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MARK国际建筑论坛The Wisdom of Change改变的智慧完美落幕

MARK国际建筑论坛The Wisdom of Change改变的智慧完美落幕

https://m.biud.com.cn 2013年09月29日22:44 家居装修知识网  

  由MARK国际建筑理事会和北京国际设计周共同主办的“THE WISDOM OF CHANGE 改变的智慧” 论坛于昨天下午在北京当代MOMA隆重举行。

  MARK国际建筑理事会特别邀请美国Aedas执行董事温子先、毕路德合伙人兼总建筑师杜昀、SPARK副董事Christian Taeubert、美国ZNA高级助理董事田欣、英国莱亭迪塞灯光设计合作者事务所执行董事丁平等嘉宾围绕设计企业的发展与现状进行交流与沟通。同时,中国杰出建筑师团队,城市规划相关负责人,运营团队,中国知名房地产商,文化艺术界人士以及其他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及机构、建筑专业学生出席了本次论坛。论坛由FRAME-MARK-设计管理杂志社出版人柳战辉先生主持。

  出版人柳战辉主持。

  FRAME-MARK-设计管理杂志社主编海军博士首先发表演讲。

  海军:北京设计周最近在举办很多跟设计有关的项目和活动,大家能够选择来到这里,说明我们这个论坛还是极具吸引力的。今天我们请到非常重量级的嘉宾,他们是过去和MARK合作的顶级建筑事务所代表。几年前,我们开始做杂志,这件事情其实有点逆潮流的概念,在新媒体时代怎么会选择做传统纸媒?为什么还要做几本杂志,花时间印刷编辑出版它?因为我们在想,墙上什么都没有,书架什么都不放,这么样的一天是不会到来的。那么如果墙上、书架上要有东西,我们希望放的是我们的内容。

  这个事情在某种意义上有点文化人的理想化,因为在这个行业20年,其实什么项目都做过,但出版是一个基础文化,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选择做这样的杂志。另外我们也做《设计管理》,大家看到我们有专注室内设计的《FRAME》和专注建筑设计的《MARK》。是不是还有机会衡量多可能性,取决于在快速变换时代的一种应对能力。

  我跟编辑说怎么样评价杂志好坏,第一拿得出手,第二送得出去,第三留得下来,如果符合不了杂志不要做,其它的是顺其自然的东西。

  我们想做更多分享交流平台,因为无论是室内还是建筑平台、策略平台,杂志有大量的、最好的设计资源、操作资源和商业资源,我们希望整合这些资源一起分享给大家。我们做了很多项目,包括SMART度假地产开发运营与设计大会,包括今天我们MARK杂志举办的这样的一场活动。

  今年11月份我们还将做一个大型活动——中国首届亚洲设计管理论坛。

  我一直想致力于推动设计管理这样的内容,当然不是限于纯学术范畴或者论文范畴的项目,我们希望找到一些好的结合点,更大范围地落实下去。我回到美院去教书,我们去构建设计管理研究所等等,也是出于这样的目的。从早期做研究报告、写文章、写书、做管理杂志,到今天想做亚洲管理论坛,希望大家意识到,只谈创意不能解决问题,必须进入更复杂的系统里获取发展方法以及可行的策略。这也是我们的构思。

  几年前在香港另一个设计大会的设计管理论坛上,跟一些老师在说想做一个亚洲设计管理论坛,当时有一些专家认为,时机还没有成熟,在中国做这样的事情不会那么容易,需要很多方面协作。而到现在,我认为我们终于有条件去做这样的事情。

  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项目呢?我们希望是以中国甚至亚洲为基础,整合全球的创新资源,以服务中国整体产业创新,在设计美学和商学框架里寻求发展标准逻辑方法,这是基本的线索。

  我们希望讨论这样的问题,在创新驱动社会的发展机制中,创新如何自始至终成为机会不是风险。这是我们的基本理念。设计干过的坏事太多,看看这个城市就知道。我本人早年做产品,因为产品设计方案而带垮一个企业的情况太常见了。

  我们的目标未来是这样一个概念,形成一些分享平台机制,作为社会城市产业的参与者,用实践去推动。

  在这里,每一个人是有智慧地生活在这个城市里。很多年我们拿出这样的智者概念,当时和MIT合作做MART项目时,智者的概念被赋予这些素养:需要有管理控制能力,需要善于分析、理解风险和机会、能够合理地进行教育、反思和评价。我们希望我们的论坛也是有智慧的,这样对于大家才有意义。第二个,希望我们的分享是跨专业的、多领域、多范畴分享,跨行业甚至跨文化。充满智慧的内容,除了面对专业和产业,也应该面向生活和工作。

  关于内容的未来计划是这样的,我其实一直想在中国推动一个趋势论坛,大家知道,引导过去100年现代设计发展的,一个是人们的思想趋势,一个是技术发展趋势,但是这两个维度都未能在如今的设计讨论中被认真对待,因此我想把这个作为论坛的要点。

  我们想推出另外一个特别简单的概念是改变。改变对世界的看法、对工作的看法、改变对设计所创造的价值的看法。从大的维度来看,这对应着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从小的维度来看,它也关系到我们的每一个风险、机会以及价值。

  今年的“亚洲设计管理论坛”将于11月8、9、10号在杭州举行,这个时间是杭州最好的季节,我们还得到了杭州市政府和中央美术学院的支持,这是非常积极的信号。论坛将分为一个大的专业论坛和四个方向的分论坛,还有两个颁奖活动——安德鲁马丁国际年度室内大奖和亚洲设计管理论坛的颁奖。评选方式很单纯,我们不采用评委会专家评选方式,而是采用量化方式评选,你的设计能够让委托方收益,同样你也从此次论坛及评奖活动中受益。目前已有各个领域的嘉宾参与进来,不同层面的,国内外的。

  目前,我是此次亚洲设计管理论坛的发起人和召集人,我们协作方是这样的,我们会在中国找最好执行委员来执行,我希望每年有一个执行委员来做这样一个召集人,希望未来有独立费用做论坛,我们把这个费用给一个会计师事务所做审计,构建真正的专业分享的平台。

  Aedas执行董事温子先博士

  温子先: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温子先,今天非常容幸在这边,非常高兴,因为今天在会场见到很多老朋友新朋友。

  这个题目非常有意思,变化,我想用我的角色跟大家分享在中国这么巨大变化的开始。我来中国到今天来说有20年了,也是非常碰巧的机会,当时来这边念书的,本来想待一两年,到现在已经20年。这20年完全不是计划出来的,是因为我们在中国有许多一些机会。因为新的变化。我来的时候,其实20年前没有想到这个地方会有像今天这么大一个改变。

  两部分,第一部分共享我所看到的20年变化,然后带来的一些问题,最近的变化给我们带来的机会。

  我很小时候就从台湾移民到美国去了,许多年前。这个是我时常会看到一个景色,这个大家应该非常熟,都知道是哪里。这是我父亲每天上班经过的桥,过新泽西到纽约上班。这张召见可以提出很多痕迹,一些记忆的痕迹。这张召见可以看出来一个时间,这两个楼,另外这些车。除此以外纽约还是这个样子,没有太大变化。

