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看见民艺设计当代七例论坛
时间:2012年9月27日
地点:798尤伦斯报告厅
主持人: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参加我们的世界看见民艺设计当代七例论坛,欢迎到场的嘉宾,还有民艺设计专业人士和媒体,还有各位现场观众。我是世界看见项目协调人。从世界看见2009年开始创建到现在,我一直参与到这个项目的活动中。
世界看见中国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亲善活动,这个项目是2009年由音乐艺术家朱哲琴创建的,这个项目其实到现在已经举办了三届民艺论坛,今天这次论坛由世界看见、北京国际设计周、红星美凯龙创建的。
今天除了在现场的观众可以参与论坛,在搜狐家居和爱奇艺都进行了网络直播,观众可以进行提问。现场环节之后在场外安排了一个现场互动问答环节,可以回答场外观众提问还有媒体互动。
下面有请本届论坛的联合主办方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主任陈冬亮先生致辞!
陈冬亮:尊敬的各位参加论坛的老师、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今天首先认识了朱女士,我感觉非常荣幸,通过和她的交谈,他们在看见世界看见民艺设计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让我有很多感慨。
我首先能够代表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能够举办这次论坛感谢非常感谢朱女士和各位来宾,同时能够通过这个论坛分享他们在世界看见民艺案例方面,为给我们一些新的开发和启迪。朱女士和红星美凯龙的车女士,她们关注民间艺术,他们关注当代设计,他们关注就业和发展,这给我们的感触是飞机深的。这成为一个中国共识,这一点上我能够看到,一些民间大使,一些有志设计师,一些像美凯龙的企业,还有平台,为更多有识之士,共同推动民间艺术,特别通过这种论坛载体,各种活动,把我们的民间艺术发扬光大。这其实也特别符合基于文化多样性的设计创新。
我跟朱女士探讨的时候,怎么叫工业设计?工业设计是一个舶来语,最早设计是制造不能分开的,当制造第一个陶碗的时候,是边制造,边设计,只要到工业革命以后,把制造变给了机器,所以才成为一个独立行业,才有了今天的设计。这是一个轮回,今天科技革命发生新的变化,科技把我们从制造又溯源到原来最早的民间的基于文化的底蕴,所以我们说不管科技多么发展,如果没有民间,民俗的文化底蕴,设计是没有生命力的。所以可以说创意文化是水的源,科技是源的水。他们之间是源与水的关系。所以今天我有幸参加这个论坛,我有一个感想,朱女士不但帮助民间艺术发扬光大,通过一种设计,其实更多的是帮助人家就业,改善生活水平,保护环境。北京也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北京城镇化在加速,二元结构,城镇过去农民变成准市民,他们失去了土地,他们文化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他们怎么解决再就业问题,我们前几年和北京妇联做了一个项目,京都巧娘,通过设计师指点,让他们创造出很有市场前景的前景,提高他们生活品质,提高他们综合修养。所以我觉得我们做的这件事虽然不能和朱女士所开创的事业相比,但是我觉得有异曲同工之妙。今天相会在这个论坛,也算是一种缘分。我们为了这种缘分,为了把设计发扬光大,民俗多样化创新,我们各自在自己岗位上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贡献我们更大的力量,谢谢大家,非常祝愿这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
主持人:联合国民间艺术组织代表一到了现场,请他给我们致辞!
张丽菡:各位来宾,各位先生女士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LOV,我是陈平主任秘书,他是全球副主席,同时是中国主席。她今天应该亲自到论坛做演讲嘉宾,一些原因她不能亲自到场,她从德国写了一封信,让我宣读一下。
尊敬的朱女士以及莅临世界看见民艺设计所有朋友。首先我向世界看见这几年所取得卓越成就表示祝贺,世界看见亲善团队近年来在民族音乐与手工领域积极保护与发展中国民族文化,对推动中国当代民艺产业发展,鼓励尊重承袭传统民艺,促进中国民艺当代设计做出杰出贡献。在此,我还要特别感谢朱女士对我的邀请和信任。作为世界著名歌唱家和音乐艺术家,作为世界看见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亲善行动创始人,朱女士在民间音乐和手工艺寻访,以及产业化发展方面做出杰出贡献,取得非凡成就。我为您感到骄傲。同时钦佩您为此做出的所有努力和贡献。
民间艺术和千百年来在劳动和实践过程中智慧结晶,在人类发展长河中始终璀璨珍贵,随着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生活和思维习惯随之改变,越来越多的手工艺术渐渐消失,为现代文明侵袭和取代。因此,如何让人类智慧继续繁衍和生存和持续发展下去,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民间艺术国际组织LOV30年来一直致力于世界传统文化,民间传统技术,以及非物质文化保护与发展工作。LOV工作宗旨在不断调整,在推广和保护传统文化基础上,为全球手工从业者提供独立生存空间,以及能够积极发展的机会和途径,是促进人类手工技艺发展的重要环节。同时我们看到拉美地区,以及亚洲的中国和韩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在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手工业保护工作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珍贵经验,我希望今后能够有机会与大家一同分享。
在这样的工作过程中,我们预见人类社会关系是可以通过文化工作得以发展和延续的。文化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通过文化交流可以让我们彼此敞开心扉,促进各界各民族相互了解和尊的同时,为各族人民带来和平、宽容、理解,使人类社会更加融洽和和谐。
我们所拥有的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我们要学会与所有民众分享,论坛意义也在于此。传统文化的保护非常重要,而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提倡整个社会都来关注这种保护行为,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保护的重要性积极作用。因此,论坛的分享宗旨是积极深远的,人们可以从中获取经验和鼓舞,感谢各位的努力和支持,预见世界看见民艺设计当代论坛取得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有请朱哲琴女士做主题演讲。
朱哲琴:大家好!谢谢大家在金色的秋天又聚在一起,这个论坛已经举行第三届了,刚才坐在下面我觉得非常的感怀,我觉得我们今天坐在这里是为了一个共同的梦,这个梦就是中国当代谨慎的重塑和崛起。过去30年中国通过低廉的劳工勤奋,达到经济飞跃。在未来30年,我觉得是一个重振中国当代民艺,重建中国当代精神的时代。我们很不幸生活在一个传统被破坏了很多的时代,但是我们也很有幸,我们活在了一个机会,有可能通过我们的努力,重拾重建,展望未来。因为这个目标我们走在一起。
今天首先感谢所有的合作伙伴,感谢北京国际设计周,感谢你们的支持,从去年开始。然后感谢红星美凯龙的关注,感谢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还要感谢联合国LOV机构,感谢中国工艺协会。感谢所有这一次参加本论坛的亲善行动的队员们,感谢所有的志愿者。
三年来,是每一个人的贡献,使世界看见成为了一个有实质,有内涵,有理想的项目,亲善行动。那么每一届,回到世界看见的民艺七例的论坛,从过去三年总结出一种方式,每一个论坛都是以实际案例,邀请和筛选在中国近20年,在民艺的领域上勇于探索的这些先锋者,这些造梦者,这些实践者,把他们多年经验积累分享给大众,也鼓励更多希望在这个领域实践的人,给他们做一个参照。
下一场的互动,力求和产业和媒体,普通大众有一个沟通交流的机会。这两部分构成世界看见民艺论坛的特点,今年有一个很特别的,我们报名非常踊跃,我们积极开展线上互动,今年论坛是通过爱奇网直播、搜狐等不同网络上进行同步互动,很多听众、观众可以通过这个网络进行现场提问,也会有一个这样一个进一步互动。
其实在中国的民艺,在当代的处境和未来,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当代的生产和文化和民生的焦点。我们其实通过过去这些年世界看见已经通过三年努力,前面两三年做民间区域资源的调研,我们从2009年开始音乐寻访之旅,以及2010年手工业寻访之旅,通过两三年时间做了对区域资源了解和调研工作。在未来的展望是,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论坛促进业界各个环节的更进一步的沟通。第二,是会帮助和区域和社会企业进行更多在产品的互动,因为我们相信,民艺来自民间,民艺需要落地,所以就是说我们希望世界看见的民艺论坛可以作为一个中国这样一个持续长久努力的平台,实际上通过三年世界看见的确成为唯一有持续性的平台,而且越来越得到各个方面的支持。
在未来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我们希望团结更多资源,比如设计资源,产业资源,媒体资源和消费者的资源,一起怎么把中国的祖宗传下来的老宝贝,一方面传承,另外一方面很重要就是作为一个现代人怎么样在老宝贝的基础上,我觉得探索出一个真实的,有中国的精神和美感,可以给当代人使用、享受的,可以给世界分享的一种中国当代的生活。实际上这是我们跟北京国际设计周沟通大家要探索的一条路。因为这个我们走在一起。所以非常感谢大家,也感谢过去三年参加我们活动的每一个设计师。
大宇、小杰都是世界看见忠实的朋友。我们希望在未来号召更多人加入我们一起重振中国民艺,重塑中国当代精神,让中国变得更好,让世界分享中国。谢谢!
