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海外扩张VS深耕国内 房企经营出现两极分化

海外扩张VS深耕国内 房企经营出现两极分化

https://m.biud.com.cn 2013年11月17日09:04 家居装修知识网  

“扎堆”加入“出海”队伍,已然成了2013年房企全球布局重要的一步棋。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日前,房企海外融资已经突破1896亿元,其中9月单月,融资额就达到了251.3亿元,海外融资量明显上涨,总额超过2012年全年融资的50%。

在这些海外融资活动中,斥巨资收购、兴建海外房地产项目成为当下房企惯用动作。此前,万科与素有“美国头号房企”之称的铁狮门公司签约,合作开发旧金山富升街201地块,这是继与新世界合作拿下香港荃湾地块后,万科开拓国际市场的第二站。而以高楼文化见长的绿地集团,继洛杉矶项目后,再次“出击”,以40亿美元收购纽约布鲁克林大西洋广场地产项目70%股权。

不仅如此,包括绿城、碧桂园、万通在内的十多家房企都有海外布局的动作。但《中国经营报》记者发现,在这些知名房企中,也有一些房企放弃了海外布局,而是选择深耕国内市场,比如远洋地产、世茂地产等企业。

多业态发展国内市场

在房企对海外市场的“瓜分”之际,以远洋和世茂为代表的一些房企却表示,暂时不会发展海外市场。

在他们看来,其多业态发展模式成为深耕国内市场的砝码。

以世茂为例,在产品线上其业态包括住宅、商业、旅游等,未来5到10年之内,各部分产品占比分别为50%、30%、20%,而从产品线贡献上看,住宅将是世茂业绩最主要的贡献部分。

世茂集团副总裁蔡雪梅告诉记者,从战略性角度讲,世茂全业态能力决定了其不需要选择某一类土地市场,或是只选择某一类客群。“对世茂来讲,我们更看好国内市场,目前在一二三四线城市均有布局,而且也获得了不错的收益。不管是商业、主题乐园式、远郊区还是旅游业态,世茂目前在这些业态上的潜力可以再挖掘,因此暂时没有海外扩张的想法。”

与世茂持有相同想法的还有远洋地产。“远洋未来将深耕环渤海区域,立足国内市场,全产品线发展将是其重要的一个战略布局。”远洋地产总裁李明说。

然而就在世茂、远洋深耕国内市场的时候,更多房企把目光锁定海外市场。

“中国房企出海不仅仅是战略布局上的考虑,更重要的是想利用国内房企在销售渠道的资源优势,吸引国内高端职业客群到海外置业投资,从而这些房企也可以在这个细分市场上获得收益。”同策咨询部研究总监张宏伟对房企出海目的一语中的。

在他看来,房企出海能够实现产品线互补,进而寻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

万通集团是较早吹响进军海外市场号角的企业之一。2009年3月,万通砸下5亿元,将纽约曼哈顿世贸中心一号楼的数层写字楼租了20年,并将其打造成为一个集会务、商务路演、文化展览、餐饮为一体的商务中心,命名为“中国中心”。

碧桂园则成为海外布局最快的房企,早在2011年年底,碧桂园携手大马置业成立联合公司(前者持有55%的股权),联袂开发马来西亚的物业。

中国海外投资协会相关人士表示,房企在海外布局除了能发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外,更主要的是能降低融资成本,相比国内融资,海外融资最大可以降低30%的手续费,此外,以一个10万平方米的项目计算,一旦项目入市带给企业的收益比国内能多出3个百分点。

中国海外投资联合会一项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包括碧桂园、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万科、绿地、万通、中坤等十余家大型房企,已在海外有房地产项目或确定投资计划,投资规模已达几百亿美元。

除了利润上的差距,弥补产品线不足,无疑也成为其海外扩张的一个主要原因。

绿地集团日前与泰国正大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MOU),拟在泰国曼谷、芭提雅合作投建一揽子房地产开发项目,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4.8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约80万平方米,总投资超120亿元,规划建设中高端公寓、酒店式公寓、配套商业及办公项目。这是绿地集团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以来首批合作开发项目。

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告诉记者,绿地集团在海外市场已成功进驻四大洲、六个国家、八座城市,未来绿地要坚持多业态、多产品线的发展战略,借助海外市场恰能丰富产品线的多业态化。

相关知识

海外扩张VS深耕国内 房企经营出现两极分化
房企业绩冷热两极分化 开发商“喊涨”底气不足
房企海外扩张不可轻狂 国内市场仍是主流
佳兆业“余波”:海外资本对国内房企热度骤降
房企海外业务调查:政策风险隐现 付款手续繁琐
多元化驱动 国内房企海外市场开疆拓土
国内房企首现海外同区域竞争 富力85亿拿下大马6地块
国内房企利润增长受限纷纷海外布局 美国频示好
一线房企“重金”布局海外
海外融资成本看涨 标杆房企7月海外融资下滑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海外扩张VS深耕国内 房企经营出现两极分化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306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