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贝聿铭:最后一位儒者

贝聿铭:最后一位儒者

https://m.biud.com.cn 2014年06月19日15:31 家居装修知识网  

  我不能准确说出是什么时候知道贝聿铭的名字,但从知道他的时候开始,我心中仰慕的大师。在世界建筑界,贝聿铭的名字是和20世纪的建筑史联在一起的,他取得的成就,不知道激励了多少中国人和华人去从事建筑事业,总之,贝聿铭的智慧和杰出成就为华人带来尊严。

  世上关于贝聿铭的书,无论是访谈还是对他的建筑设计作品进行分析,以及贝聿铭谈贝聿铭的类型实在很多,然而这篇文章不属于那些范畴,而是通过一些笔者所具体接触的贝聿铭,来向读者介绍一些大师不被人们所知道的鲜为人知的小事,然而这些小事,却可以看到贝聿铭的为人和人品,也正是这些小事成为关于贝老的佳话。

   桃源乡:贝聿铭的理想

  1997年秋,贝聿铭在日本兹贺县的自然公园中,设计了一座尤如桃花源一样的美术馆——美秀美术馆(MIHO MUSEUM),刚刚竣工一个月的时候,我趁去京都采访联合国防止地球温暖化会议之便,特地前往美术馆采访,一睹贝聿铭作品的风采。

方振宁
方振宁

  回到横滨之后,我立刻写了万字长篇报道“21世纪最后的桃源乡——贝聿铭的『美秀美术馆』巡礼 ”,发表在1998年1月号的《艺术家》杂志上。成为中文中首次报道美秀美术馆的文章,文章发表之后,没想到引起很大反响。日后,我为来自台湾的艺术深度旅行团做向导时,看到他们人手一份拙文的复印件,才知道文字传播的力量。

  现在想起来,那是一篇被如此优美的建筑所感动和对贝聿铭敬爱的双重情感写出的文章。而自己现在也无法重复那些描述:

  “贝聿铭向我们展现的是这样一个理想的画面:一座山,一个谷,还有躲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的建筑,许多中国古代的文学和绘画作品,都围绕着一个主题:一位孤独者,走过一条长长的、弯弯的小路,到达一个山间的草堂,它隐在幽静中,唯有瀑布声与之相伴,那便是远离人间的仙境。到达此地山高路又险,这正是那些寻道者的旅途。”

  我用“步入梦中的桃源”来形容当时的心境:“深秋的京都,层林尽染。在日本最早的歌集《万叶集》的故乡、琵琶湖的东南方、信乐县立自然公园的重山中,新建了一座专门收藏丝绸之路和日本古代艺术品的美术馆——美秀美术馆,它就是建筑大师贝聿铭1997年的大手笔。”

   前往纽约

  2001年那是我第一次前往纽约,主要是为看两个重要的建筑展,一个是“密斯在美国”,另一个是“密斯在柏林”。因为在建筑网上认识了在贝聿铭以前的事务所工作的网友,于是我斗胆想采访贝聿铭。但是我听说,贝聿铭拒绝过许多采访,那么对于我来说,究竟有百分之多少的可能?心里完全没有数。

  离要前往纽约还有一周的时间,必须马上作出决断。我向贝聿铭发了电子邮件,然后最重要的是我要采访的理由,和我用什么来证明我对贝聿铭及其作品的理解。于是3年前,我写的关于美秀美术馆的评论就成为重要的证明,因为我听说,贝聿铭非常满意他对这座美术馆的设计和竣工状态。

  其实我完全可以复印这篇文章之后带到纽约,但是我认为,用国际快递更能说明我要采访的急切心情和决心,考虑到贝老已经是高龄,于是我彩色放大复印了这篇文章,然而那时我确实决定要写一本关于20世纪现代建筑的书,所以对贝聿铭的采访就显得尤为重要,我的陈述和自以为礼貌的作法会有什么结果?但是直到动身之前都没有回音。

  8月23日我到达纽约,在老同学中国艺术家徐冰的工作室下榻,几天之后哥伦比亚大学的建筑学网友朱涛陪我逛曼哈顿洛克菲勒中心时,突然接到贝聿铭事务所的秘书打来的电话,当手机接通之后,贝老直接回答我说,他同意接受我的采访,并且约在几天之后。当时那种喜悦的心情已经记不清楚,好在朱涛为立刻用数码相机拍了当时我接电话的情景,现在可以供回忆的资料。

  可是快到约定采访的日子,我已经转到友人沈忱家小住,结果突然接到贝老亲自打来的电话,他说对不起要改时间,即采访时间要往后拖。当时我一楞,最直接的反应就是这次的采访可能没有希望了,因为我想贝老的改时间可能是一种推辞。当我的一闪念刚刚过去,贝老问我:“你什么时候离开纽约?”我回答说:“下周二”。结果贝老说:“你是不是听我说改时间觉得是一种推辞?那么我可以回答你,就是在你离开纽约之前一定接受你的采访。”这,就是贝聿铭,简直就是神仙。他太知道人心怎样活动。

  贝聿铭约我到曼哈顿中城他儿子的事务所接受采访,那正好是9·11发生的4天前。

   周到无比的礼节

  友人听说我要去采访贝聿铭,也想一同去,我不好拒绝,就这样和在贝聿铭以前的事务所工作的网友三人一起来到中城,快到事务所之前,我问友人有没有事先和贝老联络,他说没有,这时我感觉可能会不太礼貌,但是到此已经没有办法,我说就这样一起去吧。

