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鼎信基金联合中骏置业竞得的上海虹桥商务区项目成功投出,基金所涉投资规模接近20亿元人民币—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单笔人民币房地产基金投资由此落定。
鼎信(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为章华。短短几年间,这只房地产私募基金却走出了一条快速的发展路径。
“我们的对标企业是黑石”,过去四年内,鼎信管理团队累计投资规模近200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房地产私募基金之一,并希望在五年内做到一千亿元的规模。主要投资类型有股权投资,债券类投资和夹层投资三类,而股权投资的份额占到了近50%。
对鼎信基金而言,站在大型房企和主流金融机构之间,提供金融产品、风险控制与投后管理是其主要业务所在。“当然也包括为股而债的,债权为股权做杠杆,本质上是为股权”,章华告诉记者,纯股权投资的年化收益率在20%-35%之间;债权投资的主流收益区间维持在8%-13%。
目前,在地产投资基金行业,更多是项目和资金对接的资金中介,纯股权投资可谓屈指可数。鼎信“左手主流金融机构,右手大型房企”的模式具体如何运作?其团队素质如何、投资能力如何体现?风控水平、资管水平如何体现?
虹桥地块:“股权+债权”投资样本
2013年11月8日,在上海土地交易中心的土地拍卖现场,中骏置业与鼎信基金、悦丰投资联手,以人民币35.79亿元竞拍下总面积为10万平米地块,东至申虹路,南至宁虹路,西至申长路,北至申贵路,每平米楼板价12827元—在上海虹桥商务区核心区,这是最后一块“商办巨鳄”,
根据当时的交易记录,虹桥地块起始总价为35.78亿元,最后成交价为35.79亿元,近乎底价。地面建筑总体量为28万平米,主要用作高端写字楼及商业物业,未来销售规模预期逾百亿。上海市政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中,虹桥商务区被寄望于缔造上海西部又一处“陆家嘴”以及“长三角的CBD”。
鼎信基金采用股权加债权的结构,为虹桥项目完成了20亿人民币的资金配置,其中包括股权资本和17亿的债权资本。
章华向记者解释,选择“纯股权+债权”的模式,首先是因为股权部分注册资金不会放置过高,更由于房地产税收较重,若全部做成股权形式,不能享有税收抵免的优惠。
鼎信全资子公司嘉兴鼎信汇添承担了股权投资的板块。根据工商资料,嘉兴鼎信汇添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于2013年8月30日,注册资本3亿元人民币。这部分收益按照同股同权的模式,“项目收益多少拿多少”。
而债权部分交由一家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大型金融机构担当。从正式接洽资本事宜到资金到账花费了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依照金融同业的路径,短时间宣告一场地产基金投资的阶段性完成。
据悉,鼎信旗下的股权投资基金通常采用3到4年的存续期,债权投资的部分则不会超过两年。资金到位后,鼎信向项目公司派驻董事及高管人员进入项目公司,提供资产管理。
章华强调,国内此前的房地产私募基金更多是项目和资金的对接,类似于资金中介;而规范的房地产基金要求更多的金融产品,夯实并提高投资和资产管理能力—其背后是团队,前端是基金的品牌。只有围绕这一串走下来,房地产PE才能趋近完善。
桥接大房企与主流金融机构
在鼎信经手的项目清单上,已有接近几十个项目。“左手主流金融机构,右手大型房企”的地产基金模式四年来一以贯之。
这与国内当前大多数地产基金的形式迥然不同。
根据诺承投资提供的人民币房地产基金研究报告,现阶段地产基金的LP主要以散户为主,债券型和机会型投资盛行,形成了以短期限、利益驱动为主要特点的行业格局。
而鼎信基金的LP以机构投资者为主,银行、保险和其他投资机构各占一定比例。
