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民政局在房山区新落成的儿童福利院举行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和爱心基地启动仪式。市民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红兵透露,北京将开始构建最大的“儿童安全岛”,建立起从孤儿、困境家庭儿童、困境儿童到普通儿童的保障范围,其中重点围绕重残、重病儿童。房山区将在全市率先试点开展这项工作,于今明两年完成困境儿童人数摸底和制度设计规划。
困境儿童多为重病重残
记者了解到,目前本市儿童福利的对象呈现金字塔形,位于塔尖儿的是孤儿。社会福利机构内集中养育的孤儿,每人每月可享有1600元的补贴;社会散居孤儿每人每月也享有1400元。位于第二层的是困境家庭儿童,父母双方失踪、重残、服刑导致事实上无人抚养的困境家庭儿童,每人每月同样享有1400元的基本生活费。
李红兵介绍,此次试点将继续扩大儿童福利的保障范围,重点围绕困境儿童和困境家庭儿童进行分层、分类、排序和定位,然后进行政策项目设计和组织实施。保障范围从孤儿、弃婴,延伸至部分事实上无人抚养的儿童,这标志着儿童福利开始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发展转变。据了解,困境儿童主要是指重病、重残及流浪儿童。
统计显示,目前本市有200万常住儿童,户籍儿童约为157万人。其中,困境儿童的比例大约是8%,折算下来差不多有14万人。
据悉,目前备受社会关注的“安全岛”收留的绝大部分弃婴都是重病、重残儿童,大约占95%以上,而针对包括重病、重残儿童在内的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的建立,对于这些孩子将是一个更大的“安全岛”。“这种适度普惠型的儿童福利保障制度,将针对孩子的成长全周期做一个全面的制度设计,而不仅仅针对其中的一个环节。”李红兵说。今后,普惠型的儿童福利制度还将有望扩展到留守儿童。
儿童寄养要考虑家庭学历
家庭寄养的方式将进一步升级。李红兵透露,北京市从10年前就开始探索家庭寄养模式,今后,本市将引导家庭寄养模式从农村为主转向以城镇为主,对寄养家庭也将有所要求。“得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对孩子有康复、教育的能力;家长自身的教育状况也要考虑,或与学历挂钩,最好接受过高等教育。”李红兵透露,本市将对此出台具体政策。此外,本市还将鼓励家庭寄养向收养方向转变。
李红兵认为,在儿童福利机构集中收养和在家庭中散居,对孩子来说各有利弊。儿童福利机构的优势是能更多地保障儿童的康复治疗和接受特殊教育,但家庭化、社会化教育不足;而散居在家庭的非集中养育模式,则有良好的家庭氛围,孩子能与家庭建立良好的自然关系。
区县儿童福利床数6年翻倍
市民政局社会福利管理处处长李绍纯介绍,目前,全市有16家儿童福利机构,共有床位1800余张,孤儿弃婴约2000人。其中,3家是市级儿童福利机构,13家为区县儿童福利院。
今后,本市将加快儿童福利设施建设,包括改扩建市第二儿童福利院,新建市第三儿童福利院。根据本市正在编制的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规划,到2020年,各区县将普遍建立起一所床位规模适当、基础设施齐全、配套功能完善、专业人员配置合理的儿童福利院,各区县的儿童福利机构总床位数将从现在的900余张发展到1800余张,不仅可以更好地保障孤儿弃婴养育,而且将逐步具备面向社区和家庭儿童的服务辐射功能。
试点现状
“类家庭”让儿童享受家的温暖
昨天,房山区儿童福利院爱心基地启动。李红兵表示,正是基于房山区近年来“安全岛”的实践,此次才选择在这里构建爱心基地,作为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的试点。“来爱心基地不是捐了钱就走,而是要与孩子建立关系,要有感情交流。”今明两年,房山区将率先完成困境儿童的人数摸底和制度设计规划工作。
房山区儿童福利院现有60多名孩子,最小的只有几个月,最大的24岁,但98%都是残疾儿童。福利院院长耿红梅介绍,该院采取“类家庭”的家庭化管理模式,形成了3个温暖的大家庭。家庭成员不但有孩子,还有福利院里的工作人员,包括主任、司机、门卫、保安等,他们都是孩子们的“爸爸妈妈”。孩子们之间就以兄弟姐妹相称。
耿红梅说,福利院的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生活,平时上下学有人接送,回到福利院,“爸爸妈妈”帮忙辅导作业;节假日,“爸爸妈妈”还会带着他们去图书馆、逛街、郊区采摘等,和普通家庭的生活相似。在福利院里,孩子们不仅有自己的房间,还有专门的书桌供他们学习。房间外,有一个三四十平方米的大客厅,孩子们可以坐在沙发上自由活动,看书、做游戏、吃水果……“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享受更多的家庭温暖。”
相关知识
北京将建最大“儿童安全岛” 重点保障重病重残儿童
北京将建全球最大木材交易市场
北京CBD将建地下交通枢纽 对接地铁连通19座楼宇
二十二届上海建博会开幕在即 BIM峰会将成为最大亮点
居然之家将打造最大O2O家居服务生态圈
小户型的阳台出彩装修 将空间最大利用化
LED需求转为照明 台湾将成最大供应地区
2015一种“难以形容”的红色将成为最大流行
内外兼修 橱柜企业或将成为最大赢家
智能家居迎来高速扩张期 网络安全将成最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