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被称为“中国环保年”,陶瓷行业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环保风暴。
从泉州晋江、南安到沈阳法库,从广东肇庆到清远以及佛山禅城,政府推出的“限改令”中,无一不例外,天然气已成为推行清洁能源生产的首选。
一直以来,天然气因为其洁净能源优势,可解决二氧化硫和酚水排放、焦油处理、烟尘污染等问题,加上管道供气,比煤运输便利,又无煤气发生炉的安全隐患问题,因而得到不少地方政府部门的推行。“相对于水煤气来说,使用天然气配合适当的措施,要达到国家的标准,难度就不大。”佛山市建材行业协会秘书长孔海发说。
但是,泉州晋江、南安在全面完成天然气改造后,却于今年5月底爆出因供气不足引起限产停窑的尴尬。“泉州事件”引发的行业担忧,并没有改变地方政府推行天然气的决心。近日佛山市禅城区也要求,在今年10月1日前,必须完成高污染燃料燃烧设施(包括锅炉、窑炉和喷雾塔)的淘汰或更换,改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或其他清洁能源。
那么,政府以《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4-2010)》整顿陶瓷行业,实现清洁能源生产,是不是非得走使用天然气这条路不可吗?
“清洁能源遇到最大的问题是,如果行业全部使用天然气,一年要300~400亿的,这在中国是不可能做到的,不可能,更不现实。”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缪斌在2014年第三届陶瓷卫浴产区科学发展论坛上提出。
没有使用天然气的生产车间,也有一种“清澈”
一条一劳永逸的终南捷径?
“水煤气改成天然气,是属于清洁生产的手段,就算没做处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也会减少很多,就是说,政府是从预防的角度来解决废弃物的排放。”佛山市建材行业协会秘书长孔海发说。
孔海发是一名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师,从2007年他开始介入清洁生产这个领域,到现在已经指导过近120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工作。在他看来,水煤气改用天然气,是地区环境因素以及资源因素导致的政策不同。孔海发以佛山市禅城区为例,因为挨着居民区,虽然通过末端治理,能够解决废气的排放问题。但煤气炉还是有安全隐患的问题,以及煤炭在运输过程中的污染,以及无组织排放的问题,都难以控制。
“所以说在居民密集区或者是有天然气供应条件的地方,政府就会要求改天然气。福建晋江产区和南安产区都改了,但福建闽清产区并没有改用天然气。”孔海发说,从国家政策层面来讲,也没有说一定要改成天然气。
“国家标准对陶瓷企业清洁生产的要求,比较核心的就是三个指标,一个是粉尘,一个是氮化物,一个是二氧化硫。”
孔海发说,如果使用天然气,在正常情况下,窑炉的粉尘是不会超标的。但是粉尘不仅仅只来源于燃烧的烟气,在烧制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粉尘,进入到尾气的排放里面来,所以也会出现有些烧天然气的企业会有超标的现象,但这个是在没有做任何除尘措施的情况下,如果做一些淋喷或者吸尘处理,就很容易解决。另外,使用天然气产生的二氧化硫含量也很低,做一些简单的脱硫处理即可。至于氮氧化物,以辊道窑为例,使用天然气大概在240 mg/m3以下,不需要经过任何处理。
而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尹虹认为,地方政府从预防角度,从源头上杜绝污染物的排放,完全是简单化的处理方式。“政府管理不应该规定使用哪一种燃料,或者不使用哪一种燃料。”尹虹说,这种简单化的处理,没有考虑到陶瓷企业的生存问题。
使用天然气首先带来最为直观的影响是,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而这对利润不断稀薄的陶瓷企业特别是一些小企业压力很大,甚至可能导致部分企业直接倒闭关停。
“如果改成天然气,我们的生产燃气成本大概增加30%左右。每个月大概要多投入500万到700万左右。”清远市一不愿透露姓名的陶瓷企业厂长算了笔成本账。
