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设计1+1:沈雷+高桦 保持自己的人格独立

设计1+1:沈雷+高桦 保持自己的人格独立

https://m.biud.com.cn 2014年04月10日18:51 家居装修知识网  

    一直在用媒体的视角去解读各位设计大师的世界,看他们的理念、他们的灵感、他们的作品,可是中间总觉得缺了一种味道,向某大咖设计师求助,只得三字:“局外人”。豁然开朗,于是策划了本期设计1+1,一场设计大咖与新锐设计人的对话!

沈雷对于高桦来说,是一直崇拜的偶像,会去外婆家研究沈雷的作品,也会在他的演讲中认真聆听,而我们正需要这样认真去看沈雷设计的设计师,帮我们探索沈雷的设计世界!

 沈雷
 本期嘉宾:沈雷

现任杭州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合伙人、设计总监

高级室内建筑师,英国注册建筑师

9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

01年英国爱丁堡艺术学院设计硕士毕业

02-04年担任ID+C设计杂志执行主编 

 

特约记者:高桦

上海浅山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软装设计总监

 

【高桦】:我们知道您是英国爱丁堡艺术学院设计硕士毕业,之后担任ID+C设计杂志执行主编,您觉得这样的经历给您现在的创作会有影响么?

【沈雷】:我的经历决定了我的设计,我的现在的状况!在美院让我学习的是设计师最重要的基础什么是美学,在建筑院让我了解什么是建筑,在英国读硕士的3年,开了眼界、见了世面,让我看到更多的优秀设计,也让我享受了孤独,学会了思考,为我现在的设计风格定下了基本格调,ID+C杂志执行主编的工作让我换了双眼睛看世界,用中立的眼光、理性的思维看设计师作品,这些经历都是形成设计师独立设计语言的经历。

 沈雷作品:杭州西溪天堂外婆家
 沈雷作品:杭州西溪天堂外婆家(新打开页面查看全部)

【高桦】:您觉得国外设计师那些最重要的理念,对于中国设计师来说是值得学习的?

【沈雷】:国内和国外设计师没有区别,现在国际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相互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在无形的相互渗透,比如最近的普利兹克奖都连续的由亚洲人获得。每个国家都有自己钻研精到的方向,比如说德国人做得很严谨,工艺特别好;日本人有东方情怀;英国人会从旧的东西里提炼出一些新的东西。每个设计师,他处在的环境造就了他的设计风格,所以我觉得跟中国人、外国人没有太多关系。现在很多中国设计师渐渐接触到非常多的国际性项目,站在一个国际的高度去看很多问题的时候,胸怀会变得比较开阔,做事的方式也会不一样。

 

 

沈雷作品:北京小尕子餐厅
 沈雷作品:北京小尕子餐厅(新打开页面查看全部)

【高桦】:设计师的工作是比较繁忙的,您觉得设计工作中,失落感和满足感会同时并存吗?

【沈雷】:我是一个看待事情比较平淡的人,就像下午在公司跟同事谈到4点多,我说:“我要回家了!”,他们很惊奇:“原因是什么?”,我答:”不跟你说原因,我要走!“。其实有很多时候,是看自己对待问题的态度。40多岁,心理健全,已经过了会被人打击到失落的年龄了。

我的合伙人孙云是基督教教徒,他有部分的想法来自信仰,我没有信仰,但是我的内心足够支撑我不会去大悲大喜,当然,我还是会有一些小情绪,这点从我的微信里能看得出来。

我不会专注一件事情,包括设计。很多事情,在中国太认真了,肯定会有问题,轻松地去面对很多事情,把自己的心态保持好,睡觉睡得着,吃饭吃得香,该喝酒的时候喝酒,该应酬的时候应酬,该休息的时候休息,该回归到自己就回归到自己,日子就很好了。

 

【高桦】:作为设计师,应该是会有孤独感的,在这方面,您有没有一种特别的感受?