  车是会变的,这两栋楼,第一句话一个建筑或者两个建筑可能给一个城市,纽约这个城市带来标志性形象。有这两个楼和没有这两个,纽约变化非常多。

  这个是我记忆中的我小时候的照片,但是这张照片大概是20年前,就是我来中国的那个时候。这个是对比同一个时候,大概同一个时代一个照片。这个大家可以知道是哪里?北京,这栋楼可以知道这个在哪里,在长安街上,那个时候北京和现在变化非常大。除了这个以外很多情况让我们知道这个图年份,这个是我当时来,也是非常喜欢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比起我来的那个地方非常单纯。大家都骑自行车,没有什么车,大家穿的都差不多,没有今天变化这么多。生活非常单纯,没有什么商业概念。

  现在中国环境跟这个完全不一样。我最后还有照片可以比较。

  我来的那个时候我记得在西方国外大家对中国的印象,看到的,我看到的是中国是一个生产国,有大量人力,非常大量生产,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问题。中国有一大块发展跟这种环境有关系的。我们那时候都是做非常低端的一些产品。

  中国现在的变化开始走出这个情况,这是美国国旗,美国国旗在中国生产,这是大问题。我希望跟着中国走出这个现象非常重要。怎么样可以达到下一个目标?

  这是China  and  the  paradox  ok  prosperity,我们是不是在召唤我们的环境,召唤成另一种完全背景不一样的整个关系。这个就是开始下个阶段想要给大家共享的,最近我和我同志Aedas我们做的小作品。

  刚刚看到的这些我想说的,我们在建筑上,这是中国近代一些建筑,可以看到我们在这个发展这么迅速的时代,大家都在寻找一个IDENTITY,不管从历史上复制,现在或者是在建筑以外的语言环境里寻找到的一些,在座的建筑师我们有这样的,我觉得是IDENTITY,我个人也在寻找一个方向。

  许多外国建筑师到中国来协助我们发展,这些照片非常明显,是给我们寻找后面的IDENTITY。这两张非常不一样,一个是在我们自己的文化里在寻找一些内容。这个在做的作品里都一直在研究。

  我现在给各位简单介绍一下最近做的项目,Aedas非常大的,比较有兴趣是Local这块,这个有可能从不同方面需要这么想。

  这个项目在苏州西安交通大学和利物铺大学合作的一个中心,这个项目做了4年多,4年多前设计,现在刚盖出来。应该可以更好连接刚刚谈的,我需要的一些内涵,我们的建筑不应该是,现在很多人在国内学习,但是我觉得我们的设计不管在哪里学习,不应该是从国外进口,应该从本土找到内涵。

  苏州我们大家都知道有苏州园林,外国人知道中国人知道苏州,就知道我们苏州园林。这是我们在苏州一个著名园林,每个园里有一个假山,中国人来看是跟西方人看不一样,但是取名字有一定含义,中文说是控透漏瘦,其实是一个诗人鸣响的,是一个艺术,也是一个调节人内涵的东西。

  我们现在要讲的甲方希望我们可以给这个学校做一个标准的东西,他希望这个楼可以代表学术。在这里我们想总几个,一个是这个可以代表,这种环境里,现在大家都在研究生态等等,这个本身给我们提供非常好的条件。如果切成片,其实有很多不同样子。

  把石头切开,穿透整个体积。这个是建筑出发点,这个石头变成是建筑。这是新的楼,是一个田园在二层屋顶上。这个楼田园在这个屋面上,这个楼如果你去看传统的苏州园林建筑,进到建筑里的时候,其实是到外面。这边我们也是进到建筑。

  我们做镜像的改进,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我们做这个设计的时候花很多时间去研究开洞方法和角度,跟日照日晒等等。跟我们传统苏州园林一样,进去有非常好的宁静的环境。

  这个可以走上去,这是校长室。四个不同功能,其实本来要求是四栋楼,我们请7家,都是做了4栋楼,我们唯一做了一栋,有4个不同部分。一直穿到屋顶上,看到这些。

  刚刚提到生态,我不是生态专家。通风条件很好,照片上外面是百叶,不同面不一样。

  十一之后可以去,这个楼现在已经基本上完成了。这个是图书馆。进到楼里面是这样的。这个是已经完成了。

  最后一张图片就是QUEST,今天来之前一直在想给各位看什么,除了讲在中国20年过程,看到的过程,我现在觉得越来越有压力,需要未来作品不管建筑和其它作品,我们需要给自己找到一些东西,从文化、人文、环境都可以,这是我个人的QUEST。这张图是去年看到的,对我一直有一个非常大的压力。我们刚刚看的两个非常小的几个作品,我们在全世界制造大量这种超高层。我一直有很多压力,刚刚那个楼,怎么样在未来所有作品里达到一个责任对环境一个责任,在座非常多建筑师,汽车排气量对环境破坏,这个问题不到2%,建筑师盖房子对环境破坏是整个污染68%以上。所以我们是最大的破坏者,这张照片一直提醒我们怎么样可以做得更好。

  刚刚是说文化,可能其他部分更重要。这是我今天给大家共享,有关变化的题目,我的一些经验。谢谢。

  ​

  BLVD董事总建筑师杜昀先生

  杜昀:今天很高兴应MARK杂志,应海军的邀请来跟大家分享智慧的变化合乎是变化的智慧或者是没有智慧的变化,总而言之是分享对于一个变化的理解。

  我觉得对于我个人来讲我回到国内行业,到今年12年差不多,这12年对我来说有一个比较意外的一个对变化的理解,这个理解可以今天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因为在座的基本在北京,你们都在象牙塔尖上的,包括是大事务所这些总裁,这样的。但是我作为一个行业的建筑师和一个景观设计师,我有幸在最近的中国的这种三线城市项目里做了很多项目。所以我看到一个中国城镇化在变化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和它所带来的一些思考。当然我们也做的一些,我们力所能及一些实践,把这个变化的过程向一个正向方向指引,今天和大家汇报和讨论是有关这方面的内容,作为我一个开始。

  我的标题,我在整个成长过程中,我是在北京长大的,严格讲在清华校园长大,到读完研究生硕士在清华长大。对农村我的概念是圆明园,我能够看到的郊野就是圆明园,那圆明园不是现在圆明园状态,是真正的郊野。我去过国外都在所有大城市待着,直到06、07年时候我才真正去到一个农村,这是我们在一个偶然项目下接了一个四川遂宁市滨水项目,这个项目大家看了这是我们当时做的效果图,大概6.5公里长的岸线,希望把这个岸线做好,05、06年交给我们是这么一个任务。

  我也看到很多国内同行,包括同济大学对这个做很多东西,但是一直没有落地。遂宁在四川一个地级市,这个地级市当时人口不够50万,现在人口可能80万。这个地级市在四川省地级市里当时排倒数第二,现在不知道排在哪。

  这个城市大家知道四川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有些地方还是有比较悠久的历史。这个城市没有丰富的资源,这是摆在我面前的,我第一次到农村是这样,严格讲是城市,对比我以前生活环境是农村。