“改用天然气,单单燃料成本就要上升60%左右。另外还窑炉管道、喷枪等改造,一条三百多米的窑进行天然气改造,也需投入成本大概要100万元左右。那些顶不住成本压力的陶瓷企业,基本都会被淘汰掉。”大将军陶瓷厂生产副总雍太雄说,因为生产成本在直线往上升,但终端市场却涨不了价,不但涨不了,因市场波动有时还得降价卖,所以改用天然气会对陶瓷生产造成很大冲击。
在福建晋州改用天然气进程中,首批73家陶瓷企业有14家改造拆迁或停产,第二批、第三批99家陶瓷企业中有4家陶瓷企业自然倒闭。
佛山市禅城区“限改令”发出以后,“泉州限气”造成的天然气供应不足阴影,也蔓延到佛山市陶瓷行业人士心里。记者就佛山市天然气供应能力如何?能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相应的配套设施是否完善等几个问题,采访佛山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但到记者发稿前,对方依然没有回应。
供与需,一场胳膊扭大腿的博弈
“我们也担心供气不足的问题,跟政府谈供气保障的问题,也谈了两三年。”雍太雄说,根据肇庆市政府要求,天然气改造要在今年7月底要完成,现在,大将军陶瓷厂已经有一条大窑已改用天然后并投入生产。
“只有一条线在用,影响还不大,可以正常供给,现在肇庆也有好几家在用天然气,但如果全部改用天然气,气源不足怎么办?”雍太雄说,现在政府也在考虑如何保障陶瓷企业的供气稳定问题,燃气公司也在加大燃气管道的设计,规划了高压管,重新铺设天然气管道。
自泉州限气引发陶瓷企业停窑尴尬事件发生后,各地正在实施或预备实施天然气改造的陶瓷企业,供气稳定问题成了一个共同的心病。雍太雄测算过,一条窑一个月消耗的天然气大概60万立方左右,而这还不是产量很大的窑炉。“生产每平方米的抛光砖和微粉砖,大概需要天然气2立方,而微晶石大概要3立方左右。”
而据清远市另一陶瓷企业测算,如果改用天然气生产,一条窑每月需消耗天然气为57万立方,这和雍太雄估算的天然气用量相差不远。
据尹虹估计,全国陶瓷生产线大概有4000条左右。那么,以一条生产线每月消耗天然气60万立万计算,那么每年陶瓷行业需消耗的天然气,约为288亿立方,也就是说,我国天然气产量的24%将用于陶瓷企业。
但是,我国天然气储量并不丰富,仅占全球常规天然气储量的1.7%,而且产量有限,据国家发改委2月份发布的信息显示,2013年我国天然气产量1210亿立方米。另据中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2014年1月发布的《2013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指出,2013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达到1676亿立方米,加上进口气量,全年供需缺口上升至220亿立方米,而2014年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将达1860亿立方米。如果全国各地改气行动继续推进,供需缺口将进一步拉大,这让本该是治霾利器的“煤改气”工程,可能成为加剧天然气供应缺口的重要“元凶”。
“现在整个天然气供应量压力还是很大的,另一个是价格也是偏贵,如果强制性要使用的话也可以,那后续你得保障啊。”清远一不愿透露姓名的陶瓷企业厂长担心地说,“如果我们今天需要70000立方气,供气方只有50000多立方,怎么办,那只能停一条窑吗?”
一边是天然气的供需缺口拉大,一边是政府坚决推行天然气,那么,使用天然气后的陶瓷企业,会不会步泉州后尘?大概也只有“气荒”发生才能知道。而去年11月国家发改委连发两份文件,要求各地发展“煤改气”、燃气热电联产等天然气利用项目不能一哄而上,这个声音放在今天依然值得思考。
除对供气量的担心外,产区天然气改造政策的不平衡,也为先完成天然气改造的陶瓷企业所诟病。“要么就全国统一改,产区平衡,这样就好一点点。一旦产区不平衡的话,对佛山陶瓷打击会很大。”雍太雄说。
据了解,除福建泉州、沈阳法库以及广东肇庆、清远和禅城已完成改造或明确天然气改造期限外,其他产区如四川夹江、山东淄博和临沂等产区,并未明确清洁能源生产必须改用天然气。
据临沂市罗庄区陶瓷协会秘书长李继葆回忆说,三年前,山东临沂产区也想启动天然气作为陶瓷行业的燃料,相关部门来到临沂罗庄陶瓷企业进行调研时发现,如果全部企业用天然气,每天就需要500万方左右,而临沂的天然气供应量每天在325万方,也就是说,临沂的全部天然气供给陶瓷企业都不够。“临沂现在没有人去讨论这个事情,不现实的事情你去讨论有什么意义?”李继葆认为,就现在来说,水煤气应该是中国最好的一种清洁能源,而用天然气取代水煤气,完全是一种误区。
天然气是唯一之路吗?
