用木条这样做的。 这个是后书廊,这个是咖啡区的效果,因为是几条弧形,这些台阶处理得就很自然,这些用旧木拼出来的墙,这个是最后整个植物区就缩小到只能是一根柱子这样的位置,原来想两千平米挺大的,后来一上货就觉得不够

  这些都是现场的照片,刚才我说的讲堂,讲堂也是后面持续的每个星期都有一场名人讲堂,所以也让“方所”这个地方得到更多的传播,所以我想好的设计是各方面的配合,户主他们的执着追求,我们的不断的复杂,运营方在经营的过程中,这个团队非常的精英,整个团队都是从台湾过来的,艺术、文学、文艺界人脉关系很好,所以他们请到很多名人来这里做讲座,广州也因为有了这个地方变得稍微有文化一点了,我们感到就很开心、很自豪,能够有贡献一点点的力量。

  这个就是我对“方所”整个项目的一点回顾,我们觉得最后要是说设计上面有一点点的贡献,就是我刚才说的“减法”,对这个事情的贡献只是做了一些减法,得到一个空间它自己的性质,就是整个特点里面我们去发掘它有些什么是我们可以利用的,纵深很长的,很斜的柱子,很多店铺都觉得不好,但是把它用好了,反而变成它的一个特点,所以设计来讲有的时候遇到一些有难度的东西,我们觉得是好事情,说不定你从一个点突围而出,所以我们整个的想法把它营造成一个自然界,看起来还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关于“方所”我就讲这一些。

  【叶敏】我没有在短片过程当中去给大家介绍这个空间,我只是想给大家一个粗略的感受,也是想找大自然能够给我们什么好的建筑的素材,我们觉得跟大家没有隔阂,也是从这个点让很多的朋友认识到我们,一个小小的团队,我们开始去发展。另外大家也看到里面有很多艺术展览的活动,扉艺廊在广州大概做了五年,也是在本地是非常有名的一个艺术机构。之所以因为这样的原因,我在我们画廊的展览上面认识大家对大自然有很多未来的看法或者说这种价值观稍微接近,认识很多这样的朋友,我想以后大家到广州去,因为我们会有一个持续的展览,现在在做一些雕塑展,星期六开始,有一些展览想在全国各地去交流,在南京也做过张小川的展览,我们也会帮他在更多的城市交流,所以这次来非常非常感谢大家对我们给予的关注和分享,谢谢。




对话:综合业态的设计及经营
对话:综合业态的设计及经营

  【主持人】谢谢叶敏女士。现在大家看到我们搜狐家居杭州站主编于颖以及她的工作伙伴已经到现场,刚才叶敏女士所有讲到的内容意犹未尽的话,可以登录搜狐家居频道可以看到图文,下面有请搜狐家居主编于颖女士,以及业界的各位伙伴同行同叶敏女士进行现场交流,谢谢。

  【于颖】谢谢主持人,谢谢叶敏女士,刚才叶敏女士说设计是多方面的综合体。接下来的论坛也是邀请了各个行业的几个行业代表,跟着叶敏老师一起来接受这样一场关于综合体项目的经营与设计的话题的对话。
首先我们有请:

  浙江金白水清企业董事长设计总监 张丰毅

  杭州EAST崬设计机构创始人设计总监段晓东;

  Harborhouse美式整体家居CEO季青;

  全经联商学院杭州分院院长喻军;

  杭州赢商机构总经理 方芳。

  趁现在这个机会,现场有提问叶敏女士的各位嘉宾可以举手示意一下,现在是提问时间。

  【提问】叶老师您好,刚才看了您的PPT,内容非常丰富,觉得您是非常跨界的艺术家,搞了很多的活动。但是我看了业态,因为您是做综合体的,我一点小小的意见,就我们的这个感觉,对商业的这种理解我们的想法是 材料上面非常的成熟,形上面您是怎么想得?感觉刚才的四个业态有点过于的雷同。“方所”为什么会做这个形态的东西?谢谢。

  【叶敏】非常谢谢这位先生的问题。其实在整个设计行业里面,我的成长里面,我们还没有机会做到住宅,其他都有在做。但是我觉得零售确实非常的难做,我们要解决很多层次,比如说运营团队他们对功能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还有很多的CD架,你看很简单,就放几个CD,可是你要考虑漂亮,要考虑很多的精神层面,精神层面最后归根到底就是设计到各种材料,我们无用的材料都是蛮同意的,集中在木、铁、铜这些非常自然的东西。
关于形式感,我同时拿两个我们在做的项目,你会觉得是两拨人在做,找不到任何形式感上的东西,我为什么拿刚才的短片给大家看?