(播放VCR)
主持人:朱小杰先生参加世界看见手工艺寻访之旅,朱小杰的设计和地方民艺结合一直在继续。中国家具行业原创力量非常薄弱,如何找到新的资源,包括当代设计如何和地方民族手工业结合,这些都是设计界这两年一直思考的问题。2012年朱小在米兰国际设计周上带来一个策划的展览较在《坐下来》,这个展览在海外引起很大反响,在这个展览中带入很多东方价值观和东方设计师关于生活方式的思考,有请朱小杰老师给我们做他的主题演讲。
朱小杰:大家好!讲一下米兰的《坐下来》。当时出这个主题的初衷觉得这个世界太闹了,人们拼命地去奔波,讲究效率,讲究金钱。把祖先留下来的传统给忘了,把自己方式给忘了,最后把自己给丢了。我们的历史是很曲折的,又凄美,总算我们迎来了太平盛世的年代,但是好景不长,我们又受到西方快餐文化的污染。我是希望慢下来,坐下来,静一静、想一想。道家思想在几千年告诉我们,人类不是世界的主人,我们是万物的一员。其实很多人明白这个道理,为了利益、为了金钱,常常会强词夺理。
朱小杰
如果我们坐下来,但是就会有各自的空间,各就各位,次序井然,那么强词夺理就不存在了。在米兰《坐下来》的时候,我们还用了熊猫作为我们视觉的形象,记得有这么一句话,通过端坐的熊猫背影叙说很多被世界忽略的背后,熊猫的性格温和,心地善良,动作优雅,而且吃竹子,是很典型的环保者,我很希望他能代表被世人忽略的中国精神。
回顾一下《坐下来》在米兰的一些片断,与大家一起分享国际对中国民艺审美观的认同。分享中国传统与日常生活结合的设计产品,分享中国设计给生活带来的乐趣,然后再去思考我们不常思考的问题,不常注意的细节,曾经丢掉的东西,我放下片子先看一下。
(播放VCR)
朱小杰:刚才片子讲了《坐下来》的事情,让米兰了解真实的中国。《坐下来》设计介绍了来自东南西北设计师的故事,坐下来继续介绍了将要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坐下来》看看家具手艺的展览。明年在米兰设计师《坐下来》要看什么呢?北京设计周孙群也在想,红星美凯龙车建芳也在想,中国家居进不了米兰展览的原因是,主办方认为中国家具主流没有传统文化,没有自己生活方式,没有自己表达手法,不能代表中国。也许这是偏见,但是这是一个事实。
中国家居品牌在米兰《坐下来》,我是这么想的。如果让世界看见中国品牌家具,看看我们的传统,看看我们的生活方式,看看我们的表达方式,比如我们改变的米兰一定会改变。
谢谢!
主持人:大家谈到中国民艺设计非常会想到中国特殊才艺,石大宇先生来自台湾,他曾在2008年的时候是台湾设计创意中心和台湾工艺研究所发起的工艺时尚Yii计划,他把国际设计大师和台湾大师结合在一起,他们获得的竹椅获得国际设计大奖,专业设计机构怎么能够通过找到特殊民族资源,能够把设计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石大宇:在此预祝各位中秋节快乐。今天讲的是时尚竹设计。我在2007年的时候台湾行政院文化部主导一个Yii计划,由国立台湾工业研究所与台湾创意设计中心执行的,他们邀请我担任起动计划者、品牌规划者,也是设计创意总监。这个Yii品牌,希望变成台湾原创设计金牌,这个计划保持很多工艺,重点是希望有让Yii有什么品牌精神,我们希望借助当代设计转换传统工艺,传承工艺设计有很深的角色。
这个计划有16位设计师和当地工艺家,这些设计师多半有海外生活经验,这很重要。我今天只是展示部分成果,这是一把竹凳,从外观可以看到竹椅制作,非常详尽解释出来。这是一个竹的台灯,主编跟陶的结合。这是竹的手电筒,竹外面保留了竹謦。还有竹片架,女用的竹编的手提包,还有电脑包,背包,还有竹的眼镜框。
石大宇
台湾对国际上来讲,他们不认为台湾做的设计师有原创性,一般把这些作品推到国外我们该怎么做,我的想法是,我需要有一个人来吸引这些媒体跟买家目光,所以我找了好朋友,他们是德国很知名工业设计大师,椅子是设计难度很高。我指定台湾工艺家配合做出来。
这个椅子是全世界第一把用竹材完成的。最终这把椅子推到国外的时候,真的跟我预测的一样,得到很多媒体的关注和买家的关注,有很多买家,尤其是意大利人,他们排队想要要这把椅子。第一次把竹椅卖到这么贵,定价5000欧元,限量500张。我身为创始人,我不能做这个设计,我邀请了孟先生,他拒绝了我,他说不懂不能做,我说我懂,我提供所有资源,我跟你一起确定参与工作,一定能够达到你工艺水准要求。
因为Yii是政府专案,要照顾到所有的工艺。我对竹材特别感兴趣,他代表未来环保材料,非常重要的材料,我们有这个优势,相对有非常精湛的工艺,精湛工艺代表你对这个材质的熟悉度,这些东西,我们到国外去,西方人不懂竹子,但是他不懂,不知道怎么做。
有这么多优势。再看材料,因为对竹材的迷恋,我开始做这个事情,我从Yii计划退下来以后,我做我自己的品牌,接下来是有关我自己的竹的设计,这是我第一此在大陆做的展览,在北京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我的部分就是竹计划。
竹计划,相当欣慰我们得到国外的奖项,也得到一些认可,这是一种对竹的肯定,还有未来发展的很适当的启示。
竹计划,我希望履行社会责任,设备工作承载社会责任,怎么样展现竹材从生到熟的潜能,我把两个不同产业结合在一起,一个是竹产业,一个是LED产业,我盖了一个竹房子,可以防地震。里面有各种各样竹制生活物件,这是原来设计草稿,这边有一个小小的动画,可以看一下。
这是原先做的模拟,其实场地不适合我们装立柱的,我们按照原来设计基本上100%呈现出来,现在看来是一个外框,里面搭了一个竹结构的竹房子,这个竹房子吊在外面的框架下面,所以是防震的,这个竹房大概承8到10吨重。