【沈雷】:我现在的性格在改变,我在30岁以前是一个特别不爱说话的人,不愿意表达任何东西,真正的孤独感,其实是出国的时候。

去英国读硕士之前的那段时间印象特别深刻,提早去了三个月,没有认识的人,而且英国的天12点才天黑,所以你要熬一整天,到了晚上还要去看该死的英文,那时候是有孤独感的。但是,我慢慢觉得孤独感是帮助你独立思考的一个很好的时间。我见过很多朋友,其中一个朋友,每次开完会,他都说要赶紧回家,要保持一个自己的人格独立。其实是这样的,设计师假如说没有一个自己的健全的独立人格,没有孤立感,你可能会经常被影响。所以我不相信任何趋势这样的事,什么软装趋势、建筑设计趋势……我觉得这些东西都是一种包装的手法。很多中国的设计或者说世界的设计,都是由独立的个体、或者是个体的公司、或者大的公司,他们这样渐渐累计起来的,是一个群体发生的力量,而且我觉得现在的中国,是处于一个大家特别上进的时候,老外在工作的时候,中国人在工作,老外在休假的时候,中国人还在工作。所以说,中国人的设计怎么可能做不好,一定做得好的。

 

 

沈雷作品:杭州城西银泰西旺餐厅
 沈雷作品:杭州城西银泰西旺餐厅(新打开页面查看全部)

 

【高桦】:现在的设计划分的越来越细,从一开始的建筑、室内,到室内也分软装和硬装等等,而新生代的设计师面对这样细分的市场会有些迷茫,不知道到底该做什么,怎么看这种现象?

【沈雷】:我觉得这是错误的仔细,划分越仔细,带来的问题越多。我为了这个论坛写了一篇文章,假如说把它想象成一个拍电影的状态,电影里面只有场景和美工,而场景和美工要完成大量的事情,包括建筑,包括室内、灯光,包括所有,他可以找专业的人来做,但一定不会划分得那么细的,因为它是一个临时性的东西。为什么我们长久的那些东西,一定是做灯具的就做灯具?我的观念就是整体来考量一件事情,不要去做区分!

我做这个软装趋势讲座的时候,我心里有抗性,软装跟我好象没有太大的关联。而且我曾经在一个采访中说,我们内建筑提倡的是没有软装的设计,因为这个论坛,我考虑了很多,我今天的题目叫表述柔软,是不是你考虑到了软装呢,是不是你在做呢?的确,我们在做这件事,我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呈现柔软,去开启我们内心的柔软。很可笑的是,你不能想象我跟孙云(内建筑合伙人)在五年前,没有听过物料这个词,因为我们不是这样去考虑设计。我觉得年轻人考虑的方式会不同,所以不要给他们错误的导向,我们需要活跃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尽情的想想,最后产生的结果一定比我们给他们划很多框架要好的多。

举一个例子,现在孩子要考上美院,老师会说你必须要这样画,但是如果我不考美院,而是爱好,我可以是这样画,也可以那样画,肯定会产生不一样的作品,中国的家装市场也是这样。中国家装市场最大的问题就是精装修的存在,抹煞了多少设计师的想象力。我觉得软装也是一样的,让所有的人,可以天马行空的想很多事情,想到窗帘的时候也可以想到房子,想到房子的时候,可以想到规划,想到规划的时候想到景观,这是一个设计师应该具备的,你可以不做这个事,但你必须要有一个全局的概念。全局的观念,我说的是一种场景的创造,设计师要会营造一个氛围,心里的那个柔软的地方要触及到那样的场景。比如说你做一个别墅,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他有什么样的习惯,这都是有关联的。所以,我现在做一个项目之前都会编一个剧本,这个场景应该是怎么样的场景,创造出来的是什么样的情怀,最后达成什么样的效果,使用空间的人或许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或许得不到,但是你一定要有这样的思维去做,特别是软装更需要这样去思考。因为建筑感的东西,相对来说是大体量的,软装的东西,都是人可触及的,都是很细微的,讲质感、讲色彩、讲肌理的。中国设计师大部分浪费的时间都是纠结,假如不纠结,一件设计做起来会很快。假如我们公司放了五块面料给我,沈老师选哪个面料?我会迅速做判断“这一块”,同事说“这还是你上一次选的面料”,我觉得这是我能做到的。

 

【高桦】:也就是说中国的设计师,本来不应该受到约束,不禁锢他们的想象力?

【沈雷】:对,年轻设计师的态度,应该并非是拔苗助长式的生长,你让他自由去做,他可能没有套路,做出来的东西可能更有意思一点。

【高桦】:就像精装修样板房,好象大家都要走学院派的感觉。很多设计师,其实有更意思的想法,往往被扼杀在这个环境当中。

【沈雷】:是的。

 

 

沈雷作品:福州鱼里餐厅
 沈雷作品:福州鱼里餐厅(新打开页面查看全部)

 

【高桦】:大家都知道4月份,米兰家居展马上要开始了,想知道您参加吗?