  因为我从小在广州长大,庭院对我的影响还是很深的,这些都是很潜移默化的。形式感上的东西,很多东西你可以让它干净到一张白纸,很多东西你用一个去表达,但是思想的高度本来也很高的,可是有些时候你也要考虑大众的接受程度,在一个两千平米的地方,所有的这些不同的业态都用同一个形式感去表达,本身从运作上面不是特别可能,比如说货架跟书架不太可能,咖啡你还用同一个手法去做,业态本身的丰富性,自然界里面好玩的你细看很丰富,什么都有,但是能够整体和谐这是很重要的,无论你做的多花哨,最后还是要成整体,这个要归功于在材料上面,没有花太多的精力去淘材料,可能就是木、铁、铜这几种,即便是形式上有些不同,整体上还是非常和谐的。

  【于颖】这个品牌因为是“例外”一个旗舰店,我想“例外”也不是想进军书店业,只是想通过这么一个形式来体现品牌的理念,比如说是诚品书店,想做一个基于东方美学,但是又有一个现代美学的表现形式,有自然主义的概念,这样呈现出来的卖场是不是现在您所设计这个“方所”的样子?如果是这样的话,会不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叶敏】我觉得我喜欢做设计也是因为我觉得每次都不一样,我自己都特别不想去重复自己。所以我说人家有时候看你们的项目你们老变,其实我们内容没有变,形式感都在变,诚品找我们去做纯粹的书店,我后来也去了一次台北,也去逛了一下诚品,我们做出来跟它的气息有些不一样的,这个团队里面肯定也包括业主,这个东西不同的人做出来都会不一样,至少我在做设计的时候,我不是特别想强调我,我只是强调大家对某一些事情的感受是相同的,但是我并一定要这样做,这个才是我们的设计,我们的作品,假如有机会跟诚品一起做,我觉得应该会很不一样的,跟“方所”很不一样。

  【提问】“方所”很多网上的评价,灯光相对暗,如果从品牌传播的理念去考虑,我的理解是要表达一种概念,它其实还是一个服装品牌的旗舰店,书店并不是他的核心的东西。

  【叶敏】书店不是他们的一个核心,其实只是找到跟他们的品牌想表达的理念,比如说“共修”,比如说“学习”,这种层面书是一个很直接的表达,并且最好的好处它既然想扩大品牌的影响力,他想覆盖的不是原来女装的一块,因为女装是小众品牌,面向的年龄段、收入非常固定,但是书不同,从孩子10岁也没有性别、职业,没有任何的分别,唯一的共性就是追求这块,别人对“例外”说他们有点追求,抽象下来讲就是这样,所以他们挑书去进行跨界的组合,是这样一个考虑,这是一个切入点,但是并不是打算把它将来变成他们经营的主业,我觉得应该不是的。也有可能,他们将来的跨界点就是跨出书可能有其他的东西。只要在这个品质上面、精神的层面上面有一些共同点就可以。

  【于颖】今天我们对话的主题是关于“综合体商业项目的经营与设计”,也是延续了叶敏老师刚才的主题演讲,我们今天也邀请了商业地产研究院的两位专家,还有工业家居业的代表,还有设计师。这样一个组合我相信今天的演讲应该会是一个非常好的、立体、很丰满的呈现。

  首先我想问一下商业地产的两位专家,在你们在接到一个商业地产项目的时候,你们一般如何去规划这个地块提出一些商业的规划,我相信甲方有这么一块地想要盖什么的时候肯定也会你们的一些思路,你们是怎么思考的?我想先请问一下喻军老师。

  【喻军】谢谢,很感谢今天被搜狐家居江南名师汇邀请来。其实大家可能不了解,在十年前我也是个设计师,我是在英国读书。在英国我也参加过一些比较大型的商业设计项目。其实刚才叶老师她设计的店,其实诚品我也去看过,诚品目前实际上是一个购物中心,只是一个书店主题的购物中心,有餐饮,有其他一些业态。西方大概是从90年代初开始整个商业开始转型,转型的问题就是因为现在整个西方的社会分化也非常厉害,以前比如说都是超市市场这样的业态,因为整个社会在转型,所以说我们商业空间是给人用的,刚才我们小叶讲了,有一块地,首先看这块地能不能盖商业?