再看下一个影片,这是一个纪录片,这是完整记载我们在28天内怎么样把竹房搭建出来。这些竹子都是从南方浙江新鲜砍下来的竹子,直接运到北京,那个时候是3月天气很冷,竹子很新鲜,我们第一次搭建竹房,不知道可行不可行,最后发现结果是非常令人满意的。外面都是竹皮。
这是现场的照片,完成的外观。然后里面,这是竹地板跟LED的结合,地面墙面、天花板,这是开关打开了以后光源出现的效果,是全亮的效果。
介绍一下我做的其他设计。刚才朱老师的演讲里面有谈到这把椅子,这把椅子真正创意启发是从“君”字来的。可以看一下字形,形变变化很简单,我们希望找到一个造型,觉得这个“君”字可以,这把椅子真正讨论的是主材的弹性和韧性,下面这把椅子相对得了一些奖项。这个椅子的靠背是借用中国传统竹枕头。
下面的阅竹灯,这个比较特别,我们研究工艺的时候也相对研究材料,我们把竹拼成大片竹板以后,抱出一个竹皮来,一直卷成竹板,这样做法有什么好处,天然竹板一定会裂,我们这个做法是可以控制厚度和直径,所以也不会裂。
竹光,这是拼花地板,但是也有LED的光源,可以运用在室内任何空间里面墙面、地面、天花板,需要光源的地方就镶嵌LED光就可以了,只是从不亮到亮的过程,1就是不亮的状态,3到6是全亮的。
我们来提这个茶盘,我很高兴的一件事,前几天得到一个信息,香港DFA给我们颁了一个奖,亚洲最具影响力的设计金奖,我对得到这个奖很高兴,这是史上第一个查具得到红点奖,这个意义非凡,代表西方人开始我们接受的文化。是因为我参加了朱哲琴女士世界看见,灵感是访问香格里拉,我看村民建筑排水系统,我变成排水系统,我加了一个棉线,下面有一个锤,很美。
桌八仙,就是讲传统的八仙桌,命名很重要,桌子我让桌子姓桌,椅子就姓椅,这个是八仙桌,我就叫做桌八仙。但是重点是传统木工用的都是硬木,这张桌子讨论怎么样把竹子弹性和韧性转变为刚性。
这把椅子是我最新的创造,我非常满意。这把椅子是改良式的中国圈椅,这把椅子上同时展现了竹所有的特性,第一个人性、弹性、刚性、软度,这把椅子靠背圈是天然竹条,但是现在做了技术突破,可以让竹条前后弯曲,可以侧弯,把技术克服了。座位的部分可以用好几层的竹条,有不同的厚度和长短,所以人坐上面躯体会随着它起伏,它是软的。底脚的部分怎么样表达竹的刚性。因为我很计较椅子到底能不能坐得舒适,还有最重要的是健康,这把椅子我可以保证它是健康的,让你坐的很舒服,也不会让你坐着身体出毛病。但是不应该坐很久。但是这把椅子有一个特点可以堆叠,环保的话还要讲究运输上面是不是可以节省很多的资源。
下面的“赞竹八方”,北京国际设计周邀请我做这个装置,因为要举办很多国际论坛,由一汽大众奥迪品牌赞助的,我做了一个屏风,做了一张桌子还有其他现有的椅子,但是这个屏风比较有意思,这个屏风属于中国的特有的陈设或者家具。强调竹文化和茶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制茶绝对用很多竹器,我发现有一种特殊的竹编,竹编顶级手工大红袍而生的一种竹编,可是我告诉你,没有人知道竹编叫什么名字。武夷山人也不懂得怎么编,一群江西人采茶的时候帮助他们现场编出来,如果没有竹编基本上做不了顶级手工大红袍。
我接着用了其他民间竹编,他不是传统直立的屏风,有一点东倒西歪的,但是我们也解决一些结构上面的问题,但是这个东西真不好做,出去没有竹编工艺家真的做不出来。
结论,基本上艺术和设计追求真善美,包括传统工艺。我想协助这个产业和传承工艺,我希望代表中华民族品格和青草的竹文化之美,以当代的设计语汇重新诠释。
传承工艺不光是传承,设计力量很重要,目前碰到很大的问题,我们不乏太多的设计师,国际上都存在这个问题,但是缺乏工匠和工艺师,我们更应该培养工匠和工艺师,给他们更高的社会地位,这是现在要做的事。以后除了在设计上有发展,更希望培养优秀的工艺师,谢谢各位。
主持人:谢谢石大宇。中国精神真善美,中国的材质,刚才提到竹子,江南有饮茶的习惯,还有丝绸是非常具有东方调性的材料,新一代设计师现在也开始拿具有中国的材料做一些设计实验,今天请徐燕辉给我们讲讲他怎么处理清水丝棉。
徐燕辉:我对清水丝棉产生非常迷恋的兴趣,这个材料太接近于我心目当中能够代表东方的材料。在今年的4月份,我们的心目参加米兰设计周,非常荣幸当时整个团队所创造的风格的东西非常高度统一,当时也是得到了全场大奖。这可能是我们意料之外的,但是我是觉得在做的过程当中,因为我们没有任何杂念做这件事情,从这件事情当中带给我平常非常忙碌的设计生活,一个非常好的,让你觉得可以慢下来一个启示。这次我带着学习者的心态,然后分享这一个事情,就是我自己所感受到的点点滴滴吧。我现在大致介绍一下来自余杭地区的清水丝棉传统上的运用,以及运动服装上,改变原有的物理结构。
蚕茧,在余杭地区大概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一个很传统的材料,当地农民去养蚕,用这个蚕茧制成生活用品,我们有一个煮茧的过程,就是软化蚕茧柔韧度。这个过程之后可能会在水的作用下会膨胀。
这是一个很关键的步骤,这是由当地一些农民一些家庭妇女,她们通过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很好把蚕茧剥成一个半圆形,这个力度和柔韧度需要靠多年积累。这对真丝柔韧度,能够剥离多少大小,这是靠一个时间所积累的技术活吧。
再把这个蚕茧剥离成手掌大小的厚度,有一些劳作中国传统妇女,他们可能在一个时间内非常迅速把这个拉伸到蚕茧达到最好的柔韧度。
