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生物胶地板购买需谨慎 使用寿命或存风险

生物胶地板购买需谨慎 使用寿命或存风险

https://m.biud.com.cn 2013年06月19日13:11 家居装修知识网  

  近一段时间,不少知名地板品牌陆续推出大豆蛋白胶地板,宣称比原来沿用的脲醛胶更环保,实现了在地板生产过程中的“无甲醛添加”,引起了行业和市场的广泛关注。

  那么,大豆蛋白胶地板真的更环保吗?专家指出,这种地板确实更加环保,但其在国内尚为新品,未经过长时间实践,在使用寿命方面或许存在一定的风险。

  生物胶地板纷纷上市

  不久前,德尔国际家居宣布新品“无甲醛添加”地板正式上市。除了德尔“无甲醛添加”地板外,大自然、生活家等地板品牌也纷纷在近期推出了大豆蛋白无醛胶制作的地板,还有的企业推出了玉米胶非醛地板。

  据了解,这些“无甲醛添加”地板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大豆蛋白胶。据德尔国际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姚红鹏介绍,大豆蛋白胶是采用大豆为原材料,以水为分散介质,经过加工制作而成的生物基无醛胶粘剂。由于这种大豆蛋白胶不含有传统胶水中的甲醛,因此,业内人士皆将这种胶生产的地板称为“无甲醛添加”地板。玉米胶地板则用天然玉米制作的胶水取代了传统的脲醛胶,以实现“无甲醛添加”的效果。

  不过,目前各大地板品牌推出的“无甲醛添加”地板集中在实木复合地板领域,且各自工艺不同,有的还为配合生物胶地板研制了新的结构和安装技术。由于生产工艺更为复杂,且需要额外的生产设备,“无甲醛添加”地板的售价比普通地板高出30%左右。

  环保性能确实优异

  这些生物胶地板真的更环保吗?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专家委员、国家林业局林产品检验中心(长春)主任王军表示,不久前,刚对市面上新出的大豆蛋白胶地板做过测试,其环保性能确实非常优异,所测的指标都能达到E0级水平。这种大豆蛋白胶中不含甲醛,所以在地板的生产环节中不会额外增加甲醛。但是,由于木材本身含有甲醛,无醛地板的说法有点儿过分,只能说在生产过程中不添加甲醛。至于玉米淀粉加入异氰酸酯制成的改性胶,其本身也是环保的。

  王军还表示,这种生物胶在国外是成熟产品,而且很安全,使用起来没有问题。不过,由于生产成本高,价格比普通地板贵出不少,所以在国内没有得到广泛使用。

  购买前留意理化性能

  由于“无甲醛添加”地板在国内尚算新兴产品,也有专家提示,消费者购买时要留意这种生物胶地板的理化性能。

  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地板委员会副秘书长方崇荣表示,生物胶粘剂生产的产品防潮、防霉性能到底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如果没有经过特别的工艺处理,遇到潮湿环境就可能发生霉变。他建议,消费者在选购时要留意这一点,看厂家有无考虑这些因素。如果厂家已经考虑,生产工艺有所改进,就应该没问题;如果没有,就会存在霉变的风险。

  他还指出,这种新型产品毕竟在国内刚上市,并没有经过两年以上的循环使用和验证,而且每家企业的生产工艺可能都不同,那地板的耐环境能力,尤其是适用于地热环境时,能否通过考验都需要消费者仔细权衡。“得看看厂家是否做过产品的耐久性和耐环境性实验。” 他说。

  要环保需留意多要素

  “无甲醛添加”地板的卖点就是环保,以满足消费者对环保的高需求,但专家提醒,甲醛虽然是地板不环保的重要因素,但并非唯一来源。

  王军指出,地板污染除了甲醛外,还会涉及苯等有害物质。有的地板产品由于油漆生产工艺不到位,会导致甲苯以及背板油漆有害物质未完全挥发。此外,在安装过程中,需要使用的辅料,如低价位、低密度的踢脚板以及多层胶合板很有可能存在甲醛超标的问题。而铝箔纸与地垫黏合时使用的胶如果不合格,也会散发出甲酚、二甲酚等有害物质。

  方崇荣也指出,在安装过程中,所使用的地板胶大部分是专用的胶,不含甲醛,但也有其他的挥发物,只是量比较少而已。

  方崇荣认为,地板“无甲醛添加”是可以做到的,消费者若使用可结合自己的需求点。“毕竟没有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考验,生物胶地板到底能用多少年是不知道的。”他说。

  他认为,现在地板行业主流产品的甲醛合格率都很高,商家过分宣传“零甲醛”并没有必要,而地板只是居室内的一件产品,消费者需要综合考虑整个居室环境。

相关知识

生物胶地板购买需谨慎 使用寿命或存风险
生物胶地板纷纷上市 使用寿命或存风险
生物胶地板纷纷上市 使用寿命或存风险
生物胶地板纷纷上市 使用寿命或存风险
生物胶地板纷纷上市 使用寿命或存风险
生物胶地板纷纷上市 使用寿命或存风险
透视红木家具的造假流水线 乱象多购买需谨慎
地热地板国标尚未出台 消费者购买需谨慎
地板安装需谨慎 谨慎也可延寿命
地板安装需谨慎 日常保养窍门大盘点(组图)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生物胶地板购买需谨慎 使用寿命或存风险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253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