  比如说举个例子在04年华润在浙江拿地的时候我就反对,我说这个地方会很久,现在还是亏钱的,要到2016、2017年才可以盈利。其实从99年开始现在也是万象城,就是在罗湖和福田之间,对面也是个书城。到现在为止,去年我跟他们的总经理在一块吃饭的时候他才告诉我,终于可以盈利了,因为它是国企所以对钱无所谓。所以第一位我还是比较理性,以前是设计师,现在是管理、做研究,现金流对客户能够带来多大的效益是这块地最基本的东西。

  在整个业态规划做完以后,比如说一楼是什么,二楼是什么,三楼是什么,像这种书店这个品牌我不太了解它的衣服可能是卖一千或者是两千、三千这样的标准的,比较二线或者是二线半,所以我想这么大的面积,如果太古不给它一个特别优惠的租金的话,它现在一定是亏钱的,我想应该是这样的。

  所以从整体上来讲,因为建筑本身是一个形而下的东西,比如说我们建庙、政府机关大楼都希望很高大,包括商业中心也是一样的,希望成为地标,能够带来震撼性或者是标识性的东西,人从来都有一种崇拜、从众心理,但是走到中间的时候我们是给人用的,每个人差异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我们叶老师设计这个作品很可能就是为广州的那些带有一点小资情调的那些中产阶级、知识分子来提供一个空间。空间是差异化,我们看一个超高层建筑或者是看一个非常雄伟的建筑,所有人都会非常漂亮,但是空间是有不同的阶层,在这个当中就解决了一个差异化的问题。

  这两者之间有没有关系呢,它的关系很简单,就是市场说了算。一个好的东西是什么呢,从商业来说,大概未来8-15年你的业态是不是稳定的?是不是能够持续运营的?这8-15年“方所”这个项目来说,是不是可以做一些电子商务的概念,因为是展示中心,这个品牌会不会在一些全国三线、四线不一定落地,但是网络虚拟店可以落地,比如说我们可以订一件衣服,延展性还是很重要的。

  最后,我想说一句话,建筑本身是社会的一部分,我们不要赋予它太高的生命力,它最主要的是遮风挡雨给我们一种享受,谢谢。

  【于颖】问一下赢商机构的方总,您觉得在规划一个商业项目的时候你们要考虑的因素会是哪些呢?

  【方芳】今天非常高兴来参加一个对我来讲是一个蛮跨界的场合,以前参加都是关于商业地产的论坛。今天来参加是一个在以设计为主题的商业地产的话题。刚才非常感兴趣听叶敏老师讲“方所”,因为我们对“方所”这个业态在太古汇里面的表现我们前段时间也去做过考察跟研究,因为我们觉得在太古汇出现像“方所”这样一个业态商家其实也是一个蛮跨界的。因为按照太古的做法,其实太古汇其他所有品牌的组合,包括它的空间的这种排布,我们叫业态排布、动线这块其实都很有太古的一贯的手法。但是出现了“方所”这样的一个业态其实我们都是挺好奇的,也是去研究它的背景,发现是一个做服装的业主在做一个很像书店的业态。

  我个人觉得去到“方所”里面可能吸引我更多的关注的是它的更倾向于像书店的消费吸引力,我可能对像书店这样的元素吸引,我忽视了它作为“例外”这个服装的品牌。因为商业地产在现金的竞争下面,现在商业地产竞争挺激烈,项目非常多,可能在整个竞争的环境当中,每个项目都在寻求一些亮点跟突破,“方所”对于太古汇来讲也是其中它的一个亮点。所以吸引挺多人去考察、去研究这个东西。

