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单独二胎”了,符合政策一阵激动,但仔细想想又各种纠结,究竟生还是不生?
二胎经济学
camille
周五晚上八点多了,办公室里仍然灯光明亮但气氛压抑,一个个正强压满腔怒火埋头加班,安琪突然发出一声石破天惊的尖叫,“单独真的要放开二胎了!”狼来了的次数多了,大家都处变不惊,连个抬头的都没有。这次是真的!安琪把一则新闻扔到了工作群里。
果然是要正式放开单独二胎了,顿时办公室里沸腾起来,其实这事儿大家都讨论过好多回了,但以往不过是空想畅想,而这次就好比买彩票真中了个头奖,抱着500万踌躇满志地琢磨着该怎么花!
最兴奋的当然还是安琪,已经捧着电话挨个儿报喜了,第一通当然打给老公,第二通打给自己妈,第三通打给婆婆。三通电话下来,安琪从激动难耐变为义愤填膺。跟我们抱怨,“你说我都摊上什么人家哪,别人家都是公婆催着媳妇生二胎,媳妇不肯生。我们家好了,刚好相反,我愿意生,结果老公大叫公司正减薪养不起,说我这一生二胎起码要大半年上不了班,这日子还怎么过啊?我亲娘让我跟婆家商量;公婆则不咸不淡,不冷不热!”
大家听了都捂着嘴偷着乐。安琪属于那种典型的啃老族,现在这个孩子,就不见她操心过,每天即便是正常时间下班也不肯回家陪孩子,忙着外面吃饭购物蒲夜店,孩子3岁前直接扔给公婆,上幼儿园接回来后,也是公婆跟过来做带薪保姆。这再生一个,她也就怀孕生产时辛苦一下,接下来苦的还是公婆,既要贴钱又要出力!难怪家里没人肯接这个翎子。
好吧,第一个500万没人领了,于是同事就把眼光调向森美。森美女儿六岁,再生个儿子,小姐姐带小弟弟,那绝对是最佳组合,想起前段时间叶一茜在微博上晒怪力萝莉“森碟”排队给弟弟买“奥特曼蛋”的照片,那场景,不要太有爱哦!森美却轻哼一声,“这生二胎只是不罚款了,又不是有奖励。我家要钱没钱,要人没人,一家三口挤在一套60平的小房子里,再生一个往哪儿搁?我妈我婆婆身体都不好,女儿小时候都是我自己和保姆带,好不容易熬到她上小学了我稍微能轻松点,现在再生个谁来带啊?而且我们公司谁不知道,一个萝卜一个坑,这去生个孩子回来,估计坑早被人占了!要不,这指标能卖钱的话我卖给你们谁想生的,同事嘛,友情价,怎么样?”
第二个500万没人领了,群情激奋的情绪开始慢慢回落,突然大家想起我也是“单独”,于是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殷殷地劝,“怎么样,你再生个女儿吧,一儿一女,凑个好字!”“切,我倒也想凑个好字,但又不是我想生啥就生啥,万一再生个儿子怎么办!一个已经是拆天拆地,再生个还不把房子给掀了?而且谁都知道,这年头狼多肉少,娶媳妇全靠拼爹娘,一个儿子起码得备一套房,以后才娶得进老婆。我现在这个儿子的房子首付还没凑到呢,万一又生个儿子,把我们两个都卖了还不够呢!再想得远点,我生两个的话,那我儿子以后就不是独生子了,那等于说把我儿子以后生两个的名额给预支了。我还是给我儿子留着吧,让他以后生两个去!”
第三个500万没人领了,大家都沉默了,唉,这二胎指标到底不是中了500万,中500万是数钱玩,这二胎指标可是个花钱花精力的主,而且还没个底儿!
