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山寨是一个很严重的现象,之前有很多关于产品山寨的段子,在橱柜等建材行业也不例外。“傍”名牌现象的出现,不仅侵犯了消费者和知名品牌持有者的合法权益,也会对整个橱柜市场造成不利影响。
“傍”名牌是一种不正当竞争的现象,主要是指:将著名的商标注册成为自己的公司商号,以便混淆公司名称与品牌名,试图使消费者误以为著名的品牌就是该公司生产的,从而扩大销路获取利润。面对市场纷乱之象消费者看得眼花缭乱,买回来的橱柜也是“有苦难言”。
橱柜行业“傍”名牌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打“擦边球”:模仿著名商标,使消费者误认是著名商标而购买。对于文字商标将一些著名品牌加上前缀或者后缀。
将著名商标名注册为商号:这种“傍名牌”,就是将著名的商标注册成为自己的公司商号,混淆公司名称与品牌名,使消费者误以为著名的品牌就是这家公司生产的。
“海归壳派”:通过国际注册公司在海外注册公司和申请商标,使消费者认为这是国外的公司生产的,是国外的品牌,但是企业的产品仍然在国内生产和销售。这种品牌都号称在海外有研发机构,实际上是彻头彻尾的国内生产和国内工艺,产品的品质、工艺、设计等,将自己装扮成一个彻头彻尾的外国公司和外国品牌,但是与其宣称的品质大多是不相符合的。
自己“监制”国际品牌:自己生产的产品,打上某某监制,似乎给人品质保证的感觉。为了拉近自己与知名品牌的关系,一些经营者甚至自己亲自“监制”国际名牌。具体做法是在香港等地先注册一个名称和一些国际名牌非常相似的公司,然后在自己生产的产品上打上由这家公司监制。给消费者的感觉是国际名牌的公司对这些产品进行质量监控与质量保证。
橱柜行业“傍”名牌之风不可长
事实上,“傍”名牌行为正是利用了知名橱柜品牌的品牌价值和声望“不当得利”。如果橱柜品牌的“无形价值”可以被轻而易举地利用,谁还愿意去进行品牌建设?长此以往,在商标和品牌领域可能形成“劣币驱逐良币”效应。
因此,橱柜行业的“傍”名牌之风绝不可长。有关部门和相关品牌持有者都应该行动起来。有关部门应当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堵住产生“傍”名牌现象的法律漏洞。而对相关橱柜品牌的持有者来说,则应该加强专利意识,在注册商标和品牌时,对相近行业的同名品牌一并进行注册,扎紧品牌“篱笆”,让投机者无空子可钻;一旦品牌利益受到侵害,要坚决通过法律途径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绝不能让投机者横行无阻。
相关知识
“傍”名牌之风气不可长 橱柜市场需加强规范
“傍”名牌之风气不可长 橱柜市场需加强规范
“奥普”遭遇“傍名牌”之困
傍名牌之风刮到了建筑陶瓷领域
“傍名牌“之战 立邦2018年打击傍名牌商标侵权及五百余起
定制橱柜全额付款引争议 市场仍需加强规范
内容营销风气正盛 橱柜企业需注重战略调整
名牌专卖店也有“水军” 橱柜商家需主动明示
橱柜门店需加强硬件设备与内部经营规划
红木资源稀缺 红木橱柜更需加强材料工艺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