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家居装修设计要避开十大雷区

家居装修设计要避开十大雷区

https://m.biud.com.cn 2014年08月07日16:56 家居装修知识网  

  危险指数:8中招指数:7综合评定:7.5

  中招后果:阳台倾斜,甚至整个掉落了。阳台由于没有梁柱支撑,能承受的负荷较弱,所以应该尽量选取重量较轻的材料进行装修。同时,在装修时千万不要打连接阳台和室内的两堵墙的主意,这两堵承重墙是阳台唯一的支撑,如果装修时对它们伤筋动骨,会大大降低阳台负载强度。

  2:吊顶太大感觉压抑

  危险指数:6中招指数:8综合评定:7

  中招后果:视觉空间严重变小。

  有些住户在家居装修时,为了追求豪华气派,在四壁上都贴满板材,甚至在原有的吊顶上再镶两三层立体吊顶,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样不仅减小了房屋的空间面积,装修成本也会很高,而且还不利于防火。吊顶过低,更会使整个房间产生压抑感,可谓吃力不讨好啊。

  3:吊灯太重

  危险指数:8中招指数:6综合评定:7

  中招后果:吊灯是很重的,一旦掉落砸到人身上非常危险。

  悬挂在家中的吊灯虽然美观,但却宛如我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要是万一哪天掉下来,那可不是好玩的。所以,在家中悬挂吊灯前,一定要留心配套的吊钩的承重力,吊钩必须能承受4倍于吊灯重量才是安全的。

  4:地板铺装大理石

  危险指数:8中招指数:6综合评定:7

  中招后果:地板塌陷,瞬间二楼变一楼。家居装修时需要注意,楼房的地面不要全部铺装大理石。因为大理石比同面积的地板砖或木地板重量要高出几十倍,如果地面上全都铺装大理石,就有可能使地板不堪重负。

  特别是二层以上的建筑,如果未经房屋安全鉴定站的鉴定,千万不要将房间的地面全部铺成大理石。地面装饰材料的重量一般不得超过40公斤/平米。

  5:在混凝土圆孔板上打孔

  危险指数:6中招指数:9综合评定:7.5

  中招后果:破坏房屋结构,降低建筑强度。在家居装修时要注意,尽量避免在混凝土圆孔板上凿洞、打眼、吊挂顶棚和安装艺术照明灯具,否则就会破坏圆孔板的结构强度,不利于建筑安全。

  6:家用电线选择要谨慎

  危险指数:9中招指数:8综合评定:8.5

  中招后果:轻则发热漏电,重则引发火灾。

  选择家用电线时,一定要用铜线,忌用铝线。铝线的导电性能差,使用时电线容易发热、会引起接头松动甚至火灾。另外,在施工中还应注意,不能直接在墙壁上挖槽埋电线,而应采用正规的套管安装,以免漏电和引发火灾。

  7:擅自拆改煤气管线

  危险指数:7中招指数:9综合评定:8

  中招后果:煤气管线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甚至引发火灾。

  在室内装修时,一定要注意煤气管道和设备的安全要求,不要擅自拆改管线,以免影响煤气管线系统的正常运行。另外要注意,电力管线及设备与煤气管线的水平距离不得小于10厘米,电线与煤气管交叉处净距不少于3厘米,以免电场引发火灾。

  8:煤气灶放在木制地柜上

  危险指数:9中招指数:7综合评定:8

  中招后果:万一厨房着火,火情会迅速扩大,甚至引发煤气罐爆炸。

  厨房装修时,千万不要光顾着好看,把煤气灶放置在木制地柜上,更不能将煤气总阀门包在木制地柜。因为如果地柜一旦着火,煤气总阀在火中是难以关闭的,后果不堪设想。

  9:卫生间漏水

  危险指数:9中招指数:10综合评定:9.5

  中招后果:楼下用户的卫生间成了“水帘洞”。

  卫生间防水是卫浴装修的关键环节之一。如果防水工作没做好,就会引起楼下住户的卫生间漏水,造成邻里纠纷。同时,如果装修后存在防水问题,卫生间里的全部地面工程就需要全部返工,十分麻烦。

  在装修卫生间前,应先堵住地漏,放5厘米以上的水,进行淋水试验。如果漏水,则必须重做防水工程。即使卫生间不漏水,在施工中也要小心铺设地面,不要破坏卫生间防水层。

  10:破坏承重墙

  危险指数:10中招指数:10综合评定:10

  中招后果:降低整栋楼房的安全和防震系数,楼房变成“楼脆脆”“楼歪歪”。

  房屋装修时在墙上穿洞、拆除连接阳台和门窗的墙体、扩大原有门窗尺寸,或者另建门窗,都可能会破坏承重墙,造成楼房局部裂缝,甚至严重影响房间的抗震能力,缩短楼房使用寿命。

相关知识

家居装修设计要避开十大雷区
家居装修不得不知的十大装修禁忌
家居装修设计十大雷区排行榜
最新省钱十大家居装修诀窍
儿童房的装修要注意十大要点
盘点2012超级败笔家居装修设计 减少家装遗憾
家居装修设计中常出现的误区
第十届中国室内设计明星大赛十大明星张善武
依丽兰家居荣膺2014中国床垫十大品牌
支招家居装修设计中五个常见通病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家居装修设计要避开十大雷区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422392.html