  所以我觉得商业地产更多的在竞争环境当中每个项目在走自己擅长的能够控制的这些资源的组合下面,也在寻求一些搭配,这个搭配要迎合当下的主力客群的一种喜好,包括精神层面的喜好,还有一种当下的这种消费模式的改变。我们可能在杭州其实以我个人的观点来看,商业地产其实不算是很发达的一个城市,可能真正我们现在看到所谓的购物中心其实杭州目前算得上比较正统的也就万象城。我们比较熟悉的像杭州大厦、银泰这种形式都是比较传统的一种业态、老百货的业态,其实百货跟购物中心在整个商业地产的表现里面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我们去逛百货公司更多是里面的品牌资源来吸引你,我们会发现它的动线回路肯定是好几个回路,因为你其实的目的性比较强的,我要去买哪个品牌的东西,我知道它在二楼哪个拐角的地方我就过去,它不太去关注消费在这个空间里面的感受,但是购物中心更多是关于空间理念的体验,在整个空间的体验当中去寻找一种比较自然的、舒服的消费的激发。

  所以整个购物中心从设计阶段跟百货本身从经营上已经有一种非常不同的方法来考量,我们已经接触非常多的商业地产的项目,但是有时候也挺害怕的,因为大部分的项目来找我们的时候,其实它的房子可能已经是定型了,房子现在基本上造得差不多了,快要结顶了,我要招商,这个时候是我们最害怕的事情,因为你造房子的时候你没有想过在这样的市场环境里面您定位是什么,我做哪部分人的生意,我要填进去哪些商家,都没有考量过这些问题的时候,其实要去做一个很好的商业项目的表现是很难的。所以商业地产看看是四个字,其实有大部分现在在操作的过程当中是先地产后商业,我们也是一直强调要去做商业地产的开发商或者是投资商一定还是要先想好商业。

  因为所有的设计其实是为最终的商业经营去服务的,你只有把所有的商业的定位、你的经营模式、你的管理模式,包括里面你需要引进哪些的主力业态或者是一些亮点业态,或者我们讲的是发动机业态你都要想好填在哪里,因为未来进来举一个比较量化的例子,一个五万方左右的购物中心商家的数量是在100-150个之间,每个商家其实都是挺现实的,今天无论问你要的面积是一百方、两千方甚至于一万方、一万五千方,每个业态的特殊的要求都是很具体的,而我们看看生活当中逛得最多是超市这块,消费者看到更多是货架和商品、通道、堆场,但是实际你们在整个经营的区域里面如果涉及到你逛的面积是八千方的话,后场的服务面积有五六千方,对物流通道要求也好,对后场的冷库也好都是有很具体的要求。

  我个人也觉得其实在商业地产过程当中首先作为业主来讲一定要是个明白人,在跟设计师之间的沟通应该是一个要求很清晰的或者是自己思路上很清理后的要求,充分考虑到未来进来的各个商家在使用方面的一种便利性,因为只有他把物业用得好了,他的经营做得好了,他对于租金的承付能力才能够提升,才能保证整个项目最终的投资收益,相对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可能跟住宅来比,住宅我们卖得是一个成品化的东西,可能我卖的是一房一厅、两房一厅、三房两厅是一个非常成品化的东西,但是商业地产由于不同的业态定位以后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东西,等于要把里面引进来一百多个商家的经营模式要了解清楚,在你的空间排布里面有一个比较好的表现。

  【于颖】谢谢方总。刚才方总说了现在比较困惑现在的商业地产是先地产后商业,给了你们很大的局限。我先问一下张总,您做过很多的酒店项目,我想问一下您在接手一个酒店项目的时候,您会收到这些商业业主的影响还是用您的设计思路去引导他们,您会是怎么去思考的?

