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河北发起“善行河北”大型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旨在通过该项活动在全社会大兴互助之风、诚信之风、孝敬之风,弘扬社会公德。在凤凰河北立站之初,我们就拟定了“凤观燕赵与善同行”这个主题,肩负起媒体责任,传播善行、行善的理念。在实施过程中我们第一个就想到了地产界响当当的慈善大佬——卓达集团董事长、总裁杨卓舒先生,杨卓舒20年如一日的与善同行深深的感动着每一个河北人,更从骨子里影响着每一个卓达人乃至河北人。杨卓舒所做的一切已不仅是一种单纯的行动,而是以这种行动推动着整个社会的进步。
插图1
二十年善行 大爱无疆走向未来
当网络讯息时代来临,我们争分夺秒,习惯了用时间来约束生活——眨一次眼睛我们用去一秒钟,喝一杯咖啡我们用去10分钟,读一本书我们用去3个小时,那么,20年,我们可以做多少事?作为一个诸事缠身的企业家又可以做多少事?是批无数的文件?是看无数的报表?还是创意出无数的灵感与做出影响企业的重大决策?当我们见到卓达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杨卓舒先生的那一刻,从他那谈笑间的儒雅笑容以及轻描淡写的简述,20年的时间仿佛浓缩为一个瞬间,只为我们讲述着一件事,一件在他看来是举手之劳,却影响着整个社会的一件事——善行、行善!
杨总自己也记不清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的善行之路了。然而那么多的奖杯和荣誉称号能带领我们一步步的见证杨卓舒的慈善事业——从1993年开始:“中华慈善奖”、“中国儿童慈善家”、“中国十大慈善家”、“影响中华公益的60位慈善家”……无数的光环闪耀,那么多的奖项实在是没有空间一一赘述,在赈灾、扶老、助学、济困等等方面无论是对慈善的关注,对儿童的关爱还是对大灾的捐助,任何一处都少不了杨总的身影,他总是默默的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带着一贯温暖的笑容。当我们向他提及这些,杨总笑的很淡然,甚至还有些回避,因为在他看来这些是他身为一个企业家对社会应有的贡献,是他自身对社会的回馈,不是来源于责任,而是划定为自己的义务,不求立名,不求回报。
关于未来,我们完全相信杨总的善行还会继续下去,卓达集团的善行更会在杨总的带领下继续扩大。但时间流逝,对于退休杨总也并不回避,杨总甚至笑谈,退休以后要去沙漠种树,要去贫困地区建学校,做一个再平凡不过的“老头儿”。
是的,平凡,这是杨总对自己的定义,但恰恰这一切,早已注定了他的不平凡。
杨卓舒:“好人关怀社会,好人才有好企业,好企业才有好未来。”
“好人关怀社会,好人才有好企业,好企业才有好未来”,是杨总在多年前提出的理念——做好人,关怀社会,我们不仅要享受社会和政府给予的优惠和方便,还要回馈给社会“方便”,一些细小的善良和良好的习惯是成就我们幸福家园的重要基石。杨总从一个微小的例子来为我们阐述这个理念:单从扔果皮纸屑这类小的行动来看,这不仅仅是习惯,更是一种是否文明的体现,是检验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社会文明和道德水平的试金石。那么放在企业上呢?