这是一个剥茧的过程,最后把清理利干,最后一个一个蚕茧最后呈现出来这样的状态。这个过程是特别重要的,这是当时在考察的时候特别重要的一个部分,开棉,这个过程非常注重时间和温度,我们跟当地一些农民,他们一些手工作坊主约好时间,什么时间开最合适,水温最合适,我们团队一起去到那个作坊,包括这边所展示的半圆形,这个尺寸和弧度,当时都是根据很多年前一直积累下来的,因为现在蚕茧大小,厚度可能跟传统历史,很多年前有一些不一样,这个尺寸弧度,可能是根据当时的情况会具体调整一下。
我特别需要跟大家分享这个过程,因为开棉的过程,这个过程非常吸引我。我做服装设计,做针织设计有十年的经验,我对于这个材料的专注跟迷恋,可能别人觉得可能参加一些聚会、社交,真正丝棉材料,我考察当中就是做这个过程。因为这个开棉过程非常好的体现了东方、江南很唯美,很细腻的状态。所以我们当时可能在手工作坊待的时间也是最长的。
开棉的过程当中,我们当时非常清晰看到丝绸的细腻纹路,肌理,从这个过程中我知道用这个材料表达我的设计了。
从这个过程中蚕茧被剥离成一个相对比较大半圆形,天气比较好的情况下,完全靠自然光晾晒的,把这个开成一个半圆形的丝棉片,可能要经过一个太阳的暴晒。这张图片当时在拍的时候,我就觉得材料本身放在那儿,都是很东方的感觉,这是我当时做后面设计第一直觉,这种唯美和含蓄,非常接近我内心对于江浙地区,对于江南的理解。
因为中国的传统手工艺还是停留在比较单一的做法,这么好的材料,这么美的材质,在现在生活当中一般都还只能作为棉被,就是非常普通的棉被,他没有太高的附加值,没有被设计,没有提升它的价值。在他们做的过程当中,当地人把这个东西当做非常普通的东西在看,我当时心里是很有感触的。因为我去过意大利很多的材料工厂,其实他们工厂很小,他们在技术上和设计上附加了这个材料很多高于原本的价值,所以他们东西被很多的一线品牌当做非常好的材料在运用,他的价值也是发挥到最大的。但是中国这个丝棉,既然存在1000多年的历史,我觉得存在这么多年,肯定有存在的理由和价值。这一点我在想,我们做设计这么多年,能不能改变一下自己家门口的材料,其实本质上是很高贵的,很高级的。丝绸这一块在中国来说最特色的,也是最高贵的材料。从这一点上跟品物流行做探讨,品物流行是根据中国传统材料,改变物理结构,重新塑性。
刚才朱老师提到张蕾的竹椅,那个在当地只是用来做伞的,是现在快被淘汰的材料,但是通过自己的设计,通过物理结构做成非常漂亮的椅子,这个椅子今年定量非常好,也是设计赋予它更多的价值。
我觉得服装近几年都是西方框架为主,今年所穿着种种结构都是西方化体系,自己中国传统服饰在近几年不太被推崇的,至少推广没有这么广,但是这一次做设计,我觉得清水丝棉材料带给我的感觉就是很温婉的,也是很东方得,我要在线条上保留传统线条感。
西方服装线条是比较强调塑造的人形,但是东方的服饰文化是比较讲究直线型,让你意境在线条里面,更多表达人的精神气质,而不是身体线条区域。所以在这一次做的过程当中,我还是沿用了材料带给我本身的气质,原本就在那里的,我通过设计,还是始终把他放在他的位置,而不是把东方材料变成很西方的,很立体的,这是我反复衡量下来所做的最后的,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个最正确的做法。
因为丝棉的过程,从蚕茧到开棉,只是这样一个半圆形的片之,没有办法直接做成服装,我做针织设计大概十几年,我对这个研究做了十几年,大学毕业我去过很多工厂,跟很多工艺师学习这个技术,现在我差不多给我任何一块材料,我可能触摸一摸我就知道是什么材料,是羊毛、棉的、麻的,都清楚。而且对于编织工艺我都清楚,所以最后考虑清水丝棉,怎么做成一个服装,有一个过程。先把它通过人工的搓成线,就可以通过现代机器,在浙江地区有很多编织机器,还是以手工为主。先把片做成线,这个过程用了工人很多时间,最后再用这个线通过编织机器,做成织片,可以做成厚的,粗的,可以根据材质特性去做,PPT最后一张图就是从线做成一个片子,用过这个片子,我让工艺师根据尺寸做,最后成为一个成衣。
我保留了材质的本色,原本是什么颜色就是什么颜色,这个本部颜色非常漂亮,这里面保留很多手工感,这个款式还是保留很多中国传统的服装线条。
最后造成这条衣服,这是米兰设计周陈列的效果。
这是一个整的产品当时的展现。这一次我分享这个案例,我是代表品物流行FROM YIHANG,这次项目叫做彩色余杭,今年做这个全部是原色的,明年主题更鲜明,更活泼一点,明年在这一点过程当中已经在考虑要把这一些东西真正量化,既然已经发现了这个材料可以运用生活当中,我们希望它更好的延续,设计我觉得最终,我一直是理解设计师是为了美化生活的,可以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可以让你更好的享受一个设计的结果。所以,因为这一次得奖,可能因为我们做的过程当中其实是想的东西比较纯粹,在这里面根据家具及、凳子,整个布景有情、有景、有人物,服装这一块,让整个房间比较有色彩。今年我们做的设计是我自己独立品牌操作之外得非盈利的项目,这一次让所有团队设计师有一个很好的感悟,我们除了做一个很商业的设计之外,让自己的生活继续之外,可能可以做一些让自己心能够静下来,慢一点。把这种感动和在考察过程当中所分享到的当地一些民间艺人、手工艺人、作坊,他们做的东西让你非常感动,他们没有所需,他们只是把这样一个材料,这样一个技术,希望不要断掉了。
我们现在至少受了很好的教育,我们有义务让这些东西,本身是很美好的东西放在他该放的物质上。很感谢这一次的机会,我能做的很少,只有一点点,但是我继续往下做的决心,而且可以保持很安静的心做这个事情。谢谢!
