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穿流不息的汽车钢铁洪流、摩肩接踵的地铁拥挤人群,城市的活力如同点火的发动机,发出强大的轰鸣,推动着我们的经济向前奔腾。城镇化和工业化,就像经济赛跑中你争我追的一对选手,一直在比肩赛跑,并驾齐驱。中国的经济实现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工业化,而且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最大的城镇化。目前,我国已实现52%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虽然成就巨大,但城镇化问题错综复杂。横向从地域角度看,我国地大物博,现在,北国冰城已经冰封大地,而海南城镇依然树木常青。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如同气候一样参差不齐,有专家戏言,三个世界发展水平都可在中国找到,有的城市比欧美不差,有的地方与非洲同行。城镇化办法自然千差万别。
纵向从时间的角度看,城镇化是一个漫长马拉松赛跑,美国城市人口,到1920年跃增至51.2%,又过了半个世纪,城镇化率达到85%以上。才大功告成。
城镇化千头万绪,归纳起来其实是三个问题,人到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地从哪里出?三个问题听起来很简单,但学问都很深,第一,人到哪里去?似乎都要到城里去,但我国52%的人口城镇化率,只实现了35%的户籍。17个百分点之差使2亿多名农民工难以享受到城镇基本社会公共服务,他们的收入、就业、住房、社保、子女就学等都成了难题。
加快推进城镇化需要大量资金。据国家开发银行预计,未来三年我国城镇化资金需求量将达25万亿元。把所有地方政府三年的财政支出加起来都不够,资金怎么满足城市建设的大量需求?
城镇建设用地从哪来呢?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城镇化推进,我国平均每年减少耕地600多万亩,日益逼近18亿亩的耕地红线。城市扩张会不会过分侵占耕地,危及粮食安全?
日前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传递出一系列重要信息,对这些社会普遍关切的问题给予了充分回应。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能够留住“乡愁”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该如何解读?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最重要的还是人和自然的和谐。中国的城镇化关系到子孙后代,关系到长远,是千年大计,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我们能够看到的人和自然的关系要突出把握好。特别是在我们过去的经济高增长当中,资源环境问题已经凸显,所以我们要给子孙后代留出一个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基础,这是至关重要的。
张立群强调,我们的新型城镇化着眼于长远,着眼于未来,不是从一两代人福祉考虑,更不是从某些政府的政绩目标来考虑,而是要从长远和根本来考虑人和自然、天人合一的大问题,这一点在新型城镇化当中是非常突出的新亮点。
在回答“人往哪里去”的问题时,会议提出,要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将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开放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差异化政策?
张立群说,这里面最主要的还是强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我们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每一个城市块头不断做大,而且强调各个城市之间功能的相互配合,各个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这个城市群在相互联系当中,它应该有各自的定位,大中小城市相互配合,这样的话,城市群的承载能力才能够有明显提高。如果仅靠一些大城市的规模扩张,最后整个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可能就会产生矛盾,所以每个城市的发展可能都要有一定的合理边界,不是越大越好。
另外,户籍放开和公共服务的能力是结合在一起的,特别是现在特大城市人口进入的压力很大,但是如果把户籍放开,在城市公共服务的提供上,政府财政压力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现在小城镇,包括中小城市人口进入的压力相对比较小,这个区域提供公共服务和压力也相对比较小。现在有区别对待,主要还是针对这样一些情况来考虑的。
城镇化发展方向确定后,所需要的钱从哪儿来?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城镇化过程中绕不过去的坎儿,据新华社报道,国家开发银行预计,未来3年我国城镇化投融资资金需求量将达25万亿元。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一整套解决方案: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和债券发行管理制度,可以充实地方财力;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等等,这样的方案能不能解决资金问题?
张立群表示,融资是没有问题的。第一,从地方来看,要形成稳定的税收收入来源。第二,从中央财政来看,要有一些对口的支援。同时,如果选择好项目,各种社会融资应该也会比较有积极性。此外,通过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引入新鲜投资,中国的储蓄率包括中国的投资资金潜力,如果项目选择好,未来的回报会比较稳定。如果各种项目的资金风险、规范制度机制控制得好的话,融资是没问题的。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建设用地特别是优化开发的三大城市群地区,要以盘活存量为主,不能再无节制扩大建设用地,不是每个城镇都要长成巨人。同时强调,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城镇化建设如何做到有“自知之明”,防止“贪大求快”?
张立群指出,整个城镇化的过程是一个人口和产业集中的过程,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这种集中过程会释放土地,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把城乡布局的原始面貌保留下来。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个方面我们要尽量保存城市的自然风貌,包括历史风貌。第二,要积极提高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效率。第三,在整个城乡布局调整当中,应该突出土地的合理规划,包括城市形态、城市布局的更合理优化。
相关知识
张立群:城市不是越大越好 要有一定合理边界
专访名衫楼梯张立伟:整木家装是项大工程
共合设月末活动 | 车延冲:我不是设计师
买房东户好还是西户好?都说东户好,开发商:真不是那么回事
赛诺楼梯张立君:优质产品是打造品牌的基石
健康床垫营造优质睡眠 选购不是越贵越好
健康床垫营造优质睡眠 床垫不是越贵越好
权威专家:楼市不会崩盘 只是回归合理价位
张阳:文化传承不是设计师的自嗨 要让社会都能参与
健康床垫营造优质睡眠 床垫不是越贵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