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板材甲醛释放新国标呼之欲出 要求将更加严格

板材甲醛释放新国标呼之欲出 要求将更加严格

https://m.biud.com.cn 2014年07月28日07:35 家居装修知识网  

板材甲醛释放新国标呼之欲出 要求将更加严格

资料图片

中国经济新闻网报道 人造板将有新的限量标准,板材行业将剔除E2等级甲醛释放限量规定成为近日的焦点,因为其关乎地板等生产企业的生存发展。而反映在市场上,消费者纷纷议论如何依据甲醛释放量选购地板。据了解,有关部门准备修订板材甲醛释放限量标准,甲醛释放量要求将更加严格。

甲醛释放限量要求更严

近日传出消息,国家标准委即将对强制性国标GB18580-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做出修订,原标准中的E2标准将被剔除。

我国对人造板及其制品的甲醛释放限量分两个等级:E2≤5.0mg/L、E1≤1.5mg/L。而更为严格的E0等级(≤0.5mg/L)作为推荐性标准出现在《胶合板》(GB/T9846.1~9846.8)中,不具有强制性。相较E0到E1一个数量级的差距,E2到E1则相差3.5个数量级。等级间数值差别较大,是业界认为标准不科学的一大原因。

据介绍,国内板材行业企业,当下都在追求“零甲醛”技术,甲醛释放量很小或忽略不计,欧洲、日本等也在往此方面发展,尤其是大品牌企业更加注重关乎健康的环保指标。“E2等级板材其实更适合户外及包装应用,剔除也在情理之内,”某知名地板生产厂商有关负责人李先生如此表示,“将这一等级剔除,实际上是对板材的甲醛释放量要求更加严格。”

行业提升在即

业界认为,如果新修订的甲醛释放限量标准出台,会对生产地板和地板胶的企业产生影响,原来达到E2标准的胶粘剂禁止使用,增加部分企业生产成本。但甲醛释放限量要求越来越严,是行业发展大势所趋,目前整个地板行业此方面表现还是不错,大部分企业生产标准早已达到E1、甚至E0等级。具体到新国标何时修订出台,目前尚未获得更多消息。

甲醛危害主要来自木地板和家具的基材,而胶粘剂是甲醛释放超标与否的关键,价格较低、质量低劣的脲醛胶,会挥发更多甲醛,尤其是板材家具,低密度板更可怕,小作坊是不合格胶粘剂应用的重灾区。

专家指出,家居建材的木质材料本身就含有甲醛,“零甲醛”只是销售宣传的概念,实际上没有绝对的“零甲醛”产品。而造成甲醛含量高的罪魁祸首实际上是胶黏剂,使用劣质胶黏剂成本低,但是危害大。

国内一些家具、地板生产厂家通常使用的胶黏剂是脲醛胶。改进脲醛胶的配比与合成工艺,是目前降低人造板甲醛释放量的主要途径之一。与此同时,研制开发新型的非醛类胶黏剂也成为林业科研部门的重点课题。相对而言,近年来兴起的非醛类热塑性树脂胶黏剂有着一定的优势。这种黏合剂不含有甲醛成分,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均无游离甲醛释放,安全环保,工艺简便,性价比高。同时,热塑性树脂作为粘接材料能够隔绝板坯间的水分流动,耐水性较好,板材稳定性高。

“正因为消费者对家具甲醛含量越来越重视,所以现在厂商都在致力于生产低甲醛产品”,李先生表示,这已经是行业的大势所趋,“低甲醛很多时候不是技术问题,归根到底是成本问题,舍不舍得买更好的胶黏剂而已”,他认为,E2等级标准的剔除,将促使行业提升进程加快。

建材业业绩下滑占四成

截至7月20日,按照申银万国行业分类,67家建筑材料上市公司中,53家公司发布了中报业绩预警或业绩快报,其中,24家公司预告净利润同比出现下滑,占比45%。2013年,67家建材上市公司中,25家公司业绩同比下滑,占比37%。

虽然部分公司上半年业绩表现不错,但是从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BHI)来看,行业整体形势还是不太乐观。6月份,BHI指数为105.73,环比下降3.8点,同比下降2.37点。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6月份销售额为1024.4亿元,环比下降6.15%,同比下降0.31%。

“受国内基建、房地产投资减少的影响,建材市场持续低迷疲软,相关公司的订单量势必会下降。”业内人士分析。与此同时,建材家居市场的前景更不乐观,行业洗牌已经开始,好的、实力强的会更好,实力差的日子会更加难过。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相关知识

板材甲醛释放新国标呼之欲出 要求将更加严格
板材甲醛释放新国标呼之欲出 要求更严格
家居周报第九十九期:红星美凯龙家居至尊双选会
板材甲醛释放新国标将出台 要求将更严
人造板将有新限量标准 E2等级甲醛释放量被剔除
6项新标准规范家居产品 板材甲醛释放限值更严格
板材甲醛释放国标将有所提升 地板行业或受影响
美提高板材甲醛释放标准 橱柜出口又添新难度
板材甲醛释放量或将更严格 行业洗牌将至
板材甲醛释放限量升级 或致地板业将面临洗牌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板材甲醛释放新国标呼之欲出 要求将更加严格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415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