主持人:四川地震之后,大家知道为了救助灾民,解决地方就业,当时很多NGO组织在当地非常活跃,在当地创办了一个羌绣帮扶项目,羌绣帮扶项目保留了羌绣、蜀绣、藏绣很多手工艺。今天我们请一针一线品牌创始人颜俊辉给我们做演讲。
颜俊辉:今天很荣幸能够代表一针一线计划各位分享我们四年来走过的历程,我们这个项目很乡土了,但是这份乡土促使我们有机会去扎根大地,并且从大地当中吸取一种能量,来滋养我们,让我们这四年能平安、顺利走到今天,才有机会跟大家分享这么一个事件。
计划是发起的时候,刚才主持人也介绍了,是我们2008年四川遭受汶川特大自然灾害的时候,我们当时发一个问题,一味给东西不是长久之计,我们认为带来一些不好的后遗症的问题,但是初期阶段作为应急应该是这样无私的捐赠。但是作为一个大地震后面临一个长期的灾后重建问题,所以就在想,开始考虑授人鱼,不如授人予。我们一起开启了羌绣计划,我们帮助整个受灾后的高半山地区的妇女,高半山道路不通,他自己的蔬菜瓜果运不出来卖,政府把他牵到那个救灾地方,他很不适应,过不了多久他自己有回去了。在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高半山,在这样的自然村落里面,我们以自然村落组合为单位,开展羌绣帮扶计划,现在帮扶点总共36个,这种方式让他不离乡,不离土,就近就业,他平时照顾小孩儿,还要耕地,她用的都是晚上的时间给我们制作。
颜俊辉
这是整个羌绣计划最早发起的生产车间,不光是当时,事实上到现在为止也是没有一个厂房,没有一个集中的地方,全是这样依靠大量的自然村落,妇女在家给我们进行订单式生产和制作。
四年来,整个公司发放现金方式支付,当时希望第一时间能够获得现金,支付改善生活,后来中国农业银行下乡调研的时候看到这样一个情况,他们很惊讶,这个模式在中国农村还是不多见的,所以他们当时帮助我们发了一个惠农羌绣卡,以信用卡方式,从此以后每个绣娘的工资打到她的卡上去,同业银行给每张卡提供了小额信贷、帖息的。
刚才讲的是计划发起以及公益属性。公益的东西,长期以来在头脑里面,它是一个弱势产品,对象是弱项群体,产品也是弱势的,觉得公益的东西在品质、美感上缺乏设计,更多的时候大家带着同情和怜悯之心消费。但是这样消费不长久,买了第一次,第二次很难再去购买。2008年、2009年依靠一基金,但是到了2009年底跟基金会合作到期以后,我们一个问题就出来了,没有订单,以前没有任何设计含量的东西,没有人再来买了,当时这个计划面临很大的生存危机,我们都差点关门了。这样情况下我们坚持,觉得传统东西肯定是很好的,因为老祖宗留给我们,它能存活到今天,它必然有原因。
但是逐步被边缘化了,另外我觉得像一个入睡的美人以后,这个时候要把他唤醒,最好办法是借助现代创意之手。当时我们探讨了很久,我们说建立一种中国模式文化创意产业,将身边陈旧的资源找出来,结合当代创意理念,让它重新激活。
在这样情况下2001年在当地政府和一些支持力量下,我们自己将整个帮扶计划,从公益计划开始转化做社会企业,我们正式注册了一针一线品牌。为什么叫做一针一线?我们想利用羌绣取得成功模式,可以复制到从四川走出去,乃至到全国,不分地域南北,所有少数民族能够覆盖的地方和地区,只要需要我们帮助,我们都可以去参与,不要有一些太强的明显的分别。
第二,一针一线另外一个含义,刚才其他设计师谈的对当代文化保护的相同理念,我们都感觉今天生活太匆忙了,被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赶的气喘吁吁,我们希望一针一线真是代表我们一种生活态度,好像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太急,很从容的,很踏实的往前走。
就在这样一个情况下,从公益组织传成社会企业以后,我们创建了这样一个品牌。这是我们全国做百店计划的分布图,现在全国有13家店了,这是我们第一家标准店,一针一线的。我们产品目前开发分几个形态,第一个是我们的服饰类,这是当时2010年开发的服装,当时在上海外滩做了一个很棒的发布会。
这是设计师做的樱花晚宴包,这是真皮上手工刺绣的。这是一个生活类的东西,是生活家居类的,这是年轻设计师们做的家居,做收纳桶,各个方面的东西,同时左边的翠鸟收纳桶,盖上盖以后可以做板凳。
这是今年春天做的生活类家居小产品。用的绣娘,8000的绣娘对她进行高中初级考核,慢慢出现一些特别好的绣娘,我们针对她们有意开发一些比较高端的产品,今年的刺绣家居,整个市场反响非常好,几乎客人通过定制才能够拿到货,要等上几个月。
接下来我们先欣赏一个历程的VCR。
(播放VCR)
颜俊辉:跟大家分享一下计划的其他方面。这个计划首先是从一个纯公益性发展起来的,2011年才转换成社会企业的,转换成社会企业是被逼无奈,因为这么多绣娘需要订单,为了让这个计划延续下去,我们才走上了社会企业这条道路。现在来看这条路是探索出来了,因为毕竟找到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不是长期依赖人家给予的东西,特别现在从2010年到现在,我们没有接受一分钱社会捐赠和一分钱的社会投资,能够做这么多产品,养活这么多绣娘,靠体力循环支撑到现在。很大原因设计在里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就我们的设计而言,我们东西要乡土一些,朴素一些,涉及成分含量带思考和关注性的深度,肯定还要欠缺一些。这什么原因呢?跟我们性质有关系,毕竟还是社会企业,短期内没有重视太深的东西,没有很现实的问题每天放在我们面前。
我们在设计方面就是我们观点,我们不图拿奖,我们遵循一个做对的设计,做消费者喜欢接受的东西,就像我们的店里,没有出现任何谈公益的东西,很多人看到非常惊讶,他说你们不像公益店,我说我们不让他一看就是公益,这个东西很容易“绑架”人的感情。我们就是说做对的设计,旨在这个计划能够继续下去。
现在这个计划到今天,应该是中国首家达到收支平衡的社会计划,但是还有其他社会计划也一样做的很棒。在此,我也谢谢哲琴老师和她的团队给我们提供的平台,跟各位交流分享我们的案例。
毕竟只有四年,我们经验还很不够,很多问题还存在,但是不妨碍我们愿意走下去,愿意继续探索下去。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一针一线。我认识设计师石川很长时间,中国年轻一代设计师在海外学习,反而对中国传统工艺有了新的认识,石川回到广州,建立自己设计品牌,他对广州本土传统工艺进行发掘,他设计了他眼中新的龙灯。我们让石川做主题演讲。
石川:我名字较在再点龙灯。我曾经在海外生活学习过一段时间,2006年回到广州,成立了自己的研究事务所,我们用了大量时间在一些我们认为比较前沿的领域,包括环保可持续方面的设计,包括社会创新,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文化传承。其实我们会发现现在很多的手工艺文化保留下来,特别非遗的项目,他们变成非常精神的艺术品或者收藏品形式保留下来。当代生活方式很大一部分就是建立在西方的文化、文明上产生的。反而我们传统有的企业文化是逐渐,可以说跟现在生活脱节,很重要一点就是说,怎么样找到这种新的链接点,把过去的传统文化和民间一些好的东西重新带回我们的生活里面。
