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 3月 30日,在上海灯火璀璨的“东方之珠”电视塔和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园附近,两个从事照明产业的“大腕”握手合作——国际知名专业照明企业雷士照明(香港主板上市代号:2222)与全球LED 照明领域的行业领先者科锐公司(Nasdaq: CREE) 在此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雷士照明是中国照明行业的领军企业,是LED照明应用领域的领先者,在中国具有无法比拟的品牌和渠道优势。” 科锐中国市场总经理唐国庆先生说。雷士照明董事长吴长江则表示,雷士将以低碳节能技术和产品优势继续领跑LED节能照明市场。按照协议,雷士与科锐的合作将主要体现在照明应用开发、技术交流合作、推动市场发展等方面,双方将进行强强联合,全面推动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发展与变革。
雷士照明这家1998年成立于广东惠州的企业,在创业之初就树立了“创世界品牌,争行业第一”的宏伟目标,12年时间过去了,当年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照明行业领军品牌,频频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去年成功赴港上市,如今又与全球LED 照明领域的行业领先者科锐进行强强联合,正式吹响大举进军LED照明的号角。
那么是什么样的特质让雷士照明获得如此高速的成长?又是什么优势让国际巨头如此青睐雷士照明,频频与之合作?雷士的崛起之路,也是中国品牌的崛起之路,寄托了中国品牌国际化的梦想。在荣光与忧虑的交织中,无数个中国企业和企业家们正整装上路,行走在矜持而倔强的企业梦想边缘。
从贴牌到创新 成就“NVC雷士”品牌
1998年,刚结束第一次创业的吴长江在广东惠州成立雷士照明,注册资金100万元,刚成立的雷士毫无任何优势。不过在这样的情况下,吴长江在开业典礼上还是热情洋溢地描绘了一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雷士要“创世界品牌,争行业第一”!
凭什么信心爆棚?吴长江认为有三大理由:第一,中国市场潜力巨大;第二,自己给国外品牌做过多年配套,深通品质控制术;第三,照明行业鱼龙混杂,大乱必有大治,正是品牌诞生的好时机……
吴长江决定从自主研发入手。创立之初的雷士以低压石英射灯切入市场,仅以商业店铺为主要工程客户。显然,这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此,雷士加大了产品研发投入,致力于新型绿色照明产品的开发以及和谐光环境的营造,给照明市场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并对产品群结构进行调整。
据了解,在2008北京奥运照明工程中,雷士特意组建奥运产品特定研发小组,并以其优异的质量、完美的设计造型从众多照明品牌中脱颖而出。其中,雷士奥运照明产品飞翔系列路灯在获得国家专利的同时,还获得了被誉为中国工业设计领域的“奥斯卡”、已空缺一届的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唯一最高奖项——至尊金奖。
但是,拥有自己的企业并不等于拥有了自己的品牌。为塑造一个崭新的民族品牌,雷士巧妙地运用差异化推出“NVC雷士照明”这个标识,并将自己与其他中低端品牌区别开来。由于品牌形象新颖,在对消费者的影响力上,开始和一些老牌的中国照明企业拉开差距。紧接着,雷士顺水推舟地对“NVC雷士照明”进行形象细化,并提出“光环境专家”的口号。
从质量到销量 创造“雷士速度”
12年来,在照明行业平均增长速度为20%的情形下,雷士仿似三级跳以年均行业数倍的速度增长,被业界誉为“雷士速度”。然而,雷士快速扩张的行程亦非一帆风顺,在初创时期就花钱买过教训。在佛山的某个展览会上,吴长江认识了一个灯源供应商,对方自称来自江苏,拥有国内一流高校的技术,产品质量能与飞利浦媲美。于是,吴长江决定找这家灯源供应商做配套,未曾料到,灯具发出后就有顾客反映:用不到两个月就坏了。
视质量为生命的吴长江当机立断,作出震惊公司上下的决定——召回全部问题产品。这次收回产品直接损失达200多万元。但是,吴长江的置之死地而后生无疑是明智的,由此形成的“召回制”为雷士赢得了市场信誉,订单纷至沓来。
其实,除以“质”服人外,强势的渠道控制能力亦是创造“雷士速度”的神来之笔。为了展示统一的形象,雷士首创国内照明行业品牌专卖店的销售模式。当达到一定规模后,雷士又大刀阔斧对渠道进行变革,将专卖店的运营权和管理权下放给当地最大的经销商(运营中心)。这个伤筋动骨的过程,成功地解决了雷士的渠道管理问题。同时,运营中心由于获得更大的市场权力和更多的管理补贴,积极性大增。如今,遍布全国各地的36个运营中心支撑起了雷士帝国。
从中国到世界 描绘雷士宏图
目前,世界照明产业巨头几乎全部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照明产品大量出口国际市场,照明产业已经进入全球化竞争时代。
在过去的发展中,雷士照明已深度参与了全球照明品牌的竞争,迈出了国际化之路的坚实的第一步,并且备受认可和赞誉。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雷士照明均赢得了众多场馆照明工程的合约,使中国照明产品最大规模地接受了世界最高规格的检验。
在国内市场的凯歌高奏,雷士也在进行积极的国际化探索,在发达国家市场,雷士选择与当地的销售机构进行合作,给知名品牌OEM;而在与中国市场结构相似的发展中国家市场,雷士最终选择了其在国内的成功之路——“运营中心+专卖店”模式。先通过在国外设立运营中心,建立自己的专卖店,以“NVC”品牌进行推广。
