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城市北京正在变得越来越脆弱。
一场暴雨可以让整座城市陷入瘫痪;一场大型演唱会,甚至一次宜家商场的促销活动也可以让这座城市的交通发生长时间滞阻;而道路拥堵是几乎是每天、每时都在发生。人口正在不断涌入北京,城市的承载力越来越弱。
这并不是城市规划者们所期许的局面。
北京需要新的城市副中心
在北京科技商务区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澎印象中,过去北京市曾经有很多绿化带,但是它们不断被蚕食。尽管有关部门提出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规划理念,在现实中,北京的城市发展越来越像“摊大饼”,平面式扩展大行其道。
林澎认为,无序的蔓延式发展是不可取的,北京需要明确新的城市副中心,需要摆脱旧思维,重新梳理北京的城市功能。新的城市副中心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良性自我循环体,是活跃的细胞,而不是病态的城市肿块。事实上,不止是北京,中国的城市发展已经走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需要用创新的思维去应对和解决问题。
林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指出,从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历程来看,如果一个城市尤其是特大型城市只有一个中心,“城市病”将会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日益凸显。一般来说,综合型大都市大多都呈现出由“单核心”向“多核心”发展的特征。东京、巴黎的做法值得北京借鉴。
如东京从1958年至今就曾三次实施“副中心”战略。现在它共有7个副中心,每个副中心既是所在地区的公共活动中心,同时也承担东京作为国际城市的某些职能。在7个副中心中,最为成功的当属新宿。目前,金融保险(放心保)业、不动产业、零售批发业、服务业成为新宿的主要行业,人口就业构成已接近东京都中心三区。
巴黎的拉德芳斯是副中心建设中的又一经典案例。经过近30年的建设,现在拉德芳斯已经建成商务与办公楼面积近250万平方米,容纳公司1600多家,其中包括法国最大的5家银行和17家企业,170家外国金融机构,还有190多家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的总部和区域总部。区内目前工作人员超过了15万。
新的城市副中心应产城融合
而过去,北京也曾提出建设副中心,但副中心的建设难言成功。以通州为例,交通拥堵成为困扰通州的首要问题。并且,缺乏产业支撑的问题一直未能解决,职住分离的趋势越发严重。
林澎认为,其中值得反思的是,过去的城市发展被“房地产模式”绑架。不唯北京,地方政府追求短期利益的现象,几乎在中国所有城市都存在。以房地产开发模式为主导的城市建设,追求快速建设,由此产生了许多睡城、职住分离的功能区。而产业的发展需要时间,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不过,通州的城市发展也才走过第一个十年而已,未来的道路还很长。”林澎说。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北京需要明确新的城市副中心。据了解,2013年1月22日,在北京市第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代市长王安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北京要加快城市副中心和新城建设,坚持聚焦通州,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确定起步区及相关配套政策,力争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重点建设项目取得较大突破。同时,要加快顺义、亦庄、大兴、昌平、房山新城的建设,打造功能完备、宜居宜业的综合性新城。
林澎建议,需要引入创新的思维来打造城市副中心。从规划角度,过去也曾提出过产城融合的理念,土地曾被粗犷地划分为产业区和居住区,但相互没有任何交叉、交流。如何让产业和城市真正的融合,使区域中的每一个细胞都有活力,这是新型发展商需要解决的问题。新的城市副中心应该是产城融合的。
此外,在新型的城镇化背景下,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应该有所改变。“真正将市场力量引入到城市建设中。”林澎说。不仅需要理念上有所改变,每一个细节都从“人的需求”出发,而不是从政绩观上出发。制度上也应有所变革,特别是土地、财税等制度。
而具体到北京科技商务区建设有限公司正在做的事情,北京是否能在北部昌平区形成类似“硅谷”以城市创新经济为依托的城市副中心?
林澎的思考是,一方面需要打造良好的硬件环境:便利的交通,发达的通讯网络,高度信息化,良好的生产和居住条件。但更重要的是打造软环境。客观来看,昌平TBD(科技商务区英文Technological Business District的缩写)区域具备良好的条件。周边有大学、研究机构和风险企业,有可能引起知识和信息的汇集与交流,形成高科技产业集聚。但更重要的是政府或园区管理部门能否给进入园区的高科技公司提供资金、税收、法律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信用体系是否完善,能否倡导一种特殊的创业精神和营造一种独特的人文气氛。有了这些软硬环境,科技新区才能产生吸引力,不断壮大。
然而道远路长。
相关知识
林澎:巨型城市的蔓延式发展不可取
粗狂式发展不可取 衣柜需完善管理进入新轨道
特别推荐:40平的日式森林系田园公寓(图)
生活家集团林福利:家居产品的颜色关乎用户健康
土豪式消费不可取 高端科技化衣柜抢先机
评论:高房价的铁杆支持者不是任志强 而是购房者
张文才:互联网时代的智能化行业发展趋势
威法王超:针对15%的消费人群走不一样的高端路线
风水专栏:有这样的风水,想不升职都难!
王健林:政府建的保障房 十年后将成贫民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