  经过这几年我自己通过在这个项目实践,和其他项目上,我们确实看到这个城市很多变化和中国城市进程中变化。我觉得这些东西确实可以让我们有很多东西的思考。

  刚才大家看到这个标题,我也用了流行词景观造梦,是我们品牌部用的词。现在这个梦很时兴。我想去讲一个梦想可能最核心问题是当我到真正的这种低线城市,其实城镇化过程中比较可怕,小城人梦想到高城市的去,遂宁人要到北京人,北京人去纽约去。我觉得中国整个城镇化过程高度集中在今天大家都抱怨,大家挤到这里来生活的人。我这样的北京人逃到深圳的是极少数。但是大家都挤在这生活核心原因,是由于我们整个环境和我们整个城市支撑体系不像美国,不像欧洲,到美国小城市生活条件和支撑体系,包括自然环境,甚至优越于这些大城市。

  对于这些城市来说,首先我看到的,他们的梦想不是说我要把这个做多好,梦想是到一个更大城市去。我们当时面临第一个问题,这样的城市如何集聚人气,如何让人知道这个城市可以吸引消费,可以吸引本地人和大城市人过来消费。这是我们提到的第一个问题。

  我们当时叫解决方案叫风物宜人,我们用了一个比较简单首法,其实不复杂。我们在滨江景观带参入比较多商业物业,我们希望商业物业能够吸引一些人气在这个滨水产生一些活动和复合业态,目的大家明白,作为一个贫穷城市政府,需要资金进行城市建设,这个资金怎么来?需要民间资本融资,这些建筑相对来说创造了这样的条件。这是我们想到第一方面,怎么让一个大家想逃离的城市,能够变得更吸引人。

  我们做了很多宏观梦想,包括当时都不太可能想实现,不太可能实现的人工沙滩,这个项目有幸,这些东西都得到实现。也做了很多相对在当时对这个城市来说有一些比较夸张的东西。

  这是大概经过5年以后,在08年的时候逐渐这个项目被建成,大概整个建造时间只有3年,但是前期筹款运作等等这个时间,设计接近两年多。这是大家刚才看到中间一块湿地公园。

  在考虑到刚才说的第一个点,风物宜人,我们是想通过这样的情况创造复合性业态这么一个环境之后,我们考虑到第二个问题。温总提到的IDENTITY,一个小城市,特别这样的城市,我通常毫不掩饰说,不用讲这个资源那个资源,放到大版图你是匮乏平庸的城市,平庸这个词用来形容。

  所以这里我们面对一个问题是我们希望创造一个场景,或者是创造一个场景应该是一个比较核心的词,我老举一个例子,我就说,其实如果大家看电影的话,阿凡达也是没有太多故事的电影,但是大家看场景。当你碰到一个平庸剧本看导演功力,如果做得很真很好也可以同样吸引票房,这是比较商业化。因为我不是一个大学教授,我毕竟是职业设计师,所以必须考虑最后的项目的吸引人的问题。

  我们管它叫做旅游性,或者说用比较文绉绉的话叫镜像丛生。我们希望我们创造这个场景以后,能够在平庸原来背景上增加一些亮点。这是一个本意。

  这些手法我不归详细说,这些手法有些我们是用一些文化背景,这个城市去挖掘有一些民俗的关于文化有一个最早宋代给的印等等,这些东西可以去挖掘出来。但是总的来说,因为它的平庸,要靠场景创造去产生这种旅游的体验和旅游的感觉。所以我们觉得在这样的一个做法上,我们更强调如何强调它的旅游场景和旅游的感觉。

  这个照片是初建成时候,用大面积的芦苇什么的,当地政府不是特别接受,也包括一些栈道,我们保留一大片面积湿地,这个湿地很多东西我们再造的,当时这个地方采砂以后变成卵石摊,我们做了人可以停留的地方。

  这是大概经过两年以后的植物的生长状态,因为是自然湿地,这里有部分的山树是我们保留下来,大部分其它的乔木灌木在植。

  谈到前面两点,我们想用复合业态进来,同时创造旅游场景之后,我们思考问题是挺难的问题。就是政府很怕,说在我城市绿地上盖很多房子,拿去卖,老百姓会说话,占用城市绿地空间做了房地产开发,这是每个政府都怕老百姓说的话。所以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们当时给政府提了几个提案,这个最终获得审批的提案,实际上用我的话说建筑景观一体化提案。我们叫一脉相承,建筑和景观放一起设计。

  像这样的到处都是,建筑量很多。其实这里房子密度很大,后面一大片是房子。我们想利用这些建筑和景观本身在一体化的过程去提高这种土地的使用价值,同时利用这种做法去避免出现建筑大量存在在景观里,需要设计解决的。开始做的时候有很大阻力,因为资金不充裕,他们没见过什么好房子。最终建出来,很多同行看很信服,虽然是相对比较简单处理,但是基本目的达到了。把这些建筑和景观充分交融在一起。

  这个项目基本上可以说,我碰到这种三线城市城镇化变化以后给我思考很多的一个过程。当然在这之后,因为我们做了部分滨水,我们有幸在中国华南西南做大量滨水项目,特别是滨水委托的,我自己很务实,我虽然是北京人,百分百被广东化,崇尚落地。开始在北京做一些投标以后觉得很辛苦,所以最后到深圳去以后做不太大的,也比较穷的城市,但是能够建起来的项目。

  做了很多以后,我后来有了第四个体会,其实对于城市来说还是一个环境问题。对于城市来说这个环境不仅仅是种树种点草的问题。比较有幸我们在过去相对环境恶劣城市银川西北城市,这个城市应该说西北城市里最有水的城市,他们说这样的。实际这个水是截黄河水,因为它截水黄河下游断流了,当然不完全这样。

  我们在银川造了一条河,我们做了一些滨水项目。这个是一段纯景观,我们在处理过程中慢慢地也是经过这几年在国内做的东西,我们也是为了一些对于国内这种财力条件和他们认知度下怎么去处理这些相对环境化的,比较绿色的这样的处理方式能够被一些政府人来接受。

  我们介绍的项目是艾依河河的滨水岸线设计。因为现在这个地方完全是刚挖出来的河道,干干状态。我们给它这样一个梦想,一个滨水栈道,上面绿道,中间植物,植物用银川当地能够生存的很荒的植物。我们种了很多芦苇。其实说穿了是比较曲折栈道和自行车绿道混合的游览线路。这只是一段,其他段上有一些变化。

  这个是贺兰山,我没有希望最后照片照出来贺兰山,现在没有照出来,因为很难碰到很好的天气,因为当地风沙太大。

  这是现在建成一段的景象,这是因为还是有很多我们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和刚才建模比较接近,基本可以把我们的东西还原出来。我们利用架空下面做水生植物,植物可以蔓延到下面。这是最后建成,包括很多材料我们自己不太满意,包括栏杆当地政府有建议性东西我们没有办法。这是一个河道,这是一个桥。用了大量全部是这种野生植物,做了一些眺台,站在这里看贺兰山非常壮观。