“资金来源很主流,大金融的渠道对鼎信开放,比如银行、保险、境外资本、中字号的投资机构以及一些央企”,章华认为,这些机构缺乏的不是资金和房地产项目,而是匹配的金融产品。顺应他们的需求点,鼎信从早期以项目为先,逐渐过渡到强调“从交易结构设计、风险防范到投后管理的全部过程”。
大型房企和区域地产龙头则构成了鼎信的两大项目来源。“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几乎每家都有接触。百强中的负责人至少见过三分之二”,章华一直坚持与大型房企合作,究其原因,在于他对地产行业集中度持续走高的研判。
数据显示,2013年,百强房企销售额占全年商品房销售额约35%,市场份额占比近六年内基本翻番。章华认为,这一数据未来五到十年将攀升至80%,“香港四大房企占有95%。同样,国内也不需要近六万家房企业,我们与最大的房企合作,因为他们是这个市场的整合者”。
在这场整合大势中,鼎信基金扮演的即是大房企和主流金融之间的桥接角色。“核心竞争力在于从市场上长期累积的信用—左右两边都信任你,而他们相互之间是不信任的”,章华告诉记者。
鼎信现今的定位与章华的个人履历密不可分。2003年前后,章华多年担任大型房企的财务总监。作为财务负责人,章华与各类资本展开了密集的接洽。
“由于政策限制,外资基金他们在国内不能做借贷,只能做股权投资”,章华感觉到,国际房地产基金有着一波不错的机遇。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在国内市场落地不深,这批外资基金的资产管理普遍做得不够,最终也没有占到显著的市场位置。
而章华在离开房地产企业后,着力于地产基金方向研究与运作。房地产企业工作期间,他设计并完成国内最早的地产信托及国内首只信托制地产基金投资。在他看来,目前的房地产私募基金与当年的信托轨迹相似,尚处在萌芽的状态。章华跟踪国际资本数据发现,仅在2007年全年,全球最大的10家房地产基金投资就已达到一千亿美金,相当于中国信托当年的总量。
躁动中谨慎
“说实话,房地产发展十年之后,正在面临一拨比较大的风险;100个业务,出现一个失败业务可能就有灭顶之灾”,采访中,章华不无忧虑地说道。
他列举了“价格指数在高位徘徊、市场有效需求减缓、商品房库存总量略大、政策波动频繁”四项短期内的系统性风险。而资产管理的具体风险遍布在漫长的房地产行业开发链条之上:仅建设工程主流程就有十余项之多,成本、财务、开发、税务、管理、合作方、法律政策等部分亦构成障碍。此外,不同物业的特色差异,也让风控变得复杂。
章华分析指出,住宅物业的相对成熟;酒店大部分为负资产;综合商业高风险、高溢价,核心考验在于运营能力,而概念火热的旅游、养老和文化地产模式尚不成熟,个性色彩浓厚。
在他看来,现金流和利润管理是串联房地产全流程的核心,房企的系统操盘能力决定项目的成败。在鼎信为银监会提供的一份“中国房地产投融资形势及风险防范分析报告”,指出了土地协议签订、项目公司成立,到各类许可证获取,再到项目施工,直至项目后评估的28项关键节点。章华表示,把控好每个关键节点的现金流,是微观层面关注的重点。
风险当前,鼎信内部设立了项目立项会,投决会,风险管理委员会三层决议机构,每个机构设置多位成员。在立项委员会中,如果有两位成员投出否决票,项目将无法通过。
GP团队的收益分配模式也部分体现了风控的意图。“GP的收益一定是全流程的:投资完成拿一小部分,中间陆续收益,退出的时候拿大头”,章华指出,“权责必须匹配”。
“真正得力的人起到半壁江山的作用”,鼎信经营治理型团队的成员主要有三种“出身”,第一类来自万科、复地等大型房企,第二类出自中信、中国银行、光大等金融机构,第三类为专业金融服务机构。
“越到后来,资源的东西越不重要;我更重视内部的管理和风控,让团队在系统化下运作,工作水平处在一条水平线上,而非参差不齐”,章华表示。
相关知识
对标黑石:鼎信桥接主流金融与大房企
“2016房地产私募基金综合实力评价系列访谈—— 走进鼎信长城基金
中小房企生存调查:高息借贷8亿后跑路失联
高杠杆下的生存:大房企轻资产“蚕食”之道
大房企囤钱迎接并购大年:更多小开发商将抛售项目
解密房企市值变化:大房企领跌 中小房企领涨
万科掘金背后:地铁物业成大房企新蛋糕
房企冲刺半年报:借回暖多推盘
房企两极分化:大房企扩展业务 中小房企利润下滑
房地产增速换挡期:大房企忙整合扩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