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红木家具造型样式中,搭脑相当于椅类家具的“头部”,是指装在椅背最高位的结构部件,用于连接立柱和背板,位置正中稍高并略向后卷,以便休息时将头搭靠在上面。
搭脑的形式和变化十分丰富,在传统家具美学体系上占据重要的艺术价值。在传统家具的发展变迁中,逐步衍生出直线形、罗锅枨形、弓形、驼峰形、扇形、卷云形、如意形、卷书形等不同造型的搭脑,不仅丰富了传统家具的造型样式,同时在视觉上也增强了椅子造型的整体效果。
太师椅搭脑,视觉上的美感
太师椅是传统家具中唯一用官职来命名的椅子,最早使用于宋代,它的初始形态是一种类似于交椅的椅具。清代以后,太师椅整体形态发生很多变化,比如用料厚重、造型庄重、雕饰繁重、体量宽大等。在这个基础之上,太师椅的搭脑造型也开始有了更多花样,与太师椅庄重严谨的气质形成呼应,进而丰富了整款椅具视觉上的美感。
四出头官帽椅搭脑,简洁而富有变化
官帽椅是一种极具文人气质的家具款式,有四出头官帽椅和南官帽椅之别。
四出头官帽椅是一种搭脑和扶手都探出头的椅子,其造型类似宋代官吏所戴的“乌纱帽”。椅子搭脑通过立柱后继续向前探出,尽端向外挑出、翘起,磨成光润的圆头,凸显柔和的修饰效果,也为官帽椅增添了一丝洒脱气势;而南官帽椅以扶手和搭脑不出头而与前后腿弯转相交为特征,犹如江南士子的文雅和内敛。椅子搭脑形状多为枕式,即搭脑中部削出斜坡成枕,比较宽大,头部靠在上面可微微向后倾,很是舒适。
随着朝代更替,官帽椅在形制上也发生了较多变化,如搭脑弯度的变化、靠背板雕刻的变化等。但是较于明代而言,清代官帽椅的搭脑造型上多用罗锅枨形、弓形或花形,这与当时社会追求繁复、奢华之风有着一定联系。
玫瑰椅搭脑,简约之中彰显了椅具的天然之美
玫瑰椅在所有的椅具中是最矮的一种,在宋代名画中曾有所见,盛行于明清时期。玫瑰椅的搭脑同南官帽椅一样,都是圆角、不出头。而且它的靠背一般比较低,人坐在椅上,搭脑正好抵住腰椎,无法将头枕在椅背上小憩,更适合文人墨客坐以写作,因而又称之为工作椅。玫瑰椅搭脑多为圆柱直材,简约之中彰显了椅具的天然之美。
圈椅搭脑,优美曲线凸显简洁与雅致
圈椅最早出现自五代《宫中图》等绘画作品中,直至明代时期又开始兴盛起来,更成为明式家具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圈椅在工艺造型上有着自己的特色,简约、实用、舒适是它给人们最为直接的感受。而且圈椅不像官帽椅那样,搭脑中部带枕,倚靠时正好契合后脑部。它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其后背的搭脑连着扶手,搭脑向两侧前方延伸,从高到低一顺而下,与扶手浑然一体,形成一条优美曲线,凸显简洁与雅致。在明代中后期更有一种圈椅的靠背高出椅圈,并稍向后卷,可作为搭脑,是明式圈椅中的一种特殊造型。而后圈椅独领风骚数百年,但是其搭脑造型就没有太大的变化。
圈椅靠背高出椅圈,并稍向后成卷书状,可作搭脑。
灯挂椅搭脑,凸显椅具的观赏性与实用性
灯挂椅搭脑两端向外挑出,形成优美的弓形,像江南农村竹制油靠灯的提粱。
在椅子中还有一种非常简单的形式,称之为靠背椅,就是只有靠背,没有扶手的椅子。靠背椅产生于南北朝,唐代以后使用的更加普遍。
搭脑两端很圆润,不出头的靠背椅,后背挺直呈笔直状,形如古代碑碣,称“一统碑”椅;另外一种搭脑两端出头,形似南方悬挂灯盏的灯架,则称呼“灯挂椅”。
一统碑椅与灯挂椅可以通过搭脑造型的不同来进行区别。灯挂椅搭脑造型相对单一,类似于官帽椅,而一统碑椅的搭脑造型则相对多样,呈现如意形、罗锅枨形等不同造型,简练稳重,凸显椅具的观赏性与实用性。
传统家具中的各造型部件均有着它的特色与作用。譬如文中所提及的搭脑,除了椅子,它也见于巾架、盆架、衣架等家具中,应用较为广泛。且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家具造型的发展,赋予了这一造型元素更多的形式,更能体现出它独有的精髓。
(来源:新浪红木)
相关知识
红木古典椅类家具独占鳌“头”的搭脑
蔚雅古典客厅类家具
喜迪世(Sidiz) 最贴心的椅类领导品牌
红木家具中形象生动的龙纹装饰
明式家具的设计哲学之三---天人合一
曲线弧度力度:杜伟谈四出头官帽椅搭脑审美
板式类与实木类家具区别甚大消费者要分清注明
明式家具的设计哲学探究
明式家具:“罗锅枨”的“罗锅”有门道
两木:为中式家具注入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