  我今天就讲这么多。

  谢谢大家。

  

  SPARK建筑设计公司副董事德吉先生(Christian Taeubert)

  德吉:大家下午好!首先非常感谢MARK理事会,以及北京国际设计周邀请我们参加今天下午论坛。

  今天论坛主题是改变智慧,我们结合一些实例,对智慧改变的一种追求。我们今天下午演讲的主要主题是结合我们做的一些实例,我们会通过我们做的一些商业项目,在里面阐述我们公司对改变的一种理解。

  现在是简短我们公司的一个介绍,我们全球四家分公司,我们在亚洲有12年项目经验。现在大家都知道购物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缺少一部分,已经成为一种工作行为,现在在传统的一个购物中心可能是像一个大盒子一样,就是一个总的盒子。我们的想法SPARK建筑公司想法,我们希望打破这个盒子,怎么样把传统购物,我们是希望最终希望建造成一个集休闲购物娱乐为一体的目的地,而不是一个传统的盒子。

  现在给大家展示的图片号称全球最大购物中心,因为这个购物中心不是很成功的,空置率非常高,失败原因主要原因是没有为客户创造出现在消费者一个体验式的购物区。

  另外我们在一些工作当中也遇到过,也见到过其他的一些建筑体,只是简单把一个城市化放在一个大盒子里面,但是没有做到更多创新,然后为消费者提供一些体验式的一些购物。

  还有一种我们遇到过一些建筑学里面的,是希望把其它地方,可能是国外一些建筑,可能有一些时候是搬到另外地方建筑一些类似建筑体。当然模仿一些非常出名建筑体,不是只在中国有,其他地方也有,第一张照片是法国一个建筑物,第二张照片是奥地利模仿的建筑物。

  作为SPARK建筑公司,我们希望在商业工业体时候希望打破传统购物中心大盒子理念,我们希望更好融合内在一个零售体验,和大盒子一起很好融合起来,购物街有点像villige,和大盒子融合起来。这是我们所谓的打破那个盒子,这是我们做的一个。

  这个是我们做过的一个万科在昌平一个项目,金鱼万科城,这个项目我们一个设计理念希望把24小时城市化的一个流线,和它内部的一个购物流线很好结合起来,然后为这个综合体注入更多活力。

  当我们想城市化里面什么是使我们24小时可以不断地运作,我们是想能够把24小时的一个流线图和12小时,大的shoppingmall里面经营状况很好结合起来。另外我们在设计当中也加入了其它的一些户外元素,能够从不同层面上面也有不同,像露天花园那种,可以室内室外相结合起来。当然刚才为大家展示第一个项目是比较有一些设计方面可能比较夸张一些,这个是我们为万科做第二个设计项目,这个项目我们也是采用很好的将一个内部12小时运作流线和外部24小时流线很好结合起来。

  首先在各个层面上希望能够很好结合起来。然后现在这张图里假设是不同层面上面,我们是怎么样把各个层次很好结合起来,每个层次功能布局里面流线动线我们很好结合起来。当然我们从入口方面希望设计不同流线,使顾客可以很好到达目的地,刚才的图是主要入口,顾客可以从24小时一个流线上面直接上到顶层。

  另外我们在这个大Shoppingmall里创造不同层次,里面有露天花园,吸引顾客购物同时在那里休息或者其它一些娱乐项目。之前给大家展示一些案例是希望打破这个盒子,我们现在给大家展示是希望我们跳出这个盒子来思考。一些更有创新性的一些思考。

  这个项目是我们做过另外项目,在旁边来自北京的来福士中心,这个我们希望怎么样更好的把我们来福士以外人流,和里面的做到很好交互式相连。我们在设计当中也希望融入更多文化因素,我们在设计当中也是在景观方面,来福式中心外面做一些广场,有一些街头艺人在外面表演,可以增加人气。

  在我们西方做设计中,我们一个设计理念,是希望为客户更好地增加价值,我们在设计中作为来福士项目我们在中间做了有点像水晶一个建筑体。来福士中间我们设计一个水晶连体,里面不仅从功能上可以从美学上达到融合,吸引更多顾客到达更高层次。

  我们介绍怎么样和客户一起做到品牌重塑造。这个是我们和客户一起,希望做一个品牌重塑造项目,这个项目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这个项目之前最开始的样子,之前是比较老化的,看起来比较旧的购物中心,后面和客户一起,希望对这个项目品牌重塑造,是建一个地标性的建筑。我们是在建筑当中融入了有点像珠宝形象融到设计中,这个从美学上,建筑学上看非常时尚一些,也是和品牌理念相融合的。

  它旁边这个,其实当时也是在做一些重建的工作,但是做的主要是修改了一些广告牌,但是我们对于这个项目品牌重塑造,我们是希望有很大改变,包括外立面、幕墙都做了很大改变。

  现在给大家介绍一类项目是我们做过一些重改造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是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在新加坡克拉克码头。这张图是之前这个项目,克拉克码头商业情况,因为当时在改造之前不是特别成功,因为其实和那边气侯有很大因素,因为太热,人们不希望到户外去。我们对这个项目改造,首先是给它设计一个这种天棚,我们用特殊的材料,因为这种从美学从功能学上看,我们最终可以加上天棚让这个地方可以室内温度降低5度,人们在里面也会感觉更舒适一些,所以不愿意到户外去了。

  这个项目里面我们在天棚下面加入了有点像特别大的大风扇,可以从河边里面有冷却,源源不断为里面输送冷气。这个是给大家介绍一个我们做过比较小型项目,在上海,这个项目是最初一个样子,基本是比较荒漠的一个渔港。在我们刚做这个项目时候,甲方非常直接,说这个项目没有太大一笔预算,我们当然会根据这个预算,把预算怎么样很好控制在我们设计中。我们其实设计的话是用比较简单材料,建造一些像这种比较小的小房子,但是这个在改造之后,这个商业地区是很好的,吸引了很多客流,比他们以前营业额一下增加了40%。所以有些时候,一个小的变化,一个小的改变可以创造很大价值。

  现在给大家介绍最后一部分,我们SPARK的爱心的一个项目。这个是我们在泰国一个项目,因为我们之前说项目是怎么为客户增加商业附加价值,这是回馈社会项目。这是在泰国一个项目,这边是为孩子建了很好学习活动的一些区域。

  非常感谢大家,今天我的演讲到此为止,大家有疑问可以和我们交流。

  

  美国ZNA高级助理董事田欣女士

  田欣:各位来宾下午好,很容幸受邀代表ZNA参加今天下午演讲。今天题目是SMART度假地产开发模式,今天整个峰会命题是智慧改变或者是改变智慧,面对社会改变,我们对于度假地产开发模式提出一个SMART系统。刚才我说一句在开场时候海军老师提出SMART,我们看我们SMART系统具体是讲什么。

