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内战现在仍然进行得如火如荼,西方国家的军事干预依旧。从海湾战争到阿富汗战争,再到今天的利比亚战争,西方国家在发动军事干预的过程中,空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而导弹无疑是实施空中打击的利器。
中国军队也从第一次海湾战争中重新认识了导弹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但是西方国家是不愿意将他们先进的导弹技术卖给中国的,中国军队只能加大资金投入、潜下心来进行自主研发。现在,中国的导弹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并且走出了国门创造了外汇收入。
新产品
就是企业的“导弹”
商业竞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陶瓷企业的新产品可以比作军队的导弹,是“攻城略地”的利剑。导弹有两个最重要的特点分别是远程打击和精确定位,陶瓷新品也需要具备有类似的力量。
远程打击,就是新产品要有核心竞争力,能够不受运输距离的限制,可以突破区域的限制,能够走向全国市场、走出国门。比如,诺贝尔瓷砖在客户需求紧迫的时候,可以通过空运送达,这就是远程投送能力的体现。精确定位,就是新产品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细分客户群体的消费能力、消费需求、消费心理,做到准确定位。比如,马可波罗的产品迎合了设计师对设计元素的要求,很受设计师们的青睐。
高端市场
格局将被改写
全抛釉在09年就已经正式面世,因为其兼具抛光砖的亮度、仿古砖的花色,受到市场的欢迎。在2010年更是高调冲击中高端市场。仿石材、仿玉、仿皮纹、木纹等,无论是做抛光砖的企业还是做仿古砖的企业都把目光瞄向了全抛釉产品。伴随生产抛釉砖的企业越来越多,市场产品价格从100元至数百元不等,它的消费群体也越来越广。
而喷墨、薄板、微晶石等新产品也陆续被推向市场,喷墨产品的色彩的丰富和个性、薄板生产的节能环保、微晶石的奢华和立体感,高端市场各类产品粉墨登场,龙争虎斗势难避免。由于目前喷墨、薄板、微晶石的生产成本还比较高,产业化的进程还比较缓慢。但是由于这几类产品都有其各自的产品特性和优势,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随着机械设备销售的增加,靠硬件设备推动的产品更新,很快就会被同质化。因为每个企业都可以去购买到相同的设备,从而生产出类似的产品。因而,新产品的开发需要融入更多的设计元素。个性化才能保证新产品拥有较长的生命周期。
一味模仿没有出路
如果只是单纯地硬件模仿,没有创新的意识,模仿只能扼杀了创造力。
欧美发达国家之前的产业发展之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今天的中国的产业需要经历的过程。今天欧美国家流行的一些元素,或许就是明天中国即将流行的元素。国内陶瓷产业的发展,在某些方面应该也是如此,比如说新技术、新产品。西方国家的陶瓷产品基本上都很个性化,每个陶瓷企业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核心产品,至少在产品的款式、花色上是如此。个性化的产品需要有研发、设计方面的创新,需要有自己独特的理念来支撑。但是目前中国的陶瓷行业里,产品同质化是比较严重的,只有少数的企业在潜心研发,不断地创新。
陶瓷行业
有创新的能力
1984年,海尔冰箱从德国利勃海尔(Liebherr)公司引进四星级电冰箱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委派技术人员赴德国利勃海尔公司接受培训,学习模仿四星级电冰箱的产品开发。1990年,海尔冰箱经过多年的引进、吸收、再创新过程,掌握了世界最先进的冰箱制造技术,制造出国际领先水平的产品,成功地将冰箱返销到德国。德国媒体认为,欧洲人认识中国冰箱是从海尔开始的。就连曾与海尔合作过的企业也慨叹:“明天我们得从中国海尔引进技术了。”
同样在1984年,中国从意大利引进了第一条彩釉砖自动生产线,开启中国现代建筑陶瓷制造业的新纪元。到现在中国的陶瓷机械研发能力、制造水平已经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涌现出了科达、恒力泰、新景泰等先进的陶机企业。中国的陶瓷机械已经卖到全球各地。
大量的实践都证明,中国人并不仅仅是擅长模仿,自主创新的能力也是很强的,中国陶瓷人的自主开发能力也是不容小视的。我们现在进行陶瓷技术、工艺创新的基础,应该比中国60年代研究导弹的物质、技术基础要好吧。因此,中国的陶瓷企业不是没有能力进行创新,关键是看能不能静下心来,多投入一点、多坚持一下。
要创新
先要转变观念
现在中国陶瓷行业内存在着一种浮躁的风气,很多企业把自己的眼前利益看的太重,赚快钱的情绪还比较浓厚。企业要进行创新、要做研发,需要资金、人才、设备等等的投入,而且有的研发项目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也伴随着风险。不是每一个项目,企业进行投入以后就能取得成功,试验的过程有成功就会又失败的。
