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佛山高速发展了30年,在经济总量年均增速超过17%的同时,环境承载力业已到了极限。在环保、土地、产业升级的三重压力之下,佛山被迫站到了治污的阵地上。
历史学家汤因比说:“一部人类文明史,不过是人类面对自然和社会的挑战而不断应战的历史。”目前,这个人均GDP接近1.2万美元的城市,正试图寻找到既发展经济又减少污染的办法。
国际已有的经验是在人均GDP5000~10000美元之间,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开始出现拐点,进入同步发展的良性状态,即著名的“库兹涅茨曲线”。
佛山会这样吗?
●“佛山模式”的污染恶果
佛山,这个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城市因工业发达、商业繁荣而素有“天下四大聚”之称。从明清始,其由全国著名的陶瓷、丝织产品出口的重要基地走向区域经济中心城市。
百载之后,佛山不遑多让。近年来,在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佛山多次位列大中华地区前十。与此同时,佛山市的G D P总量、工业生产总值也都位居全国前十。
这个总面积只有3848.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92.3万人的城市,骄人的经济增长速度、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上世纪80年代的乡镇企业崛起,这也是后来被广泛谈及的“南海模式”、“顺德模式”。但如此模式,也造成了惊人的污染。
2001年,国家环保局牵头进行了一项“典型地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勘查研究”,试图摸清全国土壤环境质量及其污染状况。佛山市的南海和顺德,土壤汞超标率分别达到了69.1%和37.5%;顺德等地镉的超标率达到了40%左右。
2002年,据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完成的“广东珠江三角洲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项目”显示,本省重度污染分布在广州-佛山及周边地区。
对此,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束文圣称,目前污染严重的南海、顺德等地,污染工业是上世纪80年代后逐渐进来的,这些污染物通过大气和水进入土壤。
此言不虚。佛山目光所及之处,灰云压城,蒙蒙一片。2009年4月,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吴兑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从清远到三水、佛山、南海、江门、新会、斗门,形成了一条灰霾天气的集中污染带。
还有一组数据可以对照,结果更为触目惊心。粤港政府于2005年起启动“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测网络”。2006年监测结果报告显示,佛山超过六成日子空气污染超标,三项指标居首;2007年报告显示,四项污染物指标中,佛山有两项居首;2008年监测结果报告显示,四项污染物指标中,佛山有三项居首;2009年监测结果显示,粤港珠三角地区16个监测点中,佛山空气污染最严重。
●丧失灌溉能力的河涌
环保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流经佛山境内绝大部分河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汾江河一年一半时间发黑发臭;西南涌、大棉涌因污染严重而丧失农业灌溉功能;雅瑶水道、水口水道污染严重,直接影响下游地区的水质;以前城乡之间的一些环境优美的小河涌,现在正成为纳污明渠,严重影响沿岸居民生产生活和城市景观。
玛丽莲·梦露说:如果你无法忍受我最坏的一面,你也无法得到我最好的一面。
生活在佛山这座城市,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事实上,世界上的后发城市,都曾遇到过和佛山一样的难题。经验证明,只要用心,并且耐心,治污都能找到解决之道。
●“不转移升级,南庄没未来”
佛山治污的号角从南庄吹响。这个小镇被誉为“中国建陶第一镇”,当地有这样一个版本的说法:它的陶企产值占全国的1/4、全球的1/8。