  我们现在都知道中国地产面临巨大转变,就是从销售型的地产开发到经营型,从住宅产品到服务类转变。应对这样的地产模式转变,我们的业主首先会面临什么样的困惑或者是什么样的问题。我们的设计师面对我们业主应该怎么样应答,这是ZNA在这段时间思考的问题。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介绍SMART如何面对这样的社会改变。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传统的开发模式,地产商拥有资本、土地同时有他比较好的个人营销关系,对于一般类的住宅类的简单产品,不需要有太多的项目经营的经验,就可以在短期内达到市场效益。但是面对这样一个相对复杂的经营类和服务类地产项目,同时需要面临的是市场的品牌打造,市场的开发以及相关整体项目一个设计管理,以及后期需要考虑的培训施工验收等等。如何来把这么一个复杂的流程有一个比较系统的操作?是目前很多业主面临问题,我们有很多项目业主开始找到我们说有地有钱要做酒店,除了对于酒店其它的品牌定位,酒店管理公司定位也好没有任何概念,对于这样的业主我们应该给予什么解答,拭目以待。

  这个SMART系统基本上是对业主说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业主的梦想得以成功。据我们的了解,目前在中国的项目失败的3个最大原因,第一是planning,第二个是resources,在项目运作中是否掌握了需要帮助让这个项目成功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以及各种品牌或者市场人脉资源。第三是communication,更多是指这个项目团队里不同的各种利益关系之间一个交流和互动。

  现在我可以讲具体什么是SMART。说起SMART有很多想法,真正我们提到SMART具体代表哪几点?第一Strategic planning战略策划,第二个是管理与市场,第三个是建筑与设计,第四研究与标准,是一个项目开始初期需要做相关的市场调研以及对于这个酒店或者度假地产开发标准的制订。之所以列第四位不是整个流程过程第四位,其实应该是整个项目开始初期第一步。

  第五教育与培训,是酒店运营后管理人员,服务人员也好的一个培训教育。

  提高出去这个SMART,我们理解的SMART是在酒店地产开发商团队里加入专业顾问这样一个团队。通过这样一个专业顾问融合了甲方已有资本和土地资源,能够将刚才提到的几个条款综合操作起来,使这个流程更顺畅。

  具体S的意思,我不必过细展开。首先包括对一个项目最开始的一个愿景,如何帮助甲方定位愿景是什么,其次需要做一些客户分析,包括对于潜在市场调查的研究,内部基本是看作为甲方开始手里资源多少,缺什么,能够利用的资源是什么情况。其次是整个战略目标。

  这里我主要强调是核心竞争力这块。因为大家知道这几年酒店市场开发是比较普遍的一个现象,包括我们公司看酒店项目接到的蛮多的,因为这种情况如何在众多酒店开发中让自己独树一帜,需要在项目开始需要明确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你是已有酒店资源也好,包括天然的或者室内的,或者在酒店平台创造过程中有一些新创意也好,酒店核心竞争力是酒店是否成功关键起点。

  其它的至于执行战略调控不用多说。这张大表基本上是对于一个项目开始,你需要对整个一个计划。这里需要强调SMART这个团体,需要在一开始帮助甲方确认的是,甲方的利益关系是什么?如何帮助甲方完成他的愿景,在整个项目中如何管理,保证愿景到最后得以实施,这是开始最关键的。

  说到市场,我们现在知道任何酒店有自己品牌,最开始选择什么品牌,可能会考虑选择什么样的酒店,或者会自己创立新品牌。在整个过程会考虑是否有其他的合资伙伴,比如一个酒店开始确立,是否考虑找到其他的比较知名的管理公司与你合作。这个市场建立也是这个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关键节点。

  管理毫无疑问包括方方面面各个层级,有项目的管理,设计管理。通过这些你需要在整个项目过程中清晰列出这个项目几个重要节点,在项目中如果把控这些重要节点,需要完成的量,这样才能保证这个项目比较顺畅合理科学的进展。

  我们可以看一个典型项目开发流程,一开始有这个项目机会,甲方手里拿到钱和地,开始需要定义我需要做一个什么项目。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来引进这样一个相关的项目管理团队,就是市场顾问咨询,能够帮助确立,帮他分析已有的钱能够做出什么产品或者是什么品牌。其次就是RFP,不止是需要在这个阶段找设计团队,也需要寻找酒店将来的运营公司。之后才是我们真正说到的Project,这个过程所有设计才真正开始。因为之前我们遇到问题是当项目一出现时候,甲方会找到设计师,你来给我做你来帮我设计。这个过程缺失情况下,设计师会迷盲,你做的设计或者建的Project,是否真正满足当地市场需求,或者满足对于未来市场展望,都是没有通过前期分析做的,基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向甲方强调找到设计师前先找到比我更有经验顾问跟我协作,共同完成这样一个项目。

  刚才也是简单提到最开始我们需要甲方意识到选择一个品牌管理公司的重要性,接下来会介绍一些项目,具体讲述这个品牌选择重要性。项目进程管理,这个和整个建筑师设计师息息相关,一个项目任务书制订到最后完成施工图到施工,对于每一个项目节点我们需要一个关键节点把控。

  这边列了很多,不用一一复数,对于影响项目正常进行的因素很多,要不没有足够资源人力,或者在整个过程招标过程中缺少一个合理的东西等等。

  现在提到这个A,是大家最熟悉的Architecture,是与之相关从最开始规划设计开始的,慢慢介入是建筑设计师,其次是室内设计师入场进行室内一些想象和建议。

  景观设计师会同时和建筑室内进行一个团队搭配,还有VI Design,一个酒店设计VI设计是很重要的地位。

  标准与研究在刚才做了初步介绍,最开始一个科学运作需要在项目建立前,对已有的情况进行分析,需要进行一些计算核算你需要建立一个什么样标准的酒店,四五星也好,这些都基于现状资金以及未来融资一个基本分析基础上。

  对于产品模型研究,包括对于这个户型,做五米开间,还是标准的四米五开间,需要有这样一个基础才能做后期的建筑设计。产品研究还包括除了客房,是否需要打造相关娱乐以及相关酒店其它的产品研究。

  这个图片展示的是一直延续的,ZNA也是有幸加入这个项目,与他们合作做了一些产品研究。包括户型,或者是考虑在这个酒店开发商会需要融入保健或者是医疗相关的服务内容。

  最后提到的教育和培训,这个和设计师相比来讲会远一些。但是整个这个教育与培训是从最一开始就需要让大家意识到要做的事情,因为从项目快建成之前,需要有一个强大的这么一个服务团队,已经建立起来。而往往对于不同区域人员遇到的困难其实不一样。

  对于一个酒店的情况可以提到酒吧,不同烹饪,以及日常的服务。

  这张表比较清晰看到,从甲方角度来看,从一个项目初期开始到项目结束,这个酒店相关的培训机构给予的资助和赞助能力来讲,可以看到在计划这个设计过程中它是最重要的一个团队,真正开业之后完成培训,需要把手里培训好管理团队,服务人员团队交到甲方这边。

  刚才对于SMART进行这么一个简单重塑,这个SMART方法不仅从宏观上对一个项目进行把控,其实微观各个细节也会有它的一些情况,因为刚才提到各种环节,建筑设计也好,室内设计也好,视觉设计也好,都需要与你初期品牌确定,如何在通过你每个细节来完成最初品牌是很关键的,从宏观的情况到最后细节体现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把控。