好吧,二胎讨论到此为止!大家该干吗干吗,继续埋头加班。
不过下周一策划部例会上,倒是又热火朝天地讨论起二胎来了,行销策划部总监催大家赶紧想想接下来的策划方案,怎么跟二胎联系起来?说人家触觉灵敏的,广告都推出来了,有家地产公司推出的广告语就是:“罕见五房,为双子女家庭营造独立舒适的成长空间”;还有妇产医院专门推出“二胎门诊”……
对了,我还是赶紧看一下手头的股票吧,今天一开盘几家奶企就全线飘红!二胎生不生再说,趁着这拨热浪赚点小钱才是王道哪。
谁说了算
在路上
计划生育新政一石激起千层浪,细则尚未出台,跃跃欲试者有之,未雨绸缪者亦有之。政策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周五晚上十一点多了,婆婆在客厅边喊先生的名字,边敲我们卧室(卧室装修效果图)的门。我和先生赶紧起来开门,看到婆婆一脸的兴奋。原来老太太刚刚从电视里看到单独家庭可以生二胎的消息,激动无比,忍不住和我们分享。
先生是独子,我有一个弟弟,所以在原来的双独政策条件下,我们不符合生二胎的条件。事实上,作为普通的公司职员,我们也从来没有考虑过再要个老二,经济条件不允许。另外,为了女儿的入园问题,我和先生已经办理了独生子女证。当然,这事儿一直没有告诉公公婆婆。
婆婆如数家珍地念叨生老二的好处,什么老有所依啊,老大不会孤单啦,什么有了养老大的经验教训老二养得更好啦,什么政府都给政策了,不用就是浪费啦。那架势,好像我和先生不表态誓不罢休。
公公见我和先生没有说话,也和婆婆加入同一个战线,号称老二可以按照我和先生的想法来养。这句话的缘由是,自从我休完产假上班后,女儿基本全权由公公婆婆照顾,我和先生偶尔会对他们带孩子的方式提出一些意见。当然,我俩绝非斤斤计较之人,因为虽然女儿没有完全按照我们要求的方式来养,但小家伙被养得也不错。坦白讲,我还真没有非得按照我们的想法再养一个老二的冲动。
大半夜的,绝对不能让这家庭会议再继续下去。作为缓兵之计,我和先生表示好好考虑一下,两位老人这才回卧室休息。
无论如何,那天晚上的觉是睡不踏实了。计划生育新政,不在我预料,扰乱了我平静的步调啊。公公婆婆的一大遗憾是没能给先生添个小弟弟或小妹妹,以至于他童年太孤单,所以,才有了看到新政时的那激动一幕。
在我看来,生不生老二,新政说了不算。新政赋予了单独家庭生老二的权利,而权利是可以行使的,也是可以放弃的。当然,生不生老二,公公婆婆说了也不算,但他们的意见绝对不能掉以轻心。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现在我们家有两个宝,他们那根筋要是拧不过来,那全家人的幸福指数可真要大打折扣。
皮球被踢了回去。周末晚上,先生一本正经地给公公婆婆做思想工作。他说,生不生老二,得从长计议。这个事吧,得看经济状况,当然,大家的意见非常重要,必须得逐一考虑。然后,他又如数家珍地念叨,每个月的房贷多少,车贷多少,女儿的开销是多少等等。
公公婆婆听得眉头紧锁,当然也会反驳说养个老二不会花多少钱,但至少昨天晚上的兴奋和冲动已经渐渐地没有了,最终要求我们等经济条件好点再考虑。生不生老二,经济条件说了算。短期内,我们的经济条件还达不到不计养孩子的成本的水平。
晚上睡觉前,习惯性地去大学同学的微信群逛了逛。有女生吐槽,老板已经暗示,公司最近业务拓展不顺利,搞得大家人心惶惶。于是有人开玩笑说,生不生老二,老板说了算。虽然是玩笑,但也说明一个事实:职场女性,在面对生不生老二的选择时,必须得考虑职业的发展。当然,不需要这份工作养家糊口的富姐除外。
样样都花钱
金钱草
生孩子与股市本风马牛不相及,但“单独二胎”政策一公布,钢琴和纸尿裤都涨停了,避孕产品都暴跌了。传说中的二胎们还没出世,就肩负起了紧急救市的重任。商家们热切期盼“单独家庭”能铆足了劲,蓄势待发,等政策一落地,新生儿就像开了闸的潮水,咆哮而出,奶粉、尿裤、玩具全面告急,医院、教育、房地产供不应求,整个消费市场一派欣欣向荣。
