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普遍存在信仰缺失的危机。“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是千年古训。一个人无信仰无法立足社会,一个国家的大多数国民都没有什么信仰,国家则岌岌可危。
4月14日,中国篮球运动员、NBA球星姚明在2011博鳌亚洲论坛“青年领袖圆桌会议”上提到:“当我拿到第一张NBA10万美金的支票时,我确实很幸福,但是幸福之后,你会有无止境的欲望,所以,更重要的是要控制自己。信仰是我们现在缺失的东西,信仰中包含道德。在某个时候,我需要某些依靠,但是在我的文化背景里找不到。”
有人说,今天的中国,最普遍的信仰是权力和财富。是的,现代奢侈泛滥的物质生活,掩盖不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信仰危机。“国家无信仰则亡,民族无信仰则衰,社会无信仰则乱,企业无信仰则败,家庭无信仰则变,大学无信仰则烂,教授无信仰则堕,人无信仰则躁……”这样的言论看似危言耸听,但事实上,信仰问题已经引起中国人的广泛思考并被当今社会所关注。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有人希望像国外企业一样打造百年品牌,可当自己在制造和销售劣质产品时,就忘记了自己的信仰而不择手段,甚至置人民的生命于不顾,并毫无愧疚。早前的“苏丹红”、毒奶粉等质量事件大家还历历在目,旧痛未除,最近又有“染色馒头”、“双汇瘦肉精”等事件接连曝光,就连陶瓷行业近日也有“小区150套TOTO马桶集体开裂”事件出现。笔者认为,究其根源,这都是厂商道德缺乏、社会信仰缺失所致。
但凡论及信仰,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宗教信仰。而笔者指的信仰,更多是一种精神追求层面的信仰,是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它是一个人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简单而言,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佛山欧神诺陶瓷董事长鲍杰军曾经撰文:“虽然无法建立宗教信仰,但在探寻中也让我慢慢懂得,宗教是人类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而信仰则是一种精神寄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民营企业家无疑是这个舞台上最活跃、角色最为鲜明的一个群体,他们出身不同阶层、选择了不同路径、展现了不同姿态,但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而劳心劳力。然而,在中国这个特定的经济市场环境下,他们不得不去适应已有的游戏规则,结果却往往成为游戏规则的牺牲品和替罪羊。这是一群惶惶然不知如何自处的商业“迷羊”:他们选择了道路,却没有选择信仰。
过去30多年,中国GDP平均每年增长9.8%,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中国人的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中国人在信仰乃至价值观的选择上有了越来越多的自由。物质生活已经提升,人们更应该有一种精神上的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对企业而言,不应该为了企业的一己私利而放弃打造百年企业的梦想,放弃自尊自爱的尊严,应该树立“全心全意为消费者服务”的信念,守住道德底线,守住做人的良心。
相关知识
重拾缺失的信仰
周伟:那些年咖啡馆设计 重拾儿时的记忆
日本家电产业衰退 能否重拾“曾经的荣光”
严重缺失的信仰
电商道路并不好走 橱柜企业要重拾初学者心态
重拾那份久违的情怀——东易日盛联合米其林餐厅推出星级厨房
重拾那份久违的情怀——东易日盛联合米其林推荐餐厅推出星级厨房
端午,如何重拾消逝的诗意?(综合)
家电板块5月重拾升势 长期配置价值凸显
别让忙碌空白了记忆 “有爱的饭”重拾幸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