显然,模仿是一条“捷径”。有的企业花了三年开发一个新产品,可能有的企业通过一些非正当的手段,比如将该项目的技术骨干高薪挖走,用不了三个月就可以推出“山寨”版的产品。但是,这些挖“角”的企业是不是就发展得一帆风顺,就做大做强了呢?至今,我们似乎还没有看到一家不做研发、只是模仿的企业成为行业领头羊、成为知名品牌的。诺贝尔、冠军、东鹏等行业内的这些优秀企业、被行业尊重的企业每年在创新、研发等方面的投入都是比较大的。“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套用这句话用在这些不断创新的企业身上,应该并无不妥。
陶瓷行业
需要协作的机制
一个企业要坚持创新,不仅需要投入,也需要有一个创新的机制去支持。同样,陶瓷行业也需要一个创新的机制。行业的创新,需要整条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进行配合。比如,做釉料的化工企业需要原料供应商、需要生产企业配合进行试验、需要机械设备的配套等等。所有的环节如果需要一个企业去独立完成,是不大现实的。企业孤军奋战,研发的过程是漫长的,效率是低下的。
当然,市场行为是以利益为基础的。生产企业不可能无偿地支持配套企业做试验,配套企业不会无条件地为生产企业开发新产品。试验的过程有风险,风险就是成本。研发的成本该谁去承担,生产企业或者釉料企业独立去承担是不合理的。如果是风险公担,企业承担风险的比例怎么样去划分,这值得深思。
生产企业有时可能会担心和配套企业合作研发出新技术、新产品之后,配套企业不讲诚信,为了利益将该项目成果转卖给第三者。而有的配套企业认为,自己在合作研发上承担的风险与企业支付的费用和自己获得的收益是不成正比的,所以需要更大的市场空间。
这中间的平衡点在什么地方,可能很难有人能给出个统一的标准。这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
专业化分工
是研发的趋势
自主研发不是要求企业什么事情都自己干,如果企业的规模很大、综合实力很强,具有一整套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的能力固然是好的,可以实现企业的内部创新。但是,这对企业的综合实力要求很高,绝大多数中国的陶瓷企业并不具备有相关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陶瓷生产企业可以考虑与一些比较优秀的机械设备、色釉料等专业开发企业进行合作,把企业非优势的项目外包给他们,从而集中精力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在现代市场竞争条件下,要想居于不败的位置,企业单独依靠自身的力量可能是不行的,还需要具有整合资源的能力。比如美国的波音飞机、日本的丰田汽车等等跨国企业集团生产产品所需的零部件,很多都是面向全球采购,结果企业生产成本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陶瓷行业也需要整合上下游之间的资源,实现效率最大化。西班牙、意大利是全球的陶瓷强国,他们的专业化分工就比较发达,做原材料配方的、网版设计的、色釉料开发的等等都是由专门的企业和专门的团队去做。
新产品
也需要再完善
在西班牙或者意大利一个新产品面世以后可以有好几年的生命力,而中国的新产品基本上都只有几个月的生命周期。除了中国很多陶瓷企业喜欢模仿、跟风以外,我们每个产品是不是都有融入自己独特的理念,有没有静下心来把每个研发的细小环节都做到极致?不可否认,我们的一些新产品在技术上还不够成熟,就被推向了市场。而且在这之后,我们并没有持续的去完善他。
所以,在国内就存在一个现象,新产品的更新换代非常快,以至于市场还没有完全接受它,大多数消费者还不了解它,就已经寿终正寝了。千虹硅酸盐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工程师范国雄就讲,“这种所谓的产品更新换代,在很大程度上是 资源的一种浪费。每一个新产品面世以后,还是须要我们继续去完善它。一个产品,如果我们能做到极致,它的生命力自然就会很顽强的。”为什么中国的新产品生命周期这么短,意大利、西班牙的新产品可以那么长,这值得我们的陶瓷行业去思考,去反省。
新产品开发需要陶瓷企业自我创新,而创新之路不会一帆风顺,需要持之以恒。
相关知识
自主研发才是强企之道 新产品研发应有"导弹精神"
【问道牛商3】南京德立淋浴房王杰:项目做精做细 宁缺毋滥才是长久发展之道
“独吞”电商不可能 衣柜企业竞合是破局之道
康泰建材 生态未来 “四川质量奖”获奖单位康泰塑胶的质量强企之路
“现金为王”衣柜企业严控财务才是破冰之路
泛媒体时代 以人为本的共赢营销是门企发展之道
安全吊顶才是行业“生财之道”!
围观:整体门窗强企频频上新为哪般?
两手硬装饰跨越式新发展,构筑家装强企之路
橱柜五金业乱象犹存 品牌文化是破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