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2014年7月24-26日由《设计家》主办,简一大理石瓷砖承办的“中国设计精英之旅(沈阳站)——上海生活空间设计考察之旅”在上海举行,其中7月26日下午在世博洲际酒店召开的“2014中国当代生活空间设计论坛”是此次考察之旅的核心内容,沪沈两地设计代表共话生活空间设计经验,共议未来设计流向。在论坛现场我们有幸采访到了香港凤凰国际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合伙人张寿振。
香港凤凰国际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合伙人 张寿振
采访对象:香港凤凰国际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合伙人 张寿振
采访记者:《设计家》 傅娜妮
记者:您好!很高兴今天能在“2014中国当代生活空间设计论坛”中采访到您,您在这次论坛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张寿振:我做室内设计已经15年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认识,现在我对空间的认识,没有以前那么复杂了,会更简单一些。我觉得室内空间主要是给人用的,应该把使用功能作为空间设计的灵魂。当一个空间的功能被编排设计得很合理的时候,那使用者进入到这个空间后自然就会觉得很舒服,而不是那些装饰产生的虚化效果。
记者:在15年的室内设计历程中,您有自己偏好的设计风格吗?或者是自己坚持的理念?
张寿振:我是70年代出生的设计师,当初刚入行的时候,主要受简约风格的影响,在大概做了五六年设计以后,业内刮起了美式风,再后来是混搭风,然后是现在的中式风。每当行业内兴起一种风格的时候,或者甲方有需求想要一种风格的时候,我就会按照客户的要求去了解这类风格,哪怕这种风格并不是我所熟悉的,我会去调研,去查资料,结合我的专业知识把客户想要体现的这种风格合理地用设计表达出来。我觉得一个设计师的风格取决于他从小长大的文化环境,他骨子里所流淌的血液。我们处在上海这样一个开放的国际化都市,又碰上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大时代,所以我们的文化里融杂的东西会相对多一些,这其中虽然有西方的文化融进来,但是最终我们的设计还是会以东方人所能理解的风格来呈现的。
其实起初做设计的时候,我常常给设计做加法,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这两年我经常去北欧考察,受西方设计师的影响,我现在慢慢想尝试做减法了。可是当我做了之后才发现减法比加法更难。因为空间的某个局部你或许可以用加法的方式把它填满,轻而易举就可以处理很多问题,但是当你用减法来真正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会发现那是真正在考验一个设计师的功力,难度很大。
记者:您这些年在跟业主沟通的过程中,会不会有一些矛盾和冲突呢?
张寿振:设计师在跟业主交流的过程中,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作为设计师,我们要承担起责任,因为我们是专业的。那些涉及到设计专业的问题,我们要会坚持,要足够耐心地去跟业主解释,如果让业主觉得我们是正确的,那业主是会听取我们的意见的。但是设计师也要明白,我们是在为谁做设计,因为这个空间不是设计师用的,而是给业主或者其他使用者用的。我们要去了解对方的年龄、喜好,或者产业的功能、经营等,设计师要从业主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比如家装设计,设计师就要了解业主的私人爱好、兴趣和习惯等等,设计师如果能像朋友一样去跟业主交流,那设计的准确程度就相对高很多。
记者:我们了解到您还在一些时尚频道、教育电视台担任嘉宾,这对您的设计有影响吗?
张寿振:这对我的知名度可能会有一些帮助吧,但同时对我的要求也更高了,因为在一些公众场合发表言论,是需要负责任的,这也要求我掌握更多的专业理论和综合知识。我觉得对设计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会基于设计引发一些观点和想法,因为设计源于生活,又引导生活。
记者:您觉得未来中国的设计的趋势会是怎样的呢?
张寿振:我觉得未来的设计趋势可能会越来越专业化,品牌化,包括设计师个人和设计团队都会开始注重品牌形象。因为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信息的互通,未来独立工作室会越来越难做,所以必须要把自己的设计产品和品牌做好。
记者:您能跟现在正在奋斗的年轻设计师们分享一些您的实战经验吗?
张寿振:年轻设计师在刚开始做这一行的时候,前期肯定会很辛苦,甚至会有一些迷茫。所以首先要给自己做一个定位,确定自己对这一行的热爱程度,当你确认自己对这一行不离不弃,那么你就要执着地坚持做下去。
相关知识
张寿振:设计源于生活,又引导生活
设计师陈明:设计源于生活,设计点亮生活
晏仙梅:设计源于生活 幸福源于生活的每个角落
亦家木业张冬生:设计简单生活 专注北欧风
设计实力派 | 邢君明:设计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沈电:设计源于生活
专访嘉兴顶级设计师张亮:设计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张寿振:他让房间有了记忆功能
享·城市质感丨胡权锋:设计源于生活,细节成就品质
张海峰:设计需要创新,需要更加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