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最值钱的是什么?是品牌。
当老板最难做的是什么?是做品牌。
中国的外销企业最大的烦恼是什么?是没有自己的品牌。
外销企业就像是一个专门给富人借腹生子的妇女,她们只有生的责任,而没有教养的义务,甚至连儿女取什么名字自己都不需要费心,儿女的吃喝、穿着打扮、看病、教育、恋爱、就业和婚姻更是不需过问,当然,她们也无权过问。甚至富人还会与她们约定,对外绝对不能说某某孩子是她们亲生的,否则违约赔钱。这些“妇女们”虽然赚了不少钱,但她们往往在看到自己亲生的孩子长大后个个有出息时,心里总是酸溜溜的。当亲娘最痛苦的莫过于不能与亲生儿女相认。如果有一天她们自己既要生又要养的时候,她们才会发现,养一个儿女比生一个儿女要难得多,还是只生不养才简单。
在国内做制造且真正有实力的还是外销企业,而外销企业大多数是帮国外的品牌做贴牌加工,他们在内销市场几乎都没有什么品牌知名度。因为做外销只需要把产品做好并按合同交货即可,他们对外投入较多的是参加各种专业展览。因此,外销企业一旦转入内销市场,他们一开始往往很难适应。
做内销必须注重品牌,因为品牌的知名度往往决定着企业在行业的地位,也直接影响着产品在市场上的议价能力。可做品牌不但需要人、财、物等资源的大量投入,而且更是对企业家智慧和意志力的一种考验。2004年,浙江某企业的席总找到我,希望我帮他的企业做品牌宣传策划。席总的企业创办于90年代中期,主要是生产节能灯和支架光源,年出口量大约在3亿元左右,主要出口国是欧美国家,产品品质也很好。由于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席总产品出口的利润由过去的12个百分点下降到5个百分点,如果把投资利息和厂房设备折旧计算进去,企业几乎就没有什么利润可言。因此,他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国内市场。
经过一番交流,我发现席总企业的产品线过于单一,产品价格很高,内销人才也没有,企业的知名度也很低。如果要做内销,就必须重新规划他的品牌。比如:品牌地位、品牌形象、产品线结构、渠道模式、产品价格、组织架构、企业目标、销售策略、运作机制、服务体系、信息平台、品牌文化、推广策略等等都需要进行重新定位。而一向做惯了贴牌生产的席总对此却不以为然,他认为请一个形象代言人打打广告就可以了。由于双方观点不一致,我当时只好放弃了与席总的合作。
大约过了一个月,席总又找到我,说他从北京请了一个很出名的企业管理顾问,这位顾问还给他推介了一位体育明星做品牌代言人,代言人的身价每年为150万元,顾问每年费用是120万元,他计划投入1000万元在中央电视台打广告。席总找我的目的是问问价格行情,同时也想听听我的意见。我当时的观点是,品牌不是请个明星到中央电视台打几个广告就能做出来的,希望他借助顾问的智慧对企业做一下梳理。席总却表示,他请顾问的目的就是帮他制订渠道政策和培训营销团队,其他的事情他自己都能搞定。过了不久,在中央电视台果然出现了由某体育明星代言的席总企业的广告。
2006年10月,席总又来广东找我。他告诉我,这两年他花了2000多万元,可每年平均的销量还不到2000万元,每年内销亏损1000多万元。他希望重新再来。我被席总做内销的决心和勇气深深地打动了。我当时就对席总说,把前两年的亏损当作一笔学费,只要今后不要蛮干,3年之内就会连本带利赚回来。这次,席总终于采纳了我的意见,我作为席总企业的战略顾问,帮他推介了一位产品顾问对企业的产品线进行了一番梳理,之后又给他推介了一个行业的资深营销顾问。我们经过反复调查和论证,最终给席总的企业做出了一个品牌规划方案。经过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席总很快就打开了内销市场,到2009年底,席总的企业仅国内市场销量就超过了5亿多元,外销市场也做了4亿多元,企业正在忙着上市。很显然,席总终于成功了。在做内销的这几年里,席总也经历了太多的变故。
在中国市场,像席总这种从做外销转到内销市场的企业有很多,可很多企业并没有席总这样的好运气,几乎百分之八十的企业都是以失败而告终。从席总的案例中,我总结得出他开始的失败是过于急功近利,把做内销看得过于简单,企业许多基础工作没做好就招商,品牌的行业地位还没有奠定就想做大众品牌。可喜的是,席总能痛定思痛,及时反醒,并没有因亏了几千万元而丧失斗志,这种坚持到底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相关知识
没有自己的品牌 外销企业转内销的烦恼
深度报道:陶瓷企业转内销的喜与悲
建材出口企业转内销 涂料企业如何接招?
建材出口企业转内销 组织转型五大技巧
家具业“外销转内销”四大推手
家居饰品外销转内销 推动国内家饰市场发展
回顾2010年 陶瓷行业外销企业转战国内市场
家具出口入寒冬 衣柜企业转内销挽颓势
家居企业外销转内销品牌定成败
家具企业外销转内销分五步走 以争取适己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