特别今年非常有意思,和朱小杰老师一起去米兰《坐下来》的展览,我们之间最大的体验,可以说每次去欧洲都有这样的体验,好像意大利人、欧洲人,生活各个方面非常精致,非常讲究。我们很多中国文化、生活方式,都是有很多非常优秀的,非常讲究的方面。只是某种程度上可能在现代化进程中,有些东西停止了发展,我们暂时遗忘了,丢失了。所以我们在2009年的时候和广州美院的罗老师做了工作坊,以广州传统文化标志性的建筑,陈家祠。
我们把门做成玄关,然后当代化,做成一系列的家居用品。这是南方文化代表,哪怕只是一个门口玄关,有非常多的组成部分,非常讲究。里面包上了各种各样的实际功能的诉求在里面。怎么样重新把这些讲究的东西带回来呢?现在这个是比较典型的珠三角的房子,非常简陋,很多精华东西已经不在了。
我们想怎么样从里面一些元素,跟我们现在不会独栋,可能在高楼大厦里面居住,又是怎么样的方式呢?比如这是一个典型的元素,有门槛,石雕的装饰。这个门槛和石雕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有辟邪的寓意的作用。
我想把它带回生活里面,这个东西每个人门口都有这样的小店,我们用毛毡方式做了象征性的思考,好玩的形式感还是留在这里。
这时一个石狮子,现在生活很少有家庭条件是能够放一对石狮子在门口的,但是我们可以怎么用呢?可以变成一个门挡,用当代生活方式,用片材的切割一个方式,同样能够起到一个守门的作用。
雀替是一个古建筑的建筑结构和组成部分。也是会用祥兽的方式。
代表一些新的元素,一个声控LED灯,我们敲门灯会自动亮,帮助我们找钥匙、开门。陈家祠还有门口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有一个最高的门神画,这是南北都有不同的门神的代表文化。
我们想把它重新带回普通生活家庭里面,可能做成一个放在门口的钥匙盒,同样也是守卫家庭安全,提醒你出门把钥匙带好。我们一直希望寻找当代生活和传统生活有效的联系。
这个比较有意思,我们专门为陈家祠设计了一套桌面游戏,比较年轻人比较流行的游戏,用年轻人接受的方式去推广传统文化,可能用诗书作为挑战的设置,每张牌走有一个有意思的故事。
用这种乐高的形式,都有一个小道具可以弄上去。这都是当代化大家很接受的一种玩乐方式。
广东饮茶文化比较有名的文化传统,我们希望找到一些有趣的结合点,提着鸟笼去喝茶、吃茶点的文化。
我们把英式下午茶很精致茶点排放方式,还有一种鸟笼状茶具的组合,希望把原有生活方式的调调,用更新,更时尚的方式重新带回来,让更多的人重新接受。
大家看到上面这些案例,都是美院里面在校生的作品,这一批东西里面有很多的地方还不是很成熟,可以看到有很多没有完全发展的地方,但是里面我们企图想要做到的东西是,很希望能够巧妙找到一个生活方式,事物之间的联系点,我觉得乔布斯所说的一句话对我们影响很重要,“你可能会经历很多不同的事情,但是所谓的创造过程就是你能很敏感找到一些事物之间的有效的联系性,这样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我们希望做传统文化的发展,我们并不希望为文化而文化,我们回过头来接受现在生活方式的需求,寻找这样一个有效的适用联系点,这一点才是比较重要的。
今年我们做了一系列新的灯式,一个新产品设计,我们把它叫做动灯系列。这是来自于去年,今年是龙年,去年有一个计划,希望从北京博物馆馆藏,提出有关龙的经典元素,然后我们希望用一种新方式做出来。有这么经典传统工艺品当中吸取养分,融入当代生活环境的一部分的产品。
我们希望用商品的观念和角度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决定用当代材料和生活方式,可以看到底下简单的总结,首先用一些新的当代材料,比如这一次是以亚克力为主,新的工艺以电脑切割为主的方式,中西的结合,古今的结合,这样一种运用,很重要的是我们生活会被宜家这样的企业,他们提供了很好的当代产品和商品标准,比如标准的组建,可以很简易的自行安装,所有产品都是用包装方式完全充分考虑这个环保和节能方面的功能。
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希望从商人角度打造一些标准,所以我们做以下一系列的发展。龙灯一号是我们最早的想法,用西方水晶灯的造型结构,但是实际上是一个片状组成的,每一片都是一个有龙的造型,而这个造型也是来源于其中古代一些造型,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提升,做出来的效果非常有意思,是片材的状态,组合在一起有一点像古代地洞的感觉。
宫灯具有代表传统灯式的代表,但是宫灯一直用木框架的封闭方式传承了很久,这次希望用亚克力斑斓色彩,用新的手法去做。
这里面有很多造型,包括把灯的造型做变化,各种变形,适合于不同环境空间的运用。底下有很多的空间配饰的案例和想法,除了中式和西式空间,看到了一个融入性。
左边这个灯更接近于传统造型的感觉,但是因为材料,结构,整个组织方式改变了以后,让很传统的灯式有了完全时尚的面貌。
这是3号的龙灯,整体造型是以传统的,西方灯的造型作为一个结构,但是实际上每一片的龙的造型都是来自于西汉的繁荣造型特点,看上去像是元朝的。
这一款以宝莲灯作为一个启发的。
用大量时间琢磨用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结构重组这些传统符号的这些产品,有一部分工作都是在结构和生产工艺上面。
整体这一套灯具是一个尝试,今天第一次向公众公布整套方案。对我们来说,想法很清晰,因为我们要做的不仅仅只是另外一次的产品尝试,我们看到了很大的市场机会,好像这几年东方主义的风格,还有新中式装饰风潮以非常惊人的速度不断增长。我们可以看到里面产生了很多混搭元素,但是实际上非常非常缺少能够以新的风格搭配的相关产品和事物的出现,其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做龙灯系列的发展,我们就是看好新中式市场增长空缺点。
接下来先从公共空间的方式,把这一系列龙灯推广出去,对我们来说可能现在这一套龙灯也是刚刚起步开始的部分,我觉得之前所有的尝试,都希望能够找到一种适合的方式,把一些传统文化能够当代化。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下,龙灯在年初的时候在广州做了一个大型现场装饰,用金式做了3米大的吊灯,把空间整体水池整体铺上一个金色的,这是其中的一个,也是用透明片,一层一层的形成了这种龙池。有非常惊人的,很丰富的视觉效果。非常璀璨。越是往高处看,可以看到各种反光是非常惊人。但是实际上每一个单独元素看起来都是当代元素,但是实际上整体的设计又是在一种古典山水画的格局,龙的文字好像是一个印章,一个落款的方式。
这些都是这些年在文化传承发展的尝试。很可惜就是错过了世界看见活动的邀请,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来到这个舞台,希望借助这次机会能够带给大家更多惊喜。谢谢大家!