一个好的企业,不仅是在获得利益,同时也要回馈社会,使得社会有更好的发展,这样企业才有更好的未来。人、企业、社会三者之间构成良性的循环,才能构建更和谐的未来。
慈善是有带动和感染作用的,一个好的企业在社会中应当起到引导和推动的良好作用——好企业是一个大的慈善主体,好企业的好领导起好示范带头作用,带动每个员工做慈善,员工在自己做慈善的同时又能带动自己的家庭做慈善,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又能影响周围的人做慈善……如此无穷扩散出去,我们的社会便形成了一个慈善的大环境。
“做慈善完全可以成为企业的崇高目标。慈善最大的功用就是教化我们自己,激励我们自己。把慈善作为企业和个人的终极目标,可以为此奋斗一生。”杨总如是说。
杨卓舒:“年轻人,你们要成为千万富翁很简单。”
千万富翁,这是不少年轻人觉得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但卓达集团杨总告诉我们:年轻人,要成为千万富翁其实很简单。
如果:一个人立志要拿出每年一半的收入来抚养贫困儿童,按照每年抚养5个贫困儿童每个儿童每年需要5000元来计算,那么你就需要好好工作每年多赚5万元。如果你立志抚养10个,100个,1000个呢?直到你有能力抚养100万个贫困儿童,那么千万甚至亿万富翁就是你了。
质朴的话语,简单的计算题,杨总的理念很简单:以崇高的慈善目标为赚钱的源动力,以善行为其终身奋斗的目标,那么你的财富便唾手可得。而这份财富的收获绝不是银行卡上空泛的数字,而是无数贫困儿童的感激与希望,这些财富赋予了这些儿童新的生命意义和努力方向,无论是这个人还是这些儿童将来给予社会的贡献都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除此之外,财富只是浮云,只有那份精神上的满足与荣光才能够回味与珍藏。
杨总的真知灼见,来源于他的财富人生经历。1993年,就在全国房地产处于大面积滞销、亏损的萧条岁月里,卓达集团以半福利物业的独到模式收获了集团的第一笔启动资金。静下心来想,这一招出奇制胜的基础,正是让利于广大业主、造福于社会大众。从一个媒体精英到一个学者型企业家,杨卓舒的巨大蜕变一方面是 “时势造英雄”,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他从“善”的角度出发,为大众谋福利的结果。
杨卓舒:“从最需要的人开始帮助。”
几年来,杨卓舒一直坚持资助春蕾女童,她们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杨卓舒的女儿”。杨卓舒对于教育事业的支持和援助一直是不遗余力的。
1997年杨总通过“希望工程”捐助20万元,建设河北省灵寿县北洼乡北湖村希望小学等;1999年向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捐款100万元;2000年向河北省儿童少年基金会捐助90万元,救助失学儿童3000名;2001年捐助15万元,建设河北省安平县大子文乡“春蕾小学”;2002年5月21日向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捐助1000万元,在全国免费招收200名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春蕾大学生,并提供学习及生活费,帮助完成四年大学学业;2004年3月,出资100万元设立“杨卓舒春蕾助学基金”,2011年,通过省少年儿童基金会捐助18万元春蕾助学金;2012年,向河北师范大学捐资100万,资助优秀大学生到贫困地区支教等等,十多年累计救助贫困女童数万名……
为什么是女童呢?杨卓舒表示:孩子的品格形成和日后成长很大部分取决于他们的母亲。 “今天的女童,就是未来的母亲,母亲的素质会影响未来全民族的素质,要提高妇女素质必须从女童教育抓起。因此,扶持贫困女童入学,是提高民族素质、造福子孙后代的一项基础工程。”到这里,我们完全可以理解杨总一直资助女童的原因了。杨卓舒的慈善理念“从最需要的人开始帮助”也是由此而引发的。
杨卓舒:研发新型建材 全国助建贫困小学
2011年,亚洲最大集成工业化住宅生产基地——卓达集团山东蓝岛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全面启动,该产品具有22项国家专利技术,荣获2011节能中国十大新科技应用奖。其新型建材系列产品不含苯、甲酫等有害物质,具有绿色、环保、节能、保健、恒久释放负氧离子等功效。这是卓达集团的又一大创举。
当我们提起一块将近半立方米的建材时我们都惊呆了,原以为很沉重,竟然不费力就提了起来。原来这种新型建材是主要以煤矸石、粉煤灰、煤矿渣、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为原材料,通过一定的工艺方式生产出来的新一代绿色新型材料,具有无限可塑性。不仅防1000度的高温灼烧而且搭建起来的房子可以抗九级地震,并且,在不需要的时候还可以回收利用,无论从实用性、安全性以及环保性方面都是可圈可点。
在提到这种新型建材时杨总没有与我们大谈他的发展规划,反而又提及了捐赠——他希望在全国范围内征集真正有需要的贫困小学来为他们搭建新型建材构筑的教学楼。杨总说,幼儿、小学生都是尚未具备足够自我保护能力的弱势群体,如果能用这些新型建材为他们带来更好的保护,这也是我最大的愿望。
杨卓舒:“个人财产,我一分不留,死后遗体也会捐出去。”
巴菲特、比尔•盖茨等人“生前裸捐全部财产”曾经轰动一时,作为中国企业家,杨总又是怎样看待的呢?杨总说, “属于我名下的个人财产,我一分都不会留”,并且“我早已立好遗嘱,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死亡,遗体均捐献出去。”
据了解,卓达集团现在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造,上市的大日程表也在制作中,各方面都在为这个目标共同努力。杨总表示,只要卓达集团走到了完全股份制,能够明确个人所属比例的时候,只需要给企业留下足够的发展资金,“剩下就属于我名下个人财产,我一分都不会留的。”在这一段话中杨总特意强调了在捐赠个人财产的前提是要保障卓达人的生活保证,这是一个领导者对追随者的关爱与回馈,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一考虑不够豁达,但恰恰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杨总的话而感动:“在中国,裸捐的可行性不大,这其中牵涉到的社会责任、领导者的责任以及体制问题太多,我不是不可以裸捐,但是我捐了,几千卓达人怎么生活?!”
