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豪·中央公园广场、中国尊获十大建筑称号成焦点
首次由中国本土新锐建筑设计师设计的两大北京新地标项目——骏豪·中央公园广场和中国尊,在由文化部主办的“中国当代十大建筑”评选活动中获得中国十大建筑称号,成为近期舆论焦点。
6月8日,在“中国当代十大建筑评选结果发布论坛暨颁奖典礼”上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发布了蓝皮书——《中国当代建筑文化现象观察报告》。蓝皮书对中国新建筑现象做出了深度解读。
蓝皮书从摩天大楼现象入手分析,结合“中国当代十大建筑”评选活动,针对当代建筑文化溯源撰写而成。内容涉及了近十几年来中国城市的一些建筑,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等飞速发展大城市中出现的大批地标性建筑的状况,还根据作品的不同使用功能、不同风格及设计理念,将中国当代建筑归纳为商业建筑派作品、试验场派作品和乡愁融合派作品,并深刻剖析建筑现象背后的文化溯源。
其中,试验场派在树立城市形象上表现出了绝对的优势,但从地域文化结合方面来看,中国所有的试验场派都无法根植于其所在的城市,类似于国家大剧院“巨蛋”、东方之门“秋裤”等建筑物,虽然不断突破人们的想象力,但很难从他们身上看出中国传统建筑的韵味,缺乏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
正如哲学家佛雷德里克·詹姆逊所言:“全球化的过程,是一个普遍化的过程,即一个同质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某些全球标准化的东西取代了国家间的差异和特殊性,实现了全球同质化”。
然而,近年来,中国建筑师开始不断挑战外国建筑师在地标建筑领域的话语权,在“当代十大建筑”活动评选中,中国建筑师的作品异军突起,他们的代表作品多属于乡愁融合派。乡愁融合派建筑师本着尊重历史、敬畏历史的态度,在根植于自身环境的同时,又试图突破时空的局限,对建筑空间进行升华。其中,中国建筑师马岩松设计的“骏豪·中央公园广场”就是典型的代表,马岩松的设计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引出“城市山水”的理念,“骏豪·中央公园广场”形似山峰,与朝阳公园的景观有一个相互通透的关系,建筑形态与公园内的自然景观相呼应,让人们在充斥着雾霾和钢筋混凝土的城市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
蓝皮书显示,在西关大屋、骑楼、四合院等传统古建筑逐渐消失,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城市化进程的脚步中遭受猛烈冲击的时候,中国本土建筑师把建筑与文化、环境的结合,融合诸多中国元素,赋予大型建筑亲和力,对中国城市和建筑空间进行了全新的诠释,揭示了中国新的城市内涵,构成新的城市意象。
对此,中国著名建筑评论家、中国当代十大建筑评委会主席王明贤表示,以“城市山水”为主题的骏豪·中央公园广场,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解决了城市发展方面的焦点议题,为未来城市的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可能代表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
相关知识
北大发布中国建筑现象蓝皮书 评北京新地标引领中国梦
远东电缆首批吊装电缆进入中国尊,即将点亮北京新地标
打造北京新地标 北京时代广场盛大启幕
富力地产:2015年回归一二线城市 “运河十号”打造北京新地标
北京“新地标”呼之欲出 城市山水PK央视新楼
霍尔茨:携手亚投行,共筑北京新地标
霍尔茨:携手亚投行,共筑北京新地标
专注服务打造北京商业新地标曼宁国际中心正式启动
专注服务打造北京商业新地标 曼宁国际中心正式启动
《中国建筑装饰蓝皮书》发布 行业接轨大数据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