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进入中国市场已有相当长的时间,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智能家居就已经作为高科技应用前沿的产品活跃上市。而近几年来,不管是家居企业的频频动作,还是百度、小米这些互联网企业的跟进,都进一步推动了智能家居在我国市场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智能化作为橱柜行业发展的前瞻性方向,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智能橱柜要真正走入市场,还面临着不少的问题。
所谓智能橱柜,是指区别于传统的橱柜产品,将电控、数码、自动化等现代科技运用到橱柜产品中,让橱柜产品功能更加高效,大幅提升橱柜体验的健康性、舒适性和便利性。然而,有权威业内人士指出,智能橱柜目前存在一些亟需跨越的“硬伤”。
硬伤之一:智能化程度不高
现阶段,不乏一些橱柜企业打着“智能”的口号,在技术上和功能上却根本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控制,甚至只是稍微改变了传统的操控方式。厨房电器是目前整体橱柜构成中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部分,但即便是所谓的智能化程度最高,也只是实现了控制的智能化,比如控制设备从按钮、遥控器变成了手机、手势或语音,从近距离操控变成远程操控。这样的智能化程度还远远达不到技术层面,不说业内人士如何看待,稍微懂行一点的消费者也不会太过高看。
硬伤之二:功能实用性不强
如果橱柜只靠单一的机械化智能开关控制,那么只能称之为处于智能化的起步阶段,而一旦这样的智能控制也无法实现预想,那么消费者也只会大失所望。一位为耗巨资安装了包含智能厨电、烹饪、照明、音乐、安防等多功能系统的消费者黄先生,说起来自家这套系统也是满腹怨言。本以为通过高科技的支撑,可以用手机发号施令让电饭锅煮饭、遥控指挥空调、随意切换多个照明场景……享受到尽善尽美的“懒人生活”,结果指令操作下的“浪漫晚餐”“影院模式”“运动时间”等照明模式经常发生错位,在影院模式场景下,居然连厨房、走道灯光全部打开,让人哭笑不得。
硬伤之三:设备连通性不足
设备之间互相独立,形成信息孤岛,然后通过路由器联网,通过手机控制,正是目前大多数智能家居产品的典型特征,智能橱柜也不能免俗。智能橱柜的理性状态,应当是设备与设备之间实现“互联、互通、互控”,巧妙与其它家居空间相互融合贯通起来,让消费者能够真正享受到智能化带来的种种便利。但为了带动产品销售,橱柜厂家往往用智能的概念提升销量,常见的手段就是通过一个封闭的体系让产品之间互相带动,从而导致各个智能橱柜厂家之间的标准参数各有不同,这就让设备之间联系的畅通变得更为困难。
硬伤之四:价格亲民性不够
智能橱柜等家居产品是高科技之下的产物,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决定了智能橱柜在大规模投入生产之前价格不可能过分“亲民”。智能橱柜往往拥有着让人难以企及的高身价,产品价格动辄上万,甚至几十万,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因而,智能橱柜的推广普及,必须落实好如何将这个科技产品由概念研发落实到普通用户的家庭中这个重要课题。
产品功能和服务是必要落脚点
因此,如果橱柜企业宣布进军智能领域,只是给产品冠上“智能”的噱头,即便确实增加了一些实用性,但对消费者来说意义不大或者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那么,这样的智能化根本毫无意义。随着消费者对于厨房设计的要求在不断提升,橱柜企业要实现产品智能化,其实可以从环保、静音、动感、娱乐、节能、寿命、情感、色彩、灯光、智能管理等多个领域进行研发。不过,不管橱柜企业偏向哪一领域,产品的功能和服务都是必不可少的两个落脚点。
相关知识
远离浮夸转接地气 智能橱柜跨越“硬伤”之殇
远离浮夸 转接地气 智能橱柜跨越“硬伤”之殇
智能橱柜跨越“硬伤”之殇
智能橱柜走进百姓家 设计和推广都是空白点
智能橱柜是发展方向 但设计和推广都是空白点
橱柜市场面临瓶颈 亟需攻克设计硬伤
智能橱柜外冷内热尚未爆发 全面普及有待检验
智能橱柜全面普及火候不够
智能家居爆发背后 智能橱柜全面普及火候不够
智能橱柜让做饭变成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