奥巴马曾经对美国公民公开演讲,让美国公民不用担心明天,承诺给美国一个安全的环境,同时解决各种负面问题……这是一个国家领导人对于社会的承诺,而杨总为我们演绎着一个企业领导者对于企业员工的责任感。
关于遗体捐赠,杨总曾在公开场合表示过:卓达集团要在全中国第一个实现团队所有人自觉签约,发生意外和百年之后捐献遗体。在去世的时候捐出自己的器官帮助活着的人生活的更好,这是自我生命延续的另一种形式,更是一个人、一个志愿者最后对这个社会的贡献。
说起财富和遗体捐赠这两个较为敏感的问题时,我们问的战战兢兢,但杨总回答的却云淡风轻,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和企业家的风姿跃然纸上。
杨卓舒:“道德是幸福快乐最大的催化剂。”
关于道德与幸福,杨总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一个不道德环境的社会中,每个人都不可能幸福,也缺少安全感。幸福是在一定物质条件下的一种感觉。很多不幸,并不是物质条件起决定性作用。基本生活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道德是快乐和幸福最大的催化剂。”
社会是大众构成的,只有普通人生活中的道德水平整体提升了,才能使整个社会整体提升。“谁也不可能脱离开这个社会现实去单纯的讨论慈善。所以,社会的道德建设不是空洞的说教,也不是单纯的树立若干道德模范,而更应该是真正的用道德情感去感染全社会。”杨总说。
关于道德的提升与渗透,从河北日报社走出来的杨总依旧保持着他的媒体情结,他认为:“道德不能靠简单说教,道德建设应该是全方位,渗透到一切领域,一切环境,特别是媒体。媒体应当在道德建设中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传播中考虑到道德因素。”
是的,只有充满善的社会,每个人才是安全的,只有充满爱的生活,每个人才有快乐。慈善公益不仅仅是个态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需要。
插图2
结语:
善行:“善”就是引导人们讲道德,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新时代的雷锋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厚德重义的燕赵风骨;“行”就是实践,引导人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平凡事做起。
上面这一段话无疑是对卓达人行为的一种朴实描述。杨总带着卓达一路走来,他们不仅身体力行的实践着,更无限的扩大着这些善的影响,播撒着这些善的种子,终有一日——善,将成为无边际的森林海洋。
杨卓舒和他的卓达集团向我们阐释着“大爱无疆”的真谛——与善同行,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相关知识
杨卓舒: 与善同行,大爱无疆
杨卓舒: 与善同行 大爱无疆
情系雅安 大爱无疆 百年天天木门在行动
玫瑰芬芳,大爱无疆--皇姑居然之家爱心公益活动
情系玉树 大爱无疆 益高在行动
情系雅安大爱无疆 百年天天木门在行动
长沙萨米特寻梦想合伙人 大爱无疆与您同行
楷模家具:关爱老人,大爱无疆!
大爱无疆 千森木业肩扛责任 服务社会
世家风范 大爱无涯:德嘉印象公益晚会隆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