  【张丰毅】各位下午好,商业设计这块我自己是商业设计师,也是商业投资者,也是商业经营者,三者是连起来的。酒店设计的时候,你拿到一栋房子的时候,你首先要去分析它,这个酒店到底做什么型的酒店,在每个城市里面酒店也不一样,比如说去年年底我在宁波投资一个4万多方的酒店,第一个宁波国内国际的酒店有50家,走什么路呢,一开始请了一些酒店CEO顾问来,问这个酒店怎么做,因为星级酒店跟其他比如说现在流行的精品酒店,实际上经营酒店里面所有的内容,所有的业态,所有的文化系统,包括整个管理的模式跟运行的成本都不一样,所以从这里面下手开始就思考怎么打造这个酒店。第一,第一个文化产业的酒店。有一个目标的方向,宁波有很多的华侨,我们怎么去做呢,一楼做了意大利的作品展厅;第二,在客房里面,一层楼有28个房间,做了16个户型,而且每个故事都不一样,我们的客户包括一些中小企业包括企业协会是我们主要客户的对象,他们来的时候,包括会议厅、圆桌会、宴会,所有的小会议接待,中小型的商务会议,有150个房间。

  整个思路定下来之后,后面进入室内设计开始,做室内设计的时候,跟以前不一样,以前做设计的时候把主要的东西设计好了以后,再去做灯具、家居、艺术品,现在反过来,把灯具、家居、艺术品做好以后,其他作为背景来体现,比较简洁,所有的艺术品不同的季节都可以换,这就是商业设计跟商业的业态。如果作为一个设计师来说,我们到一个城市里面,他们说设计一个酒店也好,一个什么东西也好,首先分析那个层次的商业业态跟我们竞争有哪几家,他们哪些做得好哪些做的不好,定位定好以后,再规划商业投资的投入的成本,投入成本跟以后的经营成本都是相关联的,所以作为设计师要懂商业才能做更好的设计。

  【于颖】张老师您是比较幸运的,您既是设计师,又是投资者,您可以在酒店里面有很多的发挥。我想问一下叶老师,您做设计的时候太古汇是不是已经定性的了,您是在后期介入的还是前期介入的?

  【叶敏】当时华润负责在深圳第一个项目万象城的时候的蔡总跟我是很好的朋友,他们十年前刚拿下那块地,蔡总就等不及了了,觉得要实现。所以万象城像是太古系列的商场,太古有点“洁癖”,他们做的建筑更简洁一些,更符合他们在西方社会这种中产阶级的审美观察,但是万象城他们就觉得这种在大陆反而不好,所以他们找的设计公司是太古绝对不用的那一家,我一直说一些好玩的事情,我们老讨论商业其实最后还是回到里面的客户层,就是你在这个城市里面,广州在北京你做的事情也要不一样,“方所”能成功,他选择这个点回过头来想想也有意思,在北京、上海不会引起很大的关注,这些地方小资情调相对多一些,广州毕竟有这么大的人口的基础,这样的人总是有的,再加上现在广告传播的力量,再加上后期的这些讲堂,我觉得对于商业来说,为什么我觉得这个东西难做呢?

  我是觉得零售真的挺不容易的,你东西要做得好之余还要别人认可,一杯水你可以说它不值钱,你可以卖它几十块钱,你怎么操作出来?作为设计其实我们对于商业的学习,确实我们很早,太古拿下那块地的时候,我们有很多饭桌上的分享,他们讲的很细,有时候厕所怎么弄都说,细节到这样,包括他们说按下来多少秒钟会把这个水箱充满,很细致。
其实后来我们做完办公楼,太古也是跟我们沟通,我相信我们不说唯一,也是极少数国内的单位能够跟他们做设计做下来的单位,所以我跟他们学到很多,就是关于商业,比如说卖这个东西,你在一个商场里面找一个很大的旗舰店,有的时候院线、好的餐厅、大的超市这些,他们的场地两千多平米就这么一个口袋,其实除了给大家一个超市,没有别的用处,在商场里面不太租得起价钱,但是给这些零售,价格绝对比餐饮或者是超市是几倍的租金。谢谢。

  【于颖】你们两个都比较幸运,你们可以跟甲方一直有沟通,把你们的精髓、思想融入到里面,影响到甲方,同时把甲方的思想转化成精美的设计。我想问一下段总,您在甲方没有明确的思路的时候,您是怎么去思考的?

