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亚冠夺冠后的广州恒大可谓火爆全国,不少球迷甚至在赛后喊出“买房就买恒大”的口号。
值得注意的是,夺冠背后,是恒大对足球产业的大量资金投入,1000万欧元请来世界名帅里皮,1000万美元请来巴甲金靴孔卡等都堪称大手笔。目前中超赛场16支球队,除上海申花外,其余15家俱乐部均有地产商的背景。除了广州恒大和辽宁宏运实现盈利之外,其他俱乐部都处于亏损的局面。让人质疑的是,既然投资足球处于亏损的局面,为何开发商还热衷于足球?
近九成中超俱乐部亏损
2010年,中国足球经历了打击假球、赌球等事件,信誉和关注度都跌入冰点。就在这时候,地产商开始争先恐后地抄底投资中国足坛,动辄几千万元
的资金招兵买马,令中国职业足球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据《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记者了解,目前中超16家俱乐部投资方中,10家以房地产为主营业务,5家有涉及房地产行业。
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随着房地产商的进入,中超的总投入不断冲高。1994年时的总投入才8000万元、1996年突破亿元、2003年4亿元、2010年5亿元、2011年15亿元,2013赛季达到30亿元。其中,工资支出、海外拉练、聘请外教、比赛奖金、转会买人等投入不断水涨船高。
随着投入不断加大,中超也有了发展的空间。今年英国足球杂志《世界足球》公布的世界最佳联赛评选中,中超排名第14,在亚洲仅落后日本(第11位)。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真正盈利的中超联赛俱乐部屈指可数。据《中超联赛商业价值报告》披露,2013年中超联赛俱乐部总体收入为16.16亿元,总支出为18.8亿元,亏损高达2.6亿元,亏损金额是2012赛季(0.82亿元)的三倍多。
其中,广州富力和大连阿尔滨是16支球队中经营状况最差的,两队的投入均超过1亿元,但收入都不足3000万元,属于严重亏损,前者亏损额高达1.5349亿元。
仅有广州恒大和辽宁宏运实现盈利,数据分别为8590万元和1795万元。恒大除了超过1亿元的票房之外,还有逾3亿元的广告收入,加上周边商品销售,2013年的总收入在5亿元以上。相比之下,辽宁宏运虽然盈利,但是依靠卖掉杨旭与于汉超所获得的转会收入达到4000万元,占了俱乐部收入的70%以上,“宏运只是依靠卖主力球员实现的盈利,直接后果就是球队成绩下滑,这是不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所以真正意义上实现盈利的只有广州恒大一家。”资深足球记者翟俊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警惕房地产足球的泡沫
让人感兴趣的是,为何这些开发商还那么大手笔地投资足球?对此,资深足球记者尹波表示,开发商投资足球,表面上看是赔了,但是实质却是开发商肯定赚钱,“足球给开发商带来品牌效应,这是开发商最看重的,此举也为开发商省了大笔的广告费用。”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却曾公开表示,“现在中超俱乐部一年的成本至少四五千万元,但是赢利能力又十分低,相比之下泡沫过多,长期来看存在风险。”
公开报道显示,在2011年广州恒大的业绩交流会上,有记者向许家印提问,投资足球会不会对恒大股价有影响?许家印回答说,投资足球是营销策略。广州富力董事长张力也曾公开表示,虽然目前富力在广州、北京等大城市有较高的知名度,但在一些二、三线城市才刚刚起步,搞足球队有助于品牌的全面提升。
“单从营销的角度来说,房地产足球已经被大家认为是较为成功的体育营销。”房地产行业专家李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一位国内著名足球记者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房地产开发商重金投入足球,除了让中国球市暂时火爆起来之外,还存在很多弊端,“开发商进入足球动机比较复杂,其目的就是追求短期的广告效应,在达到目的之后就很有可能退出。此外,房地产行业的泡沫效应可能会转移到足球领域,不熟悉职业足球发展规律,缺乏职业意识和规范,缺乏专业人才,这是足球行业需要警惕的。”
“房企的大肆注资,其实有悖于足球的发展规律,也提高了足球俱乐部的运行成本,加剧俱乐部之间的贫富差距,也会让其他领域有意投资足球的企业望而却步,对足球的整体发展作用不大。”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张教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房地产行业专家张建初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控越来越严格,如果开发商资金出现问题,那么到时中国足球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
相关知识
中国式地产足球:追求品牌效应同时须警惕泡沫
看中足球背后品牌效应 中超变“房超”
家饰产品市场潜力显现 品牌效应难形成
家饰产品市场潜力显现 品牌效应难形成
七成消费者首选家居大卖场 橱柜品牌效应凸显
衣柜品牌效应凸显 七成买家首选家居卖场
家具品牌效应价格飙高 山寨产品混杂以假乱真
家具市场品牌效应价格高 山寨混杂以假乱真
家具品牌效应价格高 山寨混杂以假乱真
家居业品牌效应泛滥 山寨货冒充正品忽悠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