“单独”成了热门话题,并引发了生育权和生育特权的讨论。刚刚淡出视野的老谋子,又被揪了出来,南京一家报纸在头版刊登了“寻找”张艺谋的启事。以老谋子的国际影响力,完全有能力跑到美利坚去,给娃们落个外国户口。这顶横空飞来的“葫芦爹”的帽子,不是张导特爱国,舍不得中国户口,就是被深度炒作了。
也难怪老谋子被揪住不放,这些年,计划生育政策好像专门是用来管理上班族的。有钱的,交上社会抚养金或者跨出国门,就可以多子多福;没钱的,还指望养儿防老。俺就看小区那个收破烂的,经常骑着三轮车,拉着三个脏兮兮的孩子招摇过市,这都是他养老的资本。
俺也挺体谅政府的良苦用心,像俺们这种工薪阶层,真要给个二胎指标,还不一定有勇气接受:万一这孩子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一发奋去了北上广,光买个房子,就要了俺的老命。俺们一领导的闺女毕业后留在了京城,两口子把一生积蓄都搭进去了,才凑够首付。前几天孩子问能不能再给15万,要交中介费,两个人卖血的心都有了。
再说啦,从怀孕、生产到哺乳期,生个孩子怎么也要两三年,两个就得四五年。表哥两口子都是公职人员,闺女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事业单位。找了个独生子,符合双独政策,亲家生意做得很大,坚决要求生两个。这闺女从一上班就开始怀孕,到现在都五年了,还没正儿八经上过班,在单位早就被边缘化了。虽说儿女双全美满幸福,可看到同龄人都干到中层了,自己却成了生育机器,还是说不出的失落。本来就业就有性别歧视,这二胎政策一放开,哪个单位还敢要独生女啊?
尽管舆论吵得热火朝天,商家也都做好了发财致富的准备,但“单独家庭”好像都不买账,俺周围的80后都没有生二胎的强烈冲动。小王是80年生人,第一批独生子女,媳妇姐妹俩,家是农村的,双方父母都没有固定收入。两家凑钱交了首付,一结婚就成了房奴。生了孩子后,父母过来看孩子,小两口既要交按揭,还要负担双方老人的生活费,他现在最大的忧虑就是四个老人的身体,万一哪个倒下了,他都招架不住。他特羡慕俺们这样多子女家庭,兄弟姐妹可以共同照顾父母。俺问他:“政策放开了,生不生?”小王拍拍口袋:“四个老人,一个房子,要再养2个孩子,砸锅卖铁都养不起!”
俺这才发现,这“单独家庭”和“双独家庭”有很大不同。“双独”一般以城市家庭为主,“单独”多是城乡结合。这也很好理解,城市家庭只能生一个,农村家庭头胎是女孩,可以再生一个。所以“单独家庭”都不是特别宽裕,这养孩子又不像炒股,烦了可以割肉卖掉,胎教、早教、素质教育,样样都离不开钱。不像俺们小时候,家家三四个孩子,不是放养,就是圈养,成群结队就长大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于大部分沦为房奴、孩奴的“单独家庭”来说,还真没有多么强烈的生育欲望,加上计划生育实行这么多年,人们早就接受了一个孩儿的生育观念,传说中的补偿性生育高峰能不能来,还真是不太好说。毕竟,生不生孩子跟国家政策有关,但也没有必然关系。所以说,“单独家庭”离政策很近,离“二胎”还很远。
相关知识
二胎纠结之经济账:样样都花钱究竟生还是不生?
二胎家庭新选择:美的零导者热水器,多一个人洗澡也不怕
睡眠债vs经济账:有钱睡得好,还是没钱睡得好
“多房族”的抛售焦虑:面对低迷楼市 卖还是不卖
北京春季房展之海南:房市泡沫经济!买还是不买?
塞纳春天:风口之下,做“猪”还是做“鸟”?
2012地板价格尴尬:"涨"还是"不涨"?
家居议事厅:金九月家居大戏 到底演还是不演?
厨电行业:“价格战”打还是不打?
买了“长寿层”房子还是不保值?售楼员:那是因为你买的是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