主持人:大家知道云南香格里拉基本上是世界看见项目必经之地,朱哲琴一直跟我说,她去云南有一个地方她每次都会去,她会每次在那里停留,所有客人都不会大声喧哗,叫做松赞绿谷,今天他的创始人从香格里拉赶到这里分享经验,他如何将家里的帐房改成一个连锁酒店,这些年他怎么发展连锁酒店的。
白玛多吉:我之前是做纪录片的,做了20年的纪录片。2001年的时候就做了第一个酒店,这11年现在已经做了6个酒店,之前那一幅上面,我就出生在这个村庄,现在首当其冲做第一个酒店,我现在一共做了6个酒店。
这是第一个松赞绿谷,2011年10月1日开业的。首先讲为什么做酒店?香格里拉这个地方很漂亮,我是做电视的20年里面都在宣传这个地方,因为从小觉得家乡很美,后来到中央电视台以后,也有机会去很多地方,就发现确实家乡变得更美了。但是有一个问题是,很多朋友去了以后说,只要离开那个城市去乡下都特别好,可是那个城市有一点像四川某一个小城镇,建筑都跟四川某一个小城镇建筑一样,服务行业里面接触的也是四川人最多。后来我就想,是不是有一个在乡下做一个小酒店的想法。
白玛多吉
开始我也没有想跳到水里去,但是很多人做藏房,表演一些藏族所谓的民间歌舞,但是我说不动他们。后来想相就算了,做酒店想法开始越来越有冲动了。
第二个是,我当年在98年的时候在北京买了一个小房子,想在家里装装饰一点藏式家居,我在潘家园市场看到了。去了以后他把我带到郊外很远的农村仓库里面,进入仓库我吓了一跳,大概一千多平米都是西藏的老家具,我说这是哪儿来的?他说都是回族人拉着板车在沿街收来的。什么人买呢?都是法国人、美国人一车一车往外发,我本来只是买一两件,我觉得那么好的东西全部跑出去有一点不太合适,而且我有一点要做酒店的冲动那个时候。所以我就哆哆嗦嗦地挑了很多,一挑挑了70多件,我说连放的地方都没有。我说我全部打包了以后放在你仓库行不行?他说可以,我说钱能不能分两次、三次分,我说也可以。这样我挑了70多件。回家没有敢跟夫人说,但是做酒店的决心这个时候下来了,因为没有地方放这些东西。
2000年春节的时候,我回去过春节,捎带在丽江拍两个片子,同时又忙着家里的人做了一个决定,把老家的房子全部拆掉,盖一个酒店,就这样就盖了。然后回来以后才告诉家里人。
当然那个时候没有想过全职做这个事情,我夫人说我不小心掉到了一个无底洞里,永远填不平的无底洞。但是到了2003年以后,我觉得有意思,我还是要做下去,结果我就往下做了。这些老东西全部都用上了,而且是用的还算是恰到好处吧,这也是民艺的贡献。
但是我就想,既然决定做酒店,做什么样的酒店呢?当然盖房子,外型肯定要跟周围环境和谐,但是仅仅是和谐还不够,因为没有很好的设计师,我也不懂涉及,但是我的六个酒店都是我自己设计的,后来人家说怎么设计的,我说我通过做电影的方式,电影里面也用了蒙太奇,我用了那样的方式做的设计。我想理解的是,肯定要融入那个环境里面去,但是那个环境里面的建筑,老百姓对居住理解不一样的。他们安身立命是第一的,然后最基本的温暖、方便,还有一个是经济上能够承受。
我想想我的目标客户是谁,他们要什么样的?他们不要在那个地方安身立命,但是他们的要求比老百姓要求远远要高了。我想怎么能够巧妙地给他一个效应,我就想我除了从外面看到这个建筑融合在周围环境里面,最主要的是客人进去了以后,客人要看外面突然发现很漂亮,我就特别注意选址,选在什么样一个地方,然后盖房子的时候怎么把风景装到房间里面去。
第二个就是你不能在房间里面看到一些各种各样的工业化产品,尽量想办法把房间里面装饰的跟建筑、跟外面环境是融合的,这个东西不容易做。还好我以前多多少少有一些收藏,还有一些路子,我就广泛的收集。但是我做第一个松赞绿谷的时候,根本没有办法,我去了尼泊尔、拉萨、泰国,各个地方去找。但是找不来很多东西,第一个松赞绿谷做出来的,手生间洁具还是工业化产品。后来我发现这样不行,我就开始自办民艺了,开始养人,木工、石工、铜工养了20几个,多的时候养300个人,但是300人不是我的员工,这300人全部是工艺人。要重视工艺师,我让他做,做三个我看看,我看看怎么好,然后组合在一起,最后后来变成全部改成日喀则特有的面盆,但是没有下水,我在里面装一个下水,第一次没有成功,再改,第二次就成功了。
这个浴缸最头疼,我从外面买一个铸铁的,还是亚克力的,都不合适。我试着用木头做了一个,可是木头做了以后,员工就说了,这个浴缸太难打扫了,每天去擦都擦不干净,后来我想用铜包吧,彻底用铜包了。很多细节的东西,包括那个铜盆这么一看好像市场有卖的,但是跟市场上卖的不一样。有一些客人很聪明,有过一个国外客人,他住了一间房,他离开了以后服务员发现这个铜瓢不对,看着一样,但是轻了很多,他把我的拿走了,在市场上买了一个,把我的换走了。
为什么我们今天的民艺走到这一步,其实是我们商业化偷工减料造成的破坏是最大的。要便宜,本来十块钱的东西,非要一块钱,不卖,你还翻脸。那没有办法,最后给你做的一块钱的东西。义乌生产出来所有全中国能够提供的民艺产品。然后一把刀,本来在香格里拉传统艺人做出来300块钱,可是义乌卖5块钱。我们也做了很多努力,到现在为止还养着呢,养着以后有问题了,现在铜工没有活干,我就不断地收集各种各样古老的浮雕,铜制浮雕,我让他没事就复制这个,他说干什么?我说别管了,你就复制。慢慢成一定规模以后我再拿出来,因为卖的时候不能说弄一个卖一个,第二个没有了,那客人也不高兴。所以现在我养起来。这些工艺师不得了,这些人是宝贝。
包括装饰上也是一样的,我一开始绿谷的时候,就在印度和尼泊尔、拉萨买到很好的织锦,卧室大了以后,屋顶显得特别大,特别空。后来我养了很多缝纫工,做一些天棚。
除了物质上的东西,我们一直希望能够在管理和给客人有一些精神上的东西,特别是文化传统的东西根治到酒店文化和服务里面去。
这是藏族文化里面有很多很精彩的东西,首先藏族文化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互为父母的关系。说亲戚就是就是跟太阳的寿命同等长,曾经同过一个屋子居住过的人,亲戚这两个字在藏语里面翻译过来是那么长的一串。太阳那么长的寿命里面,一起居住过的肯定至少也有一亿,生命不断流转以后。所以我们员工确实有主动的热情能够留住客人。
现在为止,客人评价最好的就是我们的服务。基本上记不住我们酒店里放了什么有意思的东西,但是一定能够记住那些服务员的微笑和他们最好的服务。但是我们一直在说,我们首先不是做博物馆,做成博物馆,博物馆那么冰冷,不好住的,谁也不住在博物馆里面。
第二,我们不能做成有点。我们一定要把它做成家。一旦如果说哪一个客人说,你们这个酒店很像酒店,那人家不是在夸你,那人家在骂你,那赶紧调整。
我个人来说,这一辈子受益匪浅的是藏传佛教的影响,这是耳濡目染的。当年我做电视,到北京来,进入中央电视台,那个时候怀着这样一个梦想来的,就想自己做一个文化桥梁,想把藏族文化介绍出来,让更多汉族人了解这个民族和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但是中央电视台太大了,他们要的东西也不是我能做的东西。最后经常是命题作文,海关、边关、稳定,最后在中央电视台待了11年以后还是走掉了。
然后干这个以后,这个我也是给予很大的期望,我觉得这才是我能控制的一个文化的平台和文化的桥梁。我也想借助于这样一个系列的酒店,能够给更多人提供亲近这种文化的机会,也希望最后真正对大家有帮助。因为我觉得精神上的帮助是才最彻底的。
除了松赞绿谷以外,现在我盖了六个酒店,这一切核心东西都是一脉相承的,我们也努力,还会走的更远,但是核心的东西也会不断的追求。
现在因为有六个酒店,我们已经延展到了不仅仅做酒店,我们完全做成一个旅行和独家平台。之前说的大一点的酒店是松赞林卡,里面开展藏族文化的活动。现在有一些SPA、健身、藏式呼吸法等一些健身活动。最主要我要提到的是其他五个小酒店,五个小酒店我们叫做精品系列,我们完全把它做成一个旅行平台。整个精品系列运作从去年5月1日系统运作的,5月1日之前发布以后接到很多预定,你走5个酒店,大概期望8天或者9天的时间,我们把所有产品都放上取得,出的泛风景,最重要就是泛文化。
他们到了土陶这个地方,他们也动手做一做,过上半个月的知道,老师傅把东西烧好了,我们想方设法给你寄回去。
另外,漆器,客人去了以后直接开始画,漆器附着一层土漆,大概十天左右时间就能够拿到。
做酒店做了六年,最操心的也是怎么能够把传统和现代化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现在化的东西特别好办,但是传统东西很难。可能你全世界去找可能有很多东西,但是拿进去不合适,但是还是要从那个地方土里长出的东西。
大宇去年也给我设计了一个茶具,我已经找到解决方案了。我们做了这么多年,现在效果还不错,整个品牌形象慢慢也树立起来了。我们也会努力把民艺和现代生活方式结合得更好。谢谢!