  这张表基本是最清晰在展示,在加入SMART系统之后,对于传统意义上一个建筑设计流程它的差别是什么?我们可以看到,在建筑设计最开始之前,你就需要用一些软件和品牌理念介入,包括酒店管理营销,HR、IT等等相关系统搭建。往往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基本概念体现是与你甲方最开始的品牌和愿景有所挂钩的,可以进行一些市场推广。在设计中后期要核实当前设计是否满足最初制订的造价范围,这是最关键过程。

  这一栏基本是讲刚才说的那块,开始项目初期到项目运营管理,与整个这个设计流程也好,与整个市场搭建过程也好其并行进行的。传统意义上以前我们所提供是这样的情况,我们加入SMART这么一个概念之后,我们需要给甲方提供更全面软硬件结合整体打包服务。

  接下来我想分享几个项目,简单说一下,具体讲这个过程中我们如何用SMART系统让我们项目更顺利推进,让甲方利益最大化,让他的愿景能够实现。

  这个项目是济宁北湖一号,我还不太确定是一个会所是一个酒店,进行我们找到相关的酒店管理公司介入,和甲方多次沟通,说服甲方,需要是一个带客房的会所,不如建成正经的精品酒店,最后多次磨合,建成精品酒店。具体项目位于机能北湖,这个项目有独一无二的资源,这张图不清楚。是有一个高尔夫球场,这个区域有一些相关的住宅别墅开发。

  这个项目我们等于是通过介入SMART平台,我们为甲方提供了SMART管理这一套度假地产模式,这个项目中我们和甲方签订两个合同,一个是建筑社会合同,另外ZNA的SMART合同,其实真正SMART额度比另外的额度大。这个SMART系统对于他带来的价值不可低估。

  对于项目设计本身不想做太多介绍,因为今天向贯穿讲我们ZNA的项目如何用SMART,使它作为一个更全面完善的度假地产产品,给我们甲方。

  简单说一下这是酒店的会议中心,大堂,餐饮部分,以及标准的客房,这边是比较高端的。

  建筑风格一开始甲方也是因为提到有水,希望有水乡意念,不希望抄袭或者是借鉴江南白派的建筑风格,更多结合齐鲁民居的风格。

  这是酒店客房部分。

  这个项目运作过程基本是用S/M/A,T也是SMART为甲方提供一个全面的技法。

  这个项目是三亚红树林度假会展中心,去年开幕大家知道,这是目前中国最大规模五星级酒店,这个项目他六大核心,第一是国彩吧,第二儿童游乐中心等等,他的规划设计会结合这个六大核心基本板块,他的建筑设计才展开。其中值得一提,ZNA提供了一个全套国彩吧服务,不仅仅从最初项目策划以及到其中国彩游戏制订,直到最后国彩服务人员的情况和开业路演,我们为甲方提供这样的酒店设计服务。

  这是青岛红树林度假酒店,是正在施工的项目,基于三亚湾的红树林酒店,这个酒店开发过程中我们延续了刚才提到的六大传统支柱,家庭酒店、儿童游乐场,特色商业购物等等。

  这是地标酒店。这基本从西边往东边看。从整体规划来看,我们提出了它的这个核心竞争力,主要是应对青岛,因为是北方海滩,对于冬季来这的旅客不能去海湾,到了青岛这边,这是刚才提的商业购物以及通过室内空间连接的核心支柱板块。

  这是北京东坝区世界城市实验区,当时是竞赛第一名,脱颖而出是项目初期确立一个核心概念以服务为中心,服务为中心就是不是像一般的城市规划把CBD放一个中心,考虑到CBD弊端,我们结合CBD结合相关酒店商业娱乐各种服务核心区域。在这个竞赛中,我们展现了S和A这样两个板块结合让我们获得这个竞赛成功。目前这个项目没有往后推,但是我们呈现规划方案是朝阳区指定的初期规划理念。

  最后想要讲的是英皇影视文化村,当时和英皇集团合作,项目初期对产业分析,英皇有相关产业链熟悉程度,整个整体规划布局中,我们还是以影视中心为一个端都,与之联系是相关的影视制作中心以及各种相关的培训学校。再往下沿着湿地周边的度假别墅开发,这么一个比较特殊的整合的一个板块的提出,让我们竞赛也是获得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提到最开始的的,对于各种内容商业提出的一些设计,以及相关的最初一些产品研究。

  讲到这简单总结一下SMART,还是SMART,从最初战略策划到最后的建筑作品完成以及项目的正常运营,每一个环节都是息息相关,不可缺少的。并不是说今天提出这个,哪个设计师都做SMART,只是希望建筑师面临现在社会改变过程中,需要有一个更直观全面更系统操作方式,使自己在甲方面前有更主动角色,同时给甲方提供最终服务是全面的,在设计之上有附加值的产品的情况。

  我今天演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英国莱亭迪塞灯光设计合作者事务所执行董事丁平女士

  丁平:我已经回国12年,我的专业是照明设计,所以我走到哪里脑门写两个字照明。做了12年专业照明设计后,大前年做了一个改变。今天的题目是改变智慧,我做了改变,这是柳老师邀请我的原因。

  我做了什么事?做了一个设计师的中心,设计大楼叫亮点设计中心。这个楼里面把它从一个很旧的计算机的一个生产厂翻成当代一个设计中心,而且在邀请客户的时候,不是我们设计界的不可以进来,所以通过一年运作,这个楼非常成功,我们有很好合作伙伴,有的在这里。有这个楼后开始设计一些原创产品设计队伍里去。我自己做一些灯光装置艺术,但是我没有做过产品设计。

  我把我的眼光伸到中国原创产品设计里,有时候往往愿意去从历史中寻找一些东西,所以今天这个演讲大概20分钟。我知道也是最后一个,所以会很快。

  我不是演讲而是一个分享,因为中国设计目前我们在做一本书,对话中原创设计,当我们出版社时候,出版社的人在这方面有出版经验人说,中国原创设计不到总结时候不到出书的时候,什么是出书时候,都做到非常国际顶尖话了才是出书时候吗?我觉得不是。我觉得思考的过程本身是出书的过程,所以今天把思考过程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可能只是把原创和中国设计这个门开一个小缝,可能我的见解不到位,这里还有我的好朋友,还有我自己称为师傅的人在那。觉得不对的地方不要指责,而是探讨学习。

  题目挺大的设计遇到经济,我现在想设计出路到底在哪里?不是我们国际上人家出路在哪里,人家已经走100多年,我们中国设计到底在哪里。原研哉出了本书,我问山东人民出版社卖了20几万册,他说设计是什么?他说的话和中国相近,科技经济快步向前,人们却来不及形成新的审美意识,只有能够在两者之间从容穿行才能够真正具有创造力。好的认识和发现让我们感到喜悦和骄傲。