雷士于2006年成立海外营销事业部,驾轻就熟地将“运营中心+品牌专营+OEM”模式复制到海外市场。2007年10月,雷士海外首家品牌旗舰店在马来西亚开张。截至目前,雷士NVC品牌已经在东南亚、欧洲、美洲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设立运营中心,为海外消费者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优质照明产品。
从引资到上市 向国际品牌迈进
雷士照明的异军突起,引起了众多国际资本的目光。2006年软银赛富投资雷士2200万美元,首次进军传统制造业。2008年9月,雷士再获国际资本青睐,国际知名投资银行高盛注资雷士3700万美金,与此同时,软银也追加投资1000万美金,两项融资加速了雷士通过并购增强电光源领域的力量,以及快速推进国际化发展的步伐。
2010年5月20日,雷士照明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根据上市招股说明书,雷士本次募集的资金中的约4.9亿港元用于国内外市场扩张;在品牌战略及销售网络上投资4.1亿港元;资本开支占4.1亿港元;研发1.6亿港元,重点增强雷士在LED、HID等领域的实力和号召力。数据表明,实现更为宏大的市场投资和品牌建设是雷士照明上市的重要目标,通过上市,其将完成打造国际化品牌战略部署的关键一步。
按中国照明电器协会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按照2008年产量计,雷士照明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节能灯制造商、T4/T5支架制造商以及电子镇流器制造商。短短10多年时间,雷士照明已经蜕变成为中国最具国际化潜质的照明企业。
驱动LED引擎 全面领跑节能时代
雷士作为一家杰出的上市公司,一直致力于倡导“光环境”,不断深入贯彻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对LED新型节能照明的产业发展一直保持着积极的态度,早在5年前就开始了LED照明的技术应用开发,并在上海光源电器研发中心成立了LED项目组,致力于推动LED照明技术的发展。
近期,雷士照明在LED照明领域更是动作频仍。今年3月,雷士经过多年的努力,厚积薄发,一口气推出了6大系列、100多个品种、300多款LED产品,涵盖了LED光源、LED天花灯、筒灯系列、LED格栅射灯、LED路轨射灯、LED户外产品等。据介绍,这批LED新品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标志着雷士在LED节能产品研发及生产上取得了新的突破,为LED照明的普及应用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而去年11月,在国家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推动的国家首批半导体照明产品应用示范工程上,雷士成功中标入围。能在极具国家权威性的示范工程中标,这突显了雷士在LED领域的强大实力。
目前,雷士的LED产品在城市亮化、交通枢纽、体育休闲、酒店会所、景观建筑等多个方面已得到应用,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等重大工程中,LED照明产品也得到了大量应用。中国照明学会顾问、上海照明学会理事长章海骢教授认为,雷士照明的节能产品和LED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国际级的重大项目,充分体现了雷士照明在中国照明市场中取得的巨大成绩和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随着2010年5月20日雷士照明成功于香港主板上市,雷士开创了中国照明产业资本运作的先河,打造了较为完善的资本结构,未来可利用雄厚资金优势将加大产品研发生产、市场推广的投入。雷士照明董事长吴长江表示,下一阶段,雷士将通过行业内整合并购来满足市场的需求。目前雷士正物色收购在LED领域拥有核心技术,以及一定的渠道或者是与雷士互补的特色产品的国内外公司,以此来丰富雷士LED产业链。他强调,目前雷士已经驱动LED新引擎,雷士将会凭借自身的产品研发、技术应用、渠道网络、资本运作、品牌实力、重大工程承揽等方面的强大优势,加大对LED的市场推广。
时至今日,雷士的志向与视野早已不是在国内争第一名,而是瞄准了“世界品牌”。成为受人尊敬的全球性公司,一直是雷士的奋斗目标。对于此次与全球LED芯片巨头科锐合作,吴长江踌躇满志,他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双方将发挥各自在产业界的优势,促进产业发展,进一步巩固、落实和升华伙伴关系,驱动LED新引擎,全面领跑LED照明时代,从实现打造“世界品牌”的伟大梦想。
(以上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相关知识
雷士照明驱动LED新引擎 世界品牌梦想启航
雷士照明发布LED产品 应用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贯彻国家节能政策 雷士照明加速LED战略布局
雷士照明投资LED项目,全面加速LED照明战略
雷士照明打响LED销售渠道战
雷士照明向LED转型 吴长江重握主动权暂不以利润为主
雷士照明助力LED室内照明论坛 共商推广策略
雷士照明子公司董事会大换血:吴长江团队淡出
雷士照明子公司董事会大换血
雷士照明子公司董事会大换血 吴长江团队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