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些地方政府来说,房地产市场的问题似乎已经从“救不救”演变成了“如何救”。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在一些地方政府明确发文“救市”的同时,还有地方政府并未发文,但以窗口指导的形式对市场进行调整。“救市”既有明修栈道,又有暗度陈仓。
分析人士认为,现有的救市政策无力托起在地方经济结构中独大的房地产市场。未来数月,市场低迷的态势难有根本改变。即便如此,未来仍可能有更多城市加入“救市”大军。分类调控、新型城镇化或是地方政府考量的重要政策因素。在楼市调控方面,地方政府无疑被赋予了更多权限和更大空间,但这种调整腾挪仍需在“红线”之内。在坚守底线的前提下,未来地方政府的自我调整可能成为常态。
□本报记者 张敏
相关知识
楼市低迷态势难扭转 地方政府“救市”腾挪空间有限
楼市低迷难扭转 地方政府“救市”腾挪空间有限
地方政府救市腾挪空间有限 楼市低迷态势难扭转
楼市限购松绑尺度越来越大 地方政府救市升级?
地方政府救市热情高涨 专家称房价难大涨
杨红旭:地方政府救市不应直接补贴开发商
百城房价22个月来首现同比下跌 地方政府救市加码
百城房价22个月来首现同比下跌 地方政府救市加码
土地财政风险显现 保地价成地方政府救市思路
政府“救市”应理性 百姓购房别“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