  我们中国在过去30年经济和科技,现在神七要上去了,科技发展经济进步和繁荣对我们审美意识和审美观点没有带来什么变化,我们大部分招待外宾桌椅是在老祖宗基础上改变。我刚回来的时候,我认为我的想法是大家想法,实际回来发现我的想法和很多人不一样。最后看设计师圈子,我们在自娱自乐,做功臣的例外。很能跟上时代脚步。真正深入到生活用品,深入我们用品和家居这个领域非常苍白。

  在亮点开张时候,前一年9月,一个研究中国当代设计的平面设计师广告设计师在我们那做中国东西的展览,这个中国东西不是过去的,虽然家里不用,但是我住胡同里老百姓都在用这种东西,90%的人用,这是当代物件,当时很多人跑去看展览这样说,你们艺术家弄展览从东郊市场买回来放展台上就是这样的,距离化会看到中国设计是什么东西。

  对于我本人带来一个产品设计就是豆浆机,我说这话你们可能觉得没有观察力,我从个人经验出发。我高中没毕业离开中国,大姨做豆酱提前一晚上泡好,泡好第二天吃。后来回国,回来很短时间家里人不让我进厨房。我回来生活2012年我回来时候发现豆浆机早上刷牙时候可以把豆酱做好非常震惊,因为我的经验还停留在过去。后来我买了豆浆机,这个我觉得这个东西是改变我们生活的,给一代二代三代很多人带来生活方便的设计。九阳这个肯定会上市,当时他们没有上市。但是我觉得我们把生活中,我们中国设计能够给老百姓带来什么改变?这个我是现在看到得非常少。

  接下来我和朱小杰聊,因为做原创跑不开中国这些目前当代设计师。小杰是一个非常离子与本土设计师,非常有意思。他设计的这款东西对我是震撼,先前部分看皮草的东西,这是我自己阳台上一个椅子,这个东西非常好玩,我跟他聊天,聊两天,我们两人坐那聊天,他没有手机,我把手机关掉。这些椅子神奇,我们坐的时候,腰是被呵护的,把这个打开就是一个躺椅,而且非常舒服。然后他设计一个婴儿罩,我为什么会为这件东西感动,因为是为我们中国人或者亚洲人生活习惯设计的。

  这个东西后来我跟他说要买一个,他送我一把。有的地方比较粗糙,他送了我一把之后,现在每天中午躺这睡一个午觉,说来说去,不管在西方住多少年,我觉得个人是什么样的生活习惯是永远没有办法改变的。

  所以我看到这个设计时候非常震撼,我说要买这个东西。这是他做的一些田园式风格一些东西。这是大瑞的作品,他的这些家具可以跟刚才看的中国东西这些图片比较一下,跳了很大一个档次,从家具上说,这些有明式家具样子。

  我们也看到了刘峰的这些东西,是为了工程项目用的,不是跟我们大众老百姓大众生活一样经常买的东西。

  我还有一个很好朋友刘斐,他做珠宝设计的,他对中国的东西有自我考虑,在英国做得非常成功,然后回到国内,回来不适应,不适应中国市场,不适应中国很多做法。通过三四年磨合,他自己也在新光天地开了自己的店,他的作品被带出去出席很好会议。

  当我前面说到的几个中国的原创的设计师是什么意思?我想说的是,其实在我们中国,如果说到中国设计,很少有人能搬手说出来某领域谁比较出色,某领域谁比较著名,某领域谁的东西大众接受,他们设计的东西基本在小众圈子。可能在大众圈子被应用,但是传播不够,所以大众不知道什么东西,当知道是中国设计师设计的,一看价格和名牌一样,但是当国外设计让我们说国外设计师有哪些,会说这个那个,说一堆,建筑设计里也会说一堆出来。我觉得我们中国设计会把一个设计固态化,建筑设计人做不了室内设计,产品设计做不了室内设计,这个概念不对,国外很少有说室内设计摘出来,建筑设计完了整个室内空间出来,材料也都安放好了,很多建筑设计师做灯具设计等非常好。

  究竟在中国到底什么是中国设计?中国设计到底为什么在发展了30年之后,我们的传播力度或者说我们的知名程度,或者老百姓认可程度不到位不够高。第一个原因中国设计师一直自己在做自己的事情,比如说我有个设计,去想画出来,然后打板,打板生产,生产后卖。基本做全产业链,朱小杰先生就是,他在温州大宅里,他开60多家店,30多工厂,他在设计界已经是非常成功的人,他的展览开遍全球。

  这样的人我问他,他说其实因为20多年前自己起步,把自己当木匠做东西,现在这个设计师从这个阶段做一个全产业链不可能。因为这个社会的传播渠道也好,经济模式也好,商品模式越来越复杂。让设计师把所有东西做下来很困难的。

  我看到大瑞也是,我们合作,我们做渠道、传播、销售。他自己可能就更加地把精力集中到他的设计和生产环节。实际这么多中国设计师在未来,我们到底走什么路子,到底怎么样才能取得中国设计的成功?

  小杰跟我提到这个模式,小杰现在做一件事情,请了加工产品的工厂,给IKIYA(音)加工几十年东西,非常棒的工厂,设计出来什么东西可以很快加工出来,而且不会质量上出任何问题,或者安装出问题。

  我们中国工厂在过去的角色一直扮演着一个OEM角色,根本不会谈到股份,拿一个定单给3%到5%毛利润,然后加工,加工东西消遍全国。这是整合能力厉害的地方,很多国外公司整合能力非常厉害。

  小杰做了一个实验,专业工厂占50%股份,让工厂占大股,小杰占20%股份,推广营销天猫一家公司让他占30%,他们组成这样的公司生产家具,中国设计师的家具。设计师小杰可以请别人。

  他们的第一款产品,我看到了这个雏形,还没有卖。我那天去看见了,这个产品名字叫成长,是婴儿床,是那家工厂用松木板做的,非常棒。没有一点异味,这个床什么意思?最后生产出来会矮,不会这么高。小孩从一岁可以睡到16岁。里面有板子可以一条条铺,这个床名字叫成长,而且价位特别低。我不知道最终在天猫上定价什么样,非常有竞争性。它能打动我的地方,这是他儿子床,从小开始睡,3、4岁开始和小朋友交换变形金刚图,回来贴在这个地方,女孩子交换hollokitty的东西,一点点长大床会长点,现在人床睡完了送人,但是这个床永远属于这个孩子,而且孩子成长经历,自己藏的东西都属在这里,他长到十几岁时候,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你会看到这个孩子他的成长轨迹。

  所以这个东西很感动人,我觉得好的一个设计,不仅仅用起来方便,功能性好,而且和人情感联系在一起,跟故事联在一起。他再稍微做点推广,把这个故事讲出去会营销很好。

  还有一个设计师模式我注意到的,近几年很好的是疯果盒子模式,他们把商场地方租下来,一个500见方的盒子,租给设计师,帮你管理规划,把自己打造小手饰,自己做的小玩意儿可以放在这个地方。这个成本对于初创设计学校刚毕业的学生去卖东西,可能是一个比较低的成本可以建立客户去测试市场反应,这也是一个模式。这个模式我听说走得还不错。

