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原木产量下降 家具地板售价涨幅达20%

原木产量下降 家具地板售价涨幅达20%

https://m.biud.com.cn 2014年04月08日14:43 家居装修知识网  

  4月1日起,黑龙江森工、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所属各林业局第一季度的采伐量、出材量一律不得超过2014年度木材生产计划的 70%。与此同时,近年来南美木材缺货,印尼、缅甸和非洲等地政府为保护当地森林资源控制原木出口量,致使我国进口木材数量大幅下降。

  木材价格一路飞涨,也导致了国内家具与地板的市场售价普遍上涨,涨幅达15%-20%。

  供应紧缺木材价格看涨

  据成都一家具生产商介绍,东南亚、非洲、北美洲以及俄罗斯等一直是中国主要木材进口来源地,但在森林资源减少、国家政策限制、汇率和运输费用上涨等 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进口木材出现长期紧缺趋势。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对林区进行禁伐、限伐后,适合制作家具的木材供应量减少,据了解,吉林、云 南、广西等木材产地大省均表示大幅减产,今后国内外的木材供应趋紧局势将更加明显。

  其次,在前两年遭遇市场调控时,国内木材因国内外供应市场出现剧烈震荡,木材中间商储备货源不足,也是导致近期急速涨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实木 类地板价格近几年将会呈现持续的增长趋势,预计每年将以15%-20%的幅度增长,特别是2014年的涨幅将接近30%。据了解,国内人造板生产大腕吉林 森工露水河板材继去年涨价后,正在酝酿今年的涨价。

  融汇版图地板总裁荣慧表示,近期木材涨价导致地板涨价,主要对硬木类成材周期长的木材价格影响巨大,如非洲的圆盘豆,美国的红橡、山核桃、樱桃木 等,南美的二翅豆、玉蕊木等,东南亚的番龙眼、菠萝格、柚木等全线上涨。表现在地板品类上首先是单体实木、复合实木系列将全线上涨,名贵树种首当其冲。因 实木复合地板面材取自此类材料,因而成本及售价受到不小的影响。

  原料、人工成本助推家具涨价

  记者在富森美家居、红星美凯龙等成都各大家居建材卖场内看到,尽管地板、家具等品牌纷纷在周末及活动期间推出打折促销,仍有不少消费者在逛过卖场后 忍不住咂舌。一位正在做家装的蒋先生表示,6年前自己曾装修过一套房子,那时地板和家具的价格相对现在要便宜不少。“其实家具建材涨价,并不仅仅是原材料 的问题,包括人工等各方面每年的调整,也是导致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一位在富森美家居(微博)的经销商告诉记者:“出口与内销的比例在不断变化,国内销 售方面基本保持20%增长,由于供大于求的总体情况不会改变,所以看起来家居行业赚钱,但其实在成本不断上升的趋势下,行业利润进一步降低。”

  值得一提的是,高端木材类的家具,如传统珍贵木材打造的中式家具,在这一轮新的涨价过程中也在不断提高身价。记者从市场上了解到,购买这类家具的消费者除自己使用外,还有一些投资心理。

  提升品牌服务减少不利影响

  今年初开始,有关全球木材资源紧缺的信号不断发出,进口木材涨价早已不是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最便宜的聚合木树种的原木价格每平方米99.79 元,而最高的檀木原木价格则高达每平方米291.34元。在这种情况下,各路板材及下游产品齐声涨价就像是一个不得已的“艰难的决定”。

  记者了解到,应对涨价带来的市场变化,如圣象、升达、世友、新象、融汇等品牌纷纷推出应对措施,有的采取进一步控制上游资源,开辟新的原料基地;有 的则开发新材料新树种以及加强货源的储备量等措施,确保优势地位;有的则加强品牌后续的售后服务,用更贴近消费者与回馈社会的角度,减少涨价带来的不利影 响。如3月16日,融汇版图地板就举行了“品牌中国行”活动,会上不仅发布了2014年地板流行趋势,更设立了“融汇版图地板·可可西里专项环保基金”, 强调可持续发展的行业未来,也成为一些大品牌坚持的作为。

  当然,仅仅企业抑制成本而忽略品质,或消费者大喊“拒绝涨价”都是不利于行业发展的,大部分企业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后,必须面临“升级换代”的挑 战,整合资源,在目前开始重视质量和设计的基础上,必须孜孜不倦地塑造品牌,提升竞争力,获得消费者认可并为之买单,这才是终极目标。

相关知识

原木产量下降 家具地板售价涨幅达20%
木材价格上涨 家具售价提高20
橱柜价格涨幅达20% 实木橱柜价格稳中有升
橱柜价格涨幅达20% 实木橱柜价格稳中有升
原木产量下降价格上涨 家具地板涨幅达15%-20%
原木价格上涨 导致地板售价大幅上涨
木材价格涨幅达20%-30% 橱柜业出口利润下降
家具潜规则 材质达70%就能称实木家具
京沪二手房价年内涨幅达20% 年底挂牌价企稳
红木家具价格下跌 降幅达20%至30%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原木产量下降 家具地板售价涨幅达20%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356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