【沈雷】:我会去!但是我一直很排斥这个展览,包括我在英国的时候也没有去看这个展览,我觉得这个展览对中国人不友好。    不友好的状态,就像很多年前,比如说十多年前,你去一个名牌店,别人会把你当成日本人,现在在米兰的状况,日本人也会被当成中国人,会被拒之门外,这种状况是我不喜欢的。所以,这次我觉得是休息,朋友聚聚为主,该去参加的活动去参加一下,在米兰呆两三天,然后就会找自己的方向去休息一段时间。我以一个独特的态度去看很多东西,因为很多东西,你有想象,有时候你到现场以后,发现很多真实的东西没有想象得好,所以说这是态度。

【高桦】:好的,谢谢沈老师,祝您有一个愉快的假期。

 特约设计记者:高桦
 特约设计记者:高桦

高桦采访后记——0.1%的差距:

和中国世博会中国馆的室内设计师-沈雷的认识,也比较有趣,其中就不多赘述。之前仅仅是从文字,图片和设计作品的了解,不熟悉的背景之下的了解,就非常的肤浅和泛泛。当近距离走进沈雷,才发现他不但有着优秀设计师所具备的才情,还保持着非常难得的童趣的诙谐,是否也可以在某种意义上理解为,真正优秀的设计师的作品,之所以区别于其他设计师的重要一点,就是有着非常的灵动开阔的视角和干净的灵魂,不会人云亦云的跟风,坚持清晰的本我思路,这样的作品才揉入了生命的质感和力度。

也许无论是建筑师或者室内设计师,在基本功上都不会有非常大的出入,但是在专业之外的附加值,决定了其设计的高度与层面。设计只是艺术其中一个单元,融合的范围实在太广阔,只有真正热爱艺术,并且像对待老朋友一样以坦诚质朴的态度对待艺术,才会游刃有余的相处融洽并且融会贯通。就像沈雷之前无论在美院的求学,以及后来在爱丁堡留学等这些经历,还是ID+C杂志执行主编的工作,沉淀的必然是思想独立的厚度和宽度,这些可贵的经历,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学习和经验的丰富。这种人生的游历体验,对未来的设计理解及不同作品的表达感受和展示形式,都会有深刻的影响。沈雷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这一点,非常丰富的设计语言,但却张弛有度,脉络清晰。其中对中式精髓的深度理解尊重和创新处理,与西方古典和现代符号的交织穿插,如此的相得益彰,不仅仅是纯粹的瞬间的视觉盛宴,似乎每一处都有一个迷人的故事,像一个老朋友在讲述一段插曲,可以感受到空间气韵带来的时光交错感。比如对江南的理解,完全脱离国内设计的沉重臃肿,可以惊喜的发现,充满英伦的魔幻居然可以和江南乌篷船,落寞的青瓦等糅合的如此淋漓尽致,但又清新质朴宛若天成。而我们现在很多设计师,一味的模仿所谓的潮流设计风格,或者单纯的中式西式的具象形式的叠加,失去了思想上的独立和创造力,最后只能陷入设计死角。所以,保持适当的孤独感,增加自我修养内功,可以让思路更加清晰,太多杂音的干扰和精神世界的局限性,结果只会是模仿师的批量复制,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师。

或许,0.1%的差距,就是质的区别,0.1则包含了太多的成分。我们内省的时间太少,而浮躁的时间太多。

最后,向沈雷保持适度的自我距离的孤独感致敬。



相关知识

设计1+1:沈雷+高桦 保持自己的人格独立
东鹏董事长何新明:成为中国高端品牌中的骄傲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叶铮——我描绘我心中的上海
扬子地板:2015 让我们一起打造自己的主场
聚焦:家具业拒绝山寨 找寻国人自己的原创
Mr.Howard William:从长远利益去看自己的产品
班尔奇吕敏:用“正能量”来看待自己的职业
沈雷:设计的策略&米兰世博散记(一)
沈雷:设计,如一次友好的聊天 感动你的画面都能成为设计的灵感
2012搜狐设计赛访谈:西安设计师谈中国好宅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设计1+1:沈雷+高桦 保持自己的人格独立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357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