  设计共和模式是很多室内设计师走的模式,这个模式是他们自己有自己产品店,有代理的,有自己设计的,有的是合作的。他自己有室内设计事务所,他在事务所中确保和客户每一单客户把这个理念讲出去之后,他的一些B2B生意可以做下来。他在行业里调性非常高,刚才一个老师说你是不是想走设计共和,我说他们洋气,我跟不上,我不会做这么调性高东西,但是这个在中国有市场。因为中国新起一批人非常富有有品位,他们可能希望达到这样的一个效果。

  所以当我们看到了这么多模式的时候,实际对设计共和来说没有强调原创也好,中国本土设计,没有强调这些,只要是设计东西,符合调性的进他展厅。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的思考,我其实本人为我自己打动的是为我们中国消费者而设计的东西,我刚才看的豆浆机,中午的办公午睡椅,我这个年龄如果再创一个品牌,我希望创的品牌本身能够打动我自己的。所以我不会做代理各种名牌产品地方,我说我们要创造一个给原创设计师打造的一个平台。

  我们中国其实并不缺少原创设计师,不缺乏好设计,但是缺乏把设计转化为商品,转化为在市场上可以销售的东西。所以鉴于这个原因,我跟很多设计师问了一些事情。比如我们有的设计师设计出来东西,怕后面东西麻烦,直接卖给品牌公司,卖到国外。国外公司拿到工厂加工,之后在中国大陆销售,收版权费有挺满意的。我看到这个机会我找到东城区国资委下面一个金融公司,我跟他谈金融合作。我们会去发现或者有一批非常好的设计的设计师,到亮点这个地方来。

  这样我们之间建立金融合作关系,这样为这些设计师创造前期把他的产品变成一个商品的机会,因为大把产品变成商品这里面缺几个环节,比如打样,或者说去做一些展览,去参加一些展会,去听到客户一些测评,缺这部分资金。我们就把这部分资金从东城区担保这个地方,帮他担保出来。然后我们东城区也为这个平台有一个贴息贷款,比如贷款贴50%,促进设计产业发展。首先解决原创设计问题首先要解决钱的问题,钱的问题解决了,再解决质量问题加工问题,解决市场投放问题。

  我不知道是否能走成功,但是愿意试,我们开始试。我们自己已经走过来,我们自己是一个成功案例。刘先生也和亮点和担保公司做这样的合作,因为下一步要在全国开比如300个他的中档的店,需要扩大的时候需要这样的金融服务。

  所以亮点在未来,我们希望它成为一个平台,它能够对产品进行一系列的前期投放,产品定价定位等。如果说田欣讲的是B2B生意,去给客户做一个建筑设计,与其跟客户建筑设计,客户什么不懂的情况下评估然后提供服务,我所讲的平台是为产品设计师服务。

  今天讲改变的智慧,我觉得我们产品这块在中国没有出现明星,一并不是因为产品设计师设计东西不好,二不是我们中国没有好设计师。我觉得第一对设计够好的设计师缺乏传播和资金,第二对于刚起步设计师缺乏一系列的除了金融之外,还为他做的专业服务。所以在亮点的一层,我们拿出700平米打造这样的平台,我希望把原创设计师平台从产品的测评到投放,到前面市场预测到定价到定位以及最后市场销售为设计师做这样的服务,联合金融公司,我们一起为原创设计师做这样一些服务。我希望能够通过亮点这个平台使得中国的原创设计能够走入千家万户,能够不是那么高调,只是在范围样板间用,而是真正成为我们中国自己的无印良品。我曾经去买的时候说,你买这个沙发搬我家里,客厅40平米,能代表生活条件好的,40平米放意大利沙发尺度不对。我相信我们可以找到符合我们生活习惯符合我们胃口原创产品出来。亮点和专门为设计服务的金融公司共同愿意携手为这个里面处理,请大家继续关注我们。谢谢。

  

  

  图注:嘉宾接受提问

  主持人:丁总精彩演讲相信大家深受启发,中国的建筑师,室内设计师要不要跨界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其实大家都知道,这里牵扯很多问题,甲方是不是有这个意愿,包括我们教育体制是不是培养出来这样的团队,或者知识系统,这里面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另外就是刚才丁总介绍了北京亮点中心,这样为产品设计师发起的这样的公益性平台,当然将来如果成功,可以变得非常地具有潜在的回报价值。

  当然以前我们在很多创意园区也碰到类似的尝试,比如给建筑、室内事务所提供非常低的房租,甚至免费的房租支持大家发展。希望将来出成果用某种方式分享设计师的这种成长价值,甚至计划还包括,比如把整个设计进行打包,比如进行上市或者整体推出。但是毫无例外的,前期的很多尝试都是失败的。但是我们特别希望亮点中心这样的尝试能够获得非常大成功。

  接下来我们有一个对话环节。相信大家今天下午听了5个精彩演讲都有问题,希望和嘉宾讨论。有请嘉宾上提。首先有请杜总,还有田欣,丁总,张丽。这个时间大家可以考虑一下想问什么问题,如果有问题请举手。

  提问:感谢柳总给这个好机会。首先谈感受,今天平台非常好,有一个国际化视野,多元化整合,还有一个是专业化服务。我的问题想问ZNA的田总和丁总,你们是在整个上下游资源和产业,你们做这个过程中有什么最大的阻力和困扰?

  田欣:其实这个SMART这个系统从提出到我们真正把它搬出来进行演讲,以及前段时间做峰会是有两三年发展过程,从最一开始提出它的时候,最开始甲方不认可,因为他面临的是今天可能签到两个合同,一个跟设计师一个跟设计管理,他在决定为什么要多出这笔钱办成和我以前一样的事,最大阻力来自甲方这边对于整个如何能够系统、科学或者在我们看来是最正常方式来完成一个项目的认知度是达不到的。甲方也分类别,刚才提到这种有可能是以前对于相对复杂的商业地产开发没有经验的人,在最开始投资会比较谨慎,原来理念请设计师把这事搞定,现在多请一个顾问完成,会不会初期做这样的投资。这样的顾问能否保证一开始对我承诺愿景也好,最后产品也好是否能成功,是有疑惑的,但是对于相对成熟甲方,比如景点集团,不是ZNA帮他请顾问公司,是他意识到做这么大项目需要有这样一个能力这样经验人帮助他,这样来说比较顺畅。对于我来说阻力是真正在推行到一个新市场,面对一个没有经验甲方,如何得到他的信

相关知识

MARK国际建筑论坛The Wisdom of Change改变的智慧完美落幕
The Wisdom of Change改变的智慧论坛
MARK“TheWisdomofChange改变的智慧”完美落幕
2015建筑与装饰设计国际高峰论坛深圳举行
直播:米洛西“设计名师邀请展”暨国际精英论坛
第二十二届国际建筑装饰展览会专业打造行业饕餮盛宴
第二十二届国际建筑装饰展打造行业饕餮盛宴
第22届国际建筑装饰展览会打造行业饕餮盛宴
第二十二届国际建筑装饰展览会盛大开幕
【邀请函】十月•苏州金鸡湖畔——中国精英设计师国际交流论坛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MARK国际建筑论坛The Wisdom of Change改变的智慧完美落幕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289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