  我们先到几分钟,我忐忑不安地等待贝老出现。一会,一个身穿灰色西服套装,小个子年辈老人快步走进来,他就是贝聿铭。

  贝老正准备和我们握手,但是他立刻先问了一句:“请问哪位是方先生?”我回答说是我,于是他首先和我握手。这是一个非常小的细节,然而我感到,贝聿铭对主次的分明,对突发事情的出现作出迅速不动声色的判断,和周到无比礼节意识,让我折服,就这样,贝老成为我心中最后一位儒者。

  立体主义绘画与建筑

  在我打开MD录音机之前,先代日本著名建筑家安藤忠雄向贝老问好,因为在惠特尼美术馆看密斯展览出口处,正好遇到安藤忠雄,他听说我要去采访贝聿铭,于是说,I.M.Pei是我的老朋友,请代我问候。贝老首先解释说,为什么他推迟采访时间,那是因为他在赶华盛顿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的方案设计。

  采访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贝聿铭认为,立体主义绘画对20世纪的现代建筑有深刻的影响,是因为立体主义开了先河。他和艺术家,特别是现代雕刻艺术家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在他设计的建筑的里和外,常常可以看见一些现代抽象雕刻,这些作品和贝聿铭的建筑发生自然的对话关系。

  我赞美了贝老所设计的美秀美术馆,可以从访谈中看出贝聿铭非常得意这座美术馆的设计,但是他不明白,为什么日本的媒体却没有怎样报道和宣传这座美术馆?我解释说,日本是本土神道和佛教是主流宗教,而对那些非主流体系的个人宗教大都没有兴趣,然而贝老设计的甲方却是一个非主流宗教团体。

  采访中我向贝老说了来这里之前先去了华盛顿和费城,看了他在这两个城市的建筑作品,特别是贝聿铭早年在费城与齐肯多夫(William Zeckendoof)合作建造的低密度低层住宅,这些住宅设计至今看起来仍然是那样的精彩。

  在结束采访之前,贝老知道我要发表文章,他委托我做一件事情,就是有些人打着他的旗号接设计的工作,通常是说什么什么贝氏风格,他希望能够通过媒体表示,请不要这样招遥。

  此外,我借机问了一个题外话,就是他怎样看现在一些关于他的作品的中文书籍,贝聿铭说没有看到一本象样的书,因为选择的那些建筑照片,连柱子都照不直。贝聿铭绝对是一位完美主义者。关于美秀美术馆两座美丽的桥和隧道口的修建有着一段故事。

  一天,贝老从美国赶到工地现场,看到隧道口施工已近完成,然而他看到的隧道口不是他想象的那种,镶在充满绿色的山的斜面上。现状是,为了防止滑坡和山上石块下落,建筑工人用水泥涂满隧道口周围。老贝怎能容忍这种荒凉,他立刻命令全部反工,同时一起研究了既可以防石块下落,又可以种植杂草的方法,现在我们看到两边的隧道口,就象镶着一只眼睛的造型。

   再见贝聿铭

  2002年深秋,我再次前往美秀美术馆,那是因为连接美术馆像巨人手臂一样的吊桥,在它建成5年之后,获得有72年历史的瑞士国际构造工学会颁发的“2002年优秀构造奖”,听说贝聿铭和构造家罗勃特松(Leslie E.Robertson)远道来日,我便毫不犹豫从横滨启程,急于想再次看到这位世界建筑的巨匠。

  构造家罗勃特松与贝聿铭合作建造了这座精美的人行桥,长约400feet,桥面宽18feet,钢拱,44根张拉索。其实美秀美术馆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座人行桥,当你走在上边,就想触摸每一个局部,以及那精致无比的桥面。

  11月2日,在美秀美术馆广场的临时搭建的棚子里举行了颁奖仪式,远道而来的贝聿铭和构造家罗勃特松发表了热情演讲。来自国际构造工学会的评语说:“其构造技术的精巧,无论是一个一个小的构造部件,还是革新性排水系统,都创造出轻松开放的气氛,它和周围的自然调和在一起,具有构造美和艺术美的高贵气质。”我以为,作品的高贵气质来源于建筑家和构造家的高贵气质。

  已经是81岁高龄的贝聿铭在演讲中说:“今天我有一点动感情,我想说一下到这座桥完成为止所走过的很长的路。12年前,小山会长的母亲想建美术馆,很多人都想过在这里建设美术馆,但是不可能,因为这里是受严格保护的自然保护区。但是经过各位努力,在不破坏自然前提下建设美术馆,这个隧道和吊桥就成为关键。现在我感到无限感慨,今天能参加这个典礼非常感动。”

  贝聿铭在美秀美术馆这个工程中被授予了全权,这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是极少的。因而他在接受采访时说,他的设计过程就象自己做了一场梦一样。那次颁奖上,我第一次看到贝聿铭的夫人,她有着非常高贵的气质,显然是大家闺秀。 

  这就是我所认识的著名美国华裔建筑家贝聿铭。

  

相关知识

贝聿铭:最后一位儒者
贝聿铭:我是中国人 西方建筑师
贝聿铭: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贝聿铭: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华裔建筑师第一人
贝聿铭设计作品:北京香山饭店
在建筑和艺术间行走 贝聿铭的设计人生
贝聿铭、陈其宽设计作品:台湾路思义教堂
南京六朝博物馆今天开馆 或成贝聿铭封山之作
爱在建筑屋脊上飞舞——贝聿铭的中国情结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贝聿铭:最后一位儒者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394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