  【段晓东】我也是一个比较幸运的设计师,其实我一直在打腹稿,在座的跟我一样都是设计师出身,设计师都是比较高傲的,是一个搞艺术的,孤傲,我可以养活自己,但是为什么说是新颖呢?我刚刚跟一个现在也在设计米兰酒店的设计师,因为在杭州已经有三家了,这次要开一个五星级的酒店,有三万多方,在城西那边,这个客户跟我很要好,刚才跟我在办公室里面吃方便面,知道我要参加这个论坛,他就催我要快点走,否则来不及了。

  我刚才说打腹稿,我想跟叶老师套点近乎,第一次我跟张老师一样,十年前也是在广州,也是在追你,第二次我在这里追你一个多小时,为什么呢,因为在座的老师都是做商业地产的,我要适当的批判一下这块商圈让我没办法停车,我办公室租在国际大厦,我两点到这里没有地方停车,我原来想得很简单,过来一下很近,10分钟的路,最起码我在几位老师面前,这个商圈的设计是有问题的。

  因为设计是怎么样,我经常在说,其实设计师很孤傲,我也是好要面子的人,其实第二件事米兰酒店的董事长我整整一个礼拜跟他在一起,开着商务车,5千多公里,水头、后街、古镇、深圳、石材、佛山再转回来,通过这次其实我刚开始确切地说,为了拿到设计,这个很正常,因为这是我的案子,我要养公司,但是第二点我从这个上面,我发现两个词就是谦虚和自信,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平常也是在会议上交流,从来没有这么深入的跟朋友一样在交流,其实我们设计师有一个地方感觉太好了。

  刚才几位老师学到了设计跟商业之间,我觉得有一个词就是“学习”,大家都不容易,投资商也不容易,作为客户来讲,他已经把钱给你了,不会故意跟你作对,他会想很多,我投资一家酒店,一个多亿砸下去,一年的利息就一千万,我有一千万肯定放在枕头下面数,肯定不投资呢,我跟甲方经常在交流,他就教我,做这个酒店怎么去做,刚才张老师说到四个面加个顶,我就感觉自己很伟大,其实完全不是这样子的,你一定要从客户的角度去考虑,客户说你做一个酒店你觉得应该做几个抽屉,他说我最多做两个抽屉,我们的酒店的抽屉都是没有用的,只会造成客户的惊慌,退房的时候翻翻把东西拉在那里怎么办,最多两个抽屉,一个是酒店的宣传资料,比如说张老师到我这里来我不想让他看到什么东西放一个抽屉里就够了,一个投资可以把这些钱用到另外地方去,还有一点给客人非常方便。

  像这些问题,我倒不是说是向商人去妥协,商人的想法非常重要,包括前面的我觉得类似像拍电影一样的,策划是编辑,设计公司只是一个导演,施工图阶段是后期制作,这几者千万必须相互去尊重。这一个礼拜给我的感觉就是我觉得首先一点大家都非常不容易,我也非常的尊重他们,他说的其实都是客户的一些需求,我们怎么去实现它。还有一点我为什么自信呢,我是一个设计师,我有他没有的东西,提供给他,把他的想法实现的更圆满,这才是一个设计师,类似编剧和导演之间是非常和谐的,千万不能对立。

  其实我们也都是商人,像上次跟意大利设计师在交流的时候,我记得说过一个好的创意好使用、有人买,你做的东西再好,没有人欣赏,没有人买,不好意思这不是一个好设计,不要孤芳自赏,当然你有钱你自己做放在那里欣赏可以,我觉得设计跟商业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学习的,大家放平身价好好学习一下,打通好之后怎么才能实现得更好?反过来说,你有一个多亿,设计师非常自信,我有这个专业,我把它设计得更好。

  套用一句话,有一个电视节目,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设计,就是《中国好声音》,其实这个策划,我当时就觉得这个有什么好看的,跟好男、好女、快男、快女差不多,它把艺术和商业这么好的结合在一块,搞得我昨天晚上看到三点多,很多时候艺术和商业一个非常完美的结合才能成为一个非常好的设计。

  【于颖】谢谢段老师跟我们分享他的心得。下面有请Harborhouse的季总跟我们分享一下,我们在做好的产品的时候怎么跟设计师做一个沟通?