虽然有着漂亮的G D P数据,但南庄生态日益恶化,无法引入更多投资,第三产业比重长文章出处是华夏陶瓷网期停滞不前。
“不调整产业结构,不进行转型升级,南庄没有未来。”南庄镇委书记张辉明说。
南庄镇只是一个缩影。佛山是全球最大、产业链发展最完善的陶瓷产业集群区。
省委书记汪洋在佛山调研时说,一直以来,佛山总体上仍在走传统工业化的老路,能耗大、污染重,难以适应当前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2006年底佛山市第十次党代会上,时任市委书记林元和就明确提出,对于高污染、高能耗、效益差、不安全的产业,哪怕影响经济增长速度也要坚决淘汰。
以环保为切入点,淘汰陶瓷中的“双高”企业,是佛山产业结构调整工程的第一步。2007年,佛山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市陶瓷产业调整提升工作的通知》,由此拉开了陶瓷业整治风暴的序幕。
2010年12月29日,佛山召开全市节能降耗工作会议,佛山市经贸局相关负责人称,在列入调整提升的298家建筑陶瓷生产企业中,目前已经转移、转产220家,到年底,佛山将仅保留62家建筑陶瓷企业,八成企业将全部外迁。
陶企转移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据佛山市环保局方面透露,南庄镇2009年空气中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值比2003年下降了一半。
虽然,连续几年的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测报告显示,诸城同比,佛山空气质量堪忧,但本城环比,佛山两个监测点测得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平均下降46%、12%和17%,降幅均高于联网整体降幅。
新问题接踵而来。2009年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测报告显示,汽车尾气取代陶瓷工业成为佛山空气污染的最大元凶。
这场战争依旧漫长。
●汾江河治污还有第六次?
较于转移陶瓷企业,佛山河涌治污则是一段沮丧的历程。尤以汾江河为甚。
近30年来,沿岸工厂涌现,以纺织、漂染、皮革、化工、电镀、玻璃、五金、陶瓷等污染大户为主,都将排污口设在汾江河沿岸,源源不断地排放出未经处理的污水。
与此同时,佛山经济总量年均增速超过17%,工业的高速发展突破了原有的环境容量,劣Ⅴ类的水质让人掩鼻。
“汾江是佛山的母亲河,改革开放后逐渐发展成了纳污河,几百条河涌的污水都是从这里排出。”佛山市委常委邓伟根说。
在汾江河综合整治之前,政府投入了47亿元治污,河水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却没有根本改变。汾江河综合整治战再次打响。2008年初,佛山市成立汾江河(佛山水道)综合整治指挥部,由市委书记陈云贤担任总指挥,邓伟根担任执行总指挥。
“与之前局部整治不同的是,第5次整治是全流域的整治。”邓伟根说。
2010年年底编制完成的《佛山市汾江河流域产业转型升级研究报告》,重点提出了产业准入环保要求:除了排放总量要达到汾江河流域环保要求,已存在的产业最终要实现污水循环利用,每年至少减排10%-20%;新引进产业工业废水和主要污染物能够完全集中化或自我化循环处理,最终实现基本没有工业污染排放。
市汾江河综治办介绍,三年来,汾江河的治理已经启动95项重点工程。截至目前,主要内河涌整治共完成11 .5公里,占整治总量的30%,预计2013年可基本完成内河涌整治工作。
2010年7月16日,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汾江河现场考察后说:“汾江河,过去一度变成酱油,变成醋了,不光水的形态变了,就连水的性质也变了。在环保问题,最讲究的也是水里有没有鱼,水里头有鱼了,也就可信了。”
“汾江的治理会不会反弹,我觉得有待于历史的检验。”邓伟根说,“不能再出现第六次整治的情况。”
佛山尚需努力!
相关知识
佛山,一个城市与污染的战争
简一助力“环球酒店设计之旅”,探讨城市与自然的关系
名林凯旋,亲近自然设计理念,诠释城市与自然的交融
起底北京三环隐豪宅 顶豪是谁与谁的战争?
连跳三级成橙家最年轻的城市总,杨贤与团队的服务之道
广州楼市“封盘涨价”,一线城市进入最后的疯狂?
设计瘾·第二期丨Gina,一个让嗅觉怀孕的手艺人
家居潮人秀第一期 "我与厨房的战争"重磅开播
一个通道与门槛的双重结合
人文设计周 ➅ | 人文设计与小镇的文化复兴(精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