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新居环保检测市场乱象

新居环保检测市场乱象

https://m.biud.com.cn 2013年09月14日09:54 家居装修知识网  

  检测室内空气质量,结果不合格却查不到因为什么,这让很多业主陷入到“住,不敢住,找,找不到责任方”的尴尬境地。一般业主会选在入住新房之前进 行室内检测,但到底是因为装修施工还是家居产品导致的空气污染却不得而知。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可以在装修施工之后和入住之前各进行一次空气检测。”那么二次检测又是否可行呢?

  行业现状 检测超标不知源头

  一般消费者会选在入住之前进行室内空气检测,这时候装修施工已经完成,家具产品也已经搬了进来。但是目前的空气质量检测机构,尽管能够查清空气中哪种物质超标,却查不清超标的具体源头。

  打个比方,如果某家庭在检测之后发现空气中的甲醛超标,由于白乳胶和复合地板中都含有甲醛物质,所以只能推断空气污染有可能和白乳胶或复合地板有关,却无法判定具体是由于哪种物质造成的。

  如果想要检测具体的污染源头,那么需要将所有材料样本全部送至相关单位进行检测,这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检测费用也非常高昂,很多家庭无法承担。

  出现问题互相推诿

  由于检测不清具体的污染源头,所以很多消费者在检测出问题之后,都遭遇了“互相推诿、无人解决”的问题。“施工单位推说是家具产品的环保问题,家具企业推说 是施工单位造成的空气污染,但是因为没办法查清楚污染源头,结果只能自己承担了。”刚刚装修完房子的消费者刘先生说。

  其实,像刘先生遭遇的情况并不在少数。很多家里有孩子的消费者在装修之后不敢入住,要等一个月甚至半年才会搬进新房,都是因为空气污染问题。由于入住前只进行了一次空气质量检测,再加上查不清具体的污染源头,导致最后消费者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检测单位多乱杂

  在百度搜索“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单位”,会出现成百上千条结果。目前家居卖场内部有非常多的检测单位,但是很多单位都没有正规的检测资质,乱象不断。再加上目前很多空气治理单位打出的“零甲醛、无污染”等虚假广告,弄晕了消费者的眼。

  业主王女士说:“检测单位太多,也不知道哪家正规、哪家不正规,都不知道怎么选了!”由于检测单位多、乱、杂的问题存在,不知道如何选择正规的检测单位、检测结果不受认可,都是消费者现在面临的难题。

  业内声音 帮牵头需自费

  尽管家装公司承诺环保施工,但是目前大部分家装公司并没有开展室内空气检测的项目,对于有检测需求的业主,一般企业可以帮助消费者联系相关检测单位,不过检 测费用需要消费者自理。不过一旦消费者检测出室内空气污染问题是由于家装施工造成的,那么家装公司会承担一切的费用和损失。

  只负责代理产品

  相比从前,今天家装公司开展的业务越来越全面,从施工、设计、到家具、家饰产品的代理,正在一步步的简化消费者的装修流程。消费者可以选择是否从家装公司选 择家具、家饰产品,也可以自行购买。不过当涉及环保检测的环节,家装公司只对其代理的产品负责,对于消费者自行购买的家居产品和设计师私下推荐的家居产 品,概不负责。

  行业分析 检测方应为第三方

  由于不知道去哪儿能够找到正规的检测单位,导致现今大部 分消费者想要进行室内环保检测的时候,都是让家装公司牵头,帮助他们找对口单位进行检测。不过,这些检测单位与家装公司属于合作关系,甚至有些家装公司会 帮助消费者承担一部分的检测费用,那么检测结果能否真正做到公平公正,仍有待商榷。目前在北京家居市场,还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针对家庭环保检测进行监督, 从第三方的角度来颁布“环保合格证书”。

  涉足产品检测未跟上

  由于大部分消费者在新居入住之前只进行一次室内空气检测,再加上目前查找空气污染源头非常困难,导致出现问题以后,家装公司与家具企业互相推诿不清。

  这些年家装公司一直在不断地完善自身的业务体系,不仅负责装修施工,还销售家具、家饰产品。但是对于环保检测业务,却没有明确地将施工和产品区分开,导致消费者最后不好究责。

  如果在施工之后和家居产品搬至新居之后,分别为消费者进行一次室内环保检测,这种“二次检测”的方式对于后期责任方的判断会有一定帮助。

相关知识

新居环保检测市场乱象
室内空气检测市场乱象丛生 揭秘四大虚假招数
中国环保涂料市场乱象丛生
家具市场乱象多 红木以假乱真利润达10倍
家居市场乱象 环保建材容易误读成环保家装
家具市场乱象丛生 纯实木家具背后有“陷阱”
直播实录:破局实木家具市场乱象 深思行业发展之路
市场乱象直指国标漏洞 实木家具引发消费纠纷
市场乱象直指国标漏洞 实木家具引发消费纠纷
家装市场乱象丛生 地板企业有望打造“零缺陷”服务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新居环保检测市场乱象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283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