那么,以目前的环保处理技术来说,利用水煤气作为燃料,能不能达到国家排放的标准呢?尹虹认为,这完全是可以的。 以辊道窑排放的二氧化硫含量为例,国家标准要求的是100mg/m3,不过以目前的脱硫技术来说,使用水煤气,只要经过脱硫塔处理,能完全达到排放相应的要求,根据记者在清远一企业调查结果发现,该企业在二氧化硫方面的处理,能达到10 mg/m3,远远低于国家标准。
但是,由于国家标准部分指标的制定并不科学合理,从而抬高了合格的标准。其中争议最大的是基准过量空气系数为1.7,也就是8.6%的含氧量。“就算提高到行业制定的标准,17%的含氧量的标准,现在1%的企业能过关,我们也测算了一下,我们行业将来或者名后两年能达标的,我估计不一定能超过30%。”缪斌说。
近日,佛山市42家陶企联合上书称国家标准太严,将国家标准修订的话题再一次炒热。其实早在2010年,佛山市建材行业协会已经开始做了大量的调研,向相关部门提议修改。另外,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也拟定了一个行业标准,向人大提案,建议修改。
“有一些不科学的提法,也要修改,比如烧水煤浆、水煤气和天然气,在标准里是分开要求的,烧煤的比烧天然气的指标要宽松,那从这个角度来讲,是不是打击先进,鼓励落后的生产?”孔海发说,不管是烧煤还是烧天然气,都要统一标准。除非具备这个排放标准的条件,才可以使用。标准不统一,其实是变相鼓励一些边远地区或者落后地区的土窑,使用落后的生产工艺,这对行业的发展是不利的。
经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以及很多专家中肯的意见,环保部已经同意修订该标准。6月4日,环保部在中国环境标准网上发布了《关于征集2015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计划项目承担单位的通知》,在附件《2015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计划项目指南》中,《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GB 25464—2010)》赫然列于标准制修订第三行,并明确提出了完成时限为2016年。
“现在,已经看到了一个好的开头了。”孔海发说。
不过,不管国家标准将会如何修改,国家往环保方面的脚步并不会停下来。陶瓷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事实是,只有转型升级,才能在接下来的愈加残酷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行业内的洗牌肯定会在品牌、资金、创新能力、清洁生产方式上加剧重组,因此小、散、乱、污染的陶瓷企业淘汰是必然的。”河南信阳方浩实业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行业观察评论家韩复兴认为。
早在4月份,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同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制定《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到2015年建筑卫生陶瓷前10家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20%,到2020年达到40%,形成3~5家产业链完整的、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建筑卫生陶瓷大企业集团,带动全行业转型升级。
清洁生产是陶瓷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走之路,但天然气并非唯一一出路。“因为国家哪有那么多天然气啊,而煤炭差不多占了我们国家能源结构的60%以上。“孔海发说。
在尹虹看来,如果不用煤制气,那么我国丰富的煤碳资源就得不到利用,不用也就不可能提高。
“我一直反对只走天然气路线,都走天然气路线不符合中国国情,其实煤也可以生产出清洁能源。”韩复兴认为,我国的能源结构不能单一,不能一条腿走路,能源供给更不能过度依赖进口。
据统计,2013年我国进口天然气515亿立方米,进口依存度30.5%。其原因是受到雾霾天气治理影响,全国多个省份加快煤改气进程,部分行业在未落实气源的情况下实施煤改气工程,导致天然气需求量过快过猛增长。
“国家并不鼓励把天然气用于高耗能企业,从那么远的地方把天然气弄到中国,国家每立方还补贴那么多钱,主要用于一些科技含量的产业,但你要用于烧砖,这是胡来。”李继葆认为,天然气不应该成为鼓励发展的方向,国家早晚会限制。
相关知识
陶瓷行业气改风云录—阵痛中重生
央视财经大幅报道陶瓷行业“煤改气”
行业聚焦:2012年家具业或在忧虑中重生
陶瓷行业高速发展 背后危机悄然而生
家具业进入深水区挑战时期 2012或在忧虑中重生
2012年危机来临 涂料企业在寒冬中重生
消费类上市公司参战“双十一” 家纺鞋服触网重生
央视财经频道大篇幅报道陶瓷行业“煤改气”
央视:陶瓷行业“煤改气”,新明珠简润桐受访
CCTV聚焦环保风暴 陶企煤改气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