主持人:非常美的一个地方。我们现在一直在高原地区旅行,下一站到甘南,甘南3200米以上的村子里面,接下来看一个片子,就是仁多玛村。
他们牦牛绒的围巾,不仅在北京可以看到,实际上在巴黎、纽约,在很多很好的饰品店都可以买到,有很多海外的订单。传统手工艺进行品质控制非常难,还要对藏族村民进行一些培训,这些工作都是民艺设计的难点,另外一方面,他们怎么能够一方面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另外他们又能够达到国际品质的控制,我们请多旦多杰给我们讲到Norlha怎么做到这些的。
多旦多杰:今天我讲的是藏区草原上的可持续发展项目。有时候讲我们项目的时候特别纠结,有时候有人问,你们这是什么样性质的项目,我们一般都是说是受企业的项目,但是我们又参与一些其他社区很多服务型项目,我们也做营销,不是跟企业特别相似的性质。
这是我们一个牌子,这是我们现在的工作房子,就叫做Norlha。现在120个员工,12个管理人员,还有一个是在藏区做项目的时候,很多人就问,这个项目中发起人是谁,是什么样的,但是有时候一提到这些,我们项目发起人是老外或者是外国人的时候,他们就很容易联想,你们是挂着羊头卖狗肉。第一个我们很高兴,介绍一下项目发起人。我们发起人叫做金,出生在法国,后来移民到美国,后来嫁给藏族人,他跟藏族人有很大的渊源。现在项目负责人是他的女儿,她跟当地一个小伙子结婚了,她常年在那儿,我们是完全100%对藏族人做的项目。还有现在站在这儿,跟大家分享和介绍这个项目,我感觉其实是特别自豪,因为我们藏族人对藏区来说,这样项目是特别少的,而且我们希望将来有越来越多的项目。
多旦多杰
这个项目的名字叫做Norlha,藏语里面Nor是钱的意思,lha是神的意思,翻译起来就是财神的意思。牦牛本身就叫做Norlha,为什么藏族人喜欢牦牛,就是有多少头牦牛,就象征着这个家庭的财富。我们现在做的是牦牛的绒做的项目,他说你们要杀多少头牦牛,我说牦牛绒一年脱落一次,但是脱落的时候是牦牛的毛和绒在一起的,我们摸过黑帐篷,是特别粗,手感特别不好,把绒和毛分开,分开以后清洗,清洗完了以后,牦牛绒特别短,羊绒和羊毛短,我们织成纱线有很大困难。
有两种可能性,一个是线特别粗,线特别细很容易断,做出来产品特别厚。现在主要做皮肩项目,夏天和秋天卖不动,但是我们现在逐一一步一步去做,我们做牦牛绒原材料上分等级,一直在区域性做过研究。我们在项目是甘肃省甘南州社区,但是我们去过甘肃、四川、西藏,这些地方都有牦牛。我们就试着看牦牛绒的品质和质量是不是跟区域有关系、海拔有关系。但是后来我们发现跟海拔和区域根本没有关系,跟岁数有关系。后来我们发现两岁的时候牦牛身上绒最好,也是最细,最长,现在分等级,按照等级做产品。现在能够用的原材料不到27%,做皮肩和围肩,后面有30%的原材料,这是现在做这种产品做不了,我们一直在研发,一直在研究,能不能做成其他的产品。我们曾经拿到意大利还有美国做过试验,现在逐步做这样子的。
这边就是传统的纺织织物器。那是现在用的,现在都是从进口定制过来的,所有产品都是手工造出来的,有时候有人问,你们为什么现在工业和技术这么发达呢?你们还用这种人力织布机在织,我们通过这种方式给社区一些牧民,给一些就业机会,让他们学到一技之长。
肯定很多人问,你们这个产品卖到欧洲,然后卖到很多国际上有名的大品牌,他们就问,你们通过做这样产品的人是牧区的,没有受过教育的,这样工人能够织出这样产品。我们员工和项目是2005年开始筹备,2007年做的,2006年的时候第一批人,差不多20个工人,到柬埔寨去培训三个月,他们是我们第一批员工。第一批员工培训完了以后,从柬埔寨回来以后,2007年的时候我们盖厂房,Norlha。但是那个时候没有房子,他们在草原上搭起帐篷,然后老员工培训新员工,这样培训出来了。我觉得做社会企业最难的就是人才。但是在外面请过来的这些人不会永久性的留在那儿的,所以必须要培养当地的人,但是当地人普遍受过教育的教育程度,学东西的时候接受能力特别差,所以我们有时候做社会企业的人,相互之间聊天的时候,所有人都说,你要做社会企业,社区要做项目,第一件事就是要扫盲,然后扫盲才能培训。
有时候有人问,你们员工你们要培训
相关知识
直播:世界看见民艺设计当代七例论坛
世界看见民艺设计当代七例论坛设计周期间举办
北京设计周 "世界看见民艺设计当代七例"论坛
红星美凯龙携手北京国际设计周&世界看见认养大熊猫
“看见造物”以中国当代民艺设计亮相2014米兰设计周
2013”世界看见”携手产业推动当代民艺风潮
“听·见” 中国传统民艺与当代艺术特展
"世界看见"携北京国际设计周 中国民艺亮相米兰
2013“世界看见”中国创造设计之旅 简介
中国手艺获赞 “看见民艺”衔接设计与地方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