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价格更亲民 设计更贴心 忧:品牌玩消失 售后难保障———
几年前要掏2万多元钱才能买到的进口浴室套装(含马桶、水盆、龙头、花洒、浴室柜),如今不到1万元就能拿下。
2012年5月落户北二环某高端家居卖场的意大利进口瓷砖品牌,店面开放不到一年就已人去楼空;东四环某综合家居卖场建材馆一层的进口卫浴区,去年进行了一次调整,部分进口卫浴品牌悄然“被替换”。
面对进口建材,消费者喜忧参半。一方面,“洋建材”逐步摒弃定价虚高的恶习,用更亲民的价格“招待”中国消费者;另一方面,某些看上去“体面”的进口建材品牌,却时常在进入消费者视线一段时间后,就玩起了消失。
其实,价格更合理、产品更丰富、购买渠道更多,随着“洋建材”在中国走起亲民路线,消费进口建材产品对国内消费者而言,几乎成为常态。然而,在消费“洋建材”的过程中,也暗藏着许多隐忧,如今,它们正在爆发……
“洋建材”价格更亲民
“3年前装第一套房子时,被进口卫浴动辄几万元一套的价格吓了一跳,要知道那时的装修预算一共才4、5万元。”几年前被进口卫浴“拒之门外”的齐先生,自此认为“洋建材”跟自己难有交集。
然而,笔者上周末到家居卖场走访时发现,齐先生几年前看中的进口卫浴品牌,现在包含马桶、水盆、龙头、花洒和浴室柜的五件套,折后售价为15000元左右。获知此消息的齐先生直言:“便宜了不少,年底给儿子装新房时肯定会买一套。”
“如今部分进口卫浴产品的价格与中高端国产卫浴相比,或相差无几,或只低不高。”代理进口卫浴品牌数年的郭小姐告诉笔者:“进口卫浴在国内价格越来越合 理是有原因的。其一,国外卫浴品牌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为了保持中国消费者对其品牌的忠诚度,他们对于自己产品在国内定价体系监控的更严格,代理商想漫天 要价很难;其二,尝到了甜头的许多国际卫浴品牌,纷纷在中国建厂,降低了生产、人工和物流成本,价格自然更亲民。像杜拉维特、高仪、汉斯格雅和科勒等品 牌,均有部分中端产品在国内生产。
某些“洋建材”玩消失
越来越多的进口建材品牌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市场。值得欢喜的是:消费者今后能看到更多与众不同的产品,也将拥有更多的选择;而值得担忧的是:多数尚未成熟的“洋建材”品牌在中国难生存,频繁“被消失”的现状,无疑将导致“售后难”和“维权难”斗争的爆发。
2012年5月落户北二环某高端家居卖场,专售皮质瓷砖的意大利品牌阿菲柏丽,店面开放不到一年就已人去楼空。对此,卖场方面称:“价格太高,品牌知名 度又有限,货卖不出去只能撤店,如今品牌不知去向。”随后,笔者联系了阿菲柏丽市场部负责人李先生,李先生表示他在品牌撤店后已然离职,直至其离职时该品 牌还没有再开新店的计划,目前那些1-2万元/平方米的高价皮质瓷砖应该“藏”在品牌暂时租赁的办公室内。
店开了不到一年就撤了,继而 转战“秘密基地”由设计师或朋友带生意,这是如今许多“洋建材”在零售市场遇阻后的另一条出路。然而,代理商在为自己寻找生存机会的同时,有没有想过:店 面撤了,以前的消费者若有售后需求,找谁?这也是目前国内消费者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消费进口建材面临的最大隐忧。
售后服务让人担忧
价格之外,售后服务能不能跟上,是考验一个进口建材品牌是否值得“信赖”的关键。意大利马拉奇MARAZZI瓷砖零售事业部总监白雪向笔者表示,进口瓷 砖最容易出现售后问题。因为“三分产品,七分安装”的规律在进口产品上同样适用,即使瓷砖本身没问题,由于施工人员安装疏忽导致的空鼓、脱落和开裂等问题 也会出现。因此,消费者也可根据商家对售后的说辞和承诺,判断其专业程度。
“在签订买卖合同的时候,让商家把口头承诺的售后年限、范围 和收费标准都落在纸上,可有效避免进口建材代理商们玩猫腻。”实创装饰集团首席运营官、产品事业部负责人陈卫给钟爱进口建材的消费者提个醒。他透露,进口 建材“被消失”的情况在国内并不少见,实际上许多品牌只是无法支付开店的高额成本,转换了“战场”,并非真的“消失”。因此,消费者最好留个心眼,除了店 面和导购电话,还要记下公司总部和某些中高层人员的联络方式。如果实体店“消失”,这些电话将成为你寻求售后服务和维权的唯一途径。
相关知识
洋建材遭遇水土不服
洋建材卖场在华发展遭遇水土不服 卖场战内忧外患
连续六年亏损 洋卖场百安居在华遭遇水土不服
四年换三帅关五店 家得宝在华发展遭遇水土不服
洋家居产品“水土不服”:日本马桶遭遇水碱易堵塞
洋家居产品遭遇“水土不服”
环境条件差维护不足 洋家居产品遭遇“水土不服”
土洋建材大战新争锁定市场分配
国产建材VS洋建材
洋品牌败走重庆本土建材超市逆势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