  【季青】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Harborhouse的季青,今天很高兴能够在这样的场合跟叶敏老师跟在座的专家以及设计师交流。前面大家都谈到很多设计方面的,作为来说设计方面我是外行,我们是做零售品牌整体家居的,但是我也很有感触,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当时我们Harborhouse品牌在11年的时候到广州也是考察过项目,也包括太古汇等等这些项目。我们就会在里面看到“方所”,刚才刚刚营业大概三四个月,我们本身对美学方面也有自己的鉴赏力和眼光,当时看到“方所”整体的商业空间设计里面货品陈列的设计包括里面人员的培训和他们的素质,我都感觉这是非常棒的项目,今天非常荣幸见到幕后的操刀者叶敏老师。

  可能商业设计方面我没有太多的观点,但是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体会。因为我们是做零售行业的,我们会关注每一个客人的感官和体验,在一个店铺里面。无论是像太古汇也好,万象城也好,或者是某一个品牌的商业设计也好,最后我们希望业主在里面不断的发展和产生盈利的,这个是商业的最终的目的,最终的目的也是要服务好我们的客户。所以我总一个客户的角度有几个细节是我在“方所”方面能体会到的:

  第一个所有的敞开式这些货架、展示,包括服装的陈列方式全都是开放式的,我很容易从任何一个地方能拿到我自己想看的东西,我也很容易产生想要买它的欲望。一个开放式的购物空间和一个比较好的动线设计,一步一景,层层递进的关系,让消费者产生购买的欲望,这个我作为一个消费者我体会到了。

  第二个我到收银台去买单,我旁边都有三四个客人在排队,只是“方所”刚刚开始三四个月,我觉得有三四个人在排队,等于说有十几个人在买单,而且每个人不会低于500块钱,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商业的表现。然后我也去买单,我看到收银员在处理单子的过程,很多单子需要盖章、找钱,就会有很多品牌的物资,比如说小信封、小名片,包括盖章的工具都非常的方便。

  所以我自己结帐的过程只有十秒,非常非常快,所以我觉得从“方所”本身无论是它的设计也好、它的理念也好,包括最后给客人的感官也好,都是一个让现在比较成熟的一些消费者会非常良好购物体验的一个场所,所以我觉得我作为零售商来说,我们会特别关注购物体验,所以我在这里也非常敬佩叶敏老师以及业主方在这个项目上作出的努力,我在全国各地考察过很多商业项目,对于“方所”这个项目在我看来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营销,无论从设计到人员,我相信到培训和运营都是走在非常前面的,也是值得每个人学习的,这是我对“方所”的感受。

  另外,其实刚才也谈到商业地产,作为Harborhouse来说,我们也是在这个领域有一个尝试,就是我们把家具、纺织品、饰品、地毯家庭所需产品结合在一起,能够进入到像万象城也好,嘉里城也好或者是恒隆也好,现在在中国这种主力的ShoppingMall类似的购物中心里面,也是采取了一个不太一样的营销策略,我们也是把设计和产品融合在一起,包括自己的店面也有动线设计也有陈列设计,这些都是跟很多的专家可以学习的地方。Harborhouse也非常年轻,我在这儿更多的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我希望能够在这样非常绚丽,有招商,有商业地产,有设计师一起的大的舞台上面做好自己“演员”的本职工作,谢谢。

  【于颖】今天时间有限,今天有导演、演员、编剧,打造了一个短短一个小时“微电影”,大幕才刚刚拉开,如果大家有很多要问的问题,也可以在网上留言,我们也会传达给这些老师,今天再次感谢这几位嘉宾,这是一场跨界的对接,真是意犹未尽的对话,期待下次有更好、更深入的对话,谢谢各位,谢谢大家。



相关知识

[江南名师汇NO.6]杭国际设计周综合业态设计及经营
预告[江南名师汇NO.6]杭州国际设计周搜狐专场
直播:[江南名师汇NO.8]户外·绿之缘设计论坛
预告:[江南名师汇NO.8] 户外·绿之缘设计论坛
预告:江南名师汇周年庆之环球设计之旅—米兰站
江南名师汇第九期暨“绿色低碳”家装公司评选启动仪式
搜狐网2013特色栏目之“江南名师汇”第九期
江南名师汇之孙云:充满“设计”感的人生
预告:江南名师汇第二期——解读设计中的“一”
搜狐焦点家居·江南名师汇《名师讲堂》开课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江南名师汇NO.6]